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环境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糊口动力特别强,活跃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惟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糊口、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积极地糊口,负责任、有爱心地糊口,脱手动脑、有创意地糊口,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勾当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亲近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糊口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糊口方面学习、勾当、汲引,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糊口事务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涵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糊口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入在勾当主题中。国度层面价值目标:强盛、民主、文明、协调。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道、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路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业》、《红路灯在站岗》等;小我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教员,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良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门生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糊口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度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糊口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适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跃可爱,巧妙地出现在勾当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平安地糊口、愉快积极地糊口、负责任有爱心地糊口、脱手动脑有创意地糊口。
新教材中的勾当小栏目,活跃形象,指向明白,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勾当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勾当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赏识、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乐趣积极参与到教学勾当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跃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华夏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喜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讲义:P6《兔妈妈和兔宝宝》P28《孤独的小猪》P42《大耳朵和小眼睛》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讲义:P14《唱儿歌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心理解和接管,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讲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体例,引领儿童在体验勾当中汲引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勾当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育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供给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勾当栏目推动主题学习勾当,以前辈的学习体例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良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门生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获得滋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我上学了:第一周
2、认识新朋友:第二周
3、走,看校园去:第三周
4、参加升旗仪式:第四周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
5、早早起,上学去:第六周
6、课堂上:第七周
7、课间十分钟:第八周
8、放学啦:第九周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说说我的家:第十周
10、爱心伴我长大:第十一周
11、把我的爱传给大家: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12、北风吹,冬天到:第十三周
13、冰雪世界乐趣多:第十五周
14、庆元旦,迎春节:第十六周
15、整理与考查(机动):第十七十八周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3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在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女里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性综合课程。具有以下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二手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有机整合学习内容。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功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性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张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甘石沟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获得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现实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只会,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性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断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要求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健康、安全的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四、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文明、守秩序,遵守学校规则。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三单元
1、体验四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危险,注意远离危险,规避危险。
第四单元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意识到在家在学校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和儿童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择,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取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红进入中学后,校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和同学交往举止大方,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 )
A自信的表现 B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点
C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名言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
A人要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B要学会向那些“贤”的人看齐
C看到他人不贤的言行,自己要内省 D人要复杂一些,该贤的时候就贤
3、有责任感的人,对自己的后果一定会是( )
A善于逃避 B遇事推诿 C 勇于承担责任 D转移责任
4、人生来平等,我们要尊重这种平等。所谓平等集中表现在( )
A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上的平等 B地位、收入上的平等
C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 D体力和精力上的平等
5、小华的脚行动不便,张朵就拿她的生理缺陷取笑她,并给她取绰号,为此同学们很气愤,应该( )
A给张朵起一个最难听、最不雅的绰号 B教育她这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C让她不要这样,否则就打她 D所有的人都不要和张朵做朋友
6、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善良是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B 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产生优美的音乐
C 灵魂要用音乐去感染 D 音乐与善良总是结伴而行
7、鲁迅先生目睹黑暗统治下某些中国人的麻木,毅然弃医从文,从精神上解放人民的思想,激起人们的斗志。鲁迅先生的选择告诉我们( )
A 学医不好,我们应学文 B 我们只是对自己负责
C 选择应对国家、民族负责 D 选择行业要看有没有前途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正含义是指( )
A不能把自己的意念、想法强加给别人 B不要叫别人做那些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
C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给别人 D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9、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汉,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真好汉!”这要求我们( )
A 做人要自负 B不怕挫折 C 孝敬父母 D 做人要靠自己
10、在人际交往大师卡耐基的《成功之道》书中,把一些诸如记住对方的姓名、生日、爱好、耐心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别人讲话认为是人际交住的重要原则,这是( )
A 纯粹无聊 B 言之无据 C 尊重他人 D 写书人生编硬套
1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以下属于诚信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兑现 B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C考试作弊,弄虚作假 D言必行,行必果
12、下列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诚信的一组是( )
①言必行,行必果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③退避三舍 ④一言为重百金轻 ⑤指鹿为马 ⑥挂羊头卖狗肉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3、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做出各种选择,为了保证选择的正确性,我们的做法是( )
A.明辨是非善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
B.看别人是怎么选择的,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C.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能符合自己的利益即可
D.听听“哥儿们”的意见,怎么讲义气就怎么做
14、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我们来说,完成学习任务是( )
A迫不得已而为之 B为了回报父母的厚爱
C应承担的责任 D为了日后的享受
15、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这主要表现在( )
① 同等的生命权利 ②平等的发展权利 ③同等的语言文字权利 ④平等的追求幸福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张某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做作业只是照着同学的抄,每次都是蒙混过关了。期中考试时,看着倒退的成绩,他傻眼儿了,他存在的问题是( )
A弄虚作假,只图当时的一时之快,缺乏诚信,最终害了自己
B由于一时疏忽,导致了这次失败,无所谓
C处理不了自己身边有害的东西
D是自己意志不坚强,没有自制力
17、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提倡换位思考,所以不应该( )
A想人所想,谅解他人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耿耿于怀 D将心比心
18、课堂上,你发现老师的讲解有不恰当的地方,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
