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训家风小故事1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从祖父吕瑞往下排,老少四代有十人当过教师。爷爷在庄河“昌隆义”大户人家教私塾,家训自然离不开“四书五经”。爷爷过世太早,伯父和父亲继承了儒家思想,在教学之余,便用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来教育儿女子孙。孔子宗尚仁、义、礼、知、信和温、良、恭、俭、让,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有封建糟粕,应当批判剔除;但他在做人,为学,从政等方面的论说,精华的格言、警句,仍不乏有益于社会的内涵。我的兄弟姐妹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童年时,因为家贫,常穿带补丁的衣裳上学,冬天还要穿“乌拉”鞋(猪皮缝的,里边楦草的鞋子)。在同学中间显得格外寒碜。回家就哭着、闹着向妈妈要好衣服、好鞋子穿。父亲就把我拉过来说:“孔夫子讲,读书人追求的是做人的道理,总是认为破衣糙食是可耻的事儿,不足以和他谈论大道理”(论语《里仁》第四:“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讲孔子学生颜回苦学的故事来教育我:颜回居在贫民窟中,用竹筒盛饭,用瓢饮水(没有水碗),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雍也》第六:“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想想,是这么个理儿,穿小“乌拉”上学也不以为耻,就发愤读书,在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14岁那年,哥哥参加人民解放军,爹爹行医,家里地没人种,我只好辍学在家种地,铲地、扶犁都会。闲暇时,总爱和农家小朋友下“五福棋”玩,爹爹看我学业荒疏,又引孔子的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罕》第九)来开导我,爹爹说:“做人要向圣人学,你种地是暂时的,你要立志学习,不能再贪玩了。听村上人说军属可以享受代耕,那时你就可以上学了,不能再贪玩。咱家有的是书,你要抓住古人诗文、数学两门,不懂就问我。《礼记》上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人的愿望,你应该怀抱这样的理想。”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爹爹年青时,曾做教师,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先生,口碑极佳。日本鬼子侵占东三省,爹爹反对教日语而弃教学中医,但他对子女的教育依然是那样认真仔细,不厌其烦。
爹爹时常叫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干农活,一般是拔草间菜。这时他的兴致最好,就出小账让我们算。什么“鸡兔同笼”,“蜗牛上树”、“行程问题”等等。他对家庭教学喜形于色,不是等你去问他,总是带启发式先来问你。譬如“树高一丈,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问几天可以上到树顶?”这自然是小儿科,但需脑筋急转弯。妹妹抢着答:“九天。”爹爹说:“你的脑筋还没转过弯来,最后一天,蜗牛已经上到树顶了,上了三尺等于一天,你让它退回二尺干什么?所以多算了一天。又让我列个公式,我想: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等于一天只上一尺;最后上三尺,等于一天。我列出公式:10-3+1=8,爹爹会心地笑了。
爹爹这种“诲人不倦”地教学方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点点滴滴,潜易默化影响了我,我后来在庄河高中教书,我对学生的辅导也能见缝插针,诲人不倦。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前夕,几年前的(庄河)高中毕业生,一帮一帮地,前来找我辅导语文,白天上课,晚上专场给他们补课,批改作文。有一天,我患病实在不能起身,就躺在土炕上为全宝武(当年考在“东财大”)辅导古文,全宝武半蹲半跪在地上记着笔记,倾心谛听,36年过去了,那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我是从来不收辅导费的。
“劝君莫打枝头鸟”
14岁以前,我也淘气,夏天里,好到粳池坝边摸青蛙,有一次,用柳条串了十几只青蛙拿到爹爹面前显摆,自以为摸给鸭子吃,爹爹会表扬我,谁知,却遭到爹爹的严厉斥责:“你臭美呀,是不是?把你也串起来,好不好?”稍顷,父亲消了消气说:“青蛙有益于人类呀,它吃害虫,保护庄稼。一只青蛙每年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青蛙一般可活五年,能消灭五~六万只害虫呢!白居易诗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儿也是益禽,青蛙和它一样,都是人们消灭害虫的好帮手。
住了一会儿,爹爹讲故事给我听:孔子周游列国,与弟子过一道山梁,见到雌野鸡在飞就说:“时哉,时哉!”孔子是赞叹野鸡得其时的,反衬自己生不逢时,子路(孔子弟子)理解错了,以为老师要尝时鲜,就打来一只野鸡烧成菜,端给孔子吃,孔子不高兴,只是闻了几闻,就起身走了[《乡党》第十: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共,通供;作,起身)]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能爱护鸟,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爱护青蛙一类小动物呢?这年冬天,屯里猎户用网捕到一对小狐狸,战战兢兢地,爹爹不忍见其被残杀,用钱买下来放到狐狸洞里。哥哥和我放晚学去狐狸洞为其送食喂养。也真怪,我们到达洞口,只要敲敲瓢缽,狐狸就会到洞口把瓢缽叨到洞里去吃,吃完再把瓢缽送回来。
