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金木水火土的格言 正文

金木水火土的格言

时间:2024-09-30 11:30:35

1、古国书卷启历史开端,今华篇章展世界窗口,中庸礼让现代化方针,国泰民安实属强国风范。古今中国,从古至今,熠熠生辉,如同奔流长河,生生不息!

2、给别人一个微笑,让别人的烦恼删除;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的快乐复制;给别人一份关爱,让爱心温暖别人,给自己一份关爱,让爱心沐浴自己。

3、高品位,高品格,民族血脉精气神。扬团结,扬和谐,精神家园育新人。更自觉,更主动,绚丽多姿文化风。主旋律,绽放美,光荣绽放精气神。

4、高举文明中国旗,坚定中国特色路,践行科学发展观,神舟飞天举国庆,太空对接中国红,盛世连连耀九州,未来中国更红火。

5、奉养父母,讲孝道;办事合理,讲公道;处事宽和,讲厚道;扶危济困,讲人道。修身律己,品尚德高;和谐文明,新人新貌!

6、发展经济,从科学做起;构建和谐,从包容做起;提倡生态,从低碳做起;公益传递,从爱心做起;感恩报国,从读书做起;文明中华,从我们做起!

7、对自己严,对别人宽;对朋友诚,对事业专;对祖国忠,对父母孝;对生活俭,对困弱暖。修身律己,效仿先贤;和谐文明,春色满园!

8、对环境时时保护,对善念恒久心存,对诚信用心呵护,对爱心不断奉献,对和谐不懈营造,对孝慈代代传承,对经典常常诵传,对正气处处弘扬。

9、读书滋润心田,善行是种习惯;常与书店结缘,饱览文化精典;品味人生世界,固守精神家园;传承中华美德,繁荣文明春天。

10、读书,让人明事理。读书,让人守诚信。读书,让人增才干。读书,让人学无涯。读书,让人懂孝义。读书,让人存大志。读书,让人树正气!

11、读经诵典颂中华,阅读力量不可估。长篇短篇任凭你,细嚼慢咽勤啃读。读出快乐读出美,读出精髓好读书。意味深长经典美,传情传美传千古。

12、两袖清风无私欲,一生廉洁如白雪。诚实守信遵法纪,胸怀坦荡比明月。帮扶孤寡助病残,热心奉献胜骄阳。关注公益乐行善,爱心涌动似春潮。

13、礼仪之邦讲文明,微笑服务展风采。低碳绿色时尚美,财源茂盛滚滚来。生财有道礼谦让,恭喜发财发大财。东西南北左右中,你来我往大气派。

14、礼为迎宾之道,宽为容人之道,忠为报国之道,孝为奉亲之道,诚为处世之道,爱为济困之道,义为团结之道,勇为胜邪之道!

15、乐于助人春晖照,奉献爱心春潮涌。危难相帮春雨绵,扶贫济困春风暖。真诚包融春意浓,尊老爱幼春花笑。团结和谐春景荣,文明中国春光好!

16、宽容兼包善待人,助人乐己光照人。德艺双馨德为本,公正廉明匡正人。风清气正树新人,和蔼可亲凝聚人。平易近人引领人,务实担当撼动人。

17、克己复礼,修身悟道;赡养父母,居家孝道;光明磊落,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处事厚道;扶危济困,奉行人道;和谐文明,康庄大道!

18、科学发展康庄路,小康幸福和谐路;创先争优拓新路,知书识礼光孝路;百业昌荣复兴路,减排低碳生态路;正风正气指引路,修身律己文明路。

19、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美化羊城;开拓奋进,爱岗敬业;诚实有信,遵章守法;尊长爱幼,优生优育;关心社区,互爱互助!修身律己,做文明人!

20、举文明和谐旗,走守信明礼路,树修身律己风,做廉洁清风人,谱孝义仁慈曲,唱睦邻家和歌,建低碳绿色国,扬浩然刚正气,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21、脚行文明健康路,心想文明创新事,眼识文明新潮浪,耳听文明时代声,口讲文明时尚语,身行文明风景礼,手打文明壮举牌,一生传奇耀中华!

22、讲文明一心一意,树新风一丝不苟,讲诚信一言九鼎,倡低碳一生一世,促和谐一马当先,传经典一字一句,扬正气一脉相承,爱祖国一往情深!

