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闪之轨迹3携带格言玄 正文

闪之轨迹3携带格言玄

时间:2024-10-12 20:23:48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

正值双节,却逢雨声潺潺。懒惰如我,不愿冒雨远行,只得在家翻几页书,清闲无忧,这感觉倒像是“住在水边”。

随手翻开的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本就喜欢这位元气淋漓又富有生机的东坡居士。从书中的描写对他更是钦佩,作者写到: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听到作者这样的总结不免激动附和,只叹自己笔力不足。

专业使然,我总是对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关注多一些。性格所有的线索、长大后的行为轨迹都能追溯到童年。

本书的第二章《眉山》中介绍了东坡先生的童年,眉州眉山镇是苏家的故乡。眉山镇干净整洁,夏季荷花盛开、香气袭人,东坡小时候在这里过得自由而快乐。东坡的祖父就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年轻时他们正住在乡间,自己广有田地。他祖父不像别家那样储存食米,却以米换谷,随后荒年歉收,他祖父乃开仓散粮、广播善行,全因为稻谷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东坡的叔父赶考高中正欲庆祝,祖父却在熏熏大醉,手里还攥着牛肉吃。读到这里我不免想到苏轼在任杭州知府时,疏淤泥、修堤坝之余,用以“东坡肉”招待工人,还要自制年夜菜与朋友把酒言欢,这不正是继承了祖父的胸怀和酒趣吗?

苏父虽然沉默寡言,终生难实现政治抱负,但有两个孩子之后还未放弃勤勉奋发,和后生之辈一起历经科举,名不被儿子所掩,可谓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苏家各种图书插列满架,长辈不因一次落第嗟叹连连,晚辈高声朗读经典,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造就了腹有诗书的东坡居士。而且苏父一直坚持做文章应舍弃华美靡丽、苏轼也受其影响。所以他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令人回望千年、一句“明月几时有”让人把酒问了千年。

东坡的母亲出身官宦之家,却勤俭节约,乐得做个“豪门贫小姐”。闲暇之余教儿子读《范滂传》,小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正是母亲的鼓励,才让小东坡立志成为刚正坦荡的人。幼年的东坡和其他顽皮的孩童一样,喜欢掏鸟巢,但母亲却严厉告诫他们不得捕捉鸟雀。鸟雀得以在自家低矮的树枝上做巢,孩童的欢笑伴随鸟的鸣叫回荡在庭院。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性,而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正是苏轼胸怀天下的奠基石吧。

千年之后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依旧恓恓惶惶,莫不知苏家早已给出了答案。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4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

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我对于东坡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他的诗词,他遭遇的乌台诗案和他对弟弟子由深厚的情感。

尽管了解不多,但并不妨碍苏东坡在古代熠熠生辉的诗词大家中,成为我心目中最喜欢,最佩服的那一位。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多角度地了解这位在我认为是最具成就的大文豪的人生际遇,就这样,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在一次很偶然的经历中进入了我的视线。

那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雨天。我没有带伞,猝不及防的暴雨让很多像我一样没有带伞的人躲进了附近的商业城。进去后我发现里面有一家高大上的实体书店,内心欢喜。想着既然暂时走不了,又不赶时间,索性就进去随便看看。没想到我和《苏东坡传》的缘分就这样到来了。当时的我径直走向它,看到书籍干净而典雅的封面,我有些惊喜。于是小心翼翼地捧起这本书,翻开它的目录,就那么随便浏览了一个小片段,便欲罢不能了。

书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句是苏东坡对弟弟子由说的那番自我评价,可以说极具特色——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经历了乌台诗案,经历了官场中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事的东坡先生,竟然还能轻松快意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似乎所有苦难的经历与己无关一般,不能不令人惊叹!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还能如此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是一种怎样豁达的心胸?我想,从开篇中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先生的评价就可找到答案。

