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最是一年春好处相近的格言 正文

最是一年春好处相近的格言

时间:2024-09-25 05:34:05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于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读解】

这一章书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

孔子:“上古的圣明之君,父天母地。所以对于天地父母,是同样的看待。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推孝为悌,宗族长幼,都顺于礼,故上下的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被感化而能自治。照这样的一切顺序,人道已尽到好处了,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时自顺,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审,这样以来,神明自然就会彰显护佑。”

所以说天子的地位,就算最崇高的了。但是还有比他更高的,这就是说:还有父亲的缘故。天子是全民的领袖,谁能先于他呢?但是还有比他更先的,这就是说:还有兄长的缘故。照这样的关系看来,天子不但不自以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自以为先,还要先其兄。由是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后代。必能推其爱敬之心,以礼对待。并追及其祖先,设立宗庙祭祀,以致其爱敬之诚,这是孝的推广,不忘亲族之意,对于祖先,也算尽其爱敬之诚。但是自身的行为,稍有差错,就要辱及祖先。所以修持其本身之道德,谨慎其作事之行为,而不敢有一点怠忽之处,恐怕万一有了差错,就会遗留祖宗亲族之羞。至于本身道德无缺,人格高尚,到了宗庙致敬祖先,那祖先都是高兴的来享,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鬼神之德,于是乎显著多多。圣明之君,以孝感通神明,甚么能大过他呢?

由以上的道理看来,孝悌之道,若果做到了至极的程度,就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体,互为感应,德教自然光显于四境之外,远近幽明,无所不通。照这样的治理天下,自然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了。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有声章的这一段话说:“天下虽大,四海虽广,但是人的心理,是一样的。所以文王的教化,广被四海,只要受到文王教化的臣民,地域不分东西南北,没有思虑而不心悦诚服的,这样可以证明盛德感化之深无所不通的意思。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XX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XXXX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XXXX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释、理、添、删、缩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 “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乐”之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XX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 “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女 通“汝”,表示你

说 通 “悦”表示愉快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通“智”,智慧(是知也)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18. 是:这。

19. 终:终老,终其天年。。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相关问答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满足自己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金钱荣誉就是幸福,有人认为与别人做比较就是幸福,我说:知足便是幸福。

多数人看见别人幸福,感到自己不幸福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嫉妒。

在人类心理中,也许没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它及其普遍,几乎是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本能。为了害怕孤独,人会选择痛苦,博取别人的垂怜,悲伤理直气壮地成为要求被爱,被体谅,被细心治疗的筹码。嫉妒别人的快乐,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这样的人与自己较劲,自己折磨自己,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

相反,“能经天磨是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倒霉蛋是不会有人去嫉妒的,“它们必欲找出他身上不如己的弱点,以证明他受之并非完全无愧,这样的弱点总能找到,因为我们怎会承认别人在一方面都胜于己呢?”

但是,伟大的成功者却不易嫉妒,因为他找不到值得他竞争的对手。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提升自己,不屑去嫉妒别人呢?

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嫉妒是弱者的品质,在生活中,如果你学会了知足,你便拥有了幸福。现在你知足了吗?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2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他对待生活充满着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着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使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境遇,关怀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还有一处说道“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的确,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饮食、文化也有诸多的不同,我们把个人放到其中简直太渺小了。对于世界,我们没有理由奢望能够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对待学习多一份责任心;对待同学多一份关心;对待自己多一份信心。在遇到任何挫折时都永不言弃,因为自己是自己的全部,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谁还会来帮助我们?

《守望的距离》也是本关于审美的书。审美本身就超过功利,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是以自己的理想涂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结果。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有审美的人生态度,那么他从茅棚中和从宫殿中看日落,其实感受是一样的。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周国平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3

初读周国平先生的书,我庆幸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人仿佛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记得当年的我还把这段话抄在了活页纸上,大学四年里,本子的扉页语一直都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这段温暖又激励的话语。

它就像路的尽头的那盏灯,一直指引着我前行,它更像是我深藏于内心的一个温暖的家园,时刻都对我喃喃细语,“累了就回家。”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象牙塔里的人儿,一头扎进了工作后,生活也复杂了许多,不能说迷茫满布,困扰也是不少的,很难能静下心一读好书。

于周国平先生,我是心怀感激的。正是这么一个朴实温暖的哲学家让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哲学也不尽是晦涩难啃的理论,也不都是些抽象难懂的哲学问题,原来我们也可以过上一种哲学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也是理性与感性。一个不感性又不理性的人,生活不一定精彩,但也肯定是纯朴的。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人,理性的光辉普照生活中的杂绪万千,若能理得清清楚楚,想个透彻明白,那便是有福气的生活。倘若总是在感情与理性之间徘徊与挣扎,那便是纠结丛生。

理性而不感性,生活会枯燥些,但应该也是井井有条的。人最怕的就是感性而不理性。缺少了理性对生活的整理,人就容易迷失在感性化的生活里。莫名的挫败感,难以驱逐的空虚感,对未来的无力感,斗志昂扬又情绪低落,自信又自卑,生活陷在情绪化的泥潭中无法解脱。

感性是天生的,你不能控制自己对一花一木伤怀。感性也并非不好,它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要丰富且多彩,人就必须理性的活着。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理性不必达到通晓生死的哲人智慧,我们理性的活着,只需要接受现实,接受自我。接受现实,人理性活着的第一步。接受现实,生活的每一步才能扎实的落在土地上。

而接受现实,最重要的莫过接受自我。恰当的自我评价,你才不会陷入无谓的自信与自卑之中。接受了现实,你就要着手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间于你才真正产生了价值。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是有得做,二是可做,在一点一滴的小成功中积攒把握生活的信心。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4

读周国平的这本书已是四月初的事情,至今依旧沉醉。那时用心将整本书仔细阅读完毕,遇见很多与灵魂相撞文字。现摘录如下:

一、关于童年和童心

回首往事,谁不缅怀童年的幸福?童年之所以幸福,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有最纯净的感官。

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也就失去了永恒。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

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这永不枯竭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分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

所谓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他始终保持一颗淳朴的童心。

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目的意识淡薄,沉浸在过程中,过程和目的浑然不分,他们能够随遇而安,即事起兴,不易感到无聊。

二、关于人与人生

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

理想便是灵魂的寄托。

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我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然而,当我检点思考结果的时,却发现我弄明白的似乎只有这一个简单的事实——今天我活着。

万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人生中,只有死是必然,其余一切均属偶然。

生活是一场永远不能成为正式演出的彩排,一张永远不能称为正式作品的草图。

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点上,作为瞬息和有限的存在物,却向往永恒和无限。

灵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栖居地,所寻求的是真挚的爱和坚实的信仰,关注的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幸福只是灵魂的事,它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义的鲜明感受。

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第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

与天才相比,最富于幻想的女子也是过于实际的。

青春未必全是舔吻和鲜花。有这样一些敏感的心灵,对于他们,青春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机,意味着某种幻灭和觉醒。

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三、关于爱情和婚姻

有一个字,内心严肃的人最不容易说出口,有时因为它太假,有时是因为它太真。

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

家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活的有生命的东西那样,怀着疼爱之心去珍惜它。

古犹太法典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和他的结发妻子离婚时,甚至圣坛也会为他们哭泣。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四、关于艺术

一个艺术家无论在阅历和技巧方面如何成熟,在心灵上却永远是孩子,不会失去童年的清新直觉和少年微妙心态。

美如此令人心醉,人类的语言又如此贫乏无力……除了艺术,没有什么能把美留住。除了作品,没有什么能把灵感留住。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5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只读过周国平的一本书,叫做《何来何往》。在此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些关于《灵魂只能独行》零星的书评和笔记。当时对这样的一句话印象很深:黑暗之中我们并肩行走,彼此独立,又彼此相依。无惧无惊,无怨无悔,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后来在读《何来何往》的过程中发现了和这句话意义很相近的一段话(即第一段引用的话)。而且前几天去图书馆随便翻了他的几本书,发现书与书间有相当部分是雷同的。但如果把他仅作为一个哲学家来看的话,周老师在把文学方面已经很成功了。他已经尽可能的把哲学用直白的、比较文艺化的、适合大众阅读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起来少了很多枯燥与晦涩。我想对于大多数想通过阅读几本哲学方面的作品来增加一些人生厚度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灵魂只能独行》而不是《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或者《存在与虚无》。

他还有一本叫做《各自的朝圣路》的书。我一直觉得这个题目和《灵魂只能独行》有些什么联系。

在一些个辗转反侧的夜里,这两个关于灵魂和道路的命题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入眠。尽管答案已存在于题目表面:要独立的、自顾自的、带着孤独去寻找那条只存在于内心深处的神圣道路,才能得到自己梦想的东西。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能力独自摸索出这个浅显的道理,尤其是那些已经找到那条通向实现梦想大道上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去做一个关于梦想的抽样调查的话,我想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即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更别提为梦想而奋斗了。他们只是和许多人走在同一条大家都不知道通往哪的宽敞的路上。因为有许多人,假使前方有危险而不幸自己也遭遇了不测,看到别人同样凄惨的命运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安慰,许多哲人都说过这样相似的话:缓解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想着那些受着同样痛苦的人。还有一部分人隐约知道该走向哪条路,却不敢轻易去尝试。因为每一条路看起来都异常崎岖和漫长,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草率和冲动付出代价,所以他们也处于彷徨和痛苦中,而且甚于前一种人。就好像那首诗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少部分人是已经独行在路上了的,这条路或许不是他们自己试探出来的,他们中有些人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但他们最终会知道的。他们终有一天会懂得感恩,感谢上苍,感谢父母,感谢把他们引入这一道路上的一切。

我认为要让灵魂独自走上这条朝圣路需要相当的运气,也可以将其称为天意。幸运的人很快就会发现那条对于自己来说正确的路,运气差点的就只能一边鼓舞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一边继续尝试了。但如果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应该是他们孩童时期的引导者,尤其是父母。对于对这个尘世还一无所知的孩子,父母是最好的引路人,一个明智成功的父母也许会首先考虑遗传因素,然后将其与孩子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再给孩子指出一条比较接近理想的道路,让他们少了许多或许不必要的尝试,从而缩短了实现理想的时间。然而拥有这样的父母归根结底也是好运气的一种。

人生短暂,白衣苍狗,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会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抉择的纠缠中度过。但这种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就好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士,哪怕最终得不到俗世的认可。

许多年来,也曾试探着走过几条路,但都浅尝辄止,最终无功而返。许多年后,每当想起那些最宝贵的童年时光,我都会问自己,如果当时坚持下来了,那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但那只是如果,但人生没有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的,我发现我开始疲于尝试,或许是累了,或许是到了这样一个注定会茫然的年龄。我觉得我的周围除了一片迷茫什么也看不见,我觉得我失去了一切,我觉得我彻彻底底的迷路了。虽然一直牢记着这样的话: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虽然也看见别人这样写到过:你不会找到路,直到你迷路的那一天。

