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1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弟子规心得体会2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3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心得体会4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
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心得体会5
我从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我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
我常常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外国人吃饭前会念祈祷文,都是些感谢的话,而且还有感恩节,专门抽时间来想想如何感谢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
例如:“首孝悌”,我们不管社会地位高低,权利大小,首先必须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嘛,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会孝敬的人,怎么能办大事呢?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弟子规心得体会6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
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
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
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
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7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书中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精神及正确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的最基本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精神和正确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每一章每一句、列举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人产生有益影响那就需要将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这样做不仅提高个了人修养,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人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个社会变成和谐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8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长养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
所以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作为初为父母的我们,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要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技能,画画、唱歌、弹钢琴、学外语,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度的强迫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要不得的。
父母通过读书,会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耐心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规则,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然流露的品质。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真正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但我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极其优美的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回想一下,骄傲自满的的确确给自己招来了许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经文。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总会有限,人无完人,人总有缺点,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提醒。
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是非常窄的,如果能虚怀若谷,就好像多了许多双眼睛和耳朵,看到的和听到的范围就扩得很大,那么就会走得更高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1)尊师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弟子规》有这么一段“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精神。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老师,就像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4)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时,有一个叫做扬时的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虽然已经40岁了,但他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5)有一次,他来到老师家。为了不大扰老师睡午觉,他站在门外顶着风雪,等老师叫他进去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这位学生,后来成为很有名的人。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6)如果当时我们是杨时,我们也许早已忍受不了寒冷了。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7)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
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
(9)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做出了好的榜样,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0)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主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不仅如此,毛主席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11)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还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12)在我们的成长中,老师固然值得我们尊重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面对长辈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人,需要的也是我们的尊重。“弟子规”中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13)当然,像韩国家庭中对长辈那样恭恭敬敬低头说是,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无比膨胀的时代,我们生在20世纪,长在21世纪,价值观、处世态度与老一辈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年轻,我们开放,我们与传统有太多的格格不入,于是就招致了太多的摩擦与矛盾。
(14)对于爱情,我们可能信奉真爱、理想,而他们可能主张生活、现实;
(15)对于理想,我们不断追逐,即便跌倒我们也不放弃,而他们可能并不认同甚至还阻止你的寻梦之路;
(16)对于工作,我们渴望挑战,希望在外面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而这时的他们却希望你固守家乡,安安稳稳有一份收入。
(17)在面对长辈们的墨守成规在你看来可能泥古、平庸的传统面前,即便你肯定自己是正确的
(18)即便你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也请你低下那骄傲的头颅,对他们表示尊重,
(19)因为他们是比我们年长的人,他们拥有我们几十倍的阅历,他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最重要的是
(20)他们苦口婆心的规劝,字字句句皆都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
(21)也许,你会从心底听不进劝言,然而请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与理解。怡吾色,柔吾声,尊重爱你的人们。
(22)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您辛苦了!
让我们将心中的那份对长辈的敬重以最简洁的行为表示出来,长辈您费心了!
