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嫂子和小姑子相处格言 正文

嫂子和小姑子相处格言

时间:2024-09-24 23:22:52

李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李纨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李纨青春守寡,心如“

人物名片

姓名:李纨

字:宫裁

诗社别号:稻香老农

父亲:李守中

公公:贾政

婆婆:王夫人

夫君:贾珠

儿子:贾兰

小叔子:贾宝玉、贾环

小姑子:贾元春、贾探春

身份:荣府大奶奶

性格: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花名签: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到今”

住所:稻香村【题额“杏帘在望”,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数

出场介绍: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

诗作-文采风流(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李纨正册判词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

内心愿望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她就想到要办诗社。她的这个构想,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起码可以拥有知识产权。

李纨办诗社,决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文化开始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均是证明。这充分说明她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她是谨慎的,她没有去操作她的创意。直到将近半年以后,八月,探春才醒过来,捡起李纨的构想,发出帖子,邀集众人创办诗社。李纨并不与探春争功,一听到消息,立刻赶到探春那儿,称赞探春“雅的很”。并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支持探春,支持诗社。

一是自荐为掌坛人。

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

三是肯定林黛玉的建议“极是”,大家起个别号,并且第一个为自己起了个别号“稻香老农”。

四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

李纨知道,没有钱,是什么好创意也没法实现的,是万万不能的。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无赖泥腿市

李纨这个要钱的办法,是主动进攻,又是创新之举。王熙凤居然甘拜下风。说我不答应你,岂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王熙凤非常清楚,大观园众女儿的心,与李纨是相通的。所以不能与李纨对抗,也用不着与李纨对抗。李纨在权力斗争中已经弃了权,只不过说说狠话、快活快活嘴巴而已。这二妯娌只有矛盾而无对抗,和平共处了一生。

李纨社会活动的潜在能量让人吃惊。从进大观园之后,从建立诗社之后,李纨完全变了一个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

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

青春朝气

大观园中的李纨可谓是青春焕发。寡妇身份阻了李纨追逐外在形象的权利,虽不能穿鲜艳服装,不浓妆艳抹,但却阻止不了她对自然美的欣赏感悟与追求。

稻香村内几百只杏花如喷火蒸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与创建诗社,李纨就进入了性格发展的第一高峰。她们是二月十二进入大观园的,那时李纨就有了结社的想法。延至八月,探春一提议,李纨立即赶去,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长坛!”并且荐以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李纨的热情一下子达到顶峰,紧接着咏白海棠、芦雪庭即景联诗等等,李纨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进去。在诗的王国里,李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她以主人公的态度与热情对待诗社的一切活动,使得大观园诗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为大观园儿女理想生活提供了屏障。有了诗,就要评诗。评诗是曹公塑造李纨青春形象的又一精彩之笔。在这里,李纨不是标准的寡妇,更不是“

与众姐妹在一起时,没了礼法的束缚,李纨便显得格外活泼,亦不乏幽默。如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到了晚间,大观园群芳开夜宴,李纨笑道:“有何妨碍?一年之中不过生日节间如此,并不夜夜如此,这倒也不怕。”相比之下,李纨则更无所顾忌。不仅如此,她还和姑娘们玩得十分开心,甚至她还和湘云等人一起强死强活的

大观园外的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但远离了世俗牢笼,在大观园相对纯净的女儿理想王国里,李纨便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其主色调“

做人姿态

一些红学家对李纨的态度不是嘲笑,就是批评。他们认为,李纨在贾家守节,是作了封建纲常礼教的牺牲品,说她这一辈子白活了!好像贾珠一死,李纨非得立马重匀粉面再度嫁人不可,否则就是发傻。其实,这是对人的生存方式多样性的否定。

在《红楼梦》中,李纨一出场就是寡妇身份。整部书中,她都在平平淡淡地过日子,生活未见有大的起伏。李纨的这种平淡的性格,也决定了她平淡的命运。李纨出身名门,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诗书之家的传统使她有了读书的机会,但父亲并没有对她刻意培养,“无才便是德”就是对她的最高要求,她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做符合传统道德的贤淑女子。贾珠在世时,她夫妻两人的感情如何曹公未明说,但从李纨有时流露出的对贾珠深深怀念的情愫来推测,二人应该是鸾凤和鸣、琴瑟相谐的。

作为一个为贾家生养了接续香火之人的大少奶奶,按理说,李纨更有资格、也更应该发挥她在家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参政议政”才是,可事实上,李纨对整个家族的事务却是不闻不问。凤姐生病,王夫人是把家政管理工作托付给李纨的,探春的身份不过是李纨的助手。但实际工作开展起来后,一切却成了探春主持,李纨反而退到了后台。这并非是探春喧宾夺主,而是李纨的有意避让。因为李纨知道,整个家族之中,凤姐的位置是风口浪尖,是“锅里斗”的焦点,主子与主子之间的矛盾,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主子与奴才之间的矛盾,全都集中在这里,弄不好就会