这就是第二句话。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阅遍世间人情冷暖,无论是顺境逆境,他始终都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人们都说,一个人最不了解的恰恰是他自己,但这话用在苏东坡的身上,似乎完全不合适。

每一次人生变故,对东坡先生来说,都会站在人生新的高度。诗词的造诣不需多说,令人赞叹的是他在诗词之外给人带来的惊喜。被贬黄州,他发明出香飘千年的名菜——东坡肉;流放海南,又创制出流传至今的“东坡笠”;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淤泥构筑并修建了后来的“苏堤”,后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诗词大家、美食家、时尚设计师、工程师,各种头衔放在苏东坡一人的身上,毫不夸张。人生的起起落落,造就了不同身份,不同成就的苏东坡,我也才真正明白了《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真正含义。短短几个字,词人就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像包饺子一样,所有的花红柳绿、风雨雷电包含在里面,蘸点酱油,蘸点醋,笑着将一切吃下肚去。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别说人生数次起起落落,哪怕只有一次,可能早就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甚至活下去的勇气。仅凭这一点来说,东坡先生早已令我仰望。

如今正处在人生低谷的我,每当心绪烦乱,或者夜不能寐时,就会翻出这本书,细细品味其中的某些章节,头脑中所有的杂音便都不存在了,犹如我第一次偶遇《苏东坡传》这本书那一天的情形一样。任凭外面疾风骤雨,但手捧《苏东坡传》,整个世界都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了。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6

有无数笔者写过苏东坡,但也仅仅是写过,东坡只是在他们笔下一闪而过,却从未活过。

而林语堂先生喜欢苏东坡,到了迷恋的程度,他在这本书里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所以,东坡先生,在他笔下活着。

有谁会不喜欢苏东坡呢,除非他的内心盛不下这么纯粹的人。苏东坡身上有着人们一生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语堂先生执着地喜欢着东坡,以致他笔下的东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们同样热情、幽默、豁达、真诚,也难免天真,并会为此遭受磨难。

虽时隔千年,林语堂在写这本传记时,仍无法冷静,他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射到苏东坡的身上,牵动自己的悲喜,也让这本书里的苏东坡活得更生动、立体。在这本书里,林语堂是冲动的,富于想象的,他眼里的东坡是一个神奇的综合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整本书里,林语堂先生勾摹出一个看似熟悉又有很多独特细节的苏东坡,官方简介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慢慢隐去,从林语堂这里复活的是一个“造酒师、人道主义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诙谐者”。这是密友嘴里的苏轼,是老友重逢。

林语堂和他的这本书,想要描述的是一个优雅智慧而又有趣的人,他活在一个不完美的时代,但葆有着几近完美的人生。苦难没有让他生活沉重,反倒拓展了他人生的边界,这是林语堂渴望但无法企及的人生。

苏东坡有一种自然的魅力,让旁人无法抗拒,在平步青云时,他心无旁骛,绝极诗、文、书、画、词的造诣。纵使后来身处海南的瘴雨蛮烟中,他仍能胸中自有一片心安故乡。这又是他更大的魅力。当年面对乌台诗案,东坡被泼了一身的脏水,携带了二十多口家人来到黄州,生活从花团锦簇变成屋漏夜雨,凄凄惨惨戚戚。可他芒鞋短褂,亲自动手开鱼池、找菜种,经营苦难的生活,那些背后设计他的人,期待他落魄,希望他悲悲切切,他端出的却是一碗“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肉”,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面对苦难,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活赐我以苦难,我报之以哂笑,面对人生低谷时的样子,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格局。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7

他名震京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仕途曲折,既是噩梦,也是命运。撇开“官场深似海”,我最想谈“情”。谈苏轼,这一旷世才子,给我们留下的情感共鸣。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予苏辙,手足之情可见深矣。