(23)让我们以尊师敬长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弟子规》尊师重长,同辈和睦
现在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有好处吗,小时候有,吃的没人跟你争,穿的没人跟你抢,每天跑来跑去看到的,就是大人,自己就成了独一份的掌上明珠,都觉得你是孩子,都让着你,都心疼你,时间长了,顺理成章了。没有感激,觉得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了。这是一种在时间过程中慢慢延伸出来的心理暗示。而父母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突然一下起了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而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好像真的一时间无法去适应这种转变。
出于同龄人或稍大一点的朋友,我先把一些话说到大家心里去,然后我们再一起找方法,看看怎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小时候,几乎什么都不让干,如果有智慧点的家长,可能还会引导你去洗个手绢,做个鸡蛋饼,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可幸运的是,我们当时的小学专门还设置了一堂课,劳动课,这门课程真的开得很好,在这们课里,老师教会我们怎么洗头发,怎么穿衣服,怎么洗衣服,怎么钉钮扣,之后还带着我们一起做小板凳,告诉我们一些简单得汤简单得菜怎么做,然后留下得作业是让我们亲身去实践。出于好奇,不管别的孩子回去做没做,我是肯定回去都要尝试一遍。但是我尝试得方法很古怪,有些时候还是被父母批评了。
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缝,就把我们家窗帘剪了一个小窟窿,然后又拿针给缝起来了。结果缝得还很不利索,被我妈一下子就发现了,结果把我给批评了一顿。之后,我还尝试过很多劳动课上学到的实践活动。但是当时的感觉是,只要家长一在自己就头晕,为什么呢?我擦地喜欢横着擦,结果家长一定要在边儿上指挥我竖着擦。我做饭的时候握菜刀,明明妈妈教我的姿势是正确的,一会儿爸爸过来了,说你不会我菜刀啊,得那么握,结果呢我那么握真的不舒服,可他却觉得很对,一定要我这么弄。就这样,我自己觉得一会儿被噌一顿,一会儿被指挥一下,兴趣全无。好不容易做完了饭,可能最后还是补上一句:“没我做得好吃,盐放多了吧。”那打击别提多难受了。于是慢慢的,我干脆养成了他们在我什么都不干的习惯,假如自己真的想勤勤一把,目前为止,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家人一个都不在的时候,我开始一通的收拾。还有一种就是早上起来,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我开始自己一通的打扫。
心想,你不在更好,你要在,反正你现在还起不来,我干完了,你看一结果就好了。真心的说,有些时候我很同情同龄的独生子女,小时候是谁都哄着,等大长大点了,就变成谁都噌了。因为小时候不会干,到了一定岁数,家长突然觉醒了:“你看看我像你这么大,什么活儿不会干啊。你看看你现在,你会干什么啊?”“我19岁的时候都出差了,你看你还跟傻瓜一样,你以后怎么能有多大出息啊?”要说这些话说得对吗?对,可真的挺让当时的自己接受的。因为小时候,你们没让我干,现在突然用这种强烈的话刺激我,我即便开始干了,难免不会那么顺当,一听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而同辈之间呢?现在都是表亲,很少有亲兄弟姐妹,又都是独生子女,谁跟谁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才能碰上几面,感情深么?我真的觉得部深。当然有些家里的表亲就感情很好,大家和和睦睦,而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却真的一见面就跟遇见仇人一样,那种感觉多难受,大家不想见面,还非得在一个桌上吃饭,你还得喊她一声姐姐,喊他一声弟弟,感觉很没意思。
之后,我就和一些朋友达成了一种共识,人出门在外,投亲戚不如靠朋友,靠朋友,不如住店。这种过程似乎感情已经到了相当淡漠的阶段,人感受不到温暖,心里不是痛苦是什么呢?说道这里,我觉得我肯定能说道很多朋友的心砍里,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跟父母,老师,同学,兄弟姐妹搞好关系。这恰恰击中了要害,绝对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跟父母,跟老师,跟兄弟姐妹对着干的主要因素。因为彼此不理解,不知道怎么相处,所以最终才会导致亲人变仇人这样可怕事情的发生。
出了问题肯定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定是要掌握方法的,为了让现在的自己不再痛苦,也让我们后面的孩子不再痛苦,不如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它吧。前面的抱怨都说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反过头来想小时候,小时候的你为什么那么无忧无虑,为什么在家呆着能什么都不干,每天脑子里只想着怎么吃怎么玩儿,怎么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干了,就行了呢?算算吧,从你出生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经济上要花多少钱呢?你有吗?如果你数学真的还不错的话,不妨问问父母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或者说有机会做个实习找个跟父母差不多的工作感受一下试试看。假如你真的工作了,当老板劈头盖脸的因为你请假时间超时训斥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曾经你的父母就因为你的原因挨过多少次这样的事情。当你对工作不屑一顾,说:“你老板怎么这样,我不伺候了“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你的父母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心,但就是因为有你,因为你要有很多地方需要钱,他只能低着头应着头皮也不放弃这份工作。