……
想起来,这些都是6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在父亲长期的儒教过程中渐次长大,慢慢地接受了孔子,他的做人之道、为学之道、从政之道,论述得相当精辟、具体,切实可行,许多都是有益的教诲。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这也成为“孔子学院”凤靡全球的缘由,成语词典里,像见贤思齐、温故知新、当仁不让、杀身成仁、发愤忘食、温良恭俭让等上百条成语皆出自《论语》,《论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家的家训家风小故事2
今天,妈妈教给我一个词语,叫诚实守信。她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我们家的家规就是:诚实守信。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人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狼来了,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谎,结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这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所得到的惨痛教训。
爸爸说:“守信的好孩子会让更多人喜欢,你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妈妈也总告诉我:诚实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要诚实做人。平时爸爸妈妈总是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虽然我以前还小,并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可是我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已经慢慢的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并且严格的要求自己。
我从小就受到了妈妈和爸爸诚实守信的影响。生活中,我尊敬长辈,时常会帮爷爷奶奶拎东西,他们会很高兴的夸我一声好孩子;爷爷奶奶生病时,我会帮爷爷奶奶倒水、拿药,还给他们柔软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还会经常帮爸爸妈妈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答应了同学的事一定会尽心做好,大家都爱和我交朋友。
正因为这些简单而质朴的家风家训的影响,我才收获如此丰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记长辈的话,将我家良好的家风发扬下去。这样,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家的家训家风小故事3
我的父母都单位上班,爸爸妈妈经常把“好好学习、礼貌待人”作为他们教训我的口头禅,这句话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了,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吧!
从记事起,每逢家里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席愉快的谈话。我经常是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吃饭时安静的像一个“哑巴”,于是经常得到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但是平时,淘气的我会时不时“做怪”。例如给睡觉的老爸抓脚底,惹得老爸的怒斥:“不要吵,让我睡个美美觉。”
虽说是现代社会了,但父亲总是用些落伍教育方法来管教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我这位家里的小淘气懂得了“要好好学习、礼貌待人”的道理。每当傍晚放学,爸爸总是在楼下等着我,监督着我去紫阳公园跑步,跑步后我就得回家。我真想对父亲说:“我还想再去和同学打篮球。”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我家的家训家风小故事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一次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从祖父吕瑞往下排,老少四代有十人当过教师。爷爷在庄河“昌隆义”大户人家教私塾,家训自然离不开“四书五经”。爷爷过世太早,伯父和父亲继承了儒家思想,在教学之余,便用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来教育儿女子孙。孔子宗尚仁、义、礼、知、信和温、良、恭、俭、让,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有封建糟粕,应当批判剔除;但他在做人,为学,从政等方面的论说,精华的格言、警句,仍不乏有益于社会的内涵。