几十年来寒窗苦读,踏青嬉戏,进京赴考,乃至于深陷囹囵,总有一人站在苏轼身后,心甘情愿舍己救兄。贬谪又如何?在两兄弟身上,我深深懂得了“情”的永恒,千里之隔仍有情。“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是为友情而高歌。苏轼喜欢与各种身份的人交往,包括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和平民白丁。广泛的不论阶级的`“情”才使得苏轼的诗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可垂老时,在海南儋州,只有儿子苏过陪伴过春节。一轮孤月静静地悬挂在海外他乡的天穹,月光便化作无限的寂寞和苍凉袭过苏轼心头。“搔首凄凉十年事”,苏轼是重情的,三个一生缘牵的红颜虽离他而去,他却始终对她们怀着眷恋与思念,直至生命的尽头。千丝万缕的“情”织就了苏轼的人生。于是,再回顾乌台诗案,黄州谪居等官场变故,原来依然有“情”。

苏轼为官,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到了徐州,刚想安定下来,就碰到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一身泥水,向禁军求援。他的情系百姓,感动了禁军,他们筑起长堤,终于使徐州脱险。与徐州共存亡而结缘,难怪改任时,徐州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深情挽留,“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啊。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才是好官!接踵而至的冤案正是因为有“情”,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九死一生中,被贬黄州,反而出现创作的黄金时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他面对逆境的淡然心态。“鬓微霜,又何妨”多么豪迈。有时他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倒觉得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苏轼,足当“英雄”。

苏轼的每段“情”都与传奇联系。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时间的流逝褪不去才子的光华。如今,依然有余情。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8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林语堂在序中这样说道。我经常见到有作家只是为了乐趣而写文章,但没想到会记录得如此完整却语言婉转自然。在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我不仅更加了解了苏东坡,也对林语堂本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原来我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过许多苏轼的文章诗词,也仅仅听过一些有关他的佚事。我心中已经赞叹,这真是文学大家。望着书的封面,我想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思绪;我想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柔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我也想起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怀着满满的好奇心我读完了此书。我知道了许多曾不知道的事,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人好朋友,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

林语堂写道:“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尽管如此,苏轼的一生无疑是成功而值得我们借鉴的。虽然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不平,但得意之时还是比失意的时候多,怎能不自在逍遥呢?

认识林语堂也是在课堂上听说过其奇闻佚事,他以幽默的文笔出名。但在《苏东坡传》中我却更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专注与感性。有人评论道,没有人能像林语堂一样把苏东坡分析得如此透彻。我也十分赞同这点,对于一个自己崇敬而喜欢的人,每个人都会对其深入地了解,但能将之记录为文字并继续影响其他人为之动容的,少之又少。林语堂读懂了苏东坡的朴实而高尚,读懂了苏东坡的固执而善良,亦读懂了苏东坡的真性情。或许就是这样,林语堂对自己崇拜的人的描写中并没有用太过华丽的字词去堆砌,而只是朴素地完成了这部传记。这样也的确和苏东坡的性格十分相符。

在读《苏东坡传》时,既能读出苏东坡那淡淡的味道,也能读出林语堂这淡淡的味道。林语堂说过:“我不是把书当小说写的。”虽然他写的都是事实,但是那事实读来却并不乏味,通过合理的想象修饰,人物都活起来似的。这些,也正是我们读者想要的。

读完《苏东坡传》,对两位文学大家,我都更加了解,更加喜欢了。最朴实的作品就如不加修饰的大自然一般,丰富多彩。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9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史上的高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

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二、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

三、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苏轼为了让跟多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1、希望是快乐的种子,而你是一滴水,把种子浇灌,让我心中充满希望,在太阳照耀下,成长为果实。这太阳就是你的笑容,果实就是我的幸福。我爱你,希望你一辈子开心

2、在新的一年里,爸爸妈妈希望婷婷把过去那些不好的习惯改掉,早晨起床不要再让阿姨叫,晚上回家主动把作业做好,自己的书包、作业等学会自己整理,不能再丢三落四的,相信又长大一岁的婷婷一定能做得更好,加油吧!妈妈

3、孩子,你可知道,没有一种给予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要心存感激,你要学会有情有义,懂的珍惜和感恩。想一下,偌大的世界,伴你左右有缘而行的有几人?事事感恩,会活得更快乐。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发自内心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足矣。

4、母爱是为儿女成长累白的丝丝鬓发,母爱是怕儿女担忧撒下的善意谎言,母爱是天底下最温馨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圣洁的恋。祝天下母亲安康,母爱无疆!