23、见义勇为,不分你和我;品读国学,陶冶你和我;自强不息,激励你和我;修身律己,文明你和我;文明中华,需要你和我。

24、吉祥中华倡文明,文明礼仪竞风采。遵守秩序保通畅,文明交通竞风采。保护环境讲卫生,文明低碳竞风采。文明礼貌谦礼让,文明市民竞风采。

25、积善积德点滴事,中华美德是首歌。百代歌唱进行曲,永远唱不完的歌。文明重建音重谐,人品贵德家贵和。德艺双馨竞风采,德志双修道德歌。

26、积德修慧美人间,重山重水重情义。国泰民安品茶来,益身益心益神智。品古品今品人生,谈天谈地谈世事。车水马龙欢雀跃,大江南北云茶思。

27、读经典,扬正气,树新风,民风正,懂礼仪,知廉耻,明礼谦,修身正,严律己,讲文明,促和谐,恪信诚,志腾飞,风华茂,作奉献,望神州,续辉煌。

28、懂得自尊体现自我涵养,尊重别人体现宽容大度,保持尊严体现高尚人格。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是人生天平上的三个重要支点!

29、顶天立地中国人,一言一行播文明。一举一动爱无疆,一点一滴爱人民。一张一弛重和谐,一言千金讲诚信。一心一德建和谐,一曲千金颂文明。

30、道德像太阳,照亮阴暗的角落;道德像火光,温暖冷漠的心窝;道德像甘泉,滋润干渴的心田;道德像臂膀,搀扶无奈的困弱!

31、待人讲诚信,廉洁且自清。学术要严谨,工作当细心。美德源于品,格言一生铭。国学传古今,律己常自省。修身万里行,足下出文明!

32、从无字句处读书,处处律己正言行。与有肝胆人共事,人人修身创文明。携绿色依恋眷恋,爱播撒天地怀间。蕴彩色梦想梦幻,路通达文明彼岸。

33、传承文明,龙更图腾,创建和谐,再展雄风。为文明喝彩,为乐土欢庆,为英雄举杯,为梦想修行。让文明再扬,让道德更兴,让心灵更美,让风气更正。

34、诚信修睦,礼仪之邦;仁慈博爱,心存善念;公益爱心,文明传递;和谐社会,千秋万代;修身律己,厚德同怀;孝慈美德,继承传统;诵传经典,弘扬正气!

35、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敬业奉献,国之良木;见义勇为,上善若水;助人为乐,热情似火;孝老爱亲,根藏沃土。金木水火土,五行德为主!

36、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不要怕辛劳,勤是传家宝。不要怕摔倒,站起是英豪。做人讲诚信,办事要公道。走就走正道,好人有好报。

37、不文明的同学难进步,不文明的网站难立存,不文明的影视难上映,不文明的企业难经营,不文明的文化难传承,不文明的.民族难立足!

38、“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小节”往往是生活的真实细节,要想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守住“大节”,把好“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

3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良好形象的树立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而败坏这种形象只须一个简单的动作。写好人生的“点睛”之笔,留一个完美、干净的背影。

导语:作为“诗质散文”的代表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跳出传统散文语言的窠臼,把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引入散文创作中,在语音、句法和辞格运用层面上变化出新,有声有色,实践他的散文语言主张,使散文具有现代诗的密度和张力。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余光中的语言情趣。

余光中先生散文的语言情趣,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的语言艺术系统。这个系统呈现了绚丽的色彩和多维立体的动态感觉:既有叠音的四起,又有异音的喧哗;既有鲜明的节奏,又有激情的标点;既有新奇多变的文法,又有魅力无比的辞藻。余光中散文的语言跳出了传统散文语言的窠臼,有声有色,亦画亦诗,演奏出了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谐乐章。打开《桥跨黄金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从1952年的《猛虎与蔷薇》到1995年的《桥跨黄金城》四十余年的六十篇散文。无论是《逍遥游》,还是《丹佛城》;无论是《莲恋莲》,还是《听听那冷雨》,无不深深地刻下了余光中散文语言主张的印迹,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作家创造的语言光芒。余光中在建构异彩纷呈的语言形象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修辞手法,那就是在语音、句法、辞格等不同的层面变化出新,达到有声有色的效果。

一、密集型聚合的叠音

余光中对叠音形式情有独钟。他不仅利用语言中现成的叠音词语,而且根据不同的语用需要自创了以重叠的形式造出新词,也涵盖了词语的重叠形式。这些叠音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并被作家艺术化地排列出来,创造出特有的音响效果。以散文《听听那冷雨》为例,文中出现的叠音形式达八十多个,像这样高频率密集型聚合地运用叠音形式的手法,实属罕见。在《听听那冷雨》中,读者欣赏到的并非呆板、拘谨的统一样式,而是变化多端的富有弹性的叠音风貌。

1. AA式。如:阁阁、啾啾、唧唧、深深、纷纷、纭纭、铿铿、听听、看看、最最。

2. ABB式。如:天潮潮、地湿湿、潮润润、湿漓漓、灰蒙蒙、一点点、白茫茫。

3. AABB式。如:料料峭峭、滂滂沱沱、嗅嗅闻闻、间间歇歇、潮潮润润。

4. AABBCC式。如:清清爽爽新新、细细琐琐屑屑。

5. ABABAB式。如:淅沥淅沥淅沥。

6. AABBAA式。如: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

这些不同形态的叠音形式,自然地穿行在散文的字里行间,余光中似乎要用这些有声有色的叠音音响,在描绘清明时节的纷纷雨声中,倾听自己在黑白默片似的中国历史风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心灵的声音。尤其是叠音的密集型聚合,更让读者在听雨中享受听觉的盛宴。如: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听听那冷雨》)