李纨不出头露面,并不影响她的形象,相反,倒提高了她的声誉。在下人的心目中,她心善面软,是一个活菩萨。在众小姑子眼里,她是一个作诗吃酒能和大家玩到一块去的大姐姐,一个随和的好嫂子,在她身上看不到节妇常有的那种矜持劲儿。在贾母眼里,她“带着兰儿静静地过日子”,是一个好孙子

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人。李纨是被温良恭俭让、三从四德等“主题教育”教化好的,她的思维也就跳不出这个圈子去。这也决定了她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上不会有什么作为。李纨在宝玉的生日之夜掣签吃酒,她掣出的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这正是对她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她不甘心又怎样呢?拿出大奶奶的款来像凤姐那样指东打西?那样的话,做事时稍有参差,小人们的唾沫星子就把她淹死了。领着兰儿再

生存环境

李纨课子她和儿子贾兰在大观园里的处境,是非常边缘化的。老祖宗口口声声说她可怜,但只是保证她该有的尊严与利益,并不见发自内心的疼爱;婆婆王夫人本来就是木雕泥塑般的人物,也就是见宝玉时还有点笑容;至于贾赦贾政之流,更不会关心这个儿

和李纨较为亲近的,该是那些姐妹们,她们一道吃酒做诗,戏谑调笑,第三十九回的

贾府的人,对于李纨,在尊敬中又有一些警惕,最好是尽可能地装做忘记她的身份,以寻常人待之。李纨再多的苦楚也只应该往肚子里咽,否则就是不合时宜,除非是别人主动提起,比如宝玉挨打那回,王夫人哭得肝肠寸断时忽然想起贾珠来,李纨也才能跟着痛快哭一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李纨的日子,过得精明,她不占别人的便宜,也不肯吃亏。李纨算是一个精明人,她精明在骨子里,只争利益,不争意气。她不像凤姐那样要压人一头,只要不损害她的利益,她乐得做好人。赵姨娘的弟弟死了,她张口就赏四十两,按照规矩,只该赏二十两的,这规矩探春都知道,李纨未必一定没有听说过。所以底下人都说她是大菩萨,面子里子俱得实惠。

人性优点

评李纨如

“李纨笑道:‘……昨儿还打平儿,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

您看李纨的话锋,声声带刺,相当厉害。凤姐吃不住,到底当众给平儿赔了不是才下得了台。

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她私心喜欢宝钗,而不大喜欢黛玉、妙玉、凤姐等才女。如37 回评海棠诗“论含蓄浑厚,终让

98回黛死钗嫁,陪在黛玉身边的正是紫鹃、探春、李纨三人,原文写道:“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凤姐道:“还倒是你们两个可怜他些。”可见李纨有情、忠厚、公道。

李纨孝敬贾母,获得了贾母的赞赏与怜爱。43回凑份子给凤姐过生日,贾母主动揽下了李纨的那份。45回交代贾母将她的月钱涨到和自己平等。108回贾母赞她比凤姐达观:“他有的时候是这么着,没的时候他也是这么着……倒难为他。”107 回贾母赞她:“珠儿

50回贾母游园,李纨忙往上迎,贾母命人止住;然后贾母要吃糟鹌鹑,李纨忙要水洗手,亲自来撕,贾母又命她只管坐下。此处李纨的两个“忙”字,皆出自孝心天性,她远远地挪到姑娘们的下边坐了,正是她身为孙

110回贾母丧礼期间,李纨抽空儿叫了她的人来

政治才能

荣府家务由二奶奶凤姐料理,身为大奶奶的李纨却“一

但李纨终究是大观园政治家,她入主大观园后,对园内事务却也十分热心,其政治才华得以施展,并深得园内居民赞许和敬服。

原著多次提到,李纨奉贾母、王夫人之命总理大观园。37回起诗社,李纨上场就说道: “要起诗社,我自举我掌坛。”42回黛玉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45回凤姐道:“姑娘们原叫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俱要教导他们的。”49回为大观园成员略作一总,原文道:“李纨为首,余者……”55回凤姐卧病,王夫人“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65回兴儿道:“只教姑娘们看书写字,针线道理,这是他的事情。”97回紫鹃心思:“园中诸事,向系李纨料理。”

经李纨治理,大观园内的政治环境相当宽松,姐妹们在一起自由呼吸,看不出有谁在掌权,有谁在发号施令。这已经相当接近于无为而治的境界了,可谓之“情治”。海棠诗社在李纨主持下一度兴旺发达,探春理家离不开李纨压阵,都说明她有一定的庶政才能。贾母丧礼期间,凤姐应付不来,鸳鸯气色不好,李纨暗自调停协助,文中且写到“那些素服李纨的人”,可见李纨之德能颇受人敬重。

