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亚瑟史密斯的格言 正文

亚瑟史密斯的格言

时间:2024-10-06 18:29:09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厶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或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如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来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源于推理,也非产之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的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2.下列对“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和智力要好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1、B 2、C 3、C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精神

①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提到的温良,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②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一一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③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④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

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⑤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像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⑥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⑦以上有关中国人生活的几个简单的例子,是任何人,甚至是对中国人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观察到并认同和理解的。通过这些例子,我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假设: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摘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删改)

1.与“心灵的生活”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心灵的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它能使中国人具有强大的同情力量。

B.心灵的生活是一种源于人性深处的心灵激情或人类之爱的情感生活。

C.心灵的生活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D.心灵纤细敏感使中国人的心灵生活不那么僵硬刻板,但缺乏精确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两段点明写作目的,作者认为,如果不为中国人的温良正名的话,就会被外国人误认为中国人在体质和道德上是温顺和懦弱的。

B.文章中间部分通过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说明中国人身上所具有温良的性格特点,指出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生活。

C.末段明确地指出,即使是对中国人一无所知的人通过文章中的这些例子,也应该能够观察到并且认同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假设。

D.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开篇点明写作目的,第②段开始举例论证,分别阐述中国人生活的一般特征,证明自己的假设,末段总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因为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所以他们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

B.儿童时代的记忆力常常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是因为他们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这比枯燥乏味的用头脑或智力去记忆要好得多。

C.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只有抛弃用大脑和智慧思考和使用语言的习惯,变成孩子,才能学会中国语言,否则很难学会。

D.亚瑟?史密斯之所以认为中国人缺乏精确的习惯,是因为他比较了用毛笔书写绘画和用钢笔书写绘画之间差异非常明显的效果。

试题答案:

一、1.C(偷换概念。原文中“源于同情力量”的是温良,而不是心灵生活)

2.C(A.或然变必然,原文是说可能,而非就会。B.无中生有,③至⑥段没有对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温良的性格特点加以说明。D.文章第②段依然是总说,是从说理上对第①段的再论证)

3.D(张冠李戴,“用毛笔书写绘画和用钢笔书写绘画之间效果差异非常明显”是作者的比较)

【篇一:维护尊严】

尊严是无价的,每一个让人都要有尊严,失去尊严的人就与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

人不可傲气,但可有傲骨人,人,没有性命可以,尊严却不可缺失。

一天,我上街去买书,刚去到书店便看到门口有一群人围在一起,嘴里不停的说着好,手也不停的拍着。我灵巧地钻到前面头,只见一个年迈的老爷爷在一张老旧的桌前写书法。

我凑上去看了看他的字刚劲有力,与著名书法家有的比拟。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纷纷赞不绝口,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青年走了出来他随手扔下三百元钱,拿着一副写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作品长扬而去。忽然,老爷爷把钱捡起来,向青年奔去。老爷爷拉着他不放,硬要把钱还给青年。青年骂了一句,不知好歹的老家伙,松手,老爷爷没有松开握紧青年人衣袖的手,弯下身子又拿了一副作品,要递给青年,青年毫无办法,知道自己错了,没有尊重老爷爷的劳动成果,灰溜溜的离开了,老爷爷也维护自己的尊严。

尊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衡,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只会引起别人的厌烦。

【篇二:维护尊严】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十六亿中国人的一份子。所以,当我在国外旅游途中看到街头专门用中文写的警示牌时,我,无话可说,只是心被刺痛了。

我们曾被人称为“东亚病夫”,我们又曾被拿破仑比作沉睡的巨龙,我们的民族也曾被视为想象xx民族,我们的留学生曾被人骂做白痴。当时因为我们落后而被人瞧不起,但毕竟有人看到了中国的潜力。今天这条巨龙在腾飞,可是,我们仍然被某些人看不起。

我们被人看不起,仅仅因为那些不注意的“细节”,在上厕所时不掀开马桶上的坐垫,在影院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

在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中,有一个画面让我感触颇深,是余老师和妻子在国外考察时,妻子马兰和女友上街时所遇到的,当街上的小贩得知他们是从中国来的时竞对他们动手动脚,还拿出钱包,表示自己很有钱。但对同行的欧洲女孩却未做任何越轨行为。