文章一开篇便以高频率出现的叠音连用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春寒加剧”,让读者感受到料峭袭人的春寒,淅沥的冷雨绵绵不断,天地之间的潮湿烦闷。又如: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听听那冷雨》)

我们古诗的句法,或是二二的四言(对酒/当歌),或是二三的五言(低头/思故乡),或是四三的七言诗,最多的是古风中的变化有十言(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散文美相对于诗美,其形式上的美感在于句法有更大的自由,有参差错落之美。散文中“忐忐忑忑忐忐忑忑”的叠音形式,形成“忐忐/ 忑忑/ 忐忐/ 忑忑”四个音步的组合模式,语音节奏鲜明;再加上暴雨的“滂滂沛沛”声,“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声……多种声音意象与电琵琶的声音,在同一个时空中奏响,生动地再现了雷雨夜雷声如羯鼓如电琵琶的震撼效果,表达出节奏铿锵的韵律感,达到扣人心弦而出神入化的境地,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新颖的字汇和意象

余光中早年生活在战乱年代,先后在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大学读书,后又去美国留学。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知识修养、写作的能力和英语的水平,使他接触到东西方的文学创作资源,这些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经历了一个旧中国、一个新中国和一个岛屿的余光中,作为“回头的浪子”,他对西方文化不再盲从,对传统有了重估,创作中更多地融合了东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的光彩。如:

1. “我们去Fremont歇一歇吧。”(《咦呵西部》)

2. “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听听那冷雨》)

3.“而我立在最高峰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任苍老的风将我雕塑,一块飞不起的望乡石,石颜朝西,上面镌刻的,不是拉丁的格言,不是希伯莱的经典,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隐隐约约要诉说一些伟大的美是什么,但是底下八百万人中,没有谁能够翻译。”(《登楼赋》)

在散文写作中,余光中往往情不自禁地把英语单词或语句融入汉语的正常语流中,读者在习惯于纯净的单一的汉语语音的叙述中冷不防听到异样的音节,这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去关注异音的多姿多彩和陌生化效果。例2中,余光中对比汉语和英文中“雨”的不同表达的视觉美;例3中,写余光中登上纽约102层的帝国大厦,感觉“我”是一块镌刻着东方象形文字的“望乡石”的意象新颖,表现出对古老象形文字美的赞赏,传达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余光中以现代人的口语为基础,语言表达摇曳多姿,表现出生命运动的张弛;在特定的时空距离中,传统的“前无古人”变为“前,无古人”,大胆新颖的调配语言,使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在独特的情境中读者能获得会心而多元的美感。 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语言运用中,自创了不少新的词语。这些词语可能不合乎语言规范,但由于巧妙布局,使词语由规范化表达层面提升到艺术化表达层面而熠熠生辉。作者独具匠心地赋予汉语中固有的词语以新的内涵和用法,拓展了词语的运用空间,丰富了汉语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冷雨”、“残山”、“剩水的意象”, “清清爽爽新新”、“蠢蠢而蠕”、“嗅嗅闻闻”、“细细嗅嗅”等叠词,都是作者在独特语境中的创新。余光中用心铺排:“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听听那冷雨》)在特定的语境之中,你会发现本不合“法”的“细细嗅嗅”,不仅可以说得通,而且生动传神;而雨气的空蒙和迷幻,是必须靠“细细嗅嗅”才能体味到的。从规范化层面看是反常,从艺术层面看却巧妙,收到了反常合道的修辞效果,为散文语言风格的丰赡增添了光彩。

三、多姿多变的节奏

节奏,是散文创作中的音乐性问题,文章的节奏实际上是以语言的形态模拟内在精神世界的律动:或平和缓慢,或急切快速;可以快,也可以慢,长句或短句的奇妙的排列组合,如音乐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在《缪斯的左右手》中,余光中说:“音调之道,在整齐与变化。……说得更单纯些,其中的关系就是常与变。”他有意地调整句型,控制速度。短句因其音节少、结构简单,而具简洁明快、灵活多变的修辞效果。余光中的散文非常重视语言的运用,大量运用了短句,有些长句也被他有意无意地碎分形成音节数量不等的短句,尤其是符合现代节奏的短句式频繁出现,表现出特定时代的紧迫、焦虑或纷乱的心态。如:

1.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听听那冷雨》)

2.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听听那冷雨》)