式微、式微,胡不归?可是我连回去的'路都记不得了。此时的我已深陷堕落的泥潭,在痛苦迷茫之间苦苦挣扎,dota成了我的麻醉剂,让我还可以沉醉在为自己编织的谎言里,妄想着有一天能将dota作为自己的职业。尽管我深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些爱好不能称之为爱好,这一点直至今日我才渐渐懂得。一眼能看到终点的路我们不要去走,明知是徒劳无功的事不要去做。大二寒假在没日没夜苦练dota的休息间隙,我完整的读完了一本《心经述议笔录》。在开学的前一晚我鬼使神差的在qq上发了个状态:再见,dota。于是直到今天我没再打过一次dota,这是近几年来我觉得挺神奇的一件事。但是那段有dota陪伴的日子,却是一段幸福与痛苦交织的复杂时光。记得那时我会赋予其中每一个人物特殊的意义,让他们栩栩如生的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我甚至一度爱它如恋人。时至今日,我也时常会想起它,想那些静静躺在文件夹里的replay记录我一次次的辉煌,想念我最喜欢的奈门摩尔。

从《心经》开始逐渐重拾读书的爱好。心里的那份负罪感和躁动也随之慢慢的平息下来。但四周还是一片雾茫茫,迷茫依旧没有散去。佛法接触了一些,但除了让我平静下来,并没有为我拨开迷雾。在旅行早已成为陈词滥调的今天,我开始偶尔出去走走,因为觉得这20年来自己实在太闭塞了。不奢求也不相信什么间隔年,我只是想走走。

但是脚永远不能代替心灵走路,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大半个中国走过,依旧分不清方向,但是心态里乐观的成分却增添了不少,这让我有继续尝试的勇气。

虽然同意一些关于悲观论的一些宗教或是哲学观点。对叔本华的人生是由痛苦和无聊组成的理论深表赞同,也对佛陀的教诲诸漏皆苦深信不疑。但是对于资质平庸的我们来说,当乐观来袭时,还是会不自主的嘴角上扬,内心洒满阳光。

带着久违的笑容,再一次开始在迷雾中探索。在偶尔夜不能寐的日子,默念一段揭,尽量让自己沉静下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第二天的朝阳。

不懂耶稣,却也祈祷。不拜佛祖,但也读经。不信真主,仍有颗朝圣的心。

前方的路依然影影绰绰,但维以不永伤的日子却已经一去不返。生而为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既然前世那么虚无,来生又那么缥缈,那就紧紧抓住当下的每一天吧。

灵魂只能独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或许每个人的解脱之道都存在于内心最深处,耐心的等待着最终被发现的一天。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6

还有十天,我来雅园就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成长了!发展了!还记得在上学期雅园举办的“精神家园”里。林华老师就和我们交流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读哪些书籍。她当时举了5类书籍,其中有有一类书籍就是哲学书籍。读哲学可以使人富有智慧。在雅园总是提倡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而多读一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就更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快乐,清新,智慧的生活和工作。这不在假期里,我们雅园的自主发展菜单里就要求我们读一读周国平老师的《守望的距离》或者是《经典的理由》。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终于在新教育书店旁边的书店里找到了它。当时我捧着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守望的距离》我终于找到了!

当我在阳台上阅读第一章——存在之谜的自我二重奏的那部分时,作者仿佛把我带到了他的哲学世界里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他向讲述,分析,了他的哲学理念。仿佛我也在和作者一起思考,讨论,品味人生的奥妙和宇宙的玄机。当我读完一半时,我觉得虽然作者非常喜欢哲学,而且他又能沟通过散文的方式将它哲学观点和对生活的追求告诉人们。能够读到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幸运,我想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会在这本书里收获智慧和超然吧!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读这本《守望的距离》后,我的感悟和收获吧!

1、人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生命有时过于拥挤的。

我从中的感悟;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每一天都会过于拥挤。就像这学期我在雅园里度过的每一天一样,每一天我都觉得似乎特别漫长,在经历了单元考试,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马上又要开学了。到现在我回想起去年开学的时候。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而95个小时后我又将坐在雅园的学术厅里开始下半学年的工作。

2、哲学给人带来的不仅只是快乐,更有痛苦。

我从中的感悟;我们学习哲学为了是更好的把哲学的理念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充实。而在柏拉图的哲学理想当中,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的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

我认为,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是让我的学生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所以奉献,责任,谦让成了我的职业本能。而万事不可过头。像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学动物睡在街头,从地上捡起食物。我认为只要哲学在你心中即可,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心中有佛便是信佛。怪不得苏格拉底说;“我从你外衣里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矛与盾。都有两面性。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可能好事变坏事。

3、我曾经嘲笑廉价的人情味,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我从中的感悟;也许作为一名教师,就像校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后一定会比我们优秀,这是必然的!

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雅园老师的谆谆教导,在雅园的六年每一位老师都会真诚的去关爱他每一个学生,一个微笑,一个鼓励。都会给孩子们增加无穷的自信!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每天在雅园的天堂里自由的飞翔!

也许在当今的社会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但是在雅园你会发现每一个团队,每一个班级,甚至是每一名孩子都会做到这一切。作为老师我们懂得关爱,懂得奉献!更懂得去珍惜!

4、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从中的感悟;全世界有近70亿人,她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说着各种语言,在饮食,文化,宗教。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只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人,都是社会人,都是这个地球的人,在我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个人放在这70亿里面我们简直就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着我们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他,当然,我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也不要去妄想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在工作上;确定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从中获得经验。慢慢地使自己的能力有了提高。就像哲学里面讲得一样,人的前进都是波浪式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经历很多坎坎坷坷。但是只要你战胜了困难你一定会继续前进。而哲学里面把他称作螺旋式上升。当你成功时。你就会发现你站的更高了,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哲学里这叫做量变到质变。

一本好书不在于你只读完一遍,而这本《守望的距离》我还会上反复的阅读。反复的去体会和感悟。我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还会收获更多的智慧!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7

这本书之所以我给了低分,是因为只有前几章还是让我比较触动的,后面的文章之所以不好,多数是给我一种读书笔记照搬观点的感觉,同时那些作者自己的感想也像读者一类的文摘书上那种没有多少营养的随感文差不多。

那就说一些前面让我觉得很有感触的东西吧。

最开始说到孤独。

其实孤独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因为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那么他就必须面对死亡面对孤独。人与人实际上无法完全的交流和合为一体的。就像是村上春树所说的,人就是一座孤岛。只能在自己的岛上远望,却并不能脱离自己得到去与别人结合。

如何去面对这样一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如何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追求一种自己的灵与肉的结合。灵魂属于天上,却被肉体拉扯堕入凡间,如何去与自己的肉体妥协,在凡间的同时从不忘了天上的一切真善美,是追寻的过程中要仔细去回答的。

关于婚姻。

只有不断有新的出现的才是好的婚姻。爱情不能够死,只有不断地去有新的刺激,新的追求新的一切,才能维持爱情,维持婚姻。这似乎是周国平想要表达的观点。

其实在我自己的婚姻观里,我也觉得不能够相互太熟悉以至于一切都可以被推测和预期。总要给对方留有幻想和惊喜。谁都有责任去给自己的伴侣不无聊的生活。这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或许会很难吧。但我以后会试着努力看看。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无奈的生活在世界上。

离真理很远,不停地犯错误,不停地自救,不停地成长变化。要去面对寂寞孤独和死亡,要去选择一个分岔路,而另一条路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尝试了。

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又珍贵的机会。如何才能过好,谁都会胆怯吧,手上拿着唯一的筹码要如何去抉择。

只能听从自己的心了吧,或许这才是唯一的路。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8

今年的暑假,一本散文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使之得到升华。散文集有个别样的名字——《守望的距离》,这是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最初是不是经意问看到书的饿封面,喜庆了我的眼球,唯美的画面,我决定开始捧起此书。

读着读者,发现周国平的哲理文很耐读,有种说不清淡淡的冷眼观之感,但始终掩饰不住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之情。读过后与其说有一份感动,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灵性的深切感悟。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宝石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解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而“距离”两字更耐人寻味,平时我们所说的距离不过只是身体上的距离,心灵上的距离,而作者想来是他在估量生命体相互召唤的空间与时间的宽度。

细细咀嚼,蓦然发现在物资化的今天,这种我们曾经拥有的心境在不经意中逐渐地掩埋了。书中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戏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而在众多篇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最触动我的便是悲观执著超脱。

这三个词语中,也许平时用的最多说的最多的要属三个中的执著了。平时我们都说做任何事都要抱着一颗执著的心,可在这本散问中,周国平先生所讲诉的执著与我们向来用到说到的截然不同,是具有多面性的,作者巧妙地将三个一般不大联系在一起的三个词语连成一段影响人生的态度。作者也多次在此篇中强调了一点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事实上,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人生无须悲观,在星辰的运转中,地球只是不起眼的星球,而我切只是其一大洲中某一个国家其一地方的一个不起眼的人,我这小人生岂非就等于零?一旦结束,便不留一丝踪影,我们这小小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到作者所说的执著,更是独特。作者认为: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而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在人生中还有此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便是高于一切的豁达胸怀。我们不妨眷恋生命,执著人生,这样一种执著有悲观垫底。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人生中值得思考问题很多,但很多问题通过哲学的方面来分析就会受益非浅,从《守望的距离中,能更引起我门深刻的思考。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9

人生若是执于一念,那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也就会自在于心间。——题记

紫红的晚霞笼罩着整个天空,血似的夕阳浮镂期间,花一样的景象像仙境。微风拂过爬山虎翠绿的枝叶发出静人心神的“沙沙”声。我放下繁琐,重启简约,清蕴一杯泉酿清茶,眼前游荡的是幽幽的茶气,脑海里是对人生的思考。

人类因经历而充实,因失败而韧忍,因成功而柔美。但幸福美满的人生何尝没有守望的距离呢?《尚书·洪范》有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知自己的死期,并且不是遭到横祸或病痛而死,而是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人生境遇变幻莫测,也捉摸不透。有的人虽然长寿但身心不得安宁,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却短命,有的人虽然善始善终却一生贫困潦倒,有的人虽然富贵但身体却不健康,有的人一生安宁最后却遭遇横祸…

人生似明湖畔的大碗茶,其中甘苦,唯其自知;人生似高低起伏的山路,站在路顶,只能看见上坡;人生似自我二重奏,有与无,轻与重,灵与肉,动与静,真与伪,逃避与寻找,爱与孤独。

曾几何时,似乎厌倦生活,厌倦凡事,会想到削发出家,试图放下一切念想,一心向佛,企盼抛开杂事,解脱苦难,日日夜夜吃斋念佛,超灵度生。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为躲避现实而向佛者,心中不免没有根基。或许执迷者悟,只有亲历者,得出来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这就是为什么传说中的智慧都属于白头发长胡子的老人的原因吧。智慧,是需要经历和年轮来锤炼的。当发现自己不够完美,并不是理想中的自己,不要选择逃避,逃避是懦夫的表现,不屑于漫天的虚无哲学和飘渺的轮回,倔强地脚踏实地地踏足糜黑现实。