李纨的情治或被误解为懦弱无能。如55回写她“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下人们说她“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65回兴儿拿她与凤姐比较:“这大奶奶暂管了几日,总是按着老例儿行,不象他那么多事逞才的。”如此写法正好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李纨在大观园内实践了她的情治政治,把大观园治理成一派清净女儿的乐土。然而,大观园毕竟处在贾府末世阴影的笼罩下,外部环境恶劣。当此之际,李纨的情治政治到了现实社会外人眼里被大大贬低,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处评李纨“尚德不尚才”,她的德发乎情,与礼教有别。

有人说大观园不平等,如怡红院的门限,什么身份,进哪一道门,是有规矩的,大丫头、小丫头、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诗社东道

凤姐曾经给李纨算了一笔账:“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大官中的。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45回)于是,有人诬蔑李纨自私吝啬小气,又捏造将来贾府危机时李纨不肯出手相助的一段秘史。

且说本回探春为何要请凤姐做监社御史呢?原来那天逢诗社的正日子,宝玉也不告假,无故滑脱,探春道:“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45回)探春称诗社为“我的”,大可琢磨。众人专程来顾凤姐茅庐,幕后出主意、台前来交涉的核心人物都不是李纨,而是宝玉、探春。凤姐深知“这些事再没别人,都是宝玉生出来的”,所以此事怪不着李纨。

只不过凤姐刚闹过泼醋,为调节情绪,便打趣道:“那里是请我作监察御史!分明是叫我做个进钱的铜商。”(45回)这也不是钱的问题。因为谈钱打趣对于凤姐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她许诺:“明日一早就到社,下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的做会社东道。”这番话夸夸其谈,就像50回佯诓

凤姐提及作东的事大有计较。诗社通常都由谁作东呢?宝钗提议“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 (37回),李纨主动应承“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这不就是作东么?既然作东,不就是出银子钱么?并且还不是凤姐所说轮流作东,而是凡正经社日都被李纨包了。您看诗社里真正负责出资的正是社长李纨,而非监社御史凤姐。由此正好说明李纨慷慨大方。

49回联诗,从诗情雅趣上讲,稻香村不适合雪下联诗,李纨道:“我这里虽然好,又不如芦雪亭好。”下回芦雪亭联诗果然尽兴,证李纨是真懂诗情,真懂诗人。芦雪亭为雪下联诗的首选之地,但那里属公共空间,当日又非正经社日,无人作东。所以,李纨提议凑份子,又

类似的例子还有63回怡红夜宴,袭人操办,她自己和晴雯、

37回海棠诗会,湘云迟来,李纨等因说道:“他后来的,先罚他和了诗,若好,就请入社;若不好,还要罚他一个东道再说。”湘云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 这段话全作诗人情趣。李纨等人说要罚湘云一个东道,正有诗才比拼之意。所以,“众人见他这般有趣,越发喜欢”。

湘云海棠诗后来居上,免于受罚。但她主动提出:“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这仍是她的雅兴,众人当然不好拂她的兴致,所以都道“这更妙了”。当日非正经社日,谁有兴谁做东,这是规矩,有约在先:“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也不管。”

70回道:“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一个人作兴作兴。”那是不是李纨吝啬,不肯按期作东呢?非也。海棠诗社无疾而终,因大观园悲剧使然。大观园由盛转衰,诗人们也没往日的兴头雅集作诗了。70回好不容易重建桃花社,也是昙花一现。

回头来看:45回凤姐为何嘲笑李纨“吝啬”?原来前文过生日凑份子,李纨该出十二两,贾母要揽下,迫得凤姐自己应了,然后又在尤氏面前昧下,到底李纨分文未出;再到泼醋,凤姐拿平儿撒气,却是李纨拉着平儿躲进大观园,“平儿就在李纨处歇了一夜”。因这两件事,凤姐心存芥蒂,所以出言堵李纨。既如此,她给李纨安的那个罪名就不作数了。当时李纨本不在乎这十二两,奈何贾母要做好人,李纨自然不便多话。反而是凤姐作弊,一毛不拔。若说吝啬,那也该算到凤姐头上啊,奇怪读者怎么揪住李纨不放。

综上,无论是诗社作东,为平儿打抱不平,还是在钗黛之争中保持中立,在贾母丧礼中暗助凤姐,都显示出李纨慷慨大方,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有大局观,有担待,敢作敢为,能主持公道,从不徇私,言谈也极厉害,不愧为大观园政治家。

悲剧结局

第5回判册、曲子预示贾兰

但作者后期重新给贾兰设定了悲剧结局。曲子“昏惨惨黄泉路近”一句紧接上文“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三句,其对象都是贾兰。下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同《好了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照应,更确定这黄泉路尽的是做了将相的贾兰。稻香村“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亦隐喻贾兰之死。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于贾兰的死因,请注意18回元春点戏的第三出《仙缘》。剧中故事讲科举出身的主人公卢生遭政敌宇文融构陷,挂帅西征。幸而天佑卢生,不但平安归来,还大获全胜,战功赫赫。