例1中仅仅21个字(不含标点),却被作者断成了5个句子。少年时的“杏花春雨江南”,如今是“杏花。春雨。江南。”6个方块字断成3句,叠印的意象,给人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到祖先的回忆和古曲的意蕴,晕染出江南春雨的风韵,文白交融又洒脱自如。例2中的句子,2-3-2-3-4-3-3-3,句子的音节量变少,而单位时间内句子出现的频率却变大了,也具有了音乐性。冷冷的雨珠,穿起了古中国的记忆,历史文化的风风雨雨,凄凉、凄清、凄楚,凸显出表达主体所构拟的话语节奏,形象地再现清明雨纷纷的时节之长,覆盖面之宽广,随着物象的先后次序,读者的视线便由人而物,由近物而远景,渐渐融入冷雨的空濛。

余光中的散文中还有大量的无标点语句。这是作者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另一修辞手段。最能体现余光中散文节奏上独创的是“卡旦萨”的实验。“卡旦萨”源自意大利语的音乐术语,是指在独奏或独唱即将结束时,一种自由抒发式地充分表现表演者技巧的乐段。余光中借音乐技巧于抒情散文创作:“一篇作品达到高潮时兴会淋漓的作者忽然挣脱文法和常识的束缚,吐露出的高速而多变的句子。”(《六千个日子》)余光中在句型节奏上自成一格,显示出创新的勇气和胆魄。他往往依据自己的情感与心理感受,大胆取消句中标点,缩短句际停顿来控制散文节奏,获得不同凡响的修辞效果。如:

3.“黄巾之后有董卓的鱼肚白有安禄山的鱼肚白后有赤眉有黄巢有白莲。”(《逍遥游》)

4.“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听听那冷雨》)

例3和例4,都是典型的无标点语句。句中该有标点的地方却是标点的缺位,句子之间的停顿被人为地大幅度缩短,原来的分读因标点缺失而不得不改为连读,一气呵成。这无疑会使语言的节奏由舒缓而变得急促,恰恰符合现代社会紧张和快速的节奏频率,凸显出作者想把所要描述的对象引发心中所想继而想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例3中,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回溯中国历史上的叛乱与农民起义,因标点的不出现而层见叠出,在纷繁历史长河中的战争令人沉思和警醒。《逍遥游》融汇了古典与现代,历史事件以极其高速的流变节奏和缤纷的色彩扑面而来,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历史的纷纭变迁与色彩的纷繁变幻,表达了现代人的新体验、新感觉,是更能符合现代艺术的'新手法,具有新的美学特质。如果对例3进行断句,加上标点后会变成:

黄巾之后,有董卓的鱼肚白;董卓的鱼肚白之后,有安禄山的鱼肚白;安禄山的鱼肚白之后,有赤眉之后,有黄巢;黄巢之后,有白莲。

添加了标点后的语句,增加了一些词语,符合语法常规,句子四平八稳,但平淡无奇;节奏变慢了,又显啰嗦,与作者创设的语境无法匹配。

《听听那冷雨》在创造散文的感觉性上堪称绝响。作者运用重重叠叠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段落,调动起各种感官,雨景、雨声、雨味,雨腥,造成了浑然一体的心象。例4中的感觉、听觉和味觉组成了通感,唤起读者全身心而新颖的审美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已融入余光中的血脉里,他写下:“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传承怀古咏史的诗歌传统,山川景物、诗词意蕴之美的中国风景穿行在作者往、今、未来的时空中,不着痕迹地书写着历史人物、太白与东坡,抒发朝代更替而艺术永存的真知与卓见。

四、综合运用多重修辞格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要想多重并用修辞格而又用得巧用得好并非易事。余光中散文中多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堪称巧夺天工。他根据不同的题旨情境,恰当且多侧面地运用了富有特殊审美表现力的积极修辞手段,如排比、对偶、反复、拟人、夸张、比喻、示现、反问、通感、顶针、回环等,这些熟悉的修辞格,被作者或轻描,或浓抹,而变得趣味盎然,丰富了散文的语言趣味。比如:

1.“鸟声减少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听听那冷雨》)

2.“八股文。裹脚布。阿Q的辫子。鸦片的毒氛。租界流满了惨案流满了租界。大国的青睐翻成了白眼。小国反复着排华运动。”(《逍遥游》) 例1从总体上看运用了排比修辞格式,三个语句的字数大致相当,结构相同,语气一致,这就使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凑,节律感明显增强,形成一种均衡之美。在这个排比句内部还包含着三个摹声修辞格式,即“啾啾”“阁阁”“唧唧”,使该句修辞文本声情并茂。例2由7个短句组接而成,第1、2句为3音节名词的排列;第3、4句为5个音节的名词性短语,后3句则都是主谓宾句的排列。这些名词性成分、主谓宾格局所表达的物象、事件表面上互不相干,但经作者蒙太奇式的剪辑衔接,便形成了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画卷。读者由具体物象而穿越时空,寻找历史的足迹和尘封的记忆,回忆起一连串具有悲剧意义的场景。“租界流满了惨案流满了租界”,还隐含着一个回环。在叙述文本中,作者没有按常规的回环格式组句,而是借助于心理流程省去了标点和“惨案”一词,而又通过该词使“租界流满了惨案”与“惨案流满了租界”牢牢地套叠在一起,句中第2个“惨案”虽无出现,但作者对祖国的备受蹂躏、满目疮痍状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第6、7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再现了彼时的中国所面临的外交困境,语义更显突出。余光中散文对多重辞格的综合运用,丰富了散文语言的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慨叹与惊奇。