我的兄弟姐妹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童年时,因为家贫,常穿带补丁的衣裳上学,冬天还要穿“乌拉”鞋(猪皮缝的,里边楦草的鞋子)。在同学中间显得格外寒碜。回家就哭着、闹着向妈妈要好衣服、好鞋子穿。父亲就把我拉过来说:“孔夫子讲,读书人追求的是做人的道理,总是认为破衣糙食是可耻的事儿,不足以和他谈论大道理”(论语《里仁》第四:“土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讲孔子学生颜回苦学的.故事来教育我:颜回居在贫民窟中,用竹筒盛饭,用瓢饮水(没有水碗),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雍也》第六:“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想想,是这么个理儿,穿小“乌拉”上学也不以为耻,就发愤读书,在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我14岁那年,哥哥参加人民解放军,爹爹行医,家里地没人种,我只好辍学在家种地,铲地、扶犁都会。闲暇时,总爱和农家小朋友下“五福棋”玩,爹爹看我学业荒疏,又引孔子的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子罕》第九)来开导我,爹爹说:“做人要向圣人学,你种地是暂时的,你要立志学习,不能再贪玩了。听村上人说军属可以享受代耕,那时你就可以上学了,不能再贪玩。咱家有的是书,你要抓住古人诗文、数学两门,不懂就问我。《礼记》上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人的愿望,你应该怀抱这样的理想。”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爹爹年青时,曾做教师,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先生,口碑极佳。日本鬼子侵占东三省,爹爹反对教日语而弃教学中医,但他对子女的教育依然是那样认真仔细,不厌其烦。
爹爹时常叫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干农活,一般是拔草间菜。这时他的兴致最好,就出小账让我们算。什么“鸡兔同笼”,“蜗牛上树”、“行程问题”等等。他对家庭教学喜形于色,不是等你去问他,总是带启发式先来问你。譬如“树高一丈,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问几天可以上到树顶?”这自然是小儿科,但需脑筋急转弯。妹妹抢着答:“九天。”爹爹说:“你的脑筋还没转过弯来,最后一天,蜗牛已经上到树顶了,上了三尺等于一天,你让它退回二尺干什么?所以多算了一天。又让我列个公式,我想:蜗牛日上三尺夜退二尺,等于一天只上一尺;最后上三尺,等于一天。我列出公式:10-3+1=8,爹爹会心地笑了。
爹爹这种“诲人不倦”地教学方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点点滴滴,潜易默化影响了我,我后来在庄河高中教书,我对学生的辅导也能见缝插针,诲人不倦。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前夕,几年前的(庄河)高中毕业生,一帮一帮地,前来找我辅导语文,白天上课,晚上专场给他们补课,批改
“劝君莫打枝头鸟”
14岁以前,我也淘气,夏天里,好到粳池坝边摸青蛙,有一次,用柳条串了十几只青蛙拿到爹爹面前显摆,自以为摸给鸭子吃,爹爹会表扬我,谁知,却遭到爹爹的严厉斥责:“你臭美呀,是不是?把你也串起来,好不好?”稍顷,父亲消了消气说:“青蛙有益于人类呀,它吃害虫,保护庄稼。一只青蛙每年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青蛙一般可活五年,能消灭五~六万只害虫呢!白居易诗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儿也是益禽,青蛙和它一样,都是人们消灭害虫的好帮手。
住了一会儿,爹爹讲故事给我听:孔子周游列国,与弟子过一道山梁,见到雌野鸡在飞就说:“时哉,时哉!”孔子是赞叹野鸡得其时的,反衬自己生不逢时,子路(孔子弟子)理解错了,以为老师要尝时鲜,就打来一只野鸡烧成菜,端给孔子吃,孔子不高兴,只是闻了几闻,就起身走了[《乡党》第十: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共,通供;作,起身)]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能爱护鸟,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爱护青蛙一类小动物呢?这年冬天,屯里猎户用网捕到一对小狐狸,战战兢兢地,爹爹不忍见其被残杀,用钱买下来放到狐狸洞里。哥哥和我放晚学去狐狸洞为其送食喂养。也真怪,我们到达洞口,只要敲敲瓢缽,狐狸就会到洞口把瓢缽叨到洞里去吃,吃完再把瓢缽送回来。
……
想起来,这些都是6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在父亲长期的儒教过程中渐次长大,慢慢地接受了孔子,他的做人之道、为学之道、从政之道,论述得相当精辟、具体,切实可行,许多都是有益的教诲。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绝无仅有。这也成为“孔子学院”凤靡全球的缘由,成语词典里,像见贤思齐、温故知新、当仁不让、杀身成仁、发愤忘食、温良恭俭让等上百条成语皆出自《论语》,《论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