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治家格言》评论 正文

《治家格言》评论

时间:2024-12-24 22:17:16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

1、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认字多、学得快的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头教给其他学生。

2、采用多种形式讲授知识

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手剪纸、做泥塑等多种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

二、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半年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

育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认字少、知识层面低,大部分知识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学形式单一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知识,文字简单,形式多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2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了《大学》、《论语》、《中庸》,回眸这一学期的教学,

一、教学相长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中,每

学生也有了很多收获。许多学生被激发起了诵读古文的热情,在课堂上积极朗诵,有的孩子还能在课外提前预习,先于别人背诵下来。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韵文,喜欢一遍遍重复着吟诵。在吟诵中,在感悟理解中,孩子们了解了

二、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主要有:

1、重视范读和带读的作用。毕竟是古文,他们喜欢老师范读和带读,老师一范读和带读很多难的知识变得容易多了。

2、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直观性。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教学要点,对于化解难度和激发兴趣很

3、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独立背诵的方法,有同位合作背诵的方法,还有小组合作背诵的方法。

4、注重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发展现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完善教学模式。

2、研究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关注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4、研究新的

5、研究新的古文诵读的方式,结合下学期的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探索一些喜闻乐见、切合文化内涵的展示方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3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以来,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现在同学们对经典著作读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一、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佳境”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经典驿站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

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佳境中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百家讲坛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易中天、于丹的精彩讲谈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5、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6、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我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下学期我会注意多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也希望学校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5

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进行了几个学期,上学期有参加优质课评选的经历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有些驾轻就熟的感觉。下面从两方面对这学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

一、回顾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本学期传统文化要比一二年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截止到学期结束,我们总共学习了四部分,分别是三字经节选,幼学琼林节选,山海经节选以及名人名句。不但内容丰富,有很多内容很具有故事性。这样和之前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孩子们在故事的引领下,兴趣也相应提高。像三字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的故事,萤囊映雪,黄香温席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学起来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这学期我们不再一味的背诵一些内容,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三年级传统文化里也有了一些比较长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之外,还增加了吟,读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习一些古人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尽管孩子们的认识还很模糊,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文章中,我们还会拓展开去。比如大禹治水,我们不仅涉及了治水的内容,还补充了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到尧舜禹的仁治。老师甚至分析了当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从小让他们有爱国的主人翁意识也没什么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贤人。讲了子路颜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点。内容多了,我们还会互相联系,从花木中联系到诗中的精神寄托。我愿意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意识,从小根治这样的传统思想,这不正是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真谛吗?

二、展望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下学期从内容来看,更加丰富,篇幅也会加长。我们可能还会承接这学期的成功经验,同时改变原来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的延伸。在诵读方面,多读多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思想。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6

在上学期开展传统文化课的基础上,本学期主要学了《齐鲁名人》、《诗歌诵读》、《名胜古迹》和《政治人物》《宫殿园林》。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齐鲁名人”“政治人物”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拓展活动”中,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古迹”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课文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

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通晓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古迹中了解中国的建筑魅力。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合作教学。教学中我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丰富的现货的视频、图片资料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7

下学期开展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这对孩子们是好事。多学一些传统的诗词,对加深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帮助的。我按照学校的规定,拿出一节读书会给孩子们补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想法。背过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极容易把辛辛苦苦背过的东西遗忘。于是又要反复的复习,让孩子们反复背。不过,这个年龄记住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最心底,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掉。

我发现,今天的孩子读起这些古文来也带了不少市井的气息。不似当年的归有光,在斑驳的桂影下,在窗明几净的项脊轩里读书的心平气和,他们的心里没有装着一个古人的心思,没有古人的情怀。听他们读起这些东西来,心里难免会有一丝丝的酸楚。

无论怎样,孩子们并没有排斥,学而优则仕,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们以后美好的生活。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8

今学期,根据课程设,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目的在于,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诗词诵读为主。多学一些传统的诗词,对加深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帮助的。

《弟子规》、《小儿语》、《续小儿语》等为主。传统文化教学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想法。背过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极容易把辛辛苦苦背过的东西遗忘。于是又要反复的复习,让孩子们反复背。不过,这个年龄记住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最心底,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掉。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到了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无论怎样,孩子们并没有排斥,学而优则仕,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们以后美好的生活。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9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0