余光中的语言观、创作观及审美观对其散文语言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六千个日子》(见《桥跨黄金城》)中认为,“散文可以做到坚实如油画,遒劲如木刻,而不应永远是一张素描,一幅水彩”,“现代散文应该在文字的弹性、密度和质料上下功夫;而在节奏的进行上,应该更着意速度的控制,使轻重疾徐的变化更形突出”;而“一个有才气有胆识的作家,不妨更武断地使用标点”,他认为创作中完全可以挣脱文法和常识的束缚,追求散文语言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和放荡不羁,“从心所欲”而酣畅淋漓地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心理感受,用一种奇异的笔法倾吐出来。余光中用自己的散文实践完成了所倡导的散文语言观,并通过其语言构建来体现“孤岛与大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应”,来表现“狭窄对广阔的渴望、瞬间对永恒的渴望”。(冯林山语,见《桥跨黄金城》编后)

散文与诗歌相比,形式上的美感,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的更大自由。余光中多次为文指出,现代散文的作者和读者都应具有更多元的美学感受力,摆脱道德说教与风花雪月的古典趣味。他的散文把旧中国、新中国和台湾岛三个空间交织在今、昔、未来的时间之流里,写蒲公英飘扬在风中的流浪感,也写江湖行逍遥游的倜傥潇洒。余光中在《左手的缪斯·后记》中说:“我尝试着将中国的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余光中如音乐指挥家,他善于利用汉字的音节色彩之美,叠音叠字、排句对偶,唤起读者的视觉、听觉兼及嗅觉、触觉等感官经验;利用和改造中国文化中的意象典故和意境,加上时空交错、纵横开阔而又缜密严谨的结构布局,使他的散文具有现代诗的密度与张力。接受西方现代文艺精神的洗礼,余光中把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引入散文创作,小说的意识流,诗歌的意象转换,电影的蒙太奇技巧,绘画的瞬间印象等都为其所用,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的基础,也吸收了欧化的句式,大胆使用文言句法,形成白话、古文、洋文各类句型相映生辉,大胆创造了独具特色、富有情趣的散文语言风格。

摘要:对联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作为古代修辞方式之一的对偶句分类虽有四分法、六分法、八分法,但难免交插和重复而并不科学。其实,不同的对联有不同的特征,对联的特征又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出不同的种类:按字数的多少,可分成短联与长联;按使用的范围,可分成行业联与通用联;按使用的时间,可分成节令联与春联;按贴挂的位置,可分成门联与堂联;按其固定场所,可分成名胜联、馆堂联及戏台联;按创作的指向,可分成自题联与题赠联;按情感的表达,可分成喜庆联与哀挽联;按审美趣味,可分成俗联与雅联;按对仗的宽严,可分成工对与宽对(借对、邻对);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可分成顺对与逆对(合掌对与无情对);按对仗的技巧,可分成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按在词曲创作中的运用,可分为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和谜对等。恰当分类,可促进对联的创作和研究。

对联浩如烟海,纷纭繁杂,至今尚无权威的分类方法,也难以分类。古代典籍对诗文中对偶句的分类,有四分法、六分法和八分法。

刘勰持四分法。他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说:“俪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刘勰举例道,言对,如《上林赋》中的:“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事对,如《神女赋》中的“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反对,如《登楼》中的“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正对,如《七哀》中的“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上官仪持六分法和八分法。魏庆之在《诗人玉屑》卷七中引《诗苑类格》说:“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荷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转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这三种分类法都欠严密,此类与彼类有交插和重叠,因而缺乏科学性。可供借鉴,不能照搬。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通常用“×联”、“××联”或“×对”、“××对”表示;不同种类的对联,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分类标准密切相关。

1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短联与长联

长短是比较而言的,区别长短,得找出适中的尺度。从使用最广泛之门联的书写和张贴来考虑,字的多少、大小与联幅的长宽要比例恰当、排列匀称,且直书不转行,才美观大方。这样看来以7字到11字为适中。由此,可将7字以下的叫作短联,11字以上的对联则是长联。短联最短可短到只1个字,如“墨/联”;长联则可长到十几字、几十字、百多字、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相当长时间里,以为昆明大观楼180字的长联,是最长的对联。后来有人专门收集长联,多达300副以上,其中以四川江津的临江楼对联为最,它长达1612字,为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在狱中所做。这“天下第一长联”,也是“尚不知其有可考否耳”。