这,就是某些外国人眼中的我们的同胞,虽然只是一个缩影,但是,以小见大。

我的尊严,我维护。朋友,请注意你的一言一行,所有人都在看着你,你代表着中国。不管在哪里,抬起你高贵的头,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靠每一个中国人来维护。

尊重别人,维护自己的尊严

“不尊重别人的人,没有尊严可言”。这句话在我第一次看到时被烙在脑海里,却不明白为何?现在我明白了。

丛飞,无私捐助二百多名生活贫困的学子上学。可是,在病重时又有几人前去探望?一个小女孩,一直受丛飞资助,直到大学毕业,毕业后音讯皆无。当记者千方百计将丛飞病重的消息告诉她时,却得到“那是过去的事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的答复。这句话,从她嘴里吐出,或许是因为她不愿人了解她的过去而这样说——因为她的“自尊”。可她不知道不尊重别人的人,又怎么会有尊严?她的行为更让人所不耻。

尊重别人正是尊重自己,维护别人的尊严,自己的尊严才会得到维护。这句话不仅仅说给中国人!

维护自己的尊严,我的尊严我维护。

维护别人的尊严,自己的尊严被维护。

【篇三:维护尊严】

刚学完“尊严”这一单元,我的心灵有所触动,便不由地想起了奥运火炬手金晶的感人故事。

这是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幕。4月7日,火炬在法国传递,当中国残疾姑娘--缺少右腿的火炬手金晶正在等待下一名火炬手到来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几个身材魁梧的xx分子突然冲了上来,他们使劲拉扯着金晶的胳膊,试图从她手里抢夺祥云火炬,可金晶右手拿着火炬,左手紧紧护着,坚定的目光怒视着xx分子,使他们根本无法夺到。电视机前的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手心也攥出了汗。不仅为xx分子的这种无耻行径感到愤怒,又为金晶和火炬感到担心。但最终,金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是维护了我们祖国的尊严。千千万万的爱好和平的人们为金晶的胜利而高兴。虽说这件事只发生了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一想起这件事,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我即悲愤又感到自豪,一个手无寸铁的残疾人,面对凶恶的歹徒大义凛然,毫不退缩,让我们为金晶维护祖国的胜利而高兴吧!

尊严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电视上看到的这一幕使我真正明白了“尊严”这两个字的含义。最后让我借用卢梭的

【篇四:维护尊严】

外祖父年轻的时候曾经跟人做生意,有一次他的父亲病了,急需用钱,他趁老板不在的时候偷了5块大洋。结果被正好回来的老板看到了。外祖父极其尴尬难堪。但是老板说,我忘了给你了,那正是你应得的红利,赶快拿去吧。外祖父知道那是老板保全他的面子啊!他从此卧薪尝胆,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

在解放前后的那几年,天灾人祸多,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吃不上饭。

外祖父的粮食自然就成了那些穷人偷盗的对象。偷粮食,偷地窖里的地瓜,偷家什。外祖父都知道,他甚至因而辞退了帮助看家的雇工。来偷粮食的,他就装做没有看见。偷家什的,他就悄悄地对人家说,不要拿家什,拿粮食吧。有一次邻墙的邻居来偷地瓜,结果装多了,自己怎么也翻不过墙去,外祖父干脆自己从后面托他过去。

外祖父的哲学是,他们因为没有办法才来偷的,要是还过得去,谁愿意做贼。他知道我们发现了他,却没有声张出去让他丢人,保全了他的面子,他不会再来偷了,人都有尊严啊。

外祖父用这种方式到底资助过多少穷人,谁也不知道。但是,外祖父的村子里后来盗贼几乎绝迹了。

这个故事,母亲给我讲了很多年。我常常面对这个故事沉思: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篇五:维护尊严】

她,从小失去父母,却不失自己的尊严;她,总是在反抗;她,虽然身受痛苦,却总在努力追求平等。她,就是夏洛蒂笔下的“简·爱”。

“简·爱”是小说《简·爱》的主人公,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因从小失去父母,所以寄养在舅母家。她因此萌发了反抗的意识。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男主人罗切斯先生之间互相产生了爱慕之心。最后,当简·爱经过困难之后,毅然决定与罗切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为简·爱受到那么多挫折和痛苦而感到悲伤,又为简·爱那永不低头、敢于向恶俗势力反抗的精神而感到敬佩。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书中那曲折、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读了这本书,内心里既有甜,又有酸。这种滋味让我有了一种欲望,使我也想变成像简·爱一样,学会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简·爱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的人,善恶不分,他认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所以,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世间有多美好。

