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戒色的古代格言 正文

关于戒色的古代格言

时间:2024-10-12 00:27:51

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

作文素材积累:各类哲理格言精选

一、学习类

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原注】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变灭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又云: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又云:天麻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又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又云: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皆格言也。

【注释】① 世家,古称世代显贵的家族为世家。《孟子·滕文公》:“仲子,齐之世家书也。”

【译文】自古以来许多名望的世家,都是靠积德,要想具备高尚的人品,只有读书。

2、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其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原注】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注释】读书即使不能成名,却可使人品德高雅。修养德行而不期望回报,自然心安理得。

3、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原注】陈榕门云:此三种是何等学识!何等作用!非浅学所可貌似。

【译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待事要明确果断,待理要正直而通达。

4、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注释】①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汉班固《白虎通·正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译文】要眼界开阔,则应游历名山大川。要宽宏大量,则应熟读经史等书。

5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读没见过的书像得到一个好友,重温读过的书如逢故友。

6、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原注】用功过勤者,心力即疲,未见得手。须于诵读之余,闭目静坐,养其神气;令此心如鱼之在水,如鹤之大林,悠悠洋洋,活活泼泼,是读书之至乐也。

【译文】心境不能杂乱,杂乱则精神恍惚而不能专心,心不能劳累,心劳累则精神疲倦,就没有收获。

7、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原注】人之一生,只靠这精神干事,精神不旺,昏沉到底。人若调养得精神完固,不怕文字无解悟,无神气,此是举业最上乘。

【译文】爱惜精神以备日后担当大任,虚度时光何以报父母之恩?戒酗酒,酗酒伤精神。戒色欲,贪色灭精神。戒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过饱,过饱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使精神混乱。戒多话,多话损伤精神。戒多忧,多忧使神精郁结。戒多思,思虚多刺激精神。戒久睡,久睡使精神疲倦。戒久读,久读使精神苦劳。

二、态度类

1、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原注】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受享,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

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理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傲,志溺魂销之地。故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语云: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

【译文】处劣境时必须逆来顺受,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

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原注】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之真心。

【译文】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事物,心中没有成见能接受一切好的事物,平心静气论天下之事,潜心看天下的事理,定心应付事物的变化。

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识。

4、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注释】① 青天白日:比喻清明、明白。宋朱熹《朱文公集·答魏元履书》:“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②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译文】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从拒绝诱惑中得来。扭转天地的治世能力,是从小心谨慎中得来。

5、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原注】非有盛养者,不能。

【译文】自处时超脱,待人和蔼,无事清澄,有事果决,得意时平淡,失意时顺其自然。

三、道德类

1、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实处著脚,稳处下手。

【译文】宽宏大量容一切之物,站稳立场做人。踏实的地方站立,稳当之处着手。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原注】不见可欲时,人人都是君子。一见可欲,不是滑了脚跟,便是摆头念头。苟非中存有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体贴一番,鲜有不堕入魔障者。先辈诗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人当变故之来,只在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译文】能摆脱诱惑,才能看出德行高操。在遭逢变故时能站得稳,才是真君子。

3、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注释】① 草野,比喻民间。汉王充《论衡·书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改失者在草野”。② 廊曲:廊,殿四周的廊;庙,太庙,都是古代帝王和大臣用以议论政事的地方。后因称朝延为廊庙。

【译文】身处鄙野不能看轻自己,而处庙宇高台则不能看重自己。

4、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如此度量!振衣千仞冈,灌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译文】海天之宽阔任鱼鸟飞跃,不是大丈夫不会有如此度量;大丈夫要有在千尺高山振衣,在万里长流洗足般的气节;大丈夫的内蕴要如珠玉藏于山泽般;大丈夫的胸襟要有如月明风清般光洁温煦。

5、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任之心责己,则寡过。

【译文】以宽怒自己的心宽恕别人,则交情深。以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则过错少。

6、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原注】唐荆川《与弟书》云:居常但见人过,不见己过,此学者公共病痛,亦学者切骨病痛。自后读书做人,须要刊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译文】只看到别人的一切坏处,是恶的根源。能明察自己的一切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译文】对失意的人,不要谈得意的事!处于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失意的日子。

8、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窍名。

【原注】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攘名也。窍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注释】上士:官名,周有上士、中士、下士。《礼·王制》;“诸侯之上大夫聊、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译文】上等贤人忘名声,平凡之人立名声,下等愚人窍名声。

