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慧律法师讲经佛陀的格言 正文

慧律法师讲经佛陀的格言

时间:2024-10-05 19:19:52

1、读一本好书,如坐春风,身心爽快,虽知道无声胜有声,却也难免不说上几句,一吐我心深处的喜悦与赞美。

2、师父讲的录音带你们要随身携带,不要常常听那个”爱你如骨恨你入髓”,听那个干什么呢?你有时间怎么不放师父讲的录音带?怎么不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唱那个西米西米咕咕吧能够了生死吗?不搞这个没有人看,所以你看那些歌星影星变来变去,都差不多,都一样,人生是一出闹剧啊!最后是悲剧收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六道轮回是生生世世,一出一出的悲剧,连锁的悲剧,你不了生脱死,你就麻烦大了。

3、我喜爱这本书的小巧玲珑、义理丰富、精简流畅、格调高雅。它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们内心的郁结焦虑;不但使人睁开他的眼,也能拓展人们的胸襟。

4、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5、将恩惠刻在石上,将仇视写在沙上。

6、佛陀是发现真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7、于每一分秒的念头中,去掉执着,不怀念过去,不希望末来,不抱怨现在即转为妙用。

8、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

10、将眼光放远些,福祸本无定论,一切逆境,未尝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响,来判断一生的成败,即属愚昧。

11、柏达的‘释迦金言集’即将出版问世。这对于喜欢欣赏他作品的人来说,自然是令人兴奋的消息。

12、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13、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类的矛盾。

14、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15、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佛道近矣。

16、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7、菩萨并无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而菩萨是要兼善天下。

18、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19、自己的“短处”不可遮掩,一遮掩,永远是短处了;自己的“长处”不可夸张,一夸张,便不是长处了。

20、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21、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主意,就是死人跟蠢蛋。

22、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23、无知是众生的常态,每一个众生都必须经过无知的阶段才能够觉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无知的众生,他那一些仇视、嫉妒、恨、贪、嗔、痴,我们都要宽恕。我们对他的行为不能恨,要怜悯他。恨他你没有机会救他,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个很恶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欢喜。你不要批评他,也不要跟他敌对。宁可得罪一个君子,不可以得罪一个小人。你内心里面如果不宽恕他,不宽恕别人你会痛苦了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宽恕的心。

24、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25、勿以容貌的丑陋为耻,而应以内心之丑为耻。

26、用你的内心深处,虚心的去学习。那么,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导师。

27、如何处理一件事,可能比事件本身重要。

28、佛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曾被批评过的。所以大家要把逆境,当做是自然,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批评。你这个角度看,这个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个人看,这个人看不起,对、错、是、非,世间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所以我们要掌握时间的每一个动点,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过得很安详。

29、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也。

30、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31、当言语已经没有作用时,真挚的沉默似乎更有说服力。

32、这一本书的英文部份,是柏达收集多年,细心挑选而来;中文部份则出自他的翻译,信达雅三者兼备,其中有不少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

33、幸运只帮助努力的勇者,若将失败归咎于命运,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34、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35、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转弯,那就可能碰到路的尽头。

36、若内心常怀着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37、不分别、不颠倒、不执着即是本性作用。

38、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39、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40、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41、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42、宗门以何法治妄心?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43、这世间是空的。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灭。师父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韵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无!加一个无字,没有所谓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为什么?一切因缘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全部消灭。

44、语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内在的语言。

45、彻底的认识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46、对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长的。对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远。对无知的人来说,一生是漫长的。

47、人们不是看不到答案,而是不知道问题所在。

48、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实。

49、人类并不是因为吃得下东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为消化才能活下去。

50、朝向阳光,就看不到阴影。

1.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

4.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5.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7.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只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

8.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2.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3.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4.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5. 如果不是拿无言的诚恳和慈悲的香油,任何东西都无法将伤口的毒针拔掉。你为什么让自己对别人的恶念、忘恩、嫉妒、狡猾而感到气愤呢?争吵、轻蔑、处罚都不能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抹去这一切,反而善待他们,「善行」是让我们息怒的方法。

16.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8. 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19.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20.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1.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22.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3.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4.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烦恼什么?