5、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6、十八岁的天空,自由,辽阔,畅想,愿你自由的飞翔,不求你拥有世界,只愿你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7、要有理想,理想不是幻想更不是妄想,它是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的真实的梦。有理想就有动力,就有目标,就不会虚度年华!

8、感谢明月照亮夜空,感谢朝阳捧出黎明,感谢父母赋予我生命,感谢朋友伴随我成长,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恩节快乐!

9、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喜爱听老师讲故事,上课的时候,能专心听讲,数学操作能力比以前有进步,能与老师愉快地交流,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区角的玩具。就要上小学了,如果你能管好自己,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相信你会更棒得!

10、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沉下一颗心,以不变应万变。

11、希望韩煜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上课专心听讲,改掉粗心马虎的毛病,跟同学们相处愉快,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妈妈

12、天津卷:好男人是女人的一面镜子,让女人不失纯真,更加睿智。好女人是男人的一面镜子,让男人充满自信,更加成功。好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懂得人伦道德。

13、半年的小学生毛丫长大了不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样的。你不是个特完美的孩子,爸妈只希望你能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14、愿你在这短暂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15、喆喆希望你在下一学期里培养好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16、你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朋友。上课你都能认真地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你的知识面很广,你画得画真棒!你的想象真丰富!而且本学期你变得特别的懂事了,能自己吃好饭,自己叠好被子,还能主动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17、宝宝,你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希望即使再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六十年,当你看到这封爸爸妈妈对你的寄语时,仍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有多爱你,仍可以确信知道,你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18、人要在挫折中成长,就在一次次失败中也逐渐明白,前面的路途将会更加的坚难,等着自己的将会是各种的困难与挫折,要想不被它们打倒,那只有打倒它们。

19、志扬,我们的宝贝,你是我们今生唯一的杰作,你的名字包含着我们对你的殷殷期盼:志向是茫茫大海

20、希望许世杰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进步,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能积极发言。

21、希望新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殷茂稼在各方面都能更出色!更优秀!

22、孩子,十八岁意味着你已经是成人了,意味着你有了担当的责任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意味着你又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23、成长中,听烦了爸爸的教诲;离开家乡时,听烦了爸爸的祝福的话;悲伤时,听烦了爸爸的忧心话;殊不知,爸爸一直在牵挂。爸爸节到了,别忘了祝福老爸节日快乐!

24、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给你无期限的保护,是为你的成长而终日不停的忙碌,是不善言辞却又大爱无边的慈父,你的生日到了,愿天下父亲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25、感谢生活的风波,让你成长,让你进步;感谢朋友的祝福,给我温馨,给我快乐;感恩节,祝愿最挂念的你永远幸福!

26、只有你在业务上勤奋,你才会变得博学;只有你勤俭节约,你才会变得富裕;只要你积德行善,你就会心情畅快,只要你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你就会迎来成功!

27、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28、高考的竞争是压力和挑战,也是机遇和希望,成功属于战胜自我的人。

29、你曾拥有阳光灿烂的昨天,你将迎来美丽快乐的明天,勇敢地面对未来的道路吧!