生活是一架天平,有人会认为它是优柔寡断,摇摆不定的,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这只不过天平在思考,在判断的必有的过程,决策一个正确的结论。生活便是如此,不会有任何是一步到位的,都需要经过时间的冲刷,光阴的涤荡。

生活是五味瓶,含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困楚心酸;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润沛凝甜;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秽劣铭苦;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的酣畅欢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泪嗒涩咸……

生活是一部古籍,幽雅淡然,顿时使人凝下心来,心贴心的交流,一页页翻过,装饰不多,却显华丽与奢华。莞尔的花饰、古色古香的书页是道道美丽的风景。

守望,是一种等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愈是盼望的东西,就愈是我们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们至深的情感。孤独,使学会了独立。幸福,让心存幻想和期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跃跃的相乡之情是李清照是纤瘦逸菊的写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情的境界,时空的境界,宇宙的境界,洁身自好自赏的化身;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亡国之君凄惶和绝望、感慨和无奈止化两束酸辛泪……

人生处处是陷阱,半步失误,喏喏暖暖的梦变冰凉的枷锁,像被搁浅一样,狮困群狼,阻挡前进的脚步。眺目远望,迷迷离离看不到远处的星。

守望,是最好的孤单。

《守望的距离》读书笔记10

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月读书读人,然后写诗做人明理。而我认为读周国平,便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周国平确实是一种享受。

有这么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可见周国平在当代的影响力很大。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积极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轻名利的追逐,乐于淡泊,坚持在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把持自己。

在周国平的众多作品中,我最爱读他的《守望的距离》。这“守望”表示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是的,在当今的社会人们需要慎独,需要看住自己的心灵,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读周国平,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生活的烦恼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才能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读周国平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清澈,对生活的理解变得轻松。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让人易懂,有着看过后让人必须去思考的魔力,静心想想,总有那么一两句在我的潜意识中定居。读他的文章,我读得了“亲情似的爱情”;读得了“家是永远的岸”;读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识”;也因此走近了“尼采”,与一个巨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位睿智博学的作者,不知不觉的,他带着他对人生、哲学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无意间也对世界改观着看待。

周国平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细读这句话,其中蕴含的便是我们做人的重要准则——重精神轻功利。

-------------------------------------------------------------------------------------------------

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伊雷娜·居里是她的姐姐。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艾芙·居里(EveCurie),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

-------------------------------------------------------------------------------------------------

居里夫人传读书笔记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居里夫人的故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感悟颇深。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具有坚持不懈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玛丽·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她的这个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轰动了世界。然而,在这个伟大的发现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为了提炼这种物质,居里夫人要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她要将这些东西一锅一锅煮沸,不停地搅拌,然后再倒进实验瓶中提炼。在历经几年如此繁重的劳动后,终于,居里夫人用她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几吨的物质当中提炼出了三克镭。仅仅只为了这三克镭,居里夫人用了几年时间;仅仅只为了这三克镭,居里夫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如此艰辛的劳动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镭。居里夫人为科学界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啊!但居里夫人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因此沉溺于物质的享受中,而是把自己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仍旧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中。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为居里夫人的毅力感动;为居里夫人为事业奉献的精神感动;为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风度感动。看看居里夫人,再和自己进行对比,做事老是三分钟热度,没有毅力和恒心,遇到困难就退缩。我要向居里夫人学习,学习她不怕吃苦的精神,学习她做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和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

读《居里夫人传》,让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负着无数光环的居里夫人。

作为一个波兰人,她有爱国志士的热血;作为一个女儿,她有一颗孝心;作为一个妹妹,她有奉献与敬长的美德;作为一名求学者,她有无畏探知真理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她有不怕辛苦教书育人的执著;作为一名母亲,她有着为人母的爱;作为一名学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精神;作为一名成功者,她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永远不让知识贫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实在是完美无缺!我相信她身边一定不乏由衷赞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玛妮雅面对赞扬只会礼貌地微微一笑,便回过身思索着新的实验了。我最钦佩的是她对科学的狂热。若无一种信念,怎能支撑她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当我翻到她听说提炼铀的残渣还在时的兴奋与布罗妮雅强行给她买衣服时的不悦,我真的惊叹于她热爱的事物。科学至上,不容许衣食住行的纷扰。与居里夫人相比,怎样刻苦都不为过。秉性优良的她从不沾沾自喜、从没想过懈怠。的确,每个人都会疲倦,但她顶多在大汗淋漓时喘口气、擦把汗,而不是畏难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就像是两条鲤鱼,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坚强的心。他们游啊游,对于旁人的议论不管不顾,相濡以沫,直奔龙门而去。但当他们养精蓄锐,一跃而上后,却迅速钻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夺目的闪光照人前进。是的,诸如两次获诺贝尔奖,发现钋、镭之类的成就对于她是理所应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诠释着什么是不被荣誉所腐蚀、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献一生。合上书,情不自禁地,轻轻为她鼓掌。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

我读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以后,觉得居里夫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无私奉献。一个人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并要坚持不懈。一个人如果非常自私,一心想着自己,那么也是没有太大成就的。我们要向陶行知说的那样: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做的。

居里夫人小时候虽然生活贫穷,但她仍然坚持不懈的读书。当居里夫人来到巴黎索尔本大学求学时,穿着旧衣服,住着简陋小房,用茶水和面包充饥。大学里的图书馆深深地吸引了她,一次,在图书馆里看书,居然忘了吃饭,结果昏倒在了图书馆里面,这是多么的认真刻苦啊!平常,我们在做作业,思考问题时总是怕苦怕累不愿意多想,可曾想过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多么好,可却还在偷懒;但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居然还在认真刻苦的学习着,思考着,真是太佩服她了!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

暑假里,当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居里夫人的种种精神总是激励着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记得有一次体育期末考,老师告诉我们考试的内容是四百米长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在1分50秒之内跑完全程!我一听,顿时傻了眼:长跑是我最不擅长的,更何况只有110秒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到终点呢?想到这,我不由得垂下了头,为了这次考试而伤脑筋。没过多久,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号次是30号到40号的同学考试!”我一听到自己的号次,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考试的同学都站在跑道上做准备工作了,她们个个信心百倍、精神抖擞,而我却迟迟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她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可考试快开始了,我来不及多想,只好硬着头皮上。我无奈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犹犹豫豫地走到跑道上。当我做着起跑的姿势时,看着老师手中的口哨,脑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整整奋斗了45个月,这点困难对我来说有又什么呢?想到这,我做了一个一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好成绩!于是,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预备、跑!”我一听到这个口令,马上飞跑起来,速度就像是一根离弦的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刚开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几个,心里不由得舒了口气,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奋力向前跑。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终点仿佛离我只有一步之遥!我兴奋极了,连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却远远不如起跑时那样快。一开始,我没在意,可没过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整个人似乎都没力气。我想用尽力气跑,可脚就像灌上了铅,怎么也跑不动了。我只感觉口干舌燥,额头上都是一颗颗汗珠,真想坐下来休息!就在我想放弃考试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精神……我的心中总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持着我要坚持到底!我甩开重铅,用尽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终点!近了,更近了,我激动地跑过终点!当我回过头看着跑过的道路心里有种别样的自豪感,耳边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是啊,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战胜它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

居里夫人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犹如一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划过科学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耀。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如果没有居里夫人的努力,人类可能晚发现镭元素几十年,那将不知有多少生命由于缺少有效的诊疗手段而白白丧失,也不知会有多少重大的相关发现因缺少镭的启示而迟迟不能面世,原子能时代也不会来得如此迅捷。这样非凡卓越的贡献,竟是由一位当时很少见的女科学家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做出的,这使我对她的背景、她的人生、他的性格、她的为人、她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情形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跟随着作者的视角,似乎被带到了居里夫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当中,近距离地观察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行为举止、工作精神、处世态度和崇高品质。

她在永恒的奉献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起初她忘我地投身救治战争伤员;后来,她为学生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时间、知识和智慧,为世界各国来向她求学的未来科学家们奉献出自己的精力。

她从不看重财富,对于不得不接受的荣誉,态度也很漠然。完成历史交给她的使命后,她心力交瘁而辞世。爱因斯坦评论道:“在所有着名人物中,只有居里夫人没有受到荣誉的腐蚀。”

成功的背后

暑假里,当我又一次捧起《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时,就又一次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

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在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在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居里夫人的种种精神总是激励着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记得有一次体育期末考,老师告诉我们考试的内容是四百米长跑,想要取得最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在1分50秒之内跑完全程!我一听,顿时傻了眼:长跑是我最不擅长的,更何况只有110秒的时间!我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到终点呢?想到这,我不由得垂下了头,为了这次考试而伤脑筋。没过多久,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号次是30号到40号的同学考试!”我一听到自己的号次,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担心:考试的同学都站在跑道上做准备工作了,她们个个信心百倍、精神抖擞,而我却迟迟不敢站到跑道上,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她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可考试快开始了,我来不及多想,只好硬着头皮上。我无奈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犹犹豫豫地走到跑道上。当我做着起跑的姿势时,看着老师手中的口哨,脑中突然想起了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整整奋斗了45个月,这点困难对我来说有又什么呢?想到这,我做了一个一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好成绩!于是,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起跑口令。“各就各位——,预备——跑!”我一听到这个口令,马上飞跑起来,速度就像是一根离弦的箭,生怕落在别人后面。刚开始,我看到自己跑在前几个,心里不由得舒了口气,对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奋力向前跑。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渐渐地,终点仿佛离我只有一步之遥!我兴奋极了,连忙加快速度,可速度却远远不如起跑时那样快。一开始,我没在意,可没过多久,我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整个人似乎都没力气。我想用尽力气跑,可脚就像灌上了铅,怎么也跑不动了。我只感觉口干舌燥,额头上都是一颗颗汗珠,真想坐下来休息!就在我想放弃考试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居里夫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想起了她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精神,想起了她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精神……我的心中总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持着我要坚持到底!我甩开重铅,用尽全力向前跑去,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奔向终点!近了,更近了,我激动地跑过终点!

当我回过头看着跑过的道路心里有种别样的自豪感,耳边不禁想起了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是啊,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战胜它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5

博古通今,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是谁?像辛勤的园丁养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是谁?像燃烧的蜡烛照耀着这个世界,我要大声的告诉世界:“那就是最最令人们尊敬的老师们!”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有你们伴随我们成长,才使得我们的求学路走的如此踏实,而在这些老师中当中,她却是我最难以忘怀的一位。

“上课!”