25.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6.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8.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29.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30.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31.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2.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3.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4.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盗窃罪一样。

35.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6. 你认命比抱怨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7.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8. 被人非谤的时候,可以这样想:至尊的佛陀,当年也饱受非谤呢,你算老几?

39.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40.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1.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42.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3.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4.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45. 与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6.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7. 默默地关怀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8.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9.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痴,而带来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慧律法师,俗名林益谦,而且有智慧的,潜身修行,深入经藏,对金刚经的了解较深。

慧律法师讲金刚经片段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今天是我们讲《金刚经》的第一天,我们将用三天的时间把《金刚经》的注解,简单的来消文释义。《金刚经》从古以来,有八百多家的注解,诵的人最多,每天诵《金刚经》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真正体悟到《金刚经》的义理的,还是很有限,这个是列为见性的一部重要的法宝。

那么,欧洲世界,欧洲的世界,有人去过;美洲的世界,有人去过;亚洲世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这些旅游家统统去过;现在的海域,深海的领域,这些科学家也曾经去探勘;只有一个世界,目前世间人,很少进去这个世界探讨,那就是佛的心灵世界。

佛陀的心灵世界是大智慧、大解脱、大自在、大涅磐,很少人来探讨,也很少人能够进入这种高深的领域。所以,《金刚经》是明心见性一部重要的宝典,注解最多,持诵的人也最多;但真正因为这样而开悟的却很少,因为看不懂,懂一点点,落入观念。

佛法很难,你要讲真如,他以为有一种东西叫作真如;你要讲不生不灭,他以为一潭死水,统统不动,叫作不生不灭;你要讲空,他认为什么都没有,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我们说:佛陀的心灵世界,叫作毕竟空的世界,可是这个空,又不是全部都空,它有作用。譬如说我右边,(法师举起右臂示意,)如果是释迦世尊在我的右手边说法,他的心性就是不生不灭,佛陀正在说法,就是生灭,所有的生灭回归回来,世尊这一念清净心,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看不到,大般若智慧看不到,可是,它有作用,眼睛可以大用,眼见一切色,一切色法无碍;嘴巴说一切法,尘自生灭,自性不动。所以,不生不灭,(是)站在本体界讲的`;生灭,(是)站在现象界讲的。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起大用现前,就是不离开生灭。所有现象界,当体即空,就是本体界;所有的本体界,必须借重六根、六尘、六识,转换成佛性,显现出来。所以,大彻大悟,就是纯一个佛性,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是四谛,当下就离四谛(苦、集、灭、道);是十二因缘,当下离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六度,当下就离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言一物即不中,说什么东西统统不对,可是,开悟,(说)什么统统对。要找本性,把全身碎为微尘,找不到本性;但是,开悟的圣者,随手拈来,统统是本性,慢慢体会。

所以,世尊派我来,我今天就是世尊派来的大使,我就是一个导游,我现在要引诸位,进入释迦牟尼佛清净心灵的世界,诸位务必要全神贯注,好好的听,听多少算多少,因为看眼神就知道,没开悟。

好了,慢慢进入领域。诸位翻开第七页,看左右两边,不是看下面的页数,看左右两边。昨天我们讲《净土十疑论》,叫作提起,要念阿弥陀佛,一念提起;今天要讲《金刚经》,叫作万缘放下。今天要讲这个《金刚经》,就是万缘放下;昨天讲的,叫做一念提起。所以,等一下你们出去外面的停车场,看看我那里面题了几个字,对联,你们都没看喔,太忙了喔!车子开进来,赶着要回去。你出去,去看看,我题了两个对联,停车场那个对联写什么?“开车进来请放下”;另外一个对联:“驾车出去请提起”,放下跟提起是同时的。我们这个叫作般若讲堂,大莲花居的般若讲堂,等一下你去看看,师父题的对联:“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磐无距离”,三分钟就写出来了,三分钟,叫我题字。所以,这个就跟《金刚经》有关系,因此,我们研究《金刚经》,这个因缘跟大家提示一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我们的清净自性,像金刚能破万物,不为万物所破,如同金刚一样的坚硬,能摧毁一切,不被一切所摧毁。我们明心见性,内心里面的般若大智慧也是这样,能摧毁一切执著、分别和烦恼、颠倒。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就是我们的金刚般若的大智慧,能摧毁一切的烦恼,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达到涅磐的彼岸的一部经。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梁昭明太子萧统分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六祖大鉴禅师注】