2 按使用的范围,可分为行业联与通用联

行业联是某个行业专门习惯用的对联,具有本行业的特点,并可使用本行业的专门用语即行话。通用联则是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均可使用的对联。

3 按使用的时间,可分为节令联与春联

节令联,是节日庆典时张贴的对联。包括农历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使用的对联,公历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使用的对联;还包括单位的纪念日,如校庆、厂庆使用的对联,和某地特定的节日,如潍坊风筝节、大兴西瓜节、珠海航空节、成都美食节使用的对联。春节也是节日,但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所以把春联单列。

4 按贴挂的位置,可分为门联与堂联

张贴在门两边的对联叫门联,张贴、悬挂或置放于室内的对联叫堂联。

门有各种各样的门,大的住宅有大门小门、前门后门、中门侧门、书斋门、卧室门、厨房门、窗门和柜门;农户还有磨房门、柴棚门、厕所门、猪圈门、鸡笼门。旧时农村过春节,家里所有的门都要贴门联。门又分单扇和双扇。大门是双扇门,大门的门联还包括门神和开门签。门神是木板彩印年画,印着张飞、关公的画像,这是取代“神荼”“郁垒”而来的。也可贴同样大小的对联,这种文字对联近乎斗方,可以转行书写,转行书写时右边的从右到左,左边的从左到右,贴在两扇门板上才对称。开门签是短小条幅,通常是写“开门大吉”、“开门大发”、“开门大利”、“开门见喜”之类的四言吉祥语,贴在右边门板中部靠近中缝的一侧,拉闩开门的位置。

堂联,又叫室内联。堂屋里对着大门靠墙放着神柜,神柜内供着祖宗灵牌,灵牌上方贴着“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中堂两侧要张贴对联,或悬挂着裱糊的对联。山墙内壁还要挂四块屏,通常是“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人口清吉、老少平安”四句。书房门要张贴对联,书案上则放置着篆刻有对联的工艺品。

5 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

张贴的对联不经久,是临时性的,只有雕刻的对联才可维系久远。按其固定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和戏台联。名胜联是雕刻于名胜古迹上的对联,馆堂联是雕刻于楼堂馆所里门楹上的对联,戏台联是悬挂或雕刻于戏曲舞台两侧的对联。虽说戏台的'戏楼也是馆堂,却是观众聚集看戏的地方,并且戏台联内容多与戏曲有密切的联系,与其它馆堂联比有特别之处,所以单列。

6 按创作的指向,可分为自题联与题赠联

自题联是创作者为自己做的对联,贴于门楣或书房,刻于笔管或砚边、镇纸上,以联语自策、自励、自勉、自戒、自况、自嘲,均属“自言自语”,并无它指。若将自题联也写给他人,可叫共勉联,以期与人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共勉联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题赠联是写给他人的对联,表示感激、钦佩、勉励、劝慰、忠告、警示等意思。自题联、题赠联不是一般应酬、应景之作,而是用心构思、刻意经营的,饱含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是思想的结晶,不乏警句和格言,对大众对后人不无启迪,多有教益。自题联、题赠联中不乏警句联、格言联,另外也有游戏联、谐趣联。

7 按情感的表达,可分为喜庆联和哀挽联

喜庆联,是表示对喜事的恭贺、祝贺的对联,哀挽联是表示对死者哀悼、惋惜的对联。

举凡男婚、女嫁、造屋、乔迁、开业、晋级、升学、参军等等喜事,自家要贴喜联,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恭贺、庆贺,送上喜庆联。喜庆联不一定写成条幅贴于门楹,也可笔录或口占。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好事,寿辰便是喜庆,做寿联以表恭贺。六十岁谓花甲之年,七十岁谓古稀之年,八九十岁谓耄耋之年,一百岁谓期颐,都是要庆贺的。整数之外还有几个特别的年岁,七十七谓之期寿(期字的草书有如七十七),八十八谓之米寿(米字可拆成八十八),九十九谓之望百(望得见百岁了),一百零八谓之茶寿(茶字可拆成廿加八十八,合起来就是一百零八了),都要格外庆贺,贺寿联必可不少。

人去世后,家人和亲朋要做挽联。挽联张贴于灵堂,悬挂在花圈两边,或写在挽幛上。雕刻在墓地的哀挽联,又叫墓联或茔联。

喜庆联一定要用红纸,为了渲染喜庆气氛,有用黄颜料、黄油漆书写,也有用胶水写再敷以金粉的;哀挽联一定要白底黑字,字要用楷书,显得庄严肃穆。用草书、行书写哀挽联是犯忌的。