卢生的故事隐喻了贾兰结局。当海疆反贼全盛时期,贾兰正好中举。此时贾府的政敌如忠顺王构陷,派贾兰挂帅出征。结果贾兰没有卢生那么命大,沙场征战,壮烈牺牲。“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表示他死得光荣。119回海疆靖寇报捷,皇上大赦天下,“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证作者后期确有改写贾兰战死海疆的计划。

贾兰之死对李纨打击很大,曲子“抵不了无常性命”,证李纨在得知贾兰噩耗时便气绝身亡,落了个“枉与他人作笑谈”的结局。《晚韶华》曲归咎为“也须要阴

1.

2.

3.

4.

5.

6.

7.

8.

9.

10.

导语:老舍生长在北京,他不但熟悉北京的“胡同文化”,而且还有一个“北京情结”――爱北京。他用北京平民语言,写北京平民的生活情趣,写北京的自然景观,写北京的历史风俗,写北京的“官样”文化,形成了老舍作品的“京味”。

一、对北京城和北京人的熟悉与热爱

1.洞达北京蕴“京味”

老舍的生长经历,是他的文学作品“京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的“贫民区”,对北京城和北京“胡同市民”的人和事了如指掌,在他的大脑里储存了无数个含有“京味”素材的文学语言细胞,为他日后的“京味”作品创作打下了独具特色的、丰厚坚实的思想基础。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旗人家庭。父亲是清皇城一名护军,牺牲于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生活全靠母亲缝洗和当佣工的收入来维持。老舍“刚一懂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自幼过惯了缺吃少穿的生活,一向是守着‘命该如此’的看法”。 母亲的含辛茹苦,经济上的羞涩拮据,生活上的巨大压力,给老舍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些艰难的生活经历使他身不由己地处在北京底层市民的行列里,与贫穷阶层的市民朝夕相处,使得大杂院、小杂院、车行、小巷里居民的琐碎事充满于耳,灌满于心。这种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埋下了老舍对“胡同市民”同情和对封建传统文化愤懑的种子。老舍在北京生活近三十年所“吮吸”的素材“营养”,加上他思想成熟后对“北京城”的琢磨、消化,欣赏、品味,成为老舍用北京口语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京味”源泉,也是老舍成功创作的绿色源泉。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受教育在北京,处女作和压卷之作写北京,北京融在了他的生命之中。老舍对北京环境的熟悉,对北京“胡同居民”的熟悉,对北京传统文化的熟悉,对北京语言的熟悉,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好似在“北京城”里发酵的美酒一样,“京味”浓浓飘香。正像老舍说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都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可见,老舍熟悉北京,北京造就了老舍文学作品的“京味”。

2.爱屋及乌谱“京味”

老舍爱北京,也爱北京的一切。他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正是这一情结,使他在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创造了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也正是这一情结,开启了老舍作品“京味”的生命之源。老舍在二十七岁那年,才离开北京。虽然,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很艰苦,但是,满城的北京文化还是让他深深地爱上了北京,爱上了北京的一切。在一个地方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结果还爱这个地方,这里面自然有“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的缘故。他把北京城看成自己的“家”了。正像他在《想北平》一文中说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老舍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说不出怎么个爱法,但能像爱母亲一样爱北京也就爱到家了,爱到位了,爱到了“孝敬”的分上了。北京除了“养育”了老舍,还给了老舍许多许多。给了老舍北京文化,给了老舍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正像老舍自己所说:“……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可见,老舍爱北京已经是爱到骨头里了。他爱北京的古与今,爱北京的楼与院,爱北京的风景与名胜,爱北京的山与水、花与草、树与木,爱北京的菜与果,爱北京的街与巷,爱北京的文化与艺术,爱北京的戏曲与说唱,爱北京的方言与口语。有了这么多的爱,便有了老舍笔下的北京“风景”和北京城大街小巷、大小杂院里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下了北京的山水景致和小街杂院贫民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表现出了北京的雄伟美丽和北京人的传统与世俗、静穆与雍容、复杂与简单、温和与善良。