“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一心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的!”瞧!历史刘老师来上课了……

历史课嘛,本来就是讲故事,而历史老师就是位讲故事的人,在刘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总是最轻松,最快乐的!因为她经常弄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老师不仅课讲得很有意思,工作起来也是非常的认真,负责。

每次上课她都会花许多的心思去弄一些预习资料给我们,让我们提前了解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时,她会把自己多年以来总结出的规律教给我们,让我们能轻松地掌握每堂课所学的知识,让我们更有目的去复习,更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可是!在一次历史课上,我的一些举动让老师十分地失望。我与一些同学不停地在哈哈大笑,似乎有些对老师起哄的意思。也不知道,那堂课我是怎么了,居然他们闹了起来。结果,班主任知道了。以我为中心,开始大发雷霆。那一刻,我从内心里认识到了我错了,我不应该上课闹,我不应该上课哈哈大笑,我不应该……于是,我决定一定要找机会给刘老师道歉。有一天,上课时刘老师心情很好,越给我们讲心情越好,就把她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我们。后来,我就经常给刘老师发短信,在过年是打电话拜年……也是在增进师生间的情谊吧。过年时候,我又要到了她的QQ号,随后我们就在网上聊了起来。老师她不经常上网,一个月也上不了几次。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聊天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的。每回,在网上看见她,我都主动去打招呼,开始聊天,会聊很长时间。似乎,我有好多的问题想去请教老师,去向老师取经,探讨。比如:一起聊学习方面的,英语啊,历史啊,以及各科;班级同学有趣的事情;还有健身体育运动方面;从那时起我对刘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新的认识,更加的喜欢她了。通过网上聊天,感觉她并不想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思想很落伍,跟不上时代潮流!而她却是一个,有着年轻人般的心,喜欢潮流!穿的是那么时尚,也懂什么是“雷人语录”经常也说两句。我们和她之间好像并不存在着很大的代沟嘛!这就,使我们越来越喜欢她了,越来越喜欢和她说笑,缩短了我们的师生间距离。

搞笑的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因此,在历史课上,我们的笑声不断,震惊不断!而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也记住了某年某日的历史时间。她的讲课很幽默,也很深刻。她对工作的认真,努力,负责得到了我们的青睐也赞扬,使我们全班同学越来越爱她了,喜欢她了。

敬爱的老师,我不是您最得意的学生,您却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真的很荣幸做了您的学生,我们永远祝福您,我相信,您对我们的爱一定会得到回报的。让我真诚的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很想有一天,您能和我们一起驻足喜马拉雅;很想有一天,您能和我们一起探索元谋人与金字塔的秘密;很想有一天,您能和我们一起登上万里长城,一起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博古通今,您犹如滔滔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去追求无穷的知识!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6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深受感慨。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固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伟大的贡献。但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实验室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结晶。她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是伟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学习的!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浪费的日子,只有严正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结构,只有和谐亲爱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最枯燥的科学家的传记;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居里夫人传》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定要时刻准备着!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7

“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这是居里夫人的名言。居里夫人是我最敬仰的一位科学家,暑假里,我有幸读了《居里夫人传》一书,使我更加了解她,更加敬佩她。

居里夫人仿佛是一朵在旷野中迎风怒放的铿锵玫瑰,执著而坚定。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是法国索尔邦大学第一位女性教授,她是……可是她的科学研究是多么艰苦啊,她在一个既类似马厩,又宛如马铃薯般简陋的房子里工作,如果没有工作台上的一些化学仪器,我们无论怎样也想不到这是一个实验室。而居里夫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和提炼了镭。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的荣誉很多,但她将名声、财富视若浮云。她不仅把自己所掌握的全部有关镭的知识无条件地告诉给所有求教于她的人,还把自己付出艰辛劳动取得的镭盐和获得的奖金,送给了医院,最有趣的是她把好多奖章、奖杯拿来给女儿当玩具。爱因斯坦评价她说:“在我认识的所有名人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她坚定、善良,不重名利,做一个真正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

还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居里夫人的故事,从此“玛丽·居里”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如今,老师郑重向我们推荐了“名人传记系列”中的《居里夫人》,长大了的我多么希望能够阅读到它,全面的了解居里夫人啊!终于,我如愿以偿地图书角从借到了这本书,我高兴的差点蹦起来,在回家的路上竟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玛丽·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怀着亡国之恨的她,在10岁那年痛失母亲,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场怎样的灾难啊。可是对于居里夫人,不幸的经历仿佛是一个个锻炼她坚强意志以及成全她最终走向成功的台阶。也许正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居里夫人超人的品质,生活的清苦和煎熬磨折不了她对科学真理的不懈探索,荣膺诺贝尔奖的桂冠挽留不住她继续研究的脚步,甚至是失去至爱的飞来横祸,也没有打倒这位伟大的女性,她反而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又一次站在了诺贝尔奖领奖台上。

一次次凝望书籍封面上那个目光深邃,面容沉静的传奇女性,我不禁要问她:您那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怎样坚强的心啊!爸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莫非,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您?您那坚毅的唇线略略上扬,仿佛在向我微笑:“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朽的美丽——”“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恒心——”是啊,是啊,在那一面面白白的墙壁上,您曾这样微笑着无数遍这样教诲我们,只是,我们那时都不曾留心……

人们往往只看到居里夫人光辉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她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正如《成功的花》所言:“……人们只看到她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是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如果想不劳而获,他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我想:一个人需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像居里夫人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奋斗……

为了提炼出镭元素,为了事业,为了祖国,为了科学,居里夫人甘守清贫,在那间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在冒着热气的成吨的沥青之间,像最艰苦的体力劳动者一样重复着繁重的提炼工作,一干就是3年零9个月。再想想我们平时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做事没有恒心,一遇到难题就想走“终南捷径”。真是汗颜!以前,我曾无数次想像:如果自己能成为和居里夫人一样的女科学家,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去撷取学术王冠上的一颗颗明珠,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但如今,居里夫人让我在羡慕科学家的辉煌成就之外,又体验到了另一种伟大,感受到了心灵的崇高,更让我循着她的足迹,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成为智者伟大的真实历程。居里夫人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是因为她有与命运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读你,让我跨越时空,近距离的感受自己人生的楷模——你的伟大,值得我用一生去品味;读你,让我平添勇气,敢于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你的坚强,教给我苦难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读你,让我心灵成长,不再只艳羡浮华的名利——你的高尚,鞭策我追求更加纯粹的灵魂……谢谢你,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9

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大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璀璨耀眼,光芒四射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我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甚至惊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仔细地了解她那我辉煌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着奇异的经历,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当时的法国被外族人侵占,受着沙皇的统治,行动一点儿都不自由。生活在如此恶性的环境下的居里夫人,自幼有着过人的天资,成就了一个令人眼羡的她。可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她逐渐有了自己的理想,怀着爱国之心,拼合攒钱,为实现自己愿望而努力奋斗。终于,她成功了,可以去巴黎求学了。进入巴黎大学,她并不停歇,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学习。"冬天很冷,取暖用的炉子又小又不暖和,特别是缺少煤炭。脸盆里的水经常结冰。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只能把所有的衣服压在被子上。做饭的东西只是一盏酒精灯。没有其他炊具。"居里夫人到巴黎求学时困难重重,生活陷入了困境之中。从小性格坚强的她面对生活的艰苦仍旧发奋图强地学习,并且她觉得十分快乐、充实。使她热爱学习的精神得到了满足,孤单的情绪很快就消失了。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时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家里,我是"小太阳",妈妈是"小行星",整日围着我转。一日三餐,妈妈为我精心安排食谱,讲究营养均衡;夏天,为我泡凉茶,煮绿豆汤,降温解暑;冬天,为我熬鸡激汤,滋补身子,增强体质;周末,放弃休息,陪我跳绳,打羽毛球;每日,为我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教我学习。可居里夫人呢?生活在简陋的小阁楼中,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发奋图强地学习。和她相比,我实在差太远了。"逆境中成才"这句话果然没错。也许你会问,科学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是的,在这本书中居里夫人作出了回答。"其实科学就有一种神奇的美。一位科学研究者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者,也是一个小孩儿,他就像是沉浸在神奇的神话故事里一样,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里。"

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爱计划未来,想象美好事物。她认为科学是一种神奇的美,这种美可以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中,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这种美也是居里夫人一生能够坚持科学的原因。我们呢?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气馁,我们也应该向居里夫人一样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成功。我们不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气显赫,只要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让目标在缩小中起舞。

《居里夫人传》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的确,居里夫人视金钱如粪土,而她淡泊名利,意志坚定,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变成了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科学史上的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她谱写了一章不朽的神话,她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她的精神化作了科学界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0

居里夫人,一位世界闻名的杰出科学家,一位热爱祖国的波兰少女,一位勇敢的求学者,一位坚强的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从心中感叹道,一个人成功的道路竟如此坎坷,我也不得不被这位天才女科学家的坚强、执着、勇敢而感动。

只有一个词能形容她——伟大:这位科学家为了世界和人民,提炼出了一种可以治疗可怕疾病的神奇元素——镭,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融入到了滚滚沥青中,最终获得了荣誉和成功。她是一个爱国的女孩。用智慧蒙蔽愚蠢的考官,在那个可怕的时间里,俄国人侵略波兰,俄国佬儿让波兰的学生用“谎言”来回复他们,而聪明的玛丽总是被叫来回答,那一刻,她小小的心灵总是被屈辱和恐惧占领,作为一个爱国的学生,谎言带给她的是无边的屈辱和痛苦,可她坚持下去了,因为她明白,祖国的未来等着她去创新、建造。

她是一个勇敢的少女。当祖国被外国侵犯时,她选择离开自己心爱的祖国,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在陌生的城市中求学,终于有所成就。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九零六年四月十九日是个痛苦的日子,因为这天,居里夫人丧失了她的配偶:皮埃尔·居里。但这并没有使她崩溃,理性的力量支撑着她,让她面对着冷漠的社会,独立的生活使她坚强,从此,她放下一切,投注了所有的力量于科学研究,最终成功地发现了镭的用法:治病救人,并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她是一位难寻的妇人。

当她得到成就时,对金钱名利视而不见,把奖章拿给女儿们玩弄,不不因自己的殊荣而骄傲。这本传记是她的二女儿艾芙·居里所写,真实地记录了居里夫人的一生。文中多处采用了与居里夫人相关的日记,用这种方式突出她的心情、性格、为人。在皮埃尔逝世时,她的日记中,弥漫着悲痛,从“一动不动”、“如入无人之境”体现出她对丈夫真诚的爱和思念。巴黎大学在皮埃尔逝世后邀请居里夫人任教时,她所写的日记显得悲愤而镇定。正如皮埃尔所说:天才女子十分罕见。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1

居里夫人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大科学家,她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那就是镭。看了这本书之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是唯一一个令我敬仰、值得我学习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生在波兰,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小时候的家园被沙皇俄国统治着。居里夫人十岁的那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她去世前对孩子们和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爱你们。"最重要的亲人不在了,他们的生活立刻变成了灰色,对于小玛丽来说,没有比这更悲伤、更痛苦的了。不过她并没有退缩,不断地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

