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房玄龄的治家格言 正文

房玄龄的治家格言

时间:2024-09-20 22:27:03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热门篇】

1. 一人知俭一家富。唐末道士,道教学者 谭峭

2.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辞过》

3.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4.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尚书·大禹谟》

5. 虽富巨万,服食粗弊。唐朝三藏法师 玄奘

6. 金玉非宝,节俭乃宝。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7.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北齐文学家 魏收

8. 防奸以政,去奢以俭。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9.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10.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最新篇】

1. 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2.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3.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4.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5. 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郎凯传》

6.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 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8.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周恩来

9.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美国作家 爱默生

10. 米干粒,酒一滴,蚕千头,绢一尺。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11.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唐代诗人 白居易

12. 勤奋是财富的右手,节俭是它的左手。

13.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训俭示康》

14. 俭葬,古人之美节;侈葬,古人之恶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论葬荆王札子》

15.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16. 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明朝清官 海瑞 《治安疏》

17.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瑄

18. 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19.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洪自诚 明朝道人 洪应明

20.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性无涯,奢俭由势。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节俭养德格言名言谚语【常见篇】

1.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万恶惧纵。清代学者 金缨

2.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清朝总督 贺长龄

3.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到 《慎子》

4. 增产不节约,好似无底锅,节约不增产,太阳底下水一碗。

5. 再严厉的法律也不能让浪子回头挥霍者节俭酒鬼清醒。英国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 塞·斯迈尔斯

6. 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7.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波斯诗人 萨迪

8. 这个不知好歹的青年后生说:如果金钱是圆形的,为的.是让人滚动吗?对于浪费的人,金钱固然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地堆积起来的。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9.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10. 有的人自认为会做一些事情,实际上他们什么都不会,只是什么都懂一点而已。对于什么都不需要的人,他们什么都愿意出借,而对真正需要的人,却什么也不拿出来;另一些人悄悄审度着别人的思想,而将自己的金钱及疯狂的举动都高利放出去。有的人你再也得不到如实的印象,他们的心灵,就像一面使用过久已不光滑的镜子,再也映照不出任何形象;另一些人,对他们的感官和生命都格外节俭,表面上则装出舍弃生命的样子,就像有人随意将性命从窗户抛掷出去一样。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1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12.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13.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4.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5.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

16.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17.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18.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9.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20.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1.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22.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23.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24.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2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6.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7.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8.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29.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30.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一、治国篇

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2.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房玄龄)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6.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7.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

8.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王充·《论衡》)

9.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xx)

10.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xx)

二、清廉篇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xx)

3.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xx)

4.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xx)

三、民生篇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2.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苏辙)

3.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欧阳修)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xx)

6.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xx)

四、文化篇

1.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引用此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xx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xx)

五、生态篇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1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1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作

B.文约理赡 赡:充足

C.潜引入阁计事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5.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 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 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 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分)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分)

参考答案

4.D(知:掌管)

5.B

6.C(被高祖李渊所驱斥)

7. (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

(2)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

文言文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

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柳芳说: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德行可说是相当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勣、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