老舍的“京味”文学主要是他使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这种语言是“京味”文学的外在特征,也是“京味”文学最鲜明的标志。北京方言中最形象、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地域色彩的正是在北京人嘴边上的最通俗、最日常的口语,即北京话口语。由于口语一般来自民间,原汁原味儿,口语和平民的生活是零距离,因此,它最通俗,最鲜活,最生活化。老舍说:“我自己的笔也逐渐的、日深一日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京话的血汁”,“我愿纸上写的与口中说的差不多”。北京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交流融汇了少数民族语言的营养,加上口语吸收了文人语言、贵族语言、宫廷语言的诸多词汇,这就使之成为汉语方言中性质最优、成熟化程度最高,能为各汉语方言地区的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方言口语。老舍把这种高度成熟、高度发达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于文学创作之中,酿造出了其作品的北京地域风味,惟妙惟肖地赋予了“京味”以实实在在的可感性。丰富生动的口语语汇,情感色彩浓烈的人称代词,活脱脱的歇后语、惯用语,轻快和软的儿化韵,四声完备的声腔韵调――“京味”。老舍创造性地继承了北京先人的文学语言传统,善于语言的锤炼,建起了“化俗为雅”的京味文学语言体。正如老舍说的:“不要只在语言上打圈子,而忘了与语言血肉相关的东西――生活。”“京味”语言之所以成了老舍作品的生命之源,是因为老舍笔下的北京语言来自北京平民的生活,同时,老舍又将普普通通老百姓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日常话语搬到了其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形成了地地道道的文学语言上的“京味”。

二、对北京地域文化的写作取材

1.“胡同文化”酿“京味”

老舍强调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他说:“熟悉了题材,才能产生风格,作家总是选择与他的创作风格一致的题材来写。”正因为老舍生长在北京底层市民堆里,才与杂院和胡同里的贫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舍写作取材的内容也都出自这块原生态的土壤里。老舍作品的“京味”是北京之味,这种味道是从北京的杂院、胡同里飘逸出来的。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注入了真实的北京地理环境,大街、小巷,大小杂院,店铺、茶馆,胡同、庙会、集市,山水景点,在老舍的笔下,错落有致,活灵活现。仿佛把读者领入了北京城,让人们尽情地欣赏北京的美丽风景,嚼味北京的风土人情。老舍在作品中提及最多的几十处地名,都是北京“胡同市民”经常活动的场所和北京的山水景点。题材的地域化,首先是北京,其次是北京的贫民生活居住活动的场所和自然景观,这是老舍“写北京”题材特征所显示出的地域色彩,也是老舍为“京味小说”浓墨重彩的基本底色。人物的地域化,他写的“小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城里的老百姓。老舍说过:“我自幼便是个穷人”,他的出身让他更多地熟悉“小人物”,熟悉平民百姓,加上他对北京的爱恋,他手中的笔不但尽情地写北京,而且写北京的“胡同市民”。在谈《茶馆》的创作时,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来下茶馆的。”可以看出,老舍心中装满了老百姓,装满了老百姓中间发生的那些子事。这就是老舍的文学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的原因。他笔下的平民社会包括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其主体是城市小生产者,包括小业主、小房产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及教员、职员、学生等市民知识分子。此外,还有许多城市贫民,如车夫、轿夫、杠夫、店伙、小贩、工匠、佣人、艺人、苦力等。老舍不但熟悉这些平民百姓,而且对他们的行为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尚有着切身的感受与深切的洞悉。老舍笔下的北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狭窄黯淡的小胡同,传统的四合院和破旧拥挤的大杂院,以及在这里生活的城市平民和贫民的自然画面。就是这种自然画面成为京味小说艺术风格的一种基调――“入俗之美”。平民和贫民的锅、碗、瓢、勺交响曲奏响了京味小说的主旋律,其油、盐、酱、醋的杂和味,酿香、酿甜、酿浓、酿醇了京味小说这绵甜于口的琼浆玉液。

2.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扮“京味”

“京味文学”形成的原因是老舍所写的北京地域文化属于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老舍不但“放胆”写北京的“人”和“事”,而且还真实地写北京的“风景”。在老舍的笔下,清晰刻画了北京的自然环境。老舍饱含感情,用生花妙笔勾画出北京的四季风光,山水景致。诸如北海、净业湖(积水潭)、后海、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馆)、景山、团城、角楼等,都写得如诗似画,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如《骆驼祥子》中,对于冬夜雪景的描绘:“坦平的柏油马路上铺着一层薄雪,被街灯照得有些闪眼。偶尔过来辆汽车,灯火远射,小雪粒在灯光里带着点黄亮,像洒着万颗金砂。快到新华门那一带,路本来极宽,加上薄雪,更教人眼宽神爽,而且一切都仿佛更严肃了些。‘长安牌楼’,新华门的门楼,南海的红墙,都戴上了素冠,配着朱柱红墙,静静的在灯光下展示着故都的尊严。此时此地,令人感到北平仿佛并没有居民,直是一片琼宫玉宇,只有些老松默默的接着雪花。”在这里,琼宫玉宇般的景致令人陶醉。尽管老舍借助冬夜雪景来渲染被特务跟踪的阴森恐怖气氛,但人们仍能从夜色美景之中感受到浓浓的北京味儿。再如《四世同堂》中,对于北京金秋美景的勾画:“玉泉山的泉水还闲适的流着,积水潭,后海,三海的绿荷还在吐放着清香;北面与西面的青山还在蓝而发亮的天光下面雄伟的立着;天坛,公园中的苍松翠柏还伴着红墙金瓦构成最壮美的景色;可是……在苍松与金瓦的上面,悬着的是日本旗!”这个金黄的季节是北京的季节,这个秋天的美景是北京的美景,但是,在湛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的是日本旗,说明江山易立,物是人非,原本自然的美景只能加深中国人的亡国之痛。作品呈现的绮丽的自然景观,让人们看到了亮丽的北京,雄伟的北京,真实的北京。也让人们看到了那气势恢宏、流光溢彩的精美的北京画卷。