8 按审美的趣味,可分为俗联和雅联

旧时常把乡村农夫和市井生意人做的对联叫俗联,俗联多是口占,采用口语,通俗易懂;而把官员士大夫做的对联称为雅联,雅联文采斐然,典雅高华,往往要书写、装裱,传之久远。但雅俗并非黑白分明、截然对立,俗中有雅,雅中有俗,俗极化雅,雅极返俗,大俗大雅。俗联中也有饱含人生哲理或幽默风趣之作,颇得官员士大夫赞赏;而官员士大夫也有脱口而出并不讲究的俚俗之作,令引车卖浆者流引为笑谈。联话中常有官员与百姓、文人与村夫对对子的记载,在对联范畴里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不乏共同语言,沟通亦不困难。对联的雅俗共赏,多有佳话。

9 按对仗的宽严,可分为工对与宽对

工对,是严格的对联,上下联对仗工稳,语言结构完全相同,平仄一一相对,上下联的任何一字不得重复使用。宽对,是对仗比较宽松的对联,语言结构大体相同,平仄大体协调,允许少数字重复使用。如苏州灵岩山馆的对联: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红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归来”是动补结构,“深处”是偏正结构:“千年”是数量词,“第五”是序数词;“杏”是植物,“山”是地形;“红”表颜色,“名”表程度。因为意思好,对仗也就任其自然,从宽处理了。

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的,有借对和邻对。

借对,是借用同音之字,或借用多义字的另一义项,使之对仗做的对联。如:

酒债寻常到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上联中的“寻常”便是借对,将“寻常”分为“寻”、“常”二字,古代一寻为八尺,两寻为一常,借此与数词“七十”相对。张之洞有一联,也是借对: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下联中“果”,借用果树的“果”,与上联的“树”相对;“然”与“已”是虚词相对;上联中的“寻”,借用古代数量词的“寻”,“半寻”即“四尺”,此与下联“一点”相对;下联中的“干”,借用“干戈”的“干”,是武器,与上联的“斧”相对。借对巧且工,妙手偶得之。

邻对,是联语中有的名词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同类名词对仗,就用相邻类别的名词或其它词类与之对仗做的对联。如四川青城山的一副对联:

香水濯云根,奇石惯延携砚客;

画廊垂月地,幽花曾照浣纱人。

“香水”和“画廊”都是偏正词组,结构相同,但“廊”是人文景观,“水”是自然景观,“画”是诉诸视觉,而“香”是诉诸嗅觉的。邻对有如独生子没有亲兄弟,便把表兄弟当亲兄弟。

10 按逻辑关系,可分为顺对与逆对

顺对,又叫正对;逆对,又叫反对。这是按上下联的逻辑关系而分的。顺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并列平行的,“事异义同”,二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有如二源合流,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联说春蚕吐丝,下联说蜡炬燃烧,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是都表现出执著、奉献的精神。

逆对的上下联意思是对立并举的,“理殊趣合”,二者矛盾统一、相反相成,有如双峰对峙,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下联表示对敌人和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对敌狠,对己和,爱憎分明。

顺对着重上下联的相同点,逆对强调上下联的相斥性。陈寅恪说,好的对联有正、反、合三个阶段,如:

反对侵略

保卫和平

显然是逆对,“侵略”与“和平”是相斥的,但上下联可以合在一起:只有反对侵略,才能保卫和平;为了保卫和平,必须反对侵略。

顺对和逆对都不可走极端。顺对的极端是上下联同义反复,联而不对,如:

家家做清扫

户户搞卫生

上下联是一个意思,没有变化和发展,重复而已,这种联而不对的对联,叫做合掌对。若将该对联改成:

家家搞清扫

户户保健康

就避免了同义反复,成为了顺对。因为“保健康”不仅要搞清扫,还需要丰富营养、适度运动、心情愉快,等等。

逆对的极端是上下联毫无关联,即对而不联,如:

孙行者

祖冲之

对仗虽工整,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科学家不般配,联不到一起。再如:

陶然亭

张之洞

对仗巧妙而工稳,但建筑与官员毫不相干,玩笑而已。这种对而不联的对句,谓之无情对。

11 从对仗的技巧,可分为拆合对、顶真对、连环对、双关对、集名对、节气对、生肖对、干支对、数字对,等等

对仗奇巧可产生奇联绝对,名目繁多,仅列举数种。

拆合对,将汉字或拆开或合拢,或先拆开后合拢,或合拢后再拆开,用这种方法做对联,谓之拆合对,如: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第一联是将“鸿”拆开成“江”和“鸟”,将“蚕”拆成“天”和“虫”;第二联是将“此木”、“山山”合拢成“柴”和“出”,将“因火”、“夕夕”合拢成“烟”和“多”;第三联将竹字头和“寺”合成“等”,两个“手”字合成“拜”,将“四”、“维”合成繁体的“罗”,将“木”、“门”合成“闲”,将两个“山”字合成“出”,将“大”“小”合成“尖”。

顶真对,是将上句最后一个词,作为下句开头的词,用这种方法做对联。如:

