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名言,人生的哲理。看懂一条。收获多多。下面是关于“名言”问题的思考,欢迎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市场上流行的各类名言词典,从理论上探讨“名言”的内涵,指出“名言”应该具备权威性、通行性、称引性、哲理性、精练性五个基本特征。文章还探讨了“名言”与“名句”、“格言”、“警句”、“赠言”等之间的区别以及“名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名言 内涵 基本特征
一、何谓“名言”
现在市场上出版的名言类词典比比皆是,有的不叫“名言”,叫“名句”、“警句”、“格言”、“箴言”、“格言警句”,还有的叫“引语(引用语)”、“赠言”等。翻开一看,又似乎大同小异。这些名目繁多的术语或概念是一回事还是全无关联,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
“名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解释为“著名的话”。其中,“名”是“著名”,“言”是“话”。“话”不难理解,一般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但也可能是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的集合。何谓“著名”?《现汉》释为“有名”,而对“有名”的解释是:“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出名。”前半句释语中的“名字”与“言”没有关系,只有后半句的“出名”大致符合“名言”之“名”的内涵。但从“著名”到“有名”、“出名”,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到底什么样的话才够得上“著名”。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规范》)对“名言”的解释是:“著名的话;常被人们引用来说理的话。”这个定义比《现汉》进了一层,其后半部分可以视作对“著名”的进一步说明,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指出了名言“常被人们引用”,二是指出了名言是“用来说理”的。其中,“用来说理”是名言的功用,而“常被人们引用”至为重要,它是构成名言“著名”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名言的“著名”程度实际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称引率。
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引语”或“名言”词典的随想》(1988),一篇是《论名言》(1997)。他在《论名言》中开宗明义,给“名言”等下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名言、警句、箴言、嘉言、格言、谚语、引语……所有这些具有微小语义差别的称呼,在社会语言学某一层面上,却通通表达了同一种语言现象……那就是一种浓缩了的思想片段、一种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或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许多语言材料称为‘引语’的缘由。名言、警句——所有称之为引语的——这些语言材料,是一种语言结晶体。”“浓缩了的思想片段”、“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虽然不是语言学、词典学的定义,但却非常精辟地道出了名言的真谛:“名言”的“言”并非普通的话,而应该是一种“思想片段”、“论点”或“信念”,“名言”的“名”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著名”,而应该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时,陈原还指出了“名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浓缩”、“纯化”或“结晶”——简言之,高度的概括性或凝练性。我们基本赞同陈原的看法,但不完全赞同他所说的“超时空”,因为不是所有的名言都具有超时空的特点,有些名言明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名言未必为其他民族的价值体系所认同;有些名言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反映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也未必为后世的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我们试做如下归纳:“名言”是在一定时期内流传很广,包含一定的价值观并经常被人们称引的话。
二、“名言”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名言”要成为“名言”,更准确些说,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大家公认为“名言”,应该具备五个基本特征:
(一)权威性。指的是名言所具有的社会认可度或社会影响力,它所内含的核心论点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或普遍价值观。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引经据典”,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增加话语的分量,表明自己的论点并非平空杜撰,而是合于圣人思想的。那么,引证名言的目的自然就是要向人们表明自己与权威人物、权威典籍的“思想片段”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名言出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之口,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名言就是名人之言。毋庸讳言,名人(包括著名的典籍)的话尤其是名人充满哲理的话更易于成为名言,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但是这样的“名人”必须是对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同时名家所说的“话”必须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言语能够获得名言身份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睿智的思想。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言,并非出于名人之口,但后人一定将其附会于某个名人,才觉得够分量和权威。比如,中国有一副著名的劝学
(二)通行性。指的是名言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引用的程度。这是判断名言之“言”是否“著名”的依据。从“言”到“名言”,有一个社会公众逐步认可的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应该可以算出很多名言认可度。从未在世上通行的言论不能称为“名言”。但如果仅仅这样表述,那未免失之片面,将“名言”与“流行语”(这里指流行的言论而非流行词语)混同了。流行语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某个时段和特定范围内空前流行,被人们大量引用、复制和仿制,但像大浪淘沙一样在很短时间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比于流行语,真正称得上不朽的名言则大都具有陈原所说的超时空特点,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也就是说,名言能够通行于不同的历史阶段,通行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度。更进一步说,名言一旦成为“名言”,它就不再为某个创造它的个人、民族或国家所有,而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和文化财富,它所包含的思想或论点也就成为了人类普世思想和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最高成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寻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
——(德)歌德《歌德的名言和感想集》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一个人年青的时候不学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
——(美)爱迪生
人,总有根据前人思索过的记忆来使用眼睛的习惯,因而一切东西都一定还有未被探索到的.地方。
——(法)福楼拜
人思考越少,话越多。
——(法)孟德斯鸠
千虑之计,有劣于一虑之得;百艺之能,有粗于一技之习。
——崔敦礼《刍言》
千虑一得。
——《汉书·韩信传》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法)法朗士
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
——(古希腊)巴门尼德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终将消失殆尽。
——(德)叔本华
不思想的人当然不是人。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当
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时,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
很少。
——(法)伏尔泰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法)巴尔扎克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美)爱因斯坦《论教育》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德)恩格斯
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
——(俄)屠格涅夫
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看不见的劳动。
——(法)雨果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
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美)爱因斯坦
1、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华罗庚,数学家
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美国物理学家
3、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别人定下了思维的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
——哈伯德,美国幽默家
4、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
5、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6、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7、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8、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9、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迪生
10、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
11、疑惑随着知识而增长。——歌德
12、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
13、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
14、在艺术创作中,第一个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布莱克
15、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歌德
16、今天心里知道的事,明天头脑就明白了。——JamesStepens
17、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8、学而不思则惘。——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