尽管有国土沦陷之痛,但北京人仍不失具有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如《四世同堂》中,关于对中秋节商品的描绘,足能叫人垂涎三尺。各种各样的水果,其色香味“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真让人“微微的有些醉意了!”同时,“那文化过热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但是,北京沦陷后,中秋节失去了昔日的热闹繁华,到处死寂肃杀。作者巧妙地通过节俗的变化,生动展示了北京亡城后的时代画面。老舍所表现的北京文化情趣,寓意深刻,不直接显现于作品外在体貌声色之中,而是靠心灵的感悟和体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情趣,一种格调,一种神韵。如《四世同堂》中的“叫卖果子腔”:“……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这种“老王卖瓜”的吆喝声,不但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而且能让人感到足够的“俗味儿”。可是,这种原生态的市声却融着浓浓的诗一般的“京味儿”,在金秋的碧空中荡漾。那细长长的拖腔,那颤悠悠的尾音,那圆润甜美的儿化韵,那抑扬顿挫的音乐般的节律,托出了一派温馨、雅丽、美妙、动听的余音,久久萦绕在人们的耳畔。老舍把世俗庸凡的神态和声音衍化出如此儒雅的余韵,达到了一种“入俗之美”,让人们从中品尝到了北京平民化生活的世俗风味。在浓香扑鼻的“京味”文学作品里面,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地域历史。

三、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1.历史风俗呈“京味”

老舍的“京味”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老舍勾画出的北京丰富的传统习俗。风俗决定着地方、民族特征。长期生活在有北京特定历史环境里的人们,形成了一些特殊的习俗惯制。老舍捕捉着风俗民情,挖掘着市民心态,描绘了北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繁文缛礼,生孩子、认干亲的规矩排场,亲友之间迎送往来的礼仪风尚,市民家庭迎时当令的生活情趣。如《骆驼祥子》中的车厂老板刘四要过生日,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无端地大发脾气,大喊大叫,下流粗俗地骂大街。但在祝寿现场,他又配合寿堂里的热闹俗气,遵照礼仪程序,以“寿星”的特殊身份,假装斯文,故作高雅。这位“土混混出身”的刘四,也文文明明地摆起了北京的“礼谱”来。《四世同堂》里的金三爷因发了财,便摆起“谱架”来。他“跟同行在一起,他总是把腰挺得笔直,独自坐在一边。好像在说:小事儿甭麻烦我。金三爷不能为仨瓜俩枣的事儿跑腿”。他逢人便说:“您以为我跟平常的中人拉纤的一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吗?哼……我有我的身份。”由此可见,人的尊卑等级观念深深地植根于北京人的心中。这种“官样”的北京文化规范着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使北京人时时处处都要讲究些什么。金三爷在摆谱的同时,言谈话语中仍表现出北京的礼节,用了“您”这个亲切可人的字眼儿,让人们看到了北京人的一种“自觉文明”的习惯。北京人做事情、交朋友都有自己的“规矩”,都有自己的“尺度”,这里面蕴含了北京人传统的堂堂正正气节。骨子里崇拜“官样”,瞧不起“***卑事”。如《四世同堂》里,祁老人痛骂胖菊子“送礼”,可让人们领略其内涵。祁老人一见到她就火冒三丈:“滚开,出去!还有脸上门,给我送礼来!我要是受了你的礼,我们家坟头里的祖宗都不得安宁。滚!给我滚!”鲜明的态度和激烈的言辞让人们看到了祁老人的“爱憎分明”,看到了他老人家的“知荣明耻”,他的内心,已有了定格式的尊卑贵贱和三六九等。在祁老人看来,收受了胖菊子这种人的“送礼”,是对祖先礼教的污辱,有违北京的规矩礼路,有辱祁家的门风。在这部小说里,人们也看到了一些与北京礼仪相悖的情景:“忍饥挨饿的人……体面不体面,早就顾不上了,偷点抢点都算不了什么事儿。”为了防止有人抢吃抢喝,肉贩的“肉墩子足有一人多高”, 卖小吃的也“都用细铁丝网子把篮子罩上,加锁”。 祁瑞宣把这些现象归结为“是日本人害得我们顾不得廉耻也没法要面子了”。