金水河边金丝柳,金丝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连环对,是联语中有些字词反复出现,造成连绵不断回环往复效果的对联。如: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青草塘青草鱼儿吃青草

红花溪红花女子戴红花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双关对,是有的词一语双关可做另解的对联。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意思是,因为荷花荷叶才能长藕,有杏子就不必要梅子了,其中“荷”、“藕”、“杏”、“梅”四字谐音双关,可破译成音相同,意思迥异的一副对联: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说的是,因为什么而得到配偶呢,是因有幸与佳人相遇,一见钟情就无须别人做媒了。

又如,华罗庚所做的一副对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春秋战国时的“韩、赵、魏”三个强国,“九章”是讲“勾、股、弦”的《九章算术》,但它们是双关的。“三强”又指物理学家钱三强,“九章”又指数学家赵九章。这种双关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门心思想做双关对,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偶有触动唾手可得。

集名对,又叫的名对、名目对、名称对。孔子教导学生“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古人爱讲名分,“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选取各种人物、事物、现象的名称连缀、调配成对联,是一大乐趣,集名对应运而生。集名对又细分为人名对、地名对、药名对、花名对、戏名对等。

人名对,如:

柳三变

张九成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地名对,如重庆十个地名组成的对联:

西峡东林,北碚南泉中渡口;

黄山青木,红岩黑石白沙砣。

药名对,如:

海龙海马通大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花名对,如:

白玉兰

紫云英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戏名对,如:

琼林宴后千钟禄,招赘女状元,花魁独占白玉带;

汾河湾边万里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

上下联包括《琼林宴》、《千钟禄》、《相府招赘》、《女状元》、《卖油郎独占花魁》、《白玉带》、《汾河湾》、《万里缘》、《三娘教子》、《双告诰》、《墙头马上》、《黄金台》十二个剧目。

节气对。农历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按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与农事关系密切,影响播种、收割及储藏。将这些节气镶嵌进联语,或将节气与农事、家事、国事联系起来而创作的对联,谓之节气对。如:

清明祭祖,缅怀老前辈;

谷雨插秧,培养好后生。

生肖对。生肖是指人出生那一年的属相,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十二属)表示年份,如牛年、马年等。将生肖镶嵌于联语,或将生肖与人的命运、人生况味联系起来做对联。如: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干支对。我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排列组合成甲子、乙丑等60个干支名,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用来纪年、纪月日、纪时。纪年如1988年为戊辰年,1988年农历五月初一,为庚子日;纪时是将一昼夜划为十二辰,每一辰为两小时,分别用十二地支代表,夜半为子时,正午为午时。将干支名镶嵌于联语,或将干支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做对联,谓之干支对。如:

才饮甲子丰收酒

又扬乙丑奋进鞭

还有其它名称的集名对,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对,春夏秋冬的季节对,东南西北、里外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对,以及树名对、草名对、书名对、刊名对、歌名对、词牌名对,等等。

数字对,是嵌入数字的对联,数字不仅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还有半、双、百、千、万、亿、兆,如: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有时还用同音字代替数字,如以“事”代“四”,以“奇”代“七”,以“久”代“九”,以“实”代“十”,以“忆”代“亿”。若是人的年龄岁数,还可用“而立”代“三十”,“不惑”代“四十”,“天命”代“五十”,“花甲”代“六十”,用“古稀”代“七十”,等等。

至于同音对、谐音对、双声对、叠韵对、重字对、回文对、流水对等种类的对联的特征及其做法,已在拙作《论对联的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则》和《对联的编撰方法与训练创作》(见《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第3、4期)中讲到,不再详述。

12 对联运用于词曲创作,又可分成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流水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及谜对

合璧对是两句相对,鼎足对是三句相对,连璧对是四句相对,联珠对是多句相对,隔句对是长短句相对,鸾凤和鸣对是首尾相对。

鼎足对在散曲中运用较为普遍,如:

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

煮酒烧红叶

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闹嚷嚷蝇争血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元剧《西厢记》中《叨叨令》的一串叠句,有以下联珠对:

车儿马儿 熬熬煎煎的气

花儿靥儿 娇娇滴滴的媚

被儿枕儿 昏昏沉沉的睡

衫儿袖儿 重重叠叠的泪

书儿信儿 凄凄惶惶的寄

一个上联与多个下联相对的对联,也称连壁对和联珠对,如苏东坡的上联就有多个下联,如: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六脉寸关尺

八旗满汉蒙

以对联作谜面的谜语叫谜联。如: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明月;

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的谜底是油灯,下联的谜底是秤杆。又如:

道士腰间两把锤

和尚肋下一条筋

这是字谜,谜底是“平”、“常”二字。

最后要说诗联,诗联既是律诗,又是对联的集锦。五律、七律的三四句及五六句是对偶句,而诗联则要求一二及七八句也是对偶句。至于五绝七绝并无对偶的要求,诗联则要求一二句、三四句均为对联,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