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反社会人格言情文 正文

反社会人格言情文

时间:2024-09-28 01:26:22

误区一:关注孩子考高分的多,关心孩子快乐与否的少

每个家长都爱孩子,但又不是每个家长都会爱。每逢重要考试,家长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孩子的分数。考了多少分?排在多少名?成绩变成孩子心里的一块巨石,压得人喘不上气。

“苦”学是中国千百年来就有的传统,“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典故,诗词把中国人的“苦”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苦”已经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头脑中,思想里。

学习真的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苦事么?

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像一场徒步旅行,既有跋山涉水的辛苦,也有体验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好;既有风餐露宿,也有日出林海。像学习知识,既有埋头苦读,也有学有所成。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误区二:高指标、高要求,严重脱离孩子实际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成语笨鸟先飞,比喻才能不如别人,凡事就要先走一步。很多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一只笨鸟,都希望孩子飞得早,先人一头。还有些家长,把飞翔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则成了不飞的笨鸟。更有好面子的家长,为了让自己有面子而要求孩子学习。

家长对孩子高指标、高要求的做法严重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甚至给孩子盲目设定不可能实现的名次要求。大部分家长都要孩子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可是有排名就有先后,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排在前15名。设定这样的名次目标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金华血案的警示

在浙江金华有一名学生,高中成绩平平,偏偏在一次考试中成绩偶然排到了班级前十名。这原本对于孩子是一件开心的事,他的妈妈在得知了孩子的成绩排名班级前十之后很是得意,竟然给孩子下了一个指标,要求孩子以后每次考试都得排在班级前十名!这个要求对于一个成绩算不上出色,偶然超常发挥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过分的是,这位妈妈平时就经常打骂孩子,这一次更是变本加厉,如果考不进前十名,就要打断孩子的腿。终于有一天,在一个星期六的午后,孩子把对母亲的积怨变成了无可挽回的行动——用一把铁锤杀死了妈妈。

由成绩、排名引发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不在少数,个别案例怵目惊心,不禁让人反思,为了一个考试、一个排名、一个不现实的指标,由此引发的血案值得么?生命的陨落,花季少年在监狱中度过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显然不值得。

误区三:家庭教育中的“三国四方”争夺战

“三国四方”指的是在一个家庭里,既有爸爸妈妈,也有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三大姑四大姨。“三国四方”争的是什么呢?不同年代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思想观念千差万别,教育理念冲突不断,“三国四方”争的其实是对孩子的影响力,对孩子的爱,但更多的纷争,是出于教育理念的不一致。

有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俩买了大房子,就把孩子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一同生活。孩子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自己的方法,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位妈妈每天陪着孩子做作业,并且规定只有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爷爷奶奶来了之后,因为耳背,不但自己看电视的时候声音开的很大,心疼孩子做作业,还会叫上孙子一起看。两代人的冲突由此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家庭里的“三国四方”争夺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产生几种结果:

第一,自说自话,各讲各理。乱成一锅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孩子无所适从。

第三,孩子在家长争端的夹缝中学会了察言观色,变成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孩子。

第四,学会了屈服强权,见风使舵。家里谁厉害就听谁的,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三国四方”的受害者是孩子,家长要重视“三国四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要学会休战。

第一,选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承担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要求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有责任心,有学习能力,能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二,家庭会议制。通过家庭会议使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孩子的教育。

误区四:焦虑传导,对孩子形成压迫和软伤害

家长的焦虑情绪的传导具有指向性。例如因为孩子成绩问题而焦虑,就会把焦虑情绪传导给孩子。

有一个离异的女人带着女儿再婚,组成新家庭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受中国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这个女孩在新家庭中缺少关爱。这位妈妈希望女儿好好读书,用优异的成绩换取家人的尊重。妈妈的想法让女孩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成绩成了女孩心理无形的负担。此后女孩努力读书,希望以成绩为自己赢得尊重。可是每逢考试,她不是拉肚子就是头疼,出现种种平时不会出现的状况。等到考试结束,所有现象又都突然消失,不治而愈。

还有些家长虽然没有直接给孩子压力,每次考试之前还对孩子说,千万别紧张,千万别害怕。这种行为看似在给孩子减压,其实这也是一种传导焦虑的方式。家长越是提醒,孩子越是重视,压力自然就产生了,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教育的底线:

不培养啃老族。

不培养反社会人格的孩子。

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如何杜绝焦虑传导,避免对孩子形成压迫和软伤害呢?家长要告别抱怨,了解生命成长的规律,让每个孩子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误区五:用金钱代替爱与责任