北京长期作为皇城,形成了皇城根下特有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追求。《牛天赐传》里的牛老大凡事必以“官样”、“官派”作为绳墨的崇官心里,是北京特定的文化环境所孕生出的民族文化性格,也是几千年封建帝制所产生的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北京的礼节也是北京文化中的一种特色。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重墨描绘了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第一章中就点明了北京人讲究礼仪,遵守礼仪的文化习俗。日本人打到了北京,都要当亡国奴了,祁老人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这些足以说明北京的“规矩礼路”是何等的重要。《离婚》是老舍初期长篇创作中最成功的作品。这部长篇着重表现了市民阶层的人性世态、悲欢离合。小说中的张大哥是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人,他谨小慎微地要维持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世道变,害怕人情变,害怕婚姻变。小说一开始就用夸张的笔墨介绍:“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对他来讲,“离婚”就是对文化礼节的玷污,是对祖宗老“规矩”的破坏。表现出了讲究“礼仪”中的中庸与调和。《北京的春节》有这样一段描写:“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表面上看,老舍说的是元宵节的热闹人气。从中也让人们看到女人“轻易”不下“绣楼”,没有自由的境况,折射出了封建礼仪对妇女的束缚。《柳家大院》里苦命的小媳妇在公公、丈夫和小姑子的欺压折磨下悲惨地死去,而耐人寻味的是,凶狠的小姑子又重蹈嫂子的覆辙,固定在被当作商品出卖的命运格式里。反映出了北京礼仪中的封建枷锁的巨毒性,反映出了封建老“规矩”对妇女的残酷迫害。《月牙儿》里母女两代烟花风月的故事,从中让人们领悟了北京礼仪中的封建宗法思想,以及北京这块“文化”土壤里所折射出的东方社会之“文明”。

2.“异化文明”添“京味”

北京人讲礼仪,讲体面,讲排场,讲阔气,受制于封建“官样”的俗习,多少年的沿袭,多少代人的循规蹈矩,把人的灵魂禁锢在北京这块特殊文化的土壤里。北京人养成了讲礼仪习惯的同时,也养成了谦和、温厚的性格,甚至是懒散、苟安、懦弱的性格。这种城市文明病增添了“京味”文学的味道。《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开始拉车的热情,为人的要强和做事的体面,到后来的自私,苟安,使坏,突出了祥子的“入乡随俗”的过程,渲染了祥子“随波逐流”的状态。表明了祥子的悲剧里有城市文明病对北京文化的侵袭,对人们性格的影响和改变。让人们看到了北京的“文明文化”从上到下的巨大落差。还有《我这一辈子》中的“臭脚巡”与祥子同命相怜,好不容易干上了个“巡警”,从争口气,讲体面,讲排场和讲气派一直到懦弱,苟安,得过且过,最后消沉、堕落,混完了一辈子。又如《老张的哲学》中,关于文明结婚的描写,重在揭示传统文化规范下人性的异化,国民灵魂的扭曲:北京所谓的“文明结婚”,虽然用马车代替了花轿,其实质仍是“女性被男性奴役”的野蛮结婚,但“看热闹的挤热羊似的争着看新娘”的人们,特别是那妾和妇女,在男权社会体系中,身处受蹂躏的奴隶地位,却毫不觉醒,还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帮凶。作者以此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激之情。这部长篇小说最主要是揭露了老张这个所谓靠“办教育”发家的京城恶棍,思想和行动尊奉的是“钱本位哲学”。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对北京人的性格刻画入木三分。“北平人,大难临头的时候,能忍,灾难一旦过去,也想不到报仇了。他们总是顺应历史的自然,而不想去创造或改变历史。……他们也要本着自己一成不变的处世哲学活下去。这一哲学的根本,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不着反击敌人。”道出了“北平人的逆来顺受”的性格,乃至对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的批评。请看作者对蓝东阳的描述,说他是玷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败类,是奉行了“狗咬狗的哲学”,“他和日本军阀一样,说人话,披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老舍对一味追求“洋式”生活的情调而丧失了国格、人格的堕落人物,描写的手法近乎刻薄,画出了一个个可怜的、可笑的、漫画式的肖像。如:洋奴丁约翰就是一个“几百年来民族自卑的产儿”,这个靠呼吸充满国耻味的空气长大的民族败类“温柔”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他“恨不得人人都是洋奴,而由他当奴才总管”。在他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谦和”与“温厚”,心甘情愿地当一个日本人的走狗。而被日本人撤掉职务的白巡长又是一番“劲头”,他气,他恨,他拿起菜刀真想杀日本人,“可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和平、守法思想”,又让他很快恢复了平静,停止了仇恨行动。老舍描绘的白巡长的遭遇就是北京人的遭遇,白巡长想反抗的思想,也是北京人的思想,但是,是“北京文化”让他们忍耐了,是“北京文化”让他们“文明”了,是“北京文化”让他们懦弱了。另一方面,我们在李四爷的“先礼”描写中,也看到了老舍另一个角度的文化剖析的倾斜。日本宪兵在检查防空情况时,打了李四爷两个嘴巴。李四爷“忘记了自己一向反对动武,忘记了自己谨小慎微的处世哲学”,他“从容不迫,举起手来,使足了劲儿,照着日本人的脸就是一下子”。尽管李四爷因“还手”又被毒打,三天后含恨而死,但李四爷的反抗是北京人的心愿,逆来顺受的“市民”,在当了八年的“亡国奴”之后,正在觉醒。老舍的笔挖掘出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北京人的深层心理中所蓄存的最宝贵的那一部分积淀,这种美好的民族精神在老舍的文化解剖中得到了弘扬与升华。