《简·爱》这本书,令我悲,令我喜。它告诫我,一定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要像简·爱那样,把人世间的一切都看作是平等的,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与成功。

【篇六:维护尊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国东北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女儿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哮喘病,为了给女儿治病,父母散尽家财,可是女儿的病仍然没有好转。最后女儿不得不沿街乞讨。在乞讨的路上,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只要药,不要钱。”就是这句话,感动了无数善良的人们,在善良人们的帮助下,最终挽救了这个家庭。

沿街乞讨的人很多,为什么她能够得到社会的如此关注呢?就是因为写下了那句感人的话:“只要药,不要钱。”这句话不仅赢得了全社会的关注,更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尊,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维护尊严,才能真正做到自强自立,才能够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人只有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才会去维护集体,民族乃至国家的尊严。

一个人需要尊严,一个集体需要尊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去维护他的尊严。

学会维护尊严,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声誉,而且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存亡,一个民族的兴衰。

不论走到那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一个中国人,都不要忘了去维护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篇七:维护尊严】

千百年来,维护尊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关乎人格与国格的大问题。100多年前,美国人亚瑟·史密斯就在其所著的《中国人的德行》中说:“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强烈的作戏本能。很轻微的一个刺激都能使任何一个中国人进入戏剧,把自己当作戏剧中的一个角色,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尊严。”

维护尊严有时可以被理解为气节的保持。齐人不食嗟来之食,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老舍在政治动乱时期不能忍受人格受辱而投湖自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自古以来,维护尊严就被中国人民视为生命的重中之重,而关乎国家的尊严,更要毫不犹豫地维护。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可见,尊严的维护需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更需要一种智慧。然而在历史中,无数中国人为维护尊严吃尽了苦头,历史的滔滔流水涤荡着多少中华儿女为维护尊严而洒下的血与泪。

尊严也是俗语中所说的面子,维护尊严与爱面子有时很难分辨。中国有句古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古中国女子就把贞节看得比生命都重要,1935年,著名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杀,她留下的遗言是“人言可畏”“我不死不能明我冤”。阮玲玉敢于扮演各类妇女形象,她的表现何等大胆,然而面对毫无根据的流言,她害怕了,退缩了。她本可以塑造更多更好的人物形象,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为了所谓的贞节与尊严,她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实带给我们的往往是哀悼和沉思,这是何等的悲哀!

从古至今,尊严的维护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该把维护尊严化作正义的伸张而不是悲剧的开始。

【篇八:维护尊严】

过年期间,我和父母一起去登黄山。在山脚下,我遭遇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在黄山脚下,我们全家刚刚准备启程,看到了一个卖橘子的老翁。他穿着厚厚的棉袄,因为天气寒冷,不停地搓着自己的双手,可还是冻得直哆嗦。我不禁产生了怜悯之情,就扯着妈妈的衣角,对她说:“看那个卖橘子的人多可怜,我们买他一些橘子,照顾照顾他的生意吧!”妈妈看了看那位老翁,对我说:“可怜是可怜,可买了那么重的橘子,你自己拎上山吗?”我一下子答不上来:是啊,爬山就够累了,难道还要拎这么重的橘子吗?妈妈看了看我,从包里掏出五元钱,向老翁走去,对老翁说:“我买你五元钱橘子,下山之后再来取,好吗?”老翁点了点头,目送我们上山。

傍晚下山时,我们又看到了那位老翁。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摇身一变,变成了乞丐。他的面前已经没有了橘子,只有一个放着零钱的罐子。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上前问他:“我们今天早上,在你这买了五元橘子,但橘子没有拿。现在橘子卖完了,你能不能把钱退给我们?”老翁愣了好半天,才说:“我是记得有一家人在我这里给了钱没拿橘子,但我怎么能确定就是你们一家?”妈妈站起身,看了看我,拉起我的手掉脸就走。这时,那个老翁对我们恳求道:“可怜可怜我吧!”可此时我对他却没有了半点怜悯之情,而是很漠然地走开了。

我实在不明白,难道钱财比一个人的尊严更重要吗?一个人没有了尊严,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呢?作为旁观者,我只能为这位老人而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