今学期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传统文化课,《传统文化》教学总结:读说背写结合,积累传统文化。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一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读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教学总结:读说背写结合,积累传统文化》。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1

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循着上学期传统文化的教本进行教学,但总沿用用了又用的教学方法觉得很是无力。于是,穷则变,变则通,在很多方面,我都做了尝试。

一、教学方法的变更

这学期的教本尽管没有变,教学方法上却是有了新的变更,除了背诵之外,我们好进行了新的尝试。首先,我们尝试这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指导者。这个提法并不新鲜,但具体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的。首先我们在班级里面选出几个公认的负责人的小老师。小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分工之后,将自己领到的课题拿回本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将教学方案教给老师进行修改。这个阶段,我要做的是对孩子们的“备课”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轮到哪个小组,就让哪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授课。

二、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更新

这一学期讲到很多的名人,我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课堂教给孩子们。我们会不定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进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会进行各种资料的查询。我们会开展例如名人故事会,我知道的名人你来猜等等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到名人的故事,领略到名人的风采。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熟读成诵固然重要,背诵在传统文化这一科目的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绝对不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我们在平时的评价中,加入了吟的一面。力求让孩子们在读中,领略古代文化的丰厚与神韵。从一泻如流水般毫无轻重的唱读到字字铿锵没有半点韵味的喊读,到最后读出美感读出文字的生机,我和孩子们经历了反复反复的“再来一遍”。听到现在,孩子们尤其是在读诗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定的语感,知道那一个字我们应该停顿,哪一个字我们应该重读,而哪一个字需要拖音,甚是欣慰。

因为本人喜欢古代的东西,有时明知应当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却总忍不住统统收入囊中。我很希望下学期可以继续担任传统文化的教学,让我把自己所知道的,统统说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古老的中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育方式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

⑹有些文言文蕴含深刻的寓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除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练习之外,学校还注重了科学性与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日等选择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三字经》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了解民间传说的魅力,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古代历史政治人物,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历法与生肖,传统曲艺与杂技,娱乐体育,中华河流等。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3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学方式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4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民族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能使地方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04、705、706三个班的民族教学,其中各班的人数分别为56、58、60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国家和我们地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以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作为铺垫,并让每一个学生也下去收集更多的民族故事和传说,让他们也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里面去,而且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民族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我地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民族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本学期的民族课期末考试也还是比较理想,三个班的平均分分别达到了80、82、88分的好成绩。下学期我会注意查询一些相关资料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将会发扬其中的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的民族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治家格言》读后感1

朱子一生,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其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读完颇有所感。

克己修身

习总书记说:“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执政的基础和根本”。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句话便是告诫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洒扫庭除、关索门户看似是小事,却体现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品德修养。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们珍惜大好时光,明白人生短暂;内外整洁则是告诉我们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读书学习生活;亲自检点则是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则是告诫我们要“节约资源,惜福报恩”。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对于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儿时我们便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而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将勤俭朴素牢记在心,合理利用资源,让人类发展得以延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我们不应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思而行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学会自省,不断检讨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贪财,不算计,低调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风范。

廉洁自律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为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于贫困的人,我们不能落井下石,而应雪中送炭。对人刻薄,终会收到他人的反击;不守伦理,终会遭人所弃。对于贫富一视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严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风气将越来越好。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保持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初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总结领悟,不断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仅仅是家训,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治家格言》读后感2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欲望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

二、团结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

《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

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四、生活简朴,做一个廉洁自律的教师。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治家格言》读后感3

孩子学习伏羲文化后,自己有幸接触《朱子治家格言》,读后颇有感触,下面说说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对于这两句话,感触尤为深刻。孩子的`姥姥姥爷、即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村人,他们做事勤快且有安排,在印象中父母每天早上均是四、五点起床,在七点左右,已将孩子的吃喝及家里杂事基本都处理好了,然后下地做农活,因忙农活而忽略上学的孩子、因收秋而临时准备农具、因家中大笔开支而到处借钱等在农村司空见惯的事情,在父母身上从未发生过,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姐弟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仔细品读两句话,凝聚了父母的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在品读老祖宗几千年前总结的经典时,我恍然大悟,这是教子治家的宝贵财富啊,勤俭持家、努力学习、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同时使我深切体会到,称职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出称职的孩子来。

《治家格言》读后感4

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治家格言》读后感5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等等。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1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和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