【龙溪孙云鸿复生侯官杨 浚雪沧 重梓】

这里面还有一些祖师大德所讲的话。

因为我们时间很有限,今天我们必须讲三分之一,要讲到三十二页到三十三页,今天不管讲到几点,讲到十二点,我没有下课,你就别想走,(笑)一定要把它讲完就是了。三天决胜负,开不开悟,就看你有没有专心听。

金刚,诸位看注解,【金刚者,坚利之物。能破万物也。】【般若者。梵语也。】“梵语”就是印度话,中国话叫作智慧,(【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烦恼。】有智慧的人,就能够破烦恼。【转为妙用。】【波罗蜜者。梵语也。唐言到彼岸。】

其实会听《金刚经》,底下那八个字,如果你会背的话,这一部经就不必讲了。

底下那几个字就是这样:【不着诸相。谓之彼岸。】如果你会听经闻法,这一句就OK了,好,课本盖起来,下课!(笑)为什么?就着相跟不着相而已啊,就这个观念而已啊!但是,说不着相很难,众生是看到什么执著什么……是不是?不着诸相。谓之彼岸。【若着诸相。谓之此岸。】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你争我夺?就是着相。【又云心迷则此岸。】此岸就是生死烦恼的此岸。【心悟则彼岸。】

【经者。径也。】“径”就是道路,我们要走的路。【见性之径路也。】这个“径”就是直的意思,没有弯。见性直接了当的路,一点都不弯曲。

【法会因由分第一】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师父先消文释义,说:我阿难听到一部这样的经典,世尊讲经的那个时候,佛正好在舍卫国。印度当时候有十六个小国。

衹树给孤独,这是两个人,“衹树”是衹陀太子的树,“给孤独”是给孤独长者,“给”就是常常救济贫困的人,一个慈悲的长者叫作给孤独。一个长者常常救济这些贫穷、困苦的人,有一个这样的长者。这两个人,一个是衹陀太子的树,一个园;一个是给孤独长者出钱盖精舍,两个人加起来一个地方,叫作衹树给孤独园,佛就在这个地方。

与大比丘众,注意那个“大”字,不是大小的大,这个“大”,要做一下笔记喔!这个“大比丘”,是善恶俱遣,有无不着。不落入善的观念,行善,绝对不会动一个念头执着善,也绝对不会去瞋恨那一些恶劣的众生,善恶俱遣,统统除掉,没有落入善恶的观念。有无不着,不着有相,也不着无,不着有无,这个叫作“大”。要有这种心地的功夫,叫作大比丘。与大比丘众,多少人呢?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者。如来临涅磐日。阿难问曰。佛灭度后。一切经首。】“经首”就是一切经典的开始。【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闻。】【次显处所。】就是“佛在舍卫国”。“如”是什么意思呢?【如者。众生之性。】就是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就是指我们的本体、本性。这个“如”字,就是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叫做体。 【万别千差。】这个就是相,种种的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无可比类。】就是没有办法类比。众生,每一个人之性,因为他没有开悟,彻底开悟,就是跟佛一样;可是,每一个人,众生习性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动静不一,没办法一一来说相同,但是,我们的本性是一样的。如果说我们开悟,就无可比类,不是相可以形容的。【无可等伦。】“伦”就是比、比较。没办法比较的,无相怎么比较呢?