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还算省心的,有些父母曾经还被要求出差,加班。回来以后已经很累了,还要哄你开心,给你做饭,然后看你不睡觉还得坐你边儿上给你讲故事,讲到自己都困了,你还不睡,那就还得陪着你。第二天又去上班了,班上没精神是很危险的,轻的受领导批评老不在状态,重的那可能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会出现问题。但是只要你仔细回想,在我们无忧无虑的那段日子,父母跟我们说过什么么?没有。他们愿意让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光多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情况。我的爸爸实话说有些时候脾气不好,但是他就曾经跟我说过一句我听了特别感动的话:”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念书的时候,爸爸愿意让你念书,有机会的话咱们拿念书当职业,只要你想念,你能念多高,你爸爸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活着就供你。“我当时很感动,感动的都哭了。因为我爸爸知道我喜欢什么,他宁愿自己去忍受外界各种各样残酷的现实,也要保全我那一份念书美好的情怀。这就是父母亲,想想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回过头来再去看他们反常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
当时的父母很年轻,觉得自己能干,孩子没必要受苦,所以什么都不要你操心。但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干活儿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时候,这种第一时间的'反常举动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陪不了孩子到永远,所以突然之间着急起来,才会突然换了面孔着急的督促你甚至用责备的语气催着你,恨不得你一夜之间什么都会干了,自己才放心。细细想来,在当今这个现实而又感情淡漠的社会,又有几个能够真的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给你这样的训话呢?人家为什么要因为你生气?看到了,有点责任心的,说你两句,爱听你就听,不爱听我就不说了,而有的更坏点的,人家不说你,人家奉承你,你爱听吧?喜欢吧?最终你顺应邪念了,犯大错误了,你怨得着他吗?只有父母,从来没有这样,知道你很烦,还能每天抽出时间这么叨叨你,一天几顿叨叨,你都烦了,他们都不知道烦,这是什么境界,你不理解他们,说明你跟他们真的不是一个境界呢。
虽说我们现在是独身子女,但是父母还是隶属于一个有自己兄弟姐妹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不管跟你关系怎么样,至少也得叫上你爸妈一声舅舅,姨,姑姑,婶子的。这一声预示着一种含义,你们是一家人。或许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真的找不到为什么跟自己的表亲兄弟姐妹那么合不来的原因,但至少我们应该更尊重他们,有些话不会说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咱们可以不说,可以沉默,或者转移话题到别的地方去。圆场是门学问,你一圆再圆,保全的是一个家族的脸面。更何况即便是路人都有感应真心的能力,就别提自己家的亲人了。想想我们的姑姑,我们的舅舅,我们的姨,小时候是怎么带我们的?我就记得我小时候他们对我很好,带我出去玩儿,给我买吃的,送我新衣服。就凭借这些记忆,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对他们的孩子更好一些呢。他们曾经那么真心的对待你,为的就是让你跟他们的孩子作对搞矛盾吗?同样是父母,更何况有这么好的父母孩子不会一点善良之心都没有的。
我们佛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看僧面看佛面。“这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即便你觉得同学的话有问题,你真的还接受不了,也不要过于的反驳他。因为你知道他归属的是你是师父。师父是老师,也是父亲,用心去体会师父是怎么对你的,想想他的感受,再去考虑假如他看见同学之间不和睦,心里有多么难受,就一定要去帮他圆这个场了。或许在我们念书的过程中,就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的老师让你真的没法接受,动不动训斥学生,有些时候说话有点过激。但是有的老师却对你非常关照,你就特别听他的话,特别喜欢亲近他。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好好学了,因为他们或许都在一个学校里,不好的老师,和好的老师,也是同学,同学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你当学生的为什么要这样呢?