30、孩子,不要被黑夜中的噩梦,影响你醒来时的心境,不管这世界如何的变幻,不管这时光是多么的无情,任世间坎坷,绿肥红瘦;你可明白,生命从来不是美丽的水晶云梯,所以你要学会战胜痛苦,学会享受孤独,学会让自己变成光源,点燃那胸中神灵的智慧灯,并用内心的勇敢照亮前行的方向。我会祈祷,阴霾与灰暗不再纠缠于你。

31、叮叮铛,叮叮铛,铃儿响叮当。宝宝降临多快乐,把祝福歌儿唱。祝他身体强壮,祝他平安又健康,祝他幸福快乐蹦蹦跳跳茁壮地成长。祝您喜得贵子,合家欢乐。

32、成功要靠自己努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弃,坚信自己我能行!

33、要学会担当,努力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勇于面对任何困难,经得起挫折,失败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才可以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可的人!

34、莲莲在第一学期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育,希望第二学期学习更认真努力,争取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35、我总是在你明亮的目光中起航,在你微笑的目光中欢悦,在你鼓励的目光中成长,在你凝重的目光中思索,在你深情的目光中懂得,你就是我心弦上不逝的风景,父亲。父亲节到了,愿你健康快乐。

36、希望滨杰能自觉学习看书,不要再让大人催促才肯完成作业,愿他健康快乐!

37、妈妈希望你学习一定要细心、认真、踏实。做人要真诚,对老师要尊敬,对同学要关心。望你迈好人生第一步。

38、孩子,生命也是一种莫大的赐予,每人都有自己的闪耀点,你不是得天独厚的一位,上苍也不会眷顾你什么,你要把握住你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善于选择、勇于放弃,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面对挑战,你要充满自信。

39、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衷心地祝贺你,用智慧才情胆略和毅力,开辟出一块属于你自己的土地。

40、希望昕雨在新的一年里勇敢坚强,好好学习!

41、执著是火,用倔强点燃希望;执著是光,用痴迷寻遍梦想。生命的轨迹遍洒奋斗的光芒,成长的年轮释放着无限能量。朋友,莫再彷徨迷惘,携带执著去远航。

4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它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43、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热爱生命的春天,珍惜时间的清晨,学那梅花,争作“东风第一枝”。这些都可以呀!你自己挑选吧!

44、母爱是稀释在海水中的盐分,虽然看不见,但每一朵浪花都尝到了母爱的味道。母爱是沉淀在我们骨骼中的钙质,虽然摸不着,但母爱让我们在成长中更坚强!

45、他是参天大树为你支撑起一片天空,让你无忧无虑的成长;他是一盏明灯为你照亮前程,让你不至于迷失方向;他就是父亲,您的生日别忘了给生日快乐日的问候。

46、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47、舔犊之情父爱情深,都爬满了你满手的碎纹;牵挂之暖鼓励之心,都灌满了你深邃的眼神;简短的叮嘱成长的隐忍,都渗透在你呼唤的乡音。父亲节快乐,祝福送给最爱的老父亲。

48、希望波波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

49、产房传喜讯——生了,祝贺母子平安,喜得贵子,愿宝宝貌似潘安、文如太白,茁壮健康成长。祝你们喜事连连笑开颜,幸福多多哈哈笑。

50、爱由一个笑脸开始,用一个吻来成长,用一滴眼泪来结束。就算世界荒芜,也有一个人会是你的信徒。

51、有人说,在一切都顺利的环境下人会容易成长,容易成功。我却认为,人生需要挫折,人们需要历练。若没有了坎坷,人们怎样总结经验?怎样继续前行?恐怕连本能都会忘记!

52、感谢朋友,成长中带给我许多泪水和欢笑,求学中给我许多自信和磨炼,生活中给我许多帮助,和提供给我施予帮助的机会。

53、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54、希望奕奕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成为一个爱学习、爱看书、活泼、胆大、懂事的好学生!

