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心平气和一年级格言 正文

心平气和一年级格言

时间:2024-11-19 18:34:46

读完薛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一、走向"平和"

1、音乐元素的加入。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读书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

三、结友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考试好的人名等等,这无形中是对学生家长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学校,班级工作的所有方面,这远比口头的说教更有效,不要问,跟着我来就行,多好。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1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再比如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说尿裤子了……每一天的上课就好比打仗一样,常常让人觉得不能如鱼似水的遨游在课堂的海洋中。然而当我看到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以后,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催使我们成长的教育机智的体现,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做老师的应该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孩子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每

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当看到教室闹哄哄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批评那些讲话的学生,当上课时,看到孩子们在座位上自己玩自己的,不听老师讲课,不由自主的想要提高讲话的分贝,然而常常是自己伤心动怒,而孩子们无动无衷,每晚回到家脑海中只是浮现一句话:哎呀,怎么办呀,我得想想方法,更利于被孩子接受,更有效的方式。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后,当我真的走进书中,我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辛苦是常态,可是在辛苦之下,孩子们快乐的成长了,即使一天比一天高,都让我觉得好幸福。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

首先要每天读书。薛老师是一个极其爱书的人,她的博览来源于阅读。在她看来,阅读,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薛老师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上课声音要小而柔和。以往讲课时常常忍不住会提高自己的嗓音,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会听话些;常常忍不住厉声喊叫,总以为那样做孩子们才不敢“胡闹”。可是,错了。看来,从现在开始我真的需要“修炼”了,要心态平和,声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断地反省、思考。在这本教育教学随笔中,经常看到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通过强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气和。

最后要及时跟家长交流、沟通薛老师说:“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和知心的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老师不仅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沟通,而且特别注重与家长沟通,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潜心修炼,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的声音。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2

心累时,读本书。好书如好茶,清香沁人心脾。忙中偷闲读本书,告诉自己,我还有自己的一方小世界,还可以安静的读一本小书。

班主任工作,把我的低情商的幼稚的缺点暴露无遗。然而我只能如木偶般被它摆布,用加班来换取安全感,这就是我到东区工作第一个月的第4周的

于是我阅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读书笔记摘录如下:

1、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要微笑,要温和。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必定是这个愚蠢的老师。

2、教师的不祥之气是什么——怒!我在道上的修为,还差得太远。

3、来学校不光是学知识,也是通过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往磨练培养自己的过程。磨合,纠纷,挨罚,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4、我的性格暴躁,为了安全起见,我也不敢太负责人,免得使自己心急上火,发生暴力事件。

5、只要我把分数和统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树立了真正的责任观,对自己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都有好处。

6、没有孩子必须掌握的东西,教师和他爹娘都是被逼无奈。

7、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让“这一点”成为深入人心的班规。

8、至少用半学期的时间强调安静

9、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需的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成游戏。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术,我想,盖因如此。

10当我们决定做不做一件事情时,要问三个问题:第一,对我自己有没有好处?第二:对对方有没有好处?第三:对这个世界有没有好处?

11、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荒草丛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

12、日记里绝不记不快乐的事情,想忘都忘不哪

不知觉间,时间已经到了深夜10半,今日博客书写就到这里。来日再续。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3

今年是我和一年级孩子摸爬滚打的,“孩子王”的我自学了一整套克制“手下”的绝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视、大喊制胜、家长受训。这样一来,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级课堂常规极好。在为师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时,却越发地觉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来了。并且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拉烂额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时,看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听说其中有很多颇有借鉴意义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文章,于是就怀着学习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我把读书后感触最深的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乐元素的加入。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也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坐得住,能静下来,对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大有帮助。

2、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家长和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和孩子说话。”

3、适当且平和的惩戒。

看云非常重视惩戒的方式与分寸,年幼的孩子们也准确地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老师罚我们站就是喜欢我们。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学坏,成为坏孩子。”下面是看云与家长的谈话:“已经处理过了,你不要听见孩子们的报告跟着虚张声势。没什么的,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读书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这也是薛瑞萍老师的一句话。薛老师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学任教,是一个爱读书又爱教书的普通教师。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感动于她的每天大声朗读一小时,惊奇于他们那群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薛瑞萍老师认为“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此,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让他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要

三、结友家长

学校教育只是鸟的一只翅膀,如果离开家庭的有效支持,那这只鸟将永不会真正飞上蓝天。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在薛老师的叙述中,有大量的与家长对话的内容。有的,是电话的记录;有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有的,是网上的跟帖。而最让人不忘在这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薛老师在一学期内给家长写的二十几封信的是告家长书的做法。按薛老师的说法是给家长的信。每周一封,情真意切。21周,写了21封信。信中有对学生知识点的强调,有让家长在家辅导时突出的重点,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有近期班级及学校工作布置。

这些信是一名老师对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并是老师与家庭沟通艺术的直接证明。其中,大量的对学生的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如背诵好的人名,写话好的语句及人名,

同时她还要求家长都能写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师从中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调配孩子有效地学习。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对话,不仅真正调动了家长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师的睿智。

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2010年第一次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时,就特别想在一年级尝试一下薛瑞萍老师培养学生静气的做法。那时却没有教一年级,接了三年级的班。然而那时读得实在不够用心,因为我没能把薛老师的精神和方法学以致用。

2012年再读这本书,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心里存着的很多问题与书中思想、做法相互碰撞,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心平气和”的观念,让我的浮躁去了不少,面对学生时多了一些鼓励、肯定和设身处地,少了些气急败坏的怒火。

现在又一次看这本书,自我感觉心境已经渐趋平和,比过去心静多了,对这本书感觉更像见到老朋友似的契合。拿起书,随手翻阅着,也看看以前阅读时在旁边写的随笔,唯一个“静气”,如细雨滋润土地,渗入心田,首先静下来的是自己的`心。深觉“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的真谛。

薛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希望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说,发现分心的孩子,宁可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

瞧,我就在薛老师的“静气”中心静了下来,读书思考。我看见,过去的我,轻轻提醒或走神或讲闲话的孩子,然而,忍不住地,会为多次提醒依然我行我素的孩子爆发怒火。我也听见,自己提醒学生安静的声音过于响亮了,与我所要求的相悖了。那时的我,一定是忘记了看书,失去静气的滋养,才变得愚昧了,才做出与我愿相反的事。

但是,这样的我,这样的你,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家长,又何其多。因此,薛老师提醒我们,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比起过去的孩子,少了很多单纯,多了许多浮躁。看过许多孩子和许多家长,见过社会各界的诸多功利现象,再回头看孩子,不禁觉得,孩子还是单纯的孩子,是这个社会跑得太快,变得浮躁功利了。大人们将自己的浮躁功利用着各种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不断加诸在孩子的身上,还不容许孩子说不的,比比皆是。然,心平气和,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又谈何容易!薛老师真实地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自己以前对待儿子的错误做法深深伤害了年幼的孩子,在心灵的煎熬和极大的付出中才悟出“欲速则不达,性急坏大事”,才有现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教育之道,在于言传身教。想要教育出有静气的孩子,必定要先让自己成为有静气的教师或家长。而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要拥有静气,读书是最好的办法。时时让好书相伴,头脑才能常保冷静,心灵才能常受洗涤,才能养出静气,养出智慧。薛老师在给一年级家长的第一封信中就提出了阅读的要求,在后面的多封信中又一再的强调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薛老师更是用整节的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带给我阅读时的心平气和,我将记住此刻的心情,努力把这种心平气和带给每个孩子。定能生慧,静纳百川。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静气,同样也要培养自己的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