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佛教善恶因果格言 正文

佛教善恶因果格言

时间:2024-10-03 02:24:07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更多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下面是关于佛教

1、一切皆为虚幻。

2、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3、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4、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5、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6、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7、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9、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1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1、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2、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13、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14、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16、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1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18、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9、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20、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1、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2、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24、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5、余供无过者超踰不可计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觉。

2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2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9、世间的人要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0、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1、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於平凡,却享受平凡。

3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35、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镇难。

36、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37、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38、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39、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40、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41、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4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3、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44、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谈泊、恬然自得。

45、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6、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8、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49、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50、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51、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2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5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6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7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0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1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2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3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5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6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7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8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9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0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21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3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24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5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26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7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8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29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0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31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32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33 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4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5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6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7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38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9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0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

41 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2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43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44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45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46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7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8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49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50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51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52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53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54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55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56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