这就是和睦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一位长者都是老师,都是父母,我们对待父母老师,每一位同龄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不要只看到他们不好的那一面,相反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用心去想想他对你好的那一面。假如怎么也想不出来,那你就去想想这个世界上,真心关心你的那些好人,是怎么对你的,把美好的情景依依映入脑海。如果你再想不出来,就去想想佛是怎么对待大家的,怎么对待每一位终生的。他没有去挑剔任何一个人,而是在想办法教会他们走出各种各样的痛苦,或许你现在面对的这个人,恰恰就是你可以帮助的人,他对你这样,是因为他心中有痛苦,假如你帮他把这个痛苦解除了,你看他下次还会这么对你不?当然,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化解自己,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一切的一切方法都是站在第一位的。完事和为解,家和万事兴,和象征着圆满,只要和了,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前几天,我和爱人到宝安商城逛街,一高个男孩疾步来到我们的面前,行了一个鞠躬礼,说:“陈老师,您好!再见!”欣然离去。他的行为惊诧了周围的眼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为他标准规范的行礼所感动;我为他喜悦虔诚的神情所感动;我为他尊敬师长,心存感恩的情怀所感动…学习践行《弟子规》以来,我是常常被这样的情景所感动的。今天,我将一年来日常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以博大家一笑尔。
日行三礼,养一身礼仪习惯
晨迎。清晨每班有一名学生在本班教室门口以规范的礼仪对师生行鞠躬礼,互道“早上好”。 晨迎行礼,我们弯曲了笔直的腰,低下了高昂的头,折服了傲慢之心,昂扬了恭敬之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贴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行礼抛却了同学间的不愉快,同学间的小误会也灰飞烟灭了。晨迎鞠躬培养的学生的恭敬之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华泰中学太阳初升之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当你走进华泰时时都可看到行礼的学生,随时都可感受到文明上进的精神。
行礼。上午第一节课铃声响起,行礼主持人走到孔子像下面,面向同学。全体学生起立,面向孔子像,神情虔诚而精神激昂,随主持人口令而行礼。行礼动作整齐,口号响亮。课前对大成至圣孔子先师诵论述经典之功,行度厄克艰之礼;对老师诵教育之恩,行品端德良之礼;对同学诵协助之恩,行手足情深之礼。行礼培养尊孝先师之心,感恩师长之情,友爱同学之谊,从而安神定心,欣悦快乐每一天。
道别。放晚学,师生间相互道别、住读生与走读生相互道别、走读生与走读生相互道别。一声声再见,一声声拜拜,一声声晚安,饱含惜别,珍重与祝福。
行礼主持人倡导穿校服。“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行礼神情自然和悦,动作规范整齐,“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行礼是形式,尊重他人是内容,爱心是实质。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是实质的体现。形式、内容与实质相融,成为完美的整体,是《弟子规》的精髓所现。我班将行礼与书法练习融为一体,称之谓“一点头,二哈腰,三点四点乐开花”。行礼与学习相结合,易学好行。行礼鞠躬尊重了他人的人格,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净化了自然的空气,韩国与日本都在认真地做着行礼之事,我们何乐而不为之?!
日朗三诵,奠定学业根基
《弟子规》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师生刚接触之时,不容易背诵,诵读是背诵与理解的基础。诵读经典之作,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
朝读诵。朝读铃声响,格言管理员将前天晚上书写于黑板角落的.《弟子规》
选句领读三遍,学生书写在格言本上。诵读和背诵,能增强记忆,起到强化思维,震撼心灵,整肃班风,增强集体荣誉感之作用。何权同学上体育课时由于好奇心而弄死了一只蝴蝶,值日生要扣其量化分,何权却不承认错误。格言管理员便书写了“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
课间诵。大课间活动集合时5分钟时间,齐诵《弟子规》。声音宏亮、响彻云
晚间诵。班级利用晚上分享时间齐诵,班会时间背诵。积极参与学校各种《弟子规》活动,主动承担组织诵读表演。首届《弟子规》演讲比赛活动中,我班的集体背诵,形式多样,有个人领背、俩人背、男女生背、小组背、交响乐背、全班齐背等。由于表演精彩,受到学校的好评。黄宇嘉同学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欧阳子怡以完美的表演获得演讲最高分。李紫
朗诵能吐故纳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朗诵能增加记忆,提升知识开阔视野。朗诵是最廉价的自然美容剂。
日书三文,提高综合素质