55、永远是你的加油站,永远是你停泊的港湾。我们希望你健康成长,我们希望你快乐生活,我们希望你满

56、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57、孩子,我不是杰出的教育家,也没有什么成功的壮举,更没有值得人称道的大作。我只是在平淡中收获自我的蜕变,和灵魂的升华。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挥洒的不仅是汗水,还有那慢熬的心血;为的只是打开你那闭锁的心灵,滋润着你茁壮成长。

58、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9、希望方萧钰在新的一年里学习习惯有大的进步,成绩与心身并进,老师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愉快。

60、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

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

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

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苏轼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点

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

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三点

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苏轼为了让跟多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后改为安济坊)。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最喜爱的苏东坡的一首词——《定风波》。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的人生品格。以前知道苏东坡是因为他的词,而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之后,才真正认识苏东坡。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才有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成尖酸刻薄。”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政治上许许多多的灾祸,全是由于他的才智所带来的,然而,这正是因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实事求是未曾泯灭!

苏东坡为官时,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处处为百姓着想,颇受百姓爱戴。他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修研佛道。“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为艺妓题诗,与和尚趣谈,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进可朝堂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即使是泥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被贬黄州的时候,为了生计开荒种地,将当时“贱如泥”的猪肉烹制出美味无比、流传至今的“东坡肉”。苏东坡的诗词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作为诗人,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书法家,他自评“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不拘小节、天真烂漫;作为官吏,他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他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与潇洒。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有时比较冲动、做事不经“大脑”,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所以我们会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用林语堂做结语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有人说,人生低谷时,建议读一些名人传记,看看别人在顺境或逆境中是怎样生存的,所以我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史上的高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4

有无数笔者写过苏东坡,但也仅仅是写过,东坡只是在他们笔下一闪而过,却从未活过。

而林语堂先生喜欢苏东坡,到了迷恋的程度,他在这本书里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所以,东坡先生,在他笔下活着。

有谁会不喜欢苏东坡呢,除非他的内心盛不下这么纯粹的人。苏东坡身上有着人们一生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语堂先生执着地喜欢着东坡,以致他笔下的东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们同样热情、幽默、豁达、真诚,也难免天真,并会为此遭受磨难。

虽时隔千年,林语堂在写这本传记时,仍无法冷静,他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射到苏东坡的身上,牵动自己的悲喜,也让这本书里的苏东坡活得更生动、立体。在这本书里,林语堂是冲动的,富于想象的,他眼里的东坡是一个神奇的综合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整本书里,林语堂先生勾摹出一个看似熟悉又有很多独特细节的苏东坡,官方简介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慢慢隐去,从林语堂这里复活的是一个“造酒师、人道主义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诙谐者”。这是密友嘴里的苏轼,是老友重逢。

林语堂和他的这本书,想要描述的是一个优雅智慧而又有趣的人,他活在一个不完美的时代,但葆有着几近完美的人生。苦难没有让他生活沉重,反倒拓展了他人生的边界,这是林语堂渴望但无法企及的人生。

苏东坡有一种自然的魅力,让旁人无法抗拒,在平步青云时,他心无旁骛,绝极诗、文、书、画、词的造诣。纵使后来身处海南的瘴雨蛮烟中,他仍能胸中自有一片心安故乡。这又是他更大的魅力。当年面对乌台诗案,东坡被泼了一身的脏水,携带了二十多口家人来到黄州,生活从花团锦簇变成屋漏夜雨,凄凄惨惨戚戚。可他芒鞋短褂,亲自动手开鱼池、找菜种,经营苦难的生活,那些背后设计他的人,期待他落魄,希望他悲悲切切,他端出的却是一碗“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肉”,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面对苦难,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活赐我以苦难,我报之以哂笑,面对人生低谷时的样子,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格局。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

拜四处奔波所赐,在机场、机上以及高铁上,最近读了不少,慢慢记录如下吧。

说实话,林语堂这本书读来大失所望,想象中东坡居士的传记也当风流潇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才适宜,但此书中规中矩,乏善可陈,还夹带着翻译腔,治政以及与临川先生的篇幅又太多,读完跟读了一本《王安石传》似的。还别说,如果是王安石这种别扭的个性,倒挺适合这么书信训诂的写法。

