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赠萧瑀这首诗的警句格言 正文

赠萧瑀这首诗的警句格言

时间:2024-11-20 06:21:10

《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前言】

《赠萧瑀》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 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李世民 《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仁。

注释:

萧瑀:(公元574-648),萧瑀,字时文,隋朝萧太后之弟,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公元648年,萧瑀病死,终年74岁。临终前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初谥肃,后改谥贞褊。

疾风:狂猛的大风。

疾风知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语出《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板荡:《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用“板荡”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识:辨别。

诚臣:忠臣。

勇夫:一勇之夫,指只有勇力的人。

安:怎么。义:与下句中的'“仁”互文。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颖达 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智者:有智谋或智慧的人。

译文:

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

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

赏析:

李世民以本诗送给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渊在位后期,他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帝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和肯定,其中也不无感激之情。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老子》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后汉书王霸传》云:“光武(刘秀)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又南朝宋诗人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这些话都表达了同样的的道理,或许都为李世民所借鉴。文天祥《正气歌》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于唐太宗这么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诗中引用了“疾风知劲草”,才使得这句话流传千古,成为了至理名言。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前言】

《赠萧瑀》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