日书三文指的是抄写格言。格言是有针对性的依据班情班风而定的《弟子规》中的句子,此为一文;将学习《弟子规》感悟最深,或者他人的分享能感动你的句子段落,以最精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出来,形成精彩的文字,此为二文;三文是《弟子规》感言文章,此文对字数、文采、布局谋篇、思想内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此文则是晚间《弟子规》分享的最为重要的内容。
晚上放学前十分钟是《弟子规》分享时间。晚上分享是学习《弟子规》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弟子规》之后,谈认识,挖思想,说感悟,论反思的平台。同学们于此有诸多精妙的展示。通过反复的长期的总结,反思与分享,从而将学习《弟子规》的内涵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日书三文,增进了亲情,懂得尊重父母。胡安琪的妈妈在“学生文明管理手册”上写道:孩子学了《弟子规》,对父母礼貌热情了。以前出门回家不与家人打招呼;现在,出门说爸爸妈妈再见,回来就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做到了“出必告,返必面”。她自己也开始学习《弟子规》,写出了《〈弟子规〉伴我行》一文,在我校家长篇中获奖。日书三文,加强了沟通,理解父母养育辛苦。涂静正在与同学分享《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一文时,当念到:《弟子规》中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是做人的根本。当我读完这一章时,已是泪流满面。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在这里,我想大声地说一句:“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感谢您,母亲!”一时间,全班触动情感,泣不成声…父母知道此事后,勤与女儿交流沟通,进一步加强了亲情。
日书三文,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吴梓瑞同学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苦恼,通过多次写作修改感言文章,让文章语言独特而富有个性,提高作文的质量,让自己的文章独步班级,其感言文章《我的<弟子规>求学之路》获学生篇一等奖。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人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学《弟子规》给人的成长和幸福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历程,就象我们的头发,你看不到它的生长,但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着。有人认为学习《弟子规》是浪费时间,不如让学生做几个题目。可是,做几个题目很多时候也是浪费时间,而且不符合“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这一理念。我们学习《弟子规》能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培养爱心,净化灵魂;增强素质,提高成绩;踏实工作,幸福生活。
日省三身,成就幸福人生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日省友情,手足情深利于同事情谊。尹老师、姚主任是我尊重敬佩的人,平日里是敬(敬佩)而不近(接近)之。今年三月,我随姚主任、尹老师到郑州学习。会间休息,姚主任提议照张合影。我们来到会场背景幕前,尹老师让我站中间,姚主任和尹老师站左右两边。我感动于这一倡议。尹老师是校长夫人,人称“校母”,为人却谦和友善,和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日省工作,事业顺畅利于安身立命。工作与生活中,我是一位忠厚的长者。承蒙领导惠顾,我忠实地工作;承蒙同仁眷顾,我踏实而行;承蒙学生爱戴,我工作顺心;承蒙自我“闷骚”(自恋),我生活幸福,事业虽无大成却顺畅,我心乐之。
“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愤自泯”。日省亲情,血浓于水利于家庭和睦。过去,我总认为自己对父母还可以,是一个孝子。我的父母有退休金,身体健康,孩子们在他们的周围生活,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然而,我是何等的肤浅与愚昧,于孝的“皮”与“毛”都未触及一二。孝的本质是爱,表达方式是感恩。爱父母,给点钱,买点食物与衣服是感恩,是孝的表达方式。推而广之,在单位里,遵规守纪,忠于单位是孝;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与人和睦友好是孝;在家庭里,尊重妻儿,爱戴妻儿,家人和乐,也是孝;善待自己,做养父母之心智的子女,更是孝。我们兄弟三人,虽称不上富裕,还是可谓幸福。老二几年前办了一个小实业体,我和老三把从牙缝里挤的一点钱支持了他。二年过去了,他只字不提还钱的事,见面就是办事难没有钱,还要扩大规模没有钱。我妻与三弟
学《弟子规》好呀!我的脸上演绎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沧桑;学《弟子规》好呀!我的心儿春花在开放。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曲《弟子规》昌盛华泰,幸福人生。《弟子规》是爱的法门,情的慧根。歌谣说得好呀:《弟子规》,我爱你,把你刻在心坎里,把你装进枕套里,天天做梦想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