哦,对了,也有可能我的胃口已经被各种东坡的轶事带偏了,我宁愿看东坡先生嘴炮全集,跟苏小妹(呜呜,貌似是虚构的人物、也没嫁给秦观)、跟佛印,甚至跟王安石都有好多有趣的调侃和插科打诨,茶余饭后一乐,倒是比综艺节目更有营养。

比如苏小妹三难新郎,简直是民间故事智慧的结晶,就拿苏小妹新婚夜给秦观出的对子来说吧,简直一绝。小妹存心刁难,写的是“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不雨既指不行云雨之事,又谐音不语,而秦少游也才思敏捷,作答道“投石击破水底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霜谐音双,即是成双。多么有趣,我宁愿这是真的。

又比如东坡与小妹互相嘲笑相貌,居士笑妹纸凸额凹眼,作诗道“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小妹听完反唇相讥,“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亦笑话其兄眼距宽脸颊长,诗毕两人哈哈大笑,不以为忤。因为是民间故事,记忆中貌似两首诗作者也有可能反过来,但也不重要了。

当然不能忘了佛印。大部分故事都是居士调侃和尚的,但偶有和尚也欺负居士。话说,苏轼作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觉得写得特别好,于是传信给佛印鉴赏。和尚读毕,写了两个字“放屁”还给了他。得信后居士大怒,时值瓜州任职,特意亲自坐船过江到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哈哈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好吧,居士也有吃瘪的时候呀。

哦,宿敌王安石也不能少。小时候去泰山玩,买了本泰山神话传说,大部分都是讲碧霞元君娘娘跟兄长黄飞虎之间的轶事,没想到中间还有段讲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小故事。传说,苏东坡与王安石一同去泰山游玩,看到一块奇石朝东面倾斜,东坡有意吟道“恨当年安石不正”,安石知道东坡在暗讽其贬谪之事,便也回道“到如今仍向东坡”,众人大笑。然而我觉得这回复还是略逊一筹,比不得居士牙尖嘴利。

以上,该书一概没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6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7

《苏东坡传》里提到过曾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腹踱步,问道:“我肚子里是些什么?”侍者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识见。而他的侍妾朝云却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就是苏东坡独有个性。

苏东坡一生几乎从没做过大官,这绝不是他的才华不够,而是灵感来的总是不合时宜。在宋朝那个做任何事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时代,像苏东坡那样,显然是不明智的。他也不是不明白,只是生性豪爽的他怎么能忍住自己的心里话呢?明明有能力却不被重用反而被一贬再贬,纵然是苏东坡也会对这个社会无奈吧?太多人的眼里容不下他啊!即使是他随手送给朋友的诗词也会遭到别人的舆论。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隋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东坡这样说过。

“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在朝为官的却误认为是苏东坡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必会在朝廷造反。(虽然是事实,但被人一语道破也没面子。)于是,众怒难犯,就是皇帝也不能放着那么多人的抗议。苏东坡的“不合时宜”终究还是害了他,自己被官兵追捕,朋友们被牵连。对那些酒肉朋友,他表示后悔,但对他的知心朋友,他却表示绝不后悔。对社会现状作出正确评论的苏东坡,有什么理由要后悔?好在后来有两首送给子由的诗传到了了皇上手上,他见子瞻措辞悲惨,这才使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但是最后却判得很轻。这也许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帮了他。

苏东坡总是受到历代皇后的庇护。元佑年间,朝廷在短时间内使苏东坡升至第三级翰林。不过苏东坡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大官——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日,在苏东坡恳请之下,朝廷终于降了他的职位,让他出任杭州太守。

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大概是他唯一的缺点了吧。在元佑八年的秋天,苏东坡的两个守护神相继离世,自那以后苏东坡的倒霉日子又开始了。直到他六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一切才全部结束。

终了。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像苏东坡这样不合时宜的伟人了。再没有了……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8