9、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老成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思辩才是第三等资质。

10、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己。

【原注】陈榕门云:迹相似而实不相同,人禽之分在此。

【译文】小人也有坦荡之处,因为无所忌讳。君子亦有忧戚戚之处,因终生都忧国忧民。

11、水,君子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涕汤者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质赋,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原注】形容尽致,推勘人微。明此,可以立身,可以观人。

【译文】君子像水,情性谦冲,本质洁白,味平淡,而他的用处,可以使不洁的东西成为清洁,即使在滚烫的热水中放入油,二者亦不会混和,这就是君子的本性。

小人像油,本质滑腻,味浓厚,他的用途,可污染清洁之物,若在滚烫的油中放入水,二者必然相激而不相容,这就是小人的本质。

12、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原注】粗浅语,却不容易做到。

【译文】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要能懂,要做得到,要耐得久。

13、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

【译文】龙吟虎啸、风鸾翱翔才是大丈夫的气象。像蚕茧蛛丝、蚂蚁封巢、蚯蚓纠结般是小人的经营。

四、精神类

1、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宠辱不惊则肝宁,动静皆诚敬则心定,饮食有节制则脾不病,调整呼吸少说活则保肺,平淡少欲则肾水足。

2、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原注】人常和悦,则心气恬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何交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此真得养生要诀者。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译文】天地不能一日没有和气,人心不能一日没有喜悦的神情。

五、品德类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要想有黄金玉石一样的人品,必定经历烈火般的锻炼;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如走薄冰般谨慎。

2、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1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和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单纯的“水来土掩”,勉强压抑,而是必须疏导。

《华严经》说:“菩萨于自妻常自知足。”自己的妻室,淫欲过度尚且不可,还敢去淫他人的妻子女儿吗?《速报录》说:“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冥律》说:“奸人女者,得绝嗣报,奸人妻者,得子孙淫泆报。”从古至今的淫恶罪报案例,在《戒淫宝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种种善书的众多注释中,列举的太多了。怎么可以不畏惧呢?

须知美色本空,娇姿如幻,艳妆美人不过是装满了粪尿的漂亮花瓶、藏着利刃的锦绣皮囊而已。闲居暗室,不可生淫念妄想,即使是面临邪缘艳遇,也要守住德节,不可丧失良心。当此之时,只有用智慧的力量返照、高尚的道德自持,应当生起这样的心念:我自心的良知,正彰明昭著地警戒着我;遍满虚空的鬼神,正森严可畏地监视着我;头顶上的三台北斗神君,正面对着我;家中的灶神爷、身中的三尸神,正巡察着我!在人天交战的关头,如果把得定,则幸福快乐的.天堂,转眼间可以登上去;把不定,则万劫难出的恐怖地狱,一失足立即就堕下去。悬崖要勒马,苦海要回头,在万难把持之时,要心存万不可触犯淫罪的坚强正念。

文昌帝君的遏欲文,汉钟离祖师的戒欲歌,都应当反复熟读并竭力遵从。无人处不要造作昧良心的罪业,不要去干败坏道德的淫秽丑行;不要以为歌女优伶是的人,而不加怜悯;不要以为婢女仆人是下等人而不加保全;不要认为私奔而来的美女,是她自投自找,就欢然接纳自落火坑;不要认为妻妾是家常便饭,而放纵性欲自伤己身;不要忘了长幼名分,而紊乱人伦纲常;不要污秽了出家僧尼的净行,而触犯神怒;不要错乱了人与动物的界限,而与披毛戴角的畜类为缘;不要因为有私仇,而淫秽其闺门内室泄私愤;不要接触淫秽之缘,以防引发邪念;不要谈论女色和污言秽语,以免惑乱人心。以上是自造邪淫罪孽。以及喜好讲闺房秘事,并编写成绘成淫画,能诱发人淫欲的,是教人邪淫。看到听到他人想去行邪淫恶事,不仅不加劝阻,反而欢喜赞成的,其罪恶与自己亲犯是一样的。

《楞严经》说:“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如果刻实而论,即不必实有其事,而只要生起邪淫的念头,就已经犯下了万恶之首的淫恶之罪了!所以有志向的,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身心,以清其源,其次则寡欲以养其德。怎敢恣情纵欲,违背天理,折福损禄,污名失位,减短寿命,招至祸殃呢?《华严经》说:“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朱熹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能不误平生。”想想真是令人感到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