中国现代教育中有很多乱象,比如学区房现象,择校热问题。家长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投入金钱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文化,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一座学区房,一所重点校。还有些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补课上,寄托在出国上。这些教育乱象,正说明中国教育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出了问题。

中国家长们都在犯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逃避教育责任。小喜鹊在出生之后,喜鹊爸爸和妈妈会用很长时间教小喜鹊飞翔、捕食的本领,经过一年时间,才让小喜鹊离巢闯天下。可是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家长把金钱和孩子的前程交给别人,自己却躲在一边逍遥自在。

无论家庭出身,父母们都应该记住一句话:金钱是无法替代爱和责任的。

误区六:家长太强势,不尊重孩子,控制一切,包办一切

强势家长指性格跋扈、急躁,大事小情一手抓,在家里处于主导地位的家长。强势家长会培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窝囊废”,另一种是“叛逆者”。曾经的网络热门话题美国“虎妈”就是鲜活的例子。

“虎妈”把孩子比作橡皮泥,家长把橡皮泥捏成圆的,孩子就会变成圆形,捏成方的,孩子就会变成方形。“虎妈”有两个女儿,她让大女儿学小提琴,让小女儿学钢琴。有一次,“虎妈”带着小女儿参加世界钢琴大赛,结果小女儿从大赛现场逃跑。小女儿真正喜欢的是体育运动,而学习钢琴是妈妈的选择,最终事与愿违。

“包办”也是强势家长的一种表现。这种类型的家长通常性格随和,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这种另类的强势表面替孩子打理了一切,其实也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避免包办,家长要做到以下四点:装穷、装弱、装笨、装病。就是不要让孩子以为家里很有钱,培养孩子的孝心,锻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误区七:家长不爱学习,观念落伍,无法与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学习各种知识,也能从网上找出各种反驳家长的理由,网络对于孩子来说是如鱼得水,可以被称作是网络原住民;相比孩子,家长对网络的认识与使用经历了从无到有,更像是网络移民;家长如果不学习,不但没法和孩子交流,也与时代脱节,变成了网络难民。所以学习不是孩子的专利,家长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让学习成为一种家庭习惯,这对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从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做起,为孩子买书,不要过分限制阅读类别,最好能做到广泛阅读。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要打扰,例如大声看电视、玩游戏、打麻将。

误区八:家长无视孩子实际,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确定孩子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朝哪个方向走家长不能一意孤行。了解孩子的特长与兴趣,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好生涯规划才是正途。

有一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经过八年学习拿到了硕士学位,一个名校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本应是各大医院争抢的香饽饽,可这个同学在毕业之后却找了一份月薪不高的文员工作。谈到这件事,她说自己晕血,医学专业是父母选的,自己身不由己才学了八年,如今毕业也不想从事医生的工作。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做生涯规划的时候犯了和这位同学家长相同的错误,罔顾事实,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结果不但浪费了孩子的青春热情,学医不从医,对有限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人生需要规划,不是自说自话式的规划,而是依据孩子的志向、能力、兴趣去规划,找到适合孩子的路,这样的路对孩子才是真正的捷径。

误区九:家庭长期处在冷战状态,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些家长以不影响孩子学业为由,即便夫妻间已经貌合神离,仍然坚持生活在一起,甚至约定等孩子考上大学了再离婚。这种荒唐事一点也不比两个人离婚来的好。

有个男孩,一天,他被同学告知自己的爸爸和另一个女人出轨,他异常气愤,想要查清事情真相,可没等他找到答案,又发现自己的妈妈和另一个陌生男人在一起。从此,这个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件事使他情绪低落,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夫妻和谐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去做隐离这样离谱的事,更不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去承担本不应由他们这个年纪去承担的责任。

误区十:盲目维权,扭曲家校关系,培养反社会人格的孩子

家校矛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湖南株洲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三年级的女孩上课迟到被老师罚站,女孩将这件事告诉了当派出所副所长的爸爸,还杜撰出老师打人的情节,得知这件事后,调动警力把孩子的老师抓到派出所,关了整整7个小时。

事后查清,老师并没有动手打孩子,罚站也仅仅几分钟。这件事表明家校矛盾已经不仅仅是打个电话投诉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家庭的利益、孩子的利益。家长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一种错觉——不用遵守规则。

学校有学校的规则,社会有社会的规则,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孩子也不会遵守社会规则。一旦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育需要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但又不能野蛮的参与。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家长的维权也应该以守护这种环境为目的。

