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金缨·清格言联璧 正文

金缨·清格言联璧

时间:2025-01-18 04:52:16

民本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些关于民本的.名言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 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3. 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4.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5.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6. 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7. 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8.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9.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0. 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1. 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2. 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13.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14. 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5. 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16.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17. 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18. 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19. 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20. 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21. 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2. 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23.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24.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25.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26. 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27. 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28. 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29. 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30.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1.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32. 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33. 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34. 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3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36.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37. 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38.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39. 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40.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41. 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42. 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一札子》

43. 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王旒)行钞之功》

44.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45.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46. 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47. 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4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9.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50. 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51. 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52.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53. 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54.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55. 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晚清文选·(郑观应)议院》

56. 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57. 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58.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59.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60. 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61.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62.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63.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64.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65. 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66.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67. 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6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69.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70. 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7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2. 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73. 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74. 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5. 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76. 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77. 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78. 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79. 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80. 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81. 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82.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83. 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84. 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85.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86. 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87.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88.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89.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90. 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91. 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92.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93.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94. 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95. 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96. 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97.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8.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99. 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00. 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01.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102.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4、问事弥多,而见弥博。——王充《论衡·书解》

5、我的努力

6、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7、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9、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10、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培根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记·中庸》

1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18、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迪斯列里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0、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2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培根

22、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4、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汤浩》

25、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6、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8、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2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0、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3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33、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陆机

34、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3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易·乾》

36、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37、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8、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9、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4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1、好名特为学问之累。——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4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43、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阿伯拉尔

44、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刘向《说苑·建本》

&nbs

p;45、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46、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4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0、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隋书》

5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52、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别林斯基

5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54、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五种遗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意译: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动,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而不吝,可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意译:人能做到既节俭又不吝啬,就可以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

意译:有道德的人都是因为重视俭朴而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意译: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俭则寡欲。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

意译:节俭就少欲望。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意译:俭朴就能节约,节约就能使各种好事层出不穷,奢侈就会放纵,放纵就会使各种坏事接踵而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李义山集·咏史》

意译:纵观历史上的贤人、国家与家庭,都是因勤学俭朴而成功,因奢侈而失败。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意译: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意译:节俭可以使家用充足,节俭可以少向别人求借,节俭可以使家庭兴旺,节俭可以使自身发展上进。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意译: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半。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意译:只有节俭才可以维护幸福,也只有节俭才可以培养廉洁。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意译:奢侈的人虽富而常嫌不足,俭朴的人虽贫而常觉有余。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意译:人生勤劳,不去求索怎么会有收获。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意译:富贵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勤劳得来的。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修身》

意译:遇到劳苦的`事情就争着去做,碰到享乐的事情就让给别人。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意译: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格言联璧·从政》

意译: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节俭可以养成廉洁。

君子以俭德避难。

——《周易·否》

意译: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意译:忧患操劳,偏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就会促使自己灭亡。

凡不能俭于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日录里言》

意译:自己不能俭朴的人,必定会非分地向别人索取。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意译:习惯于清闲就是懒,习惯于懒就是毛病了。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北京]司马光《资治通鉴》

意译:对百姓仁爱之心,百姓就可以富足;以节俭办事,财力就能充足。

凡言节用,非偶节一事便能有济,当每事以节俭为意。

——《宋史·卷三四二·梁焘列传》

意译:讲节俭费用,不是偶尔在一件事上节俭就能起到节俭的作用,应当每件事都要讲究节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北京]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意译: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二首》之二

意译:耘田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汗珠滴在禾苗下的泥土;谁知盘中的米饭呵,一粒一粒都来自辛苦。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意译: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意译:节俭少去营求可以立身于世,节俭并合理地施惠可以救济他人。

滞财之致贫,共害烈于侈靡。

——严复《原富》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弇《读书录》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攻关》

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盖叫天《粉墨春秋》

积极勤奋地努力和不计成败的洒脱是成功的双翼。

——罗兰《罗兰小语》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