有一次,在她读书时,几个顽皮的孩子用椅子把她围了起来——她身子的左面、右面、后面各放一张椅子。在这三张上面,又放了两张,最后还在她的头上放一张。在整个过程之中,她竟然没有听到一丁点声音,直到看完书。她一抬头,整个用椅子搭成的"建筑物"轰然倒塌。紧接着伴随的就是孩子们的哄堂大笑。

在1898年4月12日,居里夫人正是发表了这样的科学报告:"沥青铀矿和铜铀云母比铀自身里的放射性还要强得多。这种事实值得我们关注,同时我们确信,这些矿石可能含有一种放射性强得多的化学元素……"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30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在1903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人们还不知道的物质,那就是镭共,他们同获得了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发现X射线对医疗工作上的作用,在战争年代,她到处进行疗伤,为人类的医疗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居里夫人十分"亲密"的接触了镭和X射线,在1934的时候不幸去世。

读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2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于波兰教师家庭的一位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于是我读了关于她的名人传记。

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的钱,从华沙一直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比埃尔·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十分清贫,工作、学习却很紧张。1896年先后居里夫人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1906年,比埃尔·居里不幸遇车祸去世,居里夫人就继任了他的讲座并指导他的实验室。1910年,她发现了纯金属镭。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都要有坚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如果在前行的路途中遇到了失败,不要灰心。跳过它重新走上前行的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坎坷。”同时也让我知道了:“自信+努力=成功”。在此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了《居里夫人传》让我收获了累累硕果,懂得了不少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3

在寒假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伟大而励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可谓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的一生中充满了奇异的经历。她容貌秀丽,但却出身贫寒,但她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毅力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对人类作出了不可想象的巨大贡献,但从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笔下得知,居里夫人并不把自己看作“著名科学家”,也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女儿们。她在简陋的条件下,经过三年多的坚持和努力和终于提炼出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不看好他们的那些人给以沉重的打击!

在我心中,居里夫人最耀眼闪亮的是勇气和毅力。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崎岖与坎坷,但她就只是靠这两个字才会成功。她在永恒的奉献中度过了后半生,这件事不得不然人佩服。但令人极惋惜的是她完成历史交给她的任务后就辞世了,把这科学的重任托付给了未来,托付给了这世界。

玛丽·居里我最钦佩的女性。她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厚的回报!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4

读《居里夫人传》,让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负着无数光环的居里夫人。

作为一个波兰人,她有爱国志士的热血;作为一个女儿,她有一颗孝心;作为一个妹妹,她有奉献与敬长的美德;作为一名求学者,她有无畏探知真理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她有不怕辛苦教书育人的执著;作为一名母亲,她有着为人母的爱;作为一名学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精神;作为一名成功者,她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永远不让知识贫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

她实在是完美无缺!我相信她身边一定不乏由衷赞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玛妮雅面对赞扬只会礼貌地微微一笑,便回过身思索着新的实验了。

我最钦佩的是她对科学的狂热。若无一种信念,怎能支撑她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当我翻到她听说提炼铀的残渣还在时的兴奋与布罗妮雅强行给她买衣服时的不悦,我真的惊叹于她热爱的事物——科学至上,不容许衣食住行的纷扰。

与居里夫人相比,怎样刻苦都不为过。秉性优良的她从不沾沾自喜、从没想过懈怠。的确,每个人都会疲倦,但她顶多在大汗淋漓时喘口气、擦把汗,而不是畏难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就像是两条鲤鱼,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坚强的心。他们游啊游,对于旁人的议论不管不顾,相濡以沫,直奔龙门而去。但当他们养精蓄锐,一跃而上后,却迅速钻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夺目的闪光照人前进。

是的,诸如两次获诺贝尔奖,发现钋、镭之类的成就对于她是理所应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诠释着什么是不被荣誉所腐蚀、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献一生。合上书,情不自禁地,轻轻为她鼓掌。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5

在暑假时光中,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作者艾芙一开始就承认他要叙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玛丽居里一生中伟大实际极多,所以人们都喜欢像说传奇那样叙述她的历史。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居里夫人这位具有高贵品质的、献身科学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居里夫人出生于被沙俄占领时期的波兰,家境贫寒,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中学毕业后,没钱上大学,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师来自筹学费。在巴黎大学求学时,每到秋天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着急,尽管这样,在实验室的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镭元素的伟大科学成就。一战时期在战场上的毫不费事就成了一名战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饭,困了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护士住的小屋里,或在露天的帐篷里,废寝忘食的在战场上进行救护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科学家,在生活依然很艰辛的时候,主动放弃了申请镭元素的有关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自己确因要买1克镭而不得不靠别人来筹集资金。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6

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有无数伟人的事迹与我做伴:在课堂中,从书本上总能接触到他们用勇气和毅力谱写的伟大的、里程碑式的璀璨篇章。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无异于那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居里夫人。

每当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理由很简单,她对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偶然的机会,我得以翻开《居里夫人传》一书,得以更加细致的了解她那我自认为辉煌的一生。

但是,我可能错了。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

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

她的一生很长很长,很是深奥,很是神秘,我无法一一叙述,但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许许多多疮痍的画面:祖国波兰被沙俄痛苦蹂躏时的无奈、失去姐姐与母亲时的悲恸、六年过着家庭女教师生活的艰难、巴黎大学夜以继求学的劳累、夫妇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简朴、母亲撑起女儿们教育事业的重任、对荣誉波澜的厌恶……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时代是在近两个世纪前的19世纪,而当今的21世纪与其大不相同,那时艰苦卓绝的名人事迹,载入了现在安逸生活中学生们的教材。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如何做到这一切?那真是一个神话!渐渐的想起现在的我,深感自惭形秽!早就没了居里夫人当年生活的艰苦,但为什么也没了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呢?那种精神哪去了?迷失了么?时代的发展啊,社会的进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粮——短缺!

我不希望这社会这样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万千只是空乏议论与无病呻吟,但我还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真诚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荆斩棘,临摹这个世界楷模的辉煌,将科学的远景继续崭新下去!

我自己当然想这样,不隐瞒地说,我与之相差甚远。设定学习计划的激情,换来的仍是虎头蛇尾——它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但现在,我只求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7

她发现了“镭”,并且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就是科学之母------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小学、中学时成绩都是第一,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居里夫人不得在16岁时就外出做家教,而且远离家乡。当我们面临着这些困难,我们会怎么办呢?我们只会畏缩不前,等待着别人来救助。可是居里夫人要强的性格,帮她度过了这艰难的6年。

后来,居里夫人到了巴黎的索鲁本大学,更加用功学习了,连一日三餐都不吃,只吃一些萝卜和樱桃。只要身体支撑得住,居里夫人就会读书到凌晨两点钟。居里夫人的实验越做越厉害,从钢铁性能到沥青铀矿的研究,经历的多少困难,最终被她一个一个克服。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科学事业的人。她刻苦学习、面对困难绝不妥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后来因为长期受镭的辐射,居里夫人66岁就去世了。当我一想到她那么早就去世了,就觉得非常可惜。如果居里夫人生活在现在、拥有一个安全、优质的科研环境及氛围,她一定能够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8

这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的小女儿写的传记的节选,这篇文章带给我最多的是惊奇与羡慕。

居里夫妇都是伟大的学者,他们一起工作,互相学习,有着共同追寻的目标,志同道合,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都从容应对。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的热爱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想想现在的我,学习时间一长便不能专心,真是自愧不如。

我是羡慕着他们,可以与爱的人公共同追求喜爱的事业,一生彼此依靠,彼此鼓励,共同进步。爱着同一件事,仰望着同一片蓝天。一同发现了镭,一同享受着荣耀与快乐,相比那些在逐梦的路上孤独着的人们有了一个依靠,一丝牵挂。

对于科学,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像孩子一样的好奇与天真,继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对于世界,人类终归是渺小的,而这渺小的却有着改变的力量,就像居里夫人的功绩,就是物理学史上的的里程碑。

同样告诉我们,希望成功,就要首先付诸行动、努力,以及永不言败的信念!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9

“居里夫人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犹如一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划过科学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耀。”封面的文字震撼着我,在这个寒假,出于对居里夫人这个传奇名字的好奇,我仔细阅读了《居里夫人传》一书。

从书中,我知道: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是法国物理学家,探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镭、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书中讲述的是居里夫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她的母亲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与她崇高的品质、她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她的处事态度分不开,在不知不觉中,这些也影响着作为女儿的作者自己。合上书页,我觉得居里夫人对困苦灾难的忍耐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荡涤着我的心灵,如同一股催我奋发的力量,指引我向前、向前。

书中说:“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承受幸福,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说得真是精彩极了,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承受,对疾病、痛苦、压力的承受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毅力、勇往直前的果敢;对幸福、荣誉、赞美的承受需要的是不骄不躁的平和,孜孜进取的行动。在生活中,我们会告诫自己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可又有几个在荣誉和赞美面前不会骄傲自满呢!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是呀,平时生活中,我们的很多伤心、难过不就是因为太在乎了吗?原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全书读完,很多发人深思的精彩语句仍在脑中萦绕,有一句话,最为清晰,“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多么有力的话语!我相信,只要我们像居里夫人一样,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一定会取得收获!取得成功!取得成就!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梦想成为一名星光绚烂的舞者,有人梦想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有人梦想成为一名优雅浪漫的音乐家,而我梦想成为中国大地上一朵静静吐芳的野花。

春风吹过的地方,我开成了一朵淡紫色的野花在崖缝,在路旁,在山涧,随处安身。我不想和桃李争艳,也不愿与玫瑰争香,只是想悄悄的为春光添一缕香,增一分色。我安静的混在野草里,站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默默的微笑,我的存在,虽然不如菊花般傲霜斗雪,不如水仙般婀娜多姿,不如牡丹般华贵大气。但是我将以我特有的色彩装点着大地山川,以我淡雅朴实的芬芳,在天地间添一丝淡淡的清气。

即使没有艳丽的外表,没有诱人的芳香,但我一定会顽强的生长着、开放着,和大地一起迎接风雨的洗礼,共享阳光的温馨。

当狂风吹过,暴雨淋过,娇艳的月季低下了头,美丽的喇叭花闭紧了嘴,高大的美人焦也变得没精打采时,我想,我一定会紧紧的拉住身边的每一根小草,同它们一块儿齐心合力的抵御风雨的欺凌,勇敢地迎接每一场挑战!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朵开放在中国大地上的野花,一朵不怕风,不怕雨,不惧日,不惧霜的野花,随处扎根、生长、开花,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默默的发芽,绽青,吐芳。我不求有人赞赏。当黑夜降临,人们沉醉在灯红酒绿里时,我愿意为孤寂的露珠敞开心门;当第一缕晨曦挂上东方天际,我愿意做第一个迎接的使者;当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我愿意做第一个给他们笑脸的人……

我还记得在哪儿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我希望自己能像这句话中的野花一样,无论沧海桑田,无论磨难重重,绝不低头,决不放弃。

美丽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我的梦想,我不要当花园里受人恩宠的玫瑰,只想做一朵默默无闻开放在中国大地上的野花,为中国的美丽添一缕香,着一抹色。

三月带着“雷锋日”来了,我们也当了一次小雷锋呢!