【是者。即是众生性之别名。】禅宗解释经典,跟一般经典不一样,单单这个“如是我闻”,所解释的,统统回归当下这一念。“是”就是众生性的别名,【离性之外。更无别法。】所以说:万法回归自性,才是正法,讲经说法离开了本性,就邪法了。【又云。法非有无。】法不是有,也不是无,你讲有,当体即空,缘生缘灭;你讲无,作用现前,不能落入有,也不能落入无。【谓之如。】【皆是佛法。谓之是。】

【我者。为性自在。】那么一般是执着这个假相为我。【强名之也。】勉强说一个“我”。

【闻者。听闻也。】因缘契合。

【一时者。谓说理契机。感应道交之时也。】

【佛者。梵音。唐言觉也。】学佛,学佛,学佛是学觉悟啊!感应道交的时刻,佛就现前说法,说了法,每一个人都觉悟了。【内觉无诸妄念。】内心觉悟了,没有一切执着,这个“妄念”就是执着、分别、颠倒、妄想。【外觉不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值得执着,因为时间总会过去的,统统是无常——怎么说,统统是无常?你执着它,也会消失;你就是不执着它,它还是会消失啊,你活到生命的尽端,这些统统用不着啊!【又云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无相当中显相,【应身佛也。】相当体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是空;非非,负负得正就是有,无量的庄严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说有相也不对,说无相也不对,叫作非相。那个“非相”意思是说:说无相也不对,佛有无量庄严相,怎么无相呢?说有相也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说无也不对,说有还是不对。【法身佛也。】

【在者。所在之处。】

【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

【衹树者。衹陀太子所施之树。】树是表法的,【树谓法林也。】法林,做一下笔记,法:万法,“林”就是如林。万法就像一片树林,无量无边。所以,世尊所说的法,如恒河沙说不尽。

【给孤独园者。】就是给孤长者,“孤”就是孤儿,没有人照顾的叫作孤。“独”就是年纪大了,没有人养,单独一个人,所以叫作给孤独。【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六贼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盗我们心性的功德法财。意思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么,拼死命的执着,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财,统统被劫走了,而不自觉知。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刚好是吃饭的时间,托钵的时间,所以,世尊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因为精舍都建立在比较郊区,入舍卫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较能够托钵到供养,没有供养,比丘当然没办法修行,要吃饭啊!所以,入这个舍卫大城。【乞食於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把笔拿起来,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钵,不分贫,不分富,一律平等。这个经典要懂得,这个是表法的。【还至本处。】写一下,表示万法回归自性。【饭食讫。】吃完了饭。【收衣钵。】衣跟钵收起来。【洗足已。】把脚洗一洗。【敷座而坐。】注意听,这个很重要,敷座而坐,敷座这个“座”,第一个这个“座”,表示如如不动;而“坐”,第二个“坐”,表示万法皆空。如果你会看经典,看到这儿就OK了!清净自性没办法讲,世尊都是用表法的来告诉你,清净的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旁发现,随缘识得性,可谓不思议,随着种种的因缘,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清净的自性,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清净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好!因为我们重点放在消文释义,我们今天不举例子,尽量少举例子,因为没时间,我们全部的重点,全神贯注,消文释义,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诸位听完了《金刚经》,印象深刻,以后你自己诵《金刚经》,也知道说:喔!原来哪里是表法的,哪里是清净自性的展露,也知道世尊的用意在哪里。

说:尔时,世尊食时。说,那个时候,世尊刚好托钵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就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大城就乞食了,在这个城中乞食,用最平等的心,没有贫富分别的心,次第乞已。还到,托钵完了,回到了原来的精舍这个位置,表示万法回归自性。吃完了饭,饭食讫,就收衣钵,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万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展开了如如不动的本性,而安住在万法皆空的心性上。

【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佛比。【一切世间之所尊也。】其实这个在警惕我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凡是出家众,披佛的袈裟的人,都应当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说我们着了一个袈裟,却跟人家大小声,什么事情,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世俗人争得你死我活,我们出家人,也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世间人嘴巴不留口德,我们出家众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么可以像世俗人这样子呢?所以,我们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怀柔和心,常怀忍辱的心,才不会辜负我们一生一世披了这个袈裟。

【食时者。正当辰食将办之时也。着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佛陀当时在世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时空整个转换了,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虽然过着大乘不托钵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能贪财。

【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表法的,表示【净身业也。】

【洗足已者。】

【敷座而坐者。】就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