给小姑的生日祝福语一

1.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你对我的关怀,还有您为我所做的那些。我只希望您所给予我的幸福,我将同样回报给您,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亲爱的姑姑!

2.献上我句句的祝福,寄去我声声的问候,亲爱的姑姑,今天是您的生日,在这个属于您的日子里,侄儿祝您生日快乐!永远幸福!

3.小时候,记得您牵着我的小手在夕阳下散步,夕阳下的风是那么无私,那么柔美,清清的,深深的。今日远在天涯的我仍记得那夕阳,那风,请它们带去我深深的祝福.祝您生日日快乐,我亲爱的姑姑!

4.愿您一直身体好好,永远青春美丽不变老,四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二十岁的形象,十八的心态,永葆青春花期长。亲爱的姑姑,祝您生日快乐!

5.在您的身上,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看到了真正的生命之光。我祝您生日快乐,虽然不能陪您度过这特别的日子,但我的祝福依旧准时送上:在您缤纷的人生之旅中,心想事成!生日快乐!

6.亲爱的姑姑,您是我心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是我航海的北斗,是您的关怀,让我获得更多的快乐。我将永远铭记你的关爱之恩,值此姑姑寿辰,敬祝您平安健康,福乐绵绵!

7.总是忘不了家乡的水,总也忘不掉故乡的云,耳边常响起姑姑的故事,心里常惦记姑姑的美食,梦里拥抱姑姑的胳膊,只想说声:姑姑,祝您生日快乐!

8.亲爱的姑姑,今天是您的生日,真心地祝福您生日快乐,希望您能在家务之余注意休息,愿您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快乐健康!

9.姑姑,这是全世界都听得懂的呼唤;姑姑,这是全世界最动听的字眼;姑姑,这是全世界最慈爱的人。姑姑,今天是您的生日,侄女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10.在姑姑生日的这一天,将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您,愿您拥有个美丽的日子,衷心地祝福您生日快乐!

11.都说流星可以有求必应,如果可以,我愿意在夜空下等待,等到一颗星星被我感动,为我划过星空带着我的祝福落在您的枕边,祝福您生日快乐!

给小姑的生日祝福语二

1、祝你的生日天天快乐,永远都幸福.在新的一年里感情好,身体好,事业好!

3、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鲜花的娇艳,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领略

4、正如玫瑰逗人喜爱,愿你的生日带给你愉快,因为你是最可爱的姑姑,愿你生日焕发光彩,伴随着喜悦和欢笑,从天明到日落。

5、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说我真高兴,时光没有改变我们的友谊,祝你生日其乐无穷。

6、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所有老同学、所有亲朋好友向姑姑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姑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健康如意,福乐绵绵,笑口常开,益寿延年!

7、在你生日来临之际,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8、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

9、在你的`生日到来之际,诚挚地献上我的三个祝愿:一愿你身体健康;二愿你幸福快乐;三愿你万事如意。

10、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愿我虔诚的祝福,带给你成功的一年,祝你生日快乐!

11、有句话一直没敢对你说,可是你生日的时候再不说就没机会了:你真的好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12、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祝你生日快乐!

13、心到,想到,看到,闻到,听到,人到,手到,脚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你的礼物没到,只有我的祝福短信传到。

14、小号声的豪迈,牧笛的多情,曼陀铃的甜蜜,构筑成你生日宫殿的底座,愿你的生日就在这美妙音乐和灿烂烛光中度过。

15、现在生日不送礼,写句祝福送给你,如果你嫌礼不够,再把我也往上凑,祝你生日快乐!

16、希望我是第一个向你道“生日快乐”的朋友,愿这一年中快乐、成功!

17、我将同样回报给你。祝福你事事顺心,幸福无边!

18、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愿我的祝福像阳光那样缠绕着你,真诚的祝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你,生日快乐!

19、送你一杯我精心特调的果汁,里面包含100cc的心想事成,200cc的天天开心,300cc的活力十足,祝生日快乐。

20、寿星,我祝你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21、世上若有诤友,那就是如你对我那样关怀的朋友。我的挚友,祝生日快乐,新的一年中好运、健康、快乐!

22、生日快乐,亲爱的朋友,愿你天天快乐,年年好运,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