星期四,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要进行一次“学雷锋”活动。

带着期待的心情,难捱的上午终于过去了,广播里响起了清脆的声音:“请五年级全体师生迅速到升旗台前集合,前往人民广场进行打扫卫生的‘学雷锋’活动。”

我们举着扫帚,提着簸箕,带着“小小劳动者”的热情,欢呼着箭一般的冲出了教室。

广场上人可真多呀!晒太阳的、放风筝的,一派和谐的景象。形状各异的绿化带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春姑娘也给它们涂上了鲜艳的颜色,红的、绿的、黄的,真漂亮!我正打算闭上眼睛,细细“品尝”新鲜的空气,忽然觉得眼前的风景似乎有那么的一点点不和谐。

是什么呢?我定睛一看,只见地面上到处都是空的饮料瓶和纸屑,黑的、白的塑料袋迎风飞扬。

虽然我很想清扫眼前那些触目可及的垃圾,可由于分配区域的不同,我被安排刷华表柱。别以为这些柱子很干净,其实有很厚一层灰呢!我左手拿刷子,右手拿抹布,“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喔喔……”我边唱边干活,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不一会儿,抹布就变成了黑色,跟泼了墨似的。

这时,钟老师提着满满一大桶水过来了。太好了,救星来了。我火箭般冲到水桶前,笑了笑说:“嘿嘿,这桶水我先用了!”说完,我把抹布扔进水里,水顿时也变得黑不溜秋的了。望着变黑了的水和变亮了的华表柱,我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开心的笑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夜晚我躺在床上的时候,连空气都似乎是甜的。可是,人们为什么不懂得爱惜我们生活的地方呢?是因为他(她)们觉得路边的垃圾桶是摆设吗?华表柱上为什么那么脏那么黑呢?是因为电视里整天在谈论的空气污染吗?带着疑问和疲倦,我进入了沉沉的梦乡……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0

在我阅读这本书时,居里夫人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她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都要尊敬她。

我很喜欢读书,每买来一本书,就会细细的读好几遍。老师让我们买这本《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传》这本书,里面居里夫人的形象,是伟大的,幸福的。在她身上有各种的评价,可我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她的家庭贫困,但居里夫人一心想要去巴黎上大学。她一获取到知识,而就有了无尽的愉快。居里夫人是刻苦求学,还是有爱心,无私的人。

她也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的丈夫,她的丈夫也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与居里夫人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是物理方面的集大成者,卓越的他不幸在车祸中去世了。

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一位对妻子儿女疼爱有加的丈夫,还对父母孝顺敬重。他的性格成就和成长还有取得的成就,都在这本《居里夫人传》里描写过。皮埃尔·居里的性格特征,也都深刻的在我心中浮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1

暑假,我曾遨游在书海里,书海中唯一能打动我的心,就是那本伟大的《居里夫人传》。我的心头辈子为高尚的女科学家的伟大精神所深深震撼,征服了。因为居里夫人的信念感染了我,而我又是无比地崇拜这位伟大的女神。

居里夫人通过不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诠释着一个个奇迹,让我们赞叹不已。看了这本传记,居里夫人的求学阶段和研究科学的部分在传记中描绘了出来,我总仍不住去细读几遍,并用一支黑色的水笔把感动的地方圈画出来。有时我总忍不住赞叹她几句;我赞叹她的话犹如长江的流水,说也说不完,永远不到尽头。

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女神。她不仅有高尚的品质和人格,还有着巨大的贡献。她因为发现并提炼出镭,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却淡泊名利,继续研究科学。她对事业有着很深的执着,还与着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所有着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个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人。”

居里夫人给我们叙写了一个个传奇,一个个奇迹。偏偏是在她最艰难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和伟大成就。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是多么的可贵,如果不是因为她甘于刻苦学习并掌握知识,如果不是她那锲而不舍,顽强不屈的精神之柱支撑着,就不会发现并提炼出镭。这个伟大的成就是无人否定的,大家都崇拜她,赞颂她。

读了这本传记,使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现在这种精神是不断但无形地激励着我。使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今后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计划。我原来紧封着的“窗户”,因为我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彻底征服了;现在这扇窗户怅然、豁达地打开了。

居里夫人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的精神永远照亮着我的心窗,直至成功之道。并再一次地感动了我。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2

当我捧起《居里夫人传》,还没读完,就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这本书主要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梦想,为了亲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辉煌历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在科学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年少时,居里夫人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却十分刻苦地学习;年轻时,居里夫人独自住在异地一个简陋的破阁楼上,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梦想而奋斗;中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在破旧的研究室里不辞劳苦。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是的,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

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她又忍住哀伤,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独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居里夫人走了,也完成了她的使命。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3

暑期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居里夫人》读完以后,我颇有感触。

居里夫人的童年并不快乐,她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后来成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对知识的向往和对科学的执着,使她成为我钦佩的人。

整本书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一部分,她当时生活拮据,为了避免干扰,全身心投入到科学工作中去,她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地下室里,七点起床,凌晨三点才休息。这已成为她生活的基本规律。冬天寒风刺骨,一张单薄的被子是无法抵御寒冷的,于是居里夫人将她的衣服都盖在身上,使自己暖和一点,她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和一双又大又破的皮鞋度过了在大学里的求学生涯。

居里夫人是一位谦虚善良的人,当她获得奖章和奖金时,她是那样从容和谦虚,当她的朋友让她申请专利时,她断然拒绝,她说:“那样太自私,且违背了的精神!”她将大部分奖金捐给了向她当年那样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了。

书的末尾写着这样一句话,也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要热爱祖国、要报效祖国;生活要简朴,要依靠自己去努力生活;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的面对我们人生中大大小小每一件事。”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吗?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4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书中,你能看尽世间繁华,领略人生百态,感悟沧海桑田。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吸收,我们愉悦,我们更想分享。因此,今天,我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本精彩的书籍——《居里夫人传》。

玛丽·居里夫人,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相信世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她。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居里夫人,但印象仅仅停留在她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看了《居里夫人传》后,我才知道,居里夫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为她在科学领域上作出的成绩,更是因为她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德和纯洁灵魂。即使在百年之后,人们依然能够为她所散发的美丽光芒而倾倒。

《居里夫人传》里,最先为大家所展示的,就是玛丽的爱国情怀。玛丽出生于沙皇统治下的一个波兰教师家庭,从小就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年幼时她一直偷偷学习着波兰文化,等做了家庭教师,应付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暗中组织周围的文盲孩子一起学习波兰语,共同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年后的玛丽嫁给了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他们在沥青铀矿里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元素,由玛丽命名为“钋”,这个元素名字的词根与波兰的词根相同,以此发现来纪念她的祖国。不仅如此,居里夫人的论文《论沥青铀矿中所含放射性新元素》刚在巴黎发表,她的家乡华沙一份名叫《瑞阿特罗》的画报月刊也几乎同时刊登出来。她在战争中创造了射线检查车、射气治疗服务,培训放射科操作技师,挽救了很多生命。浓烈的爱国情怀让玛丽逐步走进了大爱无疆的境界,散发出人性的美丽光辉!

其次就是她对科学的热爱,使居里夫人在研究镭元素时,面对无比艰苦的环境毫不退缩,与丈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三年零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镭,震惊了世界。这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因而也融入了她美丽的生命。

在利益、荣耀面前,真正能做到淡泊名利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居里夫人却是其中的一个。在居里夫妇公布了镭元素的存在后,本可以申请专利保证他们的权益。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于是他们毫无保留地公布了研究结果。居里夫人一生获过两次诺贝尔奖,荣获各国授予的奖金10项,奖章16枚,荣誉20多个以及多达107种的各种学衔和职衔。但她一生清贫,把自己的智慧成果都几乎捐赠了出去。漠视名列的诱惑,让她能心无旁骛地研究,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用智慧成就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在于她身怀大爱,对科学锲而不舍,对名利淡然处之,犹如淡蓝色镭光,历经岁月长久的淬炼,跨越百年,依然绽放出不平凡的美丽!我们阅读《居里夫人传》,不但是要崇敬她的美,更是要传承她的高尚品德,让这种美融入到我们的人生价值中,一直延续下去!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5

我读了《群文阅读》中的《居里夫人自传》节选后,合上书,居里夫人那高尚品质使我深有感触,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

这个节选主要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简陋、潮湿的工作室里研究科学物质的故事。这个故事完全颠覆了居里夫人以前留给我的印象。以前我对居里夫人颇有了解:她是一个科学家、物理家、化学家,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仅此而已。现在,居里夫人留给我的印象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之所以能获得两次诺贝尔奖,是因为她拥有这些高尚的品质。

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没有做到!上车“小学生阅读之星”比赛有一个飞花令的项目。需要准备30个字的诗,大概一个人要背300首诗。才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接触这些新事物,去背诵诗词。我本来还挺认真的,后来觉得越来越无聊,甚至有时还会向我的语文老师抱怨几句,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太多怨言了。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没有坚持下来,就是甩绳的事情。

以前,我是觉得挺好玩的,所以才去甩绳。现在看着其他同学在大课间的时候跑步、踢足球、打篮球,心里就有些不爽,但是我又不会跳绳,所以每天大课间的时候,我只能甩绳,偶尔会去跑步。现在我从居里夫人身上知道了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像居里夫人一样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居里夫人正是因为在科学领域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善于思考、乐观幽默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6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的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她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这句名言来自于伟大的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她用自己的一生在为世界作贡献,不辞辛苦地工作着。

这个学期我选择了"她",更读懂了"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读完"她"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她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得,那生活中的坎坎坷坷,一次又一次得磨难和痛苦并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经历和抵抗的。她苦难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也带给了我无比的震撼,同样是孩子时期的她,为什么她能经历的要比我们多那么多呢?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家人得教育和呵护,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这种没有太多的约束力的教育可能不太受一些人的认同,但是作为同样还在接受教育的我,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很好,这会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太大的压力,让我们跟能爱上学习,而不是被破去学习,我觉得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居里夫人从小决非常的热爱学习,同样她也表现的非常出色,可是她却丝毫没有对此感到骄傲,心中仍然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追求。再如此的环境背景下还能保持这样坚定的心态,我自我感觉我要向她学习,同时也希望大家也一样,在取得成就后应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而不应该沉迷于此,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活力去打拼属于我们的未来。