防止校园欺凌小学生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和中国留学生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如:山西应城一名学生由开始被骂、后来被打,最后被打死的事件。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欺凌其他同学,被法庭判刑14年等恶性的事件。今年6月,北京市响应国家教委的号召,开展整治校园欺凌的工作。

我们龙校一直提倡同学们做高素质的人,号召大家团结友爱,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能友好的解决。这是一个人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更是我校良好的校风的一种表现。

那我们学校同学之间还有没有校园欺凌呢?非常肯定的说:有!一直以来,我校各级老师和德育处都严肃处理各种校园欺凌行为。但是目前还有一些校园欺凌没有被发现。所谓欺凌,一般来说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对另外的个人或者团体。故意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欺凌,推搡、打等“,二是“言语欺凌”,包括恶意取笑、起侮辱性外号、辱骂等,三是“关系欺凌”。还包括通过恶意造谣和或者让其他人不理他行为的社会排斥等形式,使受害者处于不利处境。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有校园欺凌的学生,首先要意识到,欺凌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欺凌行为是无能的表现。其次不要故意攻击其他同学,无论还是比你更弱小,还是他做错了事,还是对有伤害,还是你看不顺眼,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攻击他的理由,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宽容。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谣言止于智者’。核心是“聪明和智慧的人能够将坏事控制住,不让它继续发展。”

被欺凌的同学也要站出来说不:当你被其他同学欺负时,首先你自己要勇敢反击;如果你还控制不住,或者对方太强势,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寻求合理的帮助和解决问题,不要让他蔓延。让欺凌你的人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处理。同时如果你有不恰当的行为,也要进行控制。我们就发现有同学在网上发表不合适的语言,而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

我们也号召,其他同学拥有正义感,见到有欺凌的现在站出来说不。控制事态的发展,寻找合理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将开展一系列的.惩治校园欺凌的活动,北京市将于6月27日,对我校进行专项督导。

同学们,人与人之间友好地相处,是我们终身要学习的一门最重要的功课。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就会有有矛盾,同学们让我们用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爱心去化解这些矛盾,成为更加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个家庭里,少一些摩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们更有价值的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中去!

谢谢大家!

防止校园欺凌小学生演讲稿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拒绝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

“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可是,在当今社会,本应清净的校园里,却不时传来有关暴力伤害的消息:

学生们互相斗殴,在校外聚众闹事,因几句不入耳的话便出手打人一起起校园暴力事件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大家也一定未忘记那一件件令人惨痛的悲剧吧!

一位中学生因在学校教室内被4、5名学生包围,受到了扇耳光、脚踢脸部以及皮球投掷等伤害,而复仇连杀死四人,当这位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时,为时已晚,最后被捕,终生坐牢。其中一名学生因被殴打,导致脊椎骨断裂,落下了终生残疾。这些暴力悲剧令人闻风丧胆!然而暴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暴力而流的血还未凝固,它仍在上演,它仍在继续。现在已经毋庸置疑,暴力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校园问题,甚至成为每位师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但是如何防止这种不良的行为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每一天,力求上进。

二、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产生自卑,自暴自弃或总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到。

三、多与老师家长交流心得,并及时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实际情况。

四、多参加集体活动与锻炼修养心态等。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拒绝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防止校园欺凌小学生演讲稿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营造和谐校园》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以团队的名义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善于并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班级倚强凌弱的同学以及高年级学生、校外青年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赌博,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少年。

防止校园欺凌小学生演讲稿4

近些年来,有不少校园欺凌的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各种门派层出不穷,令人发指。欺凌者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受欺凌者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所谓校园欺凌就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身体或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和职技校针对对此类情况进行专项治理。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此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校高度负责,精心部署,制定方案。学校将集中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将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将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我们还将通过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的形式充分发动家长参与此项专题活动;还将通过调查,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将及时向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严肃追查,督促整改,并将处理结果记入个人档案。

同学们,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是教书育人的文明场所,是学生学知识、受教育和成才的地方。校园欺凌行为是一颗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毒瘤,必须坚决根除,坚决杜绝。所以,我们要增强是粉念和法治意识,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发生纠纷时要互谅互让,冷静三思而行,决不激化矛盾,坚决杜绝欺凌行为。假如你被欺凌了,要相信法律,相信老师,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绝不能为了泄愤而肆意非法报复。我相信,只要我们依法办事,遵规守纪,一定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一定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育目标: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 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12年。

案例四: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 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 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 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 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3. 不4. 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 不6. 结交不7. 良的朋友

5. 不9. 看黄色书籍

6、 作业

你从今天的班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为题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