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多读是指哪句格言 正文

多读是指哪句格言

时间:2024-11-20 03:36:06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供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下面是关于多读书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0、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1、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3、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3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

3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4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4、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宋)欧阳修

4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46、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

47、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对联集锦》

48、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49、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50、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5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5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5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5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56、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5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58、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59、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60、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6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62、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6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64、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6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66、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7、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68、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69、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70、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71、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72、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7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74、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75、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7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77、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78、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菲尔丁

79、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8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8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82、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8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8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8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6、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87、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88、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89、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9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91、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92、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93、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96、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9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98、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99、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0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2、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严复《救亡决论》

3、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茅盾《论“入迷”》

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5、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6、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英]德纳姆《论智虑》

7、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尔《方法论》

8、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美]史密斯《回想录》

9、书籍是心灵的良药。希腊谚语

10、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俄罗斯谚语

11、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清·邹《三借庐笔谈》

12、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13、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日本谚语

14、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意大利谚语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1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1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19、读书有味身忘老。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20、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