文中居里夫人和姐姐布罗尼雅间的手足之情尤为感人。姐妹俩先后资助对方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其谦让、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联想到报章杂志上的一些社会新闻:某家的兄弟姐妹为了争夺财产而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在我看来,他们真该为自己的举动而忏悔。要知道,大家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手足啊!理应好好珍惜这样的血缘亲情才对,为什么一旦牵涉到利益问题,就变得如此自私无情呢?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抛弃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实在是得不偿失呐!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真的非常羡慕玛妮雅的家庭,羡慕她与姐姐之间的那份无私真挚的亲情。

但是谁又知道,为了给姐姐筹措学费,年少的居里夫人饱尝了世态炎凉。那时侯的她才16‘7岁啊,和我相当的年纪却经历了如此我都不感想象的事情,着需要何样的精神呢,我的心理是又惊又有震撼。

可竟管如此,她那富于牺牲精神和超凡的倔强执着都统一的柔弱的躯体,却做出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科学,当日后她走上科学道路时,她表现的,是舍我其谁的坚定。在艰苦的小棚屋实验室里,用最原始的方法提炼纯镭,聪明人看来毫无前途的事情,她没有任何退缩和犹豫。在另一副瘦小的躯干里,我也看到这种奇怪的统一。鲁迅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常流露出玛妮雅信件里所有的幻灭情绪。年青的鲁迅,为了对母亲的爱而屈从于母亲对婚姻的安排;为了资助弟弟完成学业而匆忙回国;为了兄弟间不明不白的不和而一声不响地搬出原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是这样一个隐忍牺牲的人,却是最倔强的战士,她那坚定的性子和她刻苦专严精神,总算得到了回报,于1898年7月和1898年10月,这是令居里夫妇和科学界都无法忘记的日子,居里夫妇先后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正是这个惊人的发现,是全世界都为之震撼,也使居里夫妇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但他们却不曾对盛名稍稍留意一下,而是将全身心投入到了科学之中。这个成果是让世人为之震撼的,要知道有的时候就算你付出艰辛的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的,就如我自身而言,我于学校的推荐参加省技能竞赛,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汗水去日日夜夜的训练,可是比赛过后我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高分,可是我努力了,我没有什么遗憾,我参与了,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我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可话又说回来谁说努力有必定就有回报呢,所以我觉得居里夫人在如此简陋的环境取得如此的成就当真是让人敬畏的,这点很值得我去学习,值得大家学习。

如今我也长大了,我也将进入社会,当读完这书后使得我对未来满是憧憬,也对自己的更加的有信心了,我坚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我的坚强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优秀的成就,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放飞我们的梦想,去迎接属于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7

在历,有这样一位学者,她从小就对科学很着迷;她节俭朴实,全身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她以顽强的毅力与渊博的知识,谱写出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她淡泊名利,一生荣誉无数却视为身外之物。她是居里夫人,一位为人类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

翻开《居里夫人传》,纵观着居里夫人意义非凡的一生,感受着她质朴的生活态度,品味着她对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犹如仰望天际最耀眼的星辰,我被深深地震撼并产生浓浓的敬意。

居里夫人在结婚前,名叫玛妮雅·斯可罗夫斯基,出生在波兰一个普通的家庭。她从小便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但年幼的她却早早地品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她的母亲和大姐姐相继离世。当时波兰正处于被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她不得不在俄国督学面前卑躬屈膝。黯淡无光的生活,磨炼出她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一腔爱国热情与报国忠心。中学后,为了积攒学费与资助姐姐布罗妮雅,她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去当家庭老师,直到攒足钱后去巴黎求学。后来,她与学者比埃尔·居里结婚。婚后两人经过刻苦的钻研,发现的新的化学元素———镭。

当时的玛丽·居里,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没有助手,为了在沥青中提取那仅占百万分之一的镭,她每天面对着滚滚浓烟,搅动着几乎和她一样重的棍子,在信念的支持下,她艰难却坚定地工作着!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提炼出了一克镭。这一克镭,虽微小,但却使科学迈进了一大步,并带动了放射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虽然名誉重重,但她却对名誉、财富视若浮云,并把所有镭的知识无偿告诉向她求教的人,还将凝结着自己四年心血的一克镭送给了许多医院。

居里夫人的高贵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为此披荆斩棘,就能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只要秉着正确的信念,踏平挫折,就能抵达成功的彼岸;面对困难,只要冷静细致分析,找到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8

《居里夫人传》我是放弃了看电视的时间,一晚上读完的,这本书的情节像502胶水一样紧紧地胶住了我的心,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感悟:只有像居里夫人那样淡泊名利,勤奋好学的人才会成为栋梁之材。

这部书是玛丽居里的女儿艾芙居里写的,是法国音乐学家。而她的母亲居里夫人,则是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局里居里共同研究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在1903年、1911年获得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一个淡泊名利,视物质如粪土的人,这种美好的品质,她的童年已经养成了。

有一次,玛丽居里祖国波兰在上波兰语课。之前,俄国已经占领了波兰,并在各个学校派下督查,不允许孩子们学习波兰语,只允许孩子们学俄语。

但是,聪颖机智的学生不怕督察,毅然带领孩子学习俄语。一天,玛丽居里正在学习俄语。忽然,楼梯上传来了“咚咚咚咚咚”的声音,是督察来了,孩子们迅速的把书藏在一个小柜子里。门开了,督察叫起玛丽居里,叫她背诵俄语教的天主祈祷文,又问俄国的王子、皇帝、公主、殿下的名字以及一些平级上的问题。当问到统治者是谁时,玛丽居里很痛苦,用生硬的声音回答道:亚力士山大。”

之后,玛丽居里哭了,在权力和暴力面前,她不得不低下了头。

玛丽居里是一个爱国的人。

另一次,居里夫人嫁到波兰,居里夫人在那时还很穷。她发现了钋和镭,却没有申请专利,当时,许多科学家、企业家都在使用钋和镭,如果申请专利,居里夫人就可以获得一千多万的专利使用费。而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奖章,就当玩具一样送给自己的女儿玩,而没有像别人一样,放在一个精心制作的上等盒子里,整天炫耀,像宝贝一样,不离开手。

看看我们的今天,有多少贪官因受贿而被拉下马,有多少贪官因沉迷女色,而被双规,有多少贪官因玩忽守职而入狱。

现在,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淡泊名利,做一个新世纪的栋梁之才。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9

1867年波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诞生了,她就是玛丽。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原名是玛丽。斯科洛多斯卡。她从小就对数学、科学感兴趣,成绩优异。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只能上完中学就工作。虽然环境艰难,但居里夫人还是在勤奋的自学,保持不变对科学的热爱。在工作中,居里夫人认识了和她志同道合的皮埃尔。居里先生。于是,他们结婚了。终于,居里夫人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虽然很简陋,但是,她就靠这些简陋的设备,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新元素——镭。

居里夫人虽然发现了元素镭,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她还是继续研究神秘的镭。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好几年。终于,她发现镭还可以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并亲自赶到前线,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作用。这样的研究是需要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闻名的学者,又是科学界的劳动者。

居里夫人使我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她还告诉我:“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0

八年的家庭教师生涯终于让玛丽攒够了求学的资金。现在她要去巴黎,圆一个被这时代、这命运压抑了八年的科学之梦。

在La Sorbonne,这位年轻的女子只花了两年的时间便取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一年后,又是数学学士学位。在那里,她邂逅了她灵魂的另一半,完成了她梦寐以求的事业,前无古人地两次站在诺奖的顶峰,最后,满足地安睡在了由她亲手发掘的镭之灿烂光耀下。

后人阅读她的传记,往往是赞叹佩服这样一位完满的居里夫人。但又有谁会去设想,那伊始时候八年漫长而孤寂的时光,玛丽是如何度过的?

科学是一个梦,一个超越马斯洛五重需求理论的存在。而玛丽她不仅有梦,更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回到故乡的八年间,她没有无所事事。担当家庭教师工作的同时,她努力自学着大学的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玛丽进入大学后果然提前完成了学业,甚至超乎预期地取得了数理双学位。她的成功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一个有准备的人,不论外在环境有多么恶劣,他都可以凭借自己坚韧的意志追求理想。因为命运女神,是可以被召唤的。

所以,请不要过多地埋怨环境。世上总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一人能轻易改变的,就比如体制。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换一种角度去对待它。离开,或者改变你自己。待到你强大得能够改变它的时候,请记得回头看看。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1

玛妮雅在16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补习教师的辛劳和卑屈:在雨天和冷天穿过市区,走很远的路;学生常是不听话或懒惰的,学生家长往往让人在有穿堂风的门厅里等很久。或者只是由于疏忽,到月终忘了付给应付的几个卢布,而这个教师是急需钱用,算准了在那天早晨一定能拿到的!

矛盾得很!这个“解放了的女孩”为了表示轻蔑艳冶,刚把她那极美的金栗色头发差不多齐根剪去,就暗自叹息,并且把一些动人而没有什么意义的诗句完整地抄录下来。

1886年1月1日,玛妮雅在严寒中起程,这一天是她一生中的残酷日子之一。她勇敢地向她父亲告辞,又去普沙兹尼西附近的Z 先生家当家庭教师。

她上了火车。忽然间,一种莫名的孤寂感向她袭来。

这个18岁的女孩,突然恐慌起来。玛妮雅坐在这辆笨重的把她送到异乡去的车子里,羞怯和恐怖使她颤抖。假如这个新雇主还和从前那些雇主一样,该怎么办?若是在她走了之后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患病,可怎么好?她还能再看见他不能?她是不是作了一件很蠢的事?十个、二十个令人痛苦的问题袭击着这个少女。她紧靠车窗,在茫茫的暮色中含泪凝望着在白雪下面沉沉入睡的原野向后飞驰。眼泪刚用手擦干,就又流了出来。

在1892年,一个异国女子怎么能够一个月只用40卢布在巴黎过不太难堪的生活呢?这只合三个法郎的一天,而她必须支付自己的衣、食、住、书籍、纸墨等费用,还须缴大学学费。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从来还没有一个问题是玛丽不能解决的。她有意地把分心的事都从日程中除去,不参加朋友聚会,不与别人接触。同样她断定物质生活毫不重要,认为这种生活并不存在。依据这种原则,她给自己安排一种斯巴达式的不近人情的奇趣的生活。

玛丽不承认自己会冷会饿。她不去烧那装着弯曲烟筒的火炉;在写数字和方程式的时候,她不知不觉地手指渐渐麻木,两肩也颤动起来。有一碗热汤,有一块肉,她的体力就可以恢复;但是玛丽不会做汤!

