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是我国古代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物,它在传统蒙学读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增广贤文》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蒙学读物为方便儿童阅读,一 般采用韵文和短句式,如宋代出现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出现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就是如此,这无疑对儿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读物多数存在着句式单一和用典过多的问题。如《龙文鞭影》通篇是 典,《三字经》一种句式贯穿始终,这就使童蒙读物模式化倾向严重,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内容的生动表达。《增广贤文》在这些方面有了突破,不仅 用典少,而且在句式上长句和短句交错排列,灵活多变。同时不以骈句行文, 这就使《增广贤文》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蒙学读物的面貌。
传统的蒙学读物,绝大多数是反映儒家的观点,代表儒家的思想,《增 广贤文》则不是这样,书中虽然也有儒家的说教,但其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 思想。这在蒙学读物中是很少见的,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增广贤文》是一部格言集,书中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格言,并不全 是《增广贤文》作者的发明,有的出自先秦诸子,如“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是从《老子》中的“知足不辱”化出,“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是《论语》 中的句子。有的格言出自唐诗,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 李白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变化而来。此外,“近水楼台 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都是唐 人的句子。
书中还有些格言虽不知其最早出处,但在民间流传很广,如“逢人只说 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第9 卷和19 卷中作: “夫妻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在《喻世明言》第11 卷作“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在 《禅真逸史》卷1 第1 回作“有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美不 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西游记》第5 回出现过。“莫信直中 直,须防仁不仁”,见于《西游记》第37 回。“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 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见于《清平山堂活本》卷三。
《杨温拦路虎传》。“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在《喻世 明言》第33 卷作“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黄河尚有澄 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句话见于《警世阴阳梦·阳梦》第11 回。“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见于《清平山堂活本·李元吴江救朱蛇》所引徐神翁的 诗中,另外这句在《醒世恒言》第18 卷、《喻世明言》第38 卷都出现过, 只是个别字不同。此外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格言的流传情况表明它们已深 入民间,是被认同了的。
书中还采用了宋代的一些童蒙读物中的句子,如《名贤集》、《神童诗》 等。其中采自《名贤集》的有:“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贫居闹市 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 迟”,等等。采自《神童诗》的有“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这句在《神童诗》中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增广贤文》所录格言的来源看,这些格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增广贤文》代表了许多人的思想,凝聚了前人的智 慧,这与其他蒙学读物只代表作者一家之言有极大的不同。这是本书价值的 又一表现。
清朝同治年间,周希陶对《增广贤文》加以增补修订,写成《重订增广》 一书,该书分平韵、上韵、去韵、入韵四部份,对《增广贤文》的原文重新 编排,增加了大量新的内容。但《重订增广》的影响远不及《增广贤文》, 其原因主要是周希陶改变了原书的基调,并且所增加的内容又不如原文精 粹,一部精炼的'格言集变得面目全非,人们不看重《重订增广》也就是很自 然的事了。《增广贤文》难以替代的地位由此可见。
《增广贤文》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蒙学读本,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在 众多的读物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三、百、千”(“三”指《三字经》,“百” 指《百家姓》,“千”指《千家文》和《千家诗》)并列,其原因是值得深 思的。
虽然《增广贤文》是不可多得的童蒙读物,但其中也有许多消极的和过 时的内容,如“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等即是,此外书中那 些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内容也是不可取的。这些带有封建时代局限的糟粕, 影响了全书价值的高品位,是必须批判的。
黄海路小学,
我们的学习乐园。
优雅的孔子广场,
亮丽的诸子百家文化墙,
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煽动着我们的翅膀。
多彩迷人的玻璃画上——
格言、警句、歌谣……
巨幅的长卷里——
三字经、百家姓、
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滋润我们成长。
教室里,
多姿多彩的展板上——
写满了我们的智慧,
我们的理想。
挂满了班级的'明星,
我们的榜样。
课堂上,
加减乘除ABC,
举手发言我起立。
尊敬老师有礼貌,
团结互助大家帮。
图书馆、书法室、舞蹈房……
个性化课程人人忙,
收获的知识车载斗量。
美丽的校园我们喜欢。
努力奋进是我们的誓言 !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一: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二: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名族精神永传下去。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