正值双节,却逢雨声潺潺。懒惰如我,不愿冒雨远行,只得在家翻几页书,清闲无忧,这感觉倒像是“住在水边”。

随手翻开的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本就喜欢这位元气淋漓又富有生机的东坡居士。从书中的描写对他更是钦佩,作者写到: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听到作者这样的总结不免激动附和,只叹自己笔力不足。

专业使然,我总是对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关注多一些。性格所有的线索、长大后的行为轨迹都能追溯到童年。

本书的第二章《眉山》中介绍了东坡先生的童年,眉州眉山镇是苏家的故乡。眉山镇干净整洁,夏季荷花盛开、香气袭人,东坡小时候在这里过得自由而快乐。东坡的祖父就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年轻时他们正住在乡间,自己广有田地。他祖父不像别家那样储存食米,却以米换谷,随后荒年歉收,他祖父乃开仓散粮、广播善行,全因为稻谷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东坡的叔父赶考高中正欲庆祝,祖父却在熏熏大醉,手里还攥着牛肉吃。读到这里我不免想到苏轼在任杭州知府时,疏淤泥、修堤坝之余,用以“东坡肉”招待工人,还要自制年夜菜与朋友把酒言欢,这不正是继承了祖父的胸怀和酒趣吗?

苏父虽然沉默寡言,终生难实现政治抱负,但有两个孩子之后还未放弃勤勉奋发,和后生之辈一起历经科举,名不被儿子所掩,可谓是后人学习的榜样。苏家各种图书插列满架,长辈不因一次落第嗟叹连连,晚辈高声朗读经典,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才造就了腹有诗书的东坡居士。而且苏父一直坚持做文章应舍弃华美靡丽、苏轼也受其影响。所以他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令人回望千年、一句“明月几时有”让人把酒问了千年。

东坡的母亲出身官宦之家,却勤俭节约,乐得做个“豪门贫小姐”。闲暇之余教儿子读《范滂传》,小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正是母亲的鼓励,才让小东坡立志成为刚正坦荡的人。幼年的东坡和其他顽皮的孩童一样,喜欢掏鸟巢,但母亲却严厉告诫他们不得捕捉鸟雀。鸟雀得以在自家低矮的树枝上做巢,孩童的欢笑伴随鸟的鸣叫回荡在庭院。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性,而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正是苏轼胸怀天下的奠基石吧。

千年之后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依旧恓恓惶惶,莫不知苏家早已给出了答案。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9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

看《苏东坡传》看到一半,忍不住要吐槽了。林语堂写东坡写到一半突然搁笔了,花了大量的笔墨,费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王安石及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直到把王安石贬得一无是处,终于倒台,对政治和人生同感失望,这才罢休。林先生笔下的王安石与学生时代历史书上介绍的王安石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历史书上的王安石只不过是个悲剧的改革者,他推行的变法也是有利有弊的,可是在林语堂的笔下,王安石的变法不但百害而无一利,连王安石本人人品也极其低下,几乎等同于一个千古罪人了。林因为崇拜东坡,极力为东坡辩护,连东坡的家人,他也一并使用的褒词,极具性格。

林语堂是名人,跟林语堂同时代的名人也不少,梁启超就为王安石写了一本35万字的传记,当然是对王安石倍加尊崇了。在中学时代的历史教材中,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较为客观的。

有资料说,林语堂本身是一个具有商业性质的作家,他知道写什么样的文字容易吸引读者,加上写名人传记,而且是为自己非常崇拜的名人写传记,很容易带上个人情感,所以,林把东坡写成神一样的人物倒也不奇怪。而王安石与东坡是政敌,要捧其中一个,势必要踩另外一个了。

但是,作为读者,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就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哪个人是十恶不赦的,尤其是一个千百年来为人们广为熟知的名人。就是林语堂本人,后人对他的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所以,读书令人思考,说得一点都没错,没事还是要多看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