她不能用一个法郎再费半小时工夫去做肉片!她差不多没有进过肉铺,更不用说饭馆,那太贵了。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吃抹了黄油的面包,喝茶;当她想打一次牙祭的时候,她就到拉丁区的一家小饭店去吃两个鸡蛋,要不然就买一块巧克力糖,或者一个水果。

这种饮食,使几个月前离开华沙时气色很好的健壮女子很快就患了贫血。她时常由书桌前一站起来就头晕,刚刚抢到床前躺下,就人事不省。醒过来的时候,她自问为什么昏过去;她觉得自己有病,但是她对于疾病也和对于别的事情一样,极为轻视。她一点没有想到,她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的,也没有想到她唯一的病乃是饥饿。

她不向德卢斯基夫妇夸说这种绝妙的生活办法。

每次她去看他们,他们问她烹调手艺进步如何,问她每天的食谱,她总是以单音字回答。若是她的姐夫说她气色不好,她总坚持说是因为用功过度——事实上,她也确认为这是唯一使她疲倦的原因。然用,用一个表示不关心的手势,推开这些忧虑,开始和她的外甥女玩,这是布罗妮雅的女儿,她很爱这个小孩。

可是有一天,玛丽在一个同伴面前晕倒了,那个女子赶紧跑到德意志路去。一小时后,卡西密尔登上楼梯,进了顶楼。这个青年女子,面色有点苍白,已经在读第二天的功课了。他检查他的小姨,尤其注意察看那干净的碟子和空的平底锅,在全屋子里只找到一种食物:一小包茶叶。

最后玛丽不得不说实话了:从前一天晚上起,她只啃了一把小萝卜和半磅樱桃。她用功到清晨三点钟,睡了四小时,就到索尔本去。她回到家里,吃完剩下的小萝卜,然后就晕过去了。

或是冬天比较长,七层顶楼上冰冷,冷得玛丽不能入睡。她颤抖着,煤没有了但是这算什么?一个华沙女子会忍受不了巴黎的冬天么?玛丽再点上灯,四周看看,打开那口大箱子,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能穿多少就都穿上,然后再钻进被窝里去,把其余的衣服——她的衬衣和替换衣裳都堆在被上。可是天气还是太冷,玛丽伸出手臂,拉过那唯一的一张椅子,提起来压在成堆的衣服上,给自己一种有重量和暖气的幻觉。她一动不动地等待进入梦乡。这时,水桶里慢慢结了一层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2

当人们谈起近代科学的历史时,不能不联想到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中作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居里夫人的一生,她也不是顺利的,而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来的。

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淡,生活中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图强的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进研究室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他们生活清贫,工作、学习却十分紧张。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十分感兴趣,她整天思考除了已经发现的放射性元素还有没有其他元素?她立即找来了多种化学物品和矿石,最后她发现沥青铀矿石可能会有其他元素,她找来了许多沥青铀矿而先后在其中发现了两种新型的元素钋和镭,当发现了这两种元素时人们还在怀疑着居里夫人,而当后来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时人们将这些念头打消了。

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而她之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说的这段话说明了居里夫人在世界物理学、化学中的地位,他不仅点出了居里夫人的崇高品格更是写出了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居里夫人这样献身于科学,顽强执着追求科学的理念。居里夫人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依然能完成科学器材,设备齐全的人都发现不了的元素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多大的精神支柱。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依然对学习没有那种奋勇向前的精神,我们如果付出居里夫人1%的汉水和精神在学习上那么我们也会登上一个高峰。

居里夫人的一生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她的死因却是由于长期在实验室中工作受到长期辐射造成的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而失去了生命,居里夫人她不爱炫耀成就,她发现了镭之后不是申请专利,而是将镭的提取技术公布于世。这一点告诉我们不要有了成就就拿其出来炫耀,如果是你的功劳别人永远都会记得,不需要你去炫耀,要用一颗冷静平凡的心去对待。

居里夫人的一生值得我们去支持和敬仰,同时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3

读罢此书,感觉作者太过自谦了。

从全书结构与内容看,书名称为“居里CP”更合适。因为,居里夫人用了多一半的文字在追忆自己的亡夫皮埃尔.居里。全书行文除了偶尔迸出几个译者加的中文成语与诗词外,基本上语气舒缓、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曾经饱经风霜的智者,在向初入尘世的青年人自己的身世,她是那么不屑于自己的成就,而对于自己的丈夫则是满怀深情,依依不舍。此时,我想到了摩西奶奶。

其实,称呼为居里夫人是对一名女性科学家的不敬,居里夫人,波兰人(1867-1934),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受父母熏陶(父母喜欢数学,母亲喜欢艺术,这基本是天才出世前的标配),酷爱学习,精通好几国语言。鉴于当时波兰处于沙俄极权统治下的残酷环境,玛丽自费来到巴黎求学,生活学习条件极其恶劣,但阻止不了她求学的热情,中学大学基本是学霸。

后来她认识并嫁给了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从此称为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这多多少少受当时法国封建世俗习惯的影响(大革命也不可能改变一切的)。夫妻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在事业上几乎一年一个样(基本上与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同步),辛苦并快乐着,这就是人生的幸福。

不料,天妒英才。皮埃尔.居里死于一次意外的车祸,从此,玛丽.居里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并承担起丈夫未尽的事业,一边教书,一边科研,一边带娃,顺便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一战爆发,居里夫人毅然带着科学研究成果与设备参加伤员救助工作,救活了大批生命垂危之人。

居里一家,可谓荣耀等身,夫妻由于放射性研究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居里夫人本人由于发现镭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再后来他们的大女儿和女婿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二女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估计在岳母面前稍显LOW),而皮埃尔.居里的哥哥也是研究物理的,真是强悍的一家子。

书评写到这里,其实应该还有一半要写,就是居里夫人眼中的丈夫,直白地讲就是人高、帅、有才气。皮埃尔.居里情感内敛但看问题深邃,热爱大自然,不屑阿谀,如果他稍微低低头,也许成就不止于此……居里夫人十分怀念亡夫,也曾经尝试取代者(可能是物理学家朗之万,亡夫的学生,比居里小5岁),只是当时这种不伦之恋为当时所不齿,放到现在可能就成了,也不至于居里夫人为众人所唾弃,当然了,这些都是书外话,本书中是没有的。

一言以蔽之,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连续两次获得诺奖的女性科学家,而且还是跨界的,单凭这一点,就够吹好几辈子的了。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4

从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居里夫人,久闻其名,不知具体为何许人也,读完这本书后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在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后来与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喜结连理,是为居里夫人。两人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因共同对放射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居里夫人因发现钋和镭而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而皮埃尔·居里则在一次不幸中被马车撞倒,长眠于居里夫人心中。其实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她自己的自传部分反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书名有点名不副实,居里夫妇传可能更贴切一点。不过书中也有说到,居里夫人其实并不是很想写这部传记,奈何推脱不了友人的多次劝说,所以才不得已写了这一部有关自己的传记,且大半都是在写有关丈夫的一些事情。如果没有那次不幸事件发生,两人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也会生活的更幸福,但生活没有如果,在经历了几年的阴暗时期后(不是当事人所以也不清楚到底有多难挨,但从居里夫人的日记中也大概能看得出居里夫人有多想念她的丈夫,日子过得有多难,上有老下有小,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女婿也都带上了诺贝尔奖之路,着实不易),居里夫人便又重新投入科学的研究当中,后因长期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导致最后患白血病于1934年去世。

敬佩之余,多了一些力量。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5

兴趣背景:一个家庭中,获得四次诺贝尔奖,究竟是因为什么?

读后感:

居里夫妇是那种一定会做出重要事情的夫妇,从他们的性格可以看出。

皮埃尔·居里,对科学有着执着的信念,自我认定就是要为科学而献身的,这是内心想做、欢喜去做,并且认为能够给全人类带来幸福的事情。

居里夫人,对物理和化学的热爱,身处破碎国家成长起来的爱国情怀,有信念和激情,渴求能够做一些使人幸福的事情。

这对夫妻,共同都有对科学的追求,坚毅的忍耐和关注长远的眼界,因此对物质不追求,对品格极致追求,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与自然的亲密。

求其上,得其中;

求其中,得其下。

在我看来,居里夫妇的目标,始终是把科学和人类的幸福放在首位,所以哪怕实现不了100的目标,完成一部分也已经是旁人难以企及的伟大。

不得不说,在没有和这些伟大的人靠近时,在没有换一种眼光去阅读时,我觉得这种高尚的情感是我难以理解、觉得遥远,以至于无法相信的。现在深深敬佩,他们忠于内心,思想高大且深远。

我之前的不信,就想蟋蟀不经历冬天就以为不存在这种季节,只是因为我没有,便不相信,多么狭隘。

感谢阅读,能够让我有机会,看见自身的局限。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6

在晚餐吃到一半之前,我都认为,这天最让人高兴的事,是在考古所看到了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的原件。其实,之前我还看到了与之相配的“讨南羌”织锦。这两片出土于民丰尼雅遗址的著名“国宝”原件已经多年没在任何展出中出现了。当时我和那片颇具谶纬风格的护膊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没有橱窗玻璃相隔,副所长还担心我没有抓牢相机,可能要掉下去砸到国宝。

幸好,我没有砸到国宝,否则,很可能就没有那天晚上更欢乐的那件事情了。来者是客,正、副所长不但招待我们看了最著名的国宝,晚上还有慷慨款待。晚餐的前半段,品酒有方的所长取出两瓶红酒,几杯下肚,一扫下午在办公室里欲说还休的模样,滔滔不绝起最近“群众路线”运动的心得体验。作为博物馆里深藏功与名的扫地僧,我无缘一窥如火如荼“群众路线”的真容,不过假着所长的率真演绎,我对人人竞相深挖灵魂深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诸般滑稽景象,拍案惊奇了。

但冥冥之中,在狗首人身“盘瓠”大神的福佑下,我的前硕导DJ兄,注定要在这个丝绸之路故道巨邑的初冬之夜,揭去他多年来自封“儒雅”的封印,取代“群众运动”的亢奋表演,成为今天晚餐的主角。

说累了“群众路线”,所长终于想起了闷声不吭一心吃着清炖羊肉的我,他居然问起,“帅哥,你是学啥专业的?”

我心中一荡,口中的羊肉在慌乱中落下,硬生生被一旁窥伺已久的狗头神夺走了,狗头神狡黠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DJ兄清澈的眼神。

“我是学人类学的,”我以无可挽回的口吻回答,补充了一句“八闽大学人类学系”。

听到这个以研究狗头神著称的人类学系之名时,已经幻化成DJ兄模样的狗头神出现在坐在我对面所长的头顶。

“你不是LDJ的学生吧?”

“我是LDJ的学生”,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听人提起这个名字了,上一次是在单位对面的餐厅,上上次是在洱海边的饭店。但和我一同惊讶的,居然还有副所长。更让人错愕的是,所长和副所长意味深长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后,突然爆发出仿佛在箱子里深藏了20多年的笑声。

“这个名字好熟啊,他是谁啊?”副所长率先止住了笑声,但她的回答更让我不知所措。DJ兄是我的硕导,在和我共度三年相安无事的研究生岁月后,我们的交往静止于逢年过节的问候。但这并不表示他就此淡出了我的生活,比如,他会在世博会期间携家来沪,却不知如何打开从朋友那借来的房子,然后大清早把我从十几公里外的家中叫出来给他找锁匠开门,结果发现他只是把钥匙拧错了方向,把全家反锁在屋