A打断老师的讲解,指出错误
B等老师讲解结束后,向老师提出你的疑问
C下课后,告诉同学们老师的讲解有误
D因为是老师的错,嘲笑老师
19、法国思想家田蒙说过:“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同样的模型铸造的。”( )
A 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一样的 B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C 每一个人的职业都是平等的 D 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20、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如果你认定是对方的错,你会想( )
A当然不会主动和好,得让他先道歉
B人要有傲骨,怎么能随便低头
C宽容朋友的过错,帮助改正错误
D既然是好朋友,两个人就应该主动和好,不能只是我迁就朋友
21、“天生我才必有用”是( )
A自负 B自卑 C以自我为中心 D自信
22、农夫和蛇的寓言告诉我们( )
A 做人要忠诚老实 B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C 与人为善不要考虑个人得失 D 做善事的人往往要吃大亏
23、“将心比心”是( )
①急人所难 ②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成人之美 ④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4、下列行为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的是( )
A 王辉在学校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B 班长王强组织本班同学到集市打扫卫生
C 小李经常帮助父母打理家务
D 小陈做数学作业时,因不懂如何做,只好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25、雨果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下列行为不符合这句话内涵的是( )
A 学校成立“爱心基金会”,为学习生活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B 市区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搭乘无助老人
C 班上的同学利用周末帮老人打扫卫生
D 小娜在坐公交车时没有为老人让座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情景分析:结合课本知识,为他们诊断“病因”,并开出“处方”。(8分)
(1)小王非常热爱体育,经常练习短跑,奥运冠军刘翔就是他的偶像。但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只得到100米栏的第三名,从此他一点信心也没有,决定放弃短跑。
病因:
处方:
(2)星期早上,妈妈说要带小迪去游乐场玩,小迪一听可高兴了,这是他一直盼望的事,过去妈妈总是没时间。他已经把跟小希约好的去打乒乓球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病因:
处方:
27、自尊、知耻
材料:有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正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记取这个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这枚戒指成为他们认真工作的动力。
请你结合教材内容,谈谈“耻辱戒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8分)
28、自我负责
材料: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曾报道:一个叫黄志全的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的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的下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一切也许并不惊天动地,然而许多人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因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很好履行了他的职责。
⑴司机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2分)
⑵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培养司机的这种精神?(8分)
29、平等待人
材料:一位知名企业家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卖铅笔的小贩,顿生怜悯之情。他把1元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了,后来觉得不妥,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一支铅笔,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拿笔了,并且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是卖家,我是买家。”。一年后,在一个商务洽谈会上,一个富有的商人走到这位企业家面前
⑴“你我都是商人”体现了这位企业家平等待人的高尚品德,那么平等待人表现为什么呢?(3分)
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平等待人?(8分)
30、与人为善
材料: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行李简陋、衣衫破烂的老人来到费城的一家旅店投宿,他对伙计说:"别的旅店全客满了,我能在贵处住一晚吗?"伙计解释说:"城里举行大型活动,旅店到处客满。不过,我不忍心看您没个落脚处。这样吧。我把自己的床让给您,我就在柜台上搭个铺。"第二天,老人临行前对伙计说:"年轻人,你能当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伙计听了,觉得这老人真是幽默。
两年后的一天,伙计收到了一封信,邀请他去纽约回访两年前那个雨夜的客人。伙计来到纽约,老人把他带到一幢高楼前说:“年轻人,这就是我为你建的旅馆,请你当经理。”这位当时的年轻人就是如今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那位老人则是拥有亿万财产的石油大王保罗?盖帝。
你们班级将就材料中表现出来的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主题?(2分)
(2)你认为乔治?波尔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与人为善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也是-种人生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迷人的光泽。有许多用智慧千方百计也得不到的东西,凭着与人为善却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让你在班会上谈谈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你会说什么呢?(结合材料)(6分)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3分)
有关普法知识学习材料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立法机关。②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制定颁布的。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国家基本制度与重大问题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1954年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及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1975年宪法,由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因特定的历史原因,它从总体上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四)1978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许多是非问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还未能分清,因此尽管经过两次修改。1978年宪法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五)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其体现的基本精神有: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982年宪法四次修改:
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二)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三)把“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并解释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四)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五)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六)把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999年宪法修正案:(一)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二)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三)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四)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五)将国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合并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六)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一)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并规定“推动物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二)对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四)将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五)增加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保障制度”;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六)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将宪法有关涉及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相关规定。(七)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八)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九)将《义勇军进行曲》明确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
(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六)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
(七)以坚持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
(八)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体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主人翁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经济制度。
六、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和不可转让性,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它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禁止差别待遇。
(二)政治权利
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
指公民依据内心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它包括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出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四)人身自由
又称身体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主要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讯自由受法律保护。
(五)社会经济权利
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劳动就业权和取得报酬权,休息权,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
是指文化与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从事文艺创作的权利与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七)监督权
是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具体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法制教育名言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
法律不能让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如果律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舌头。在民主的国度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度里,国王就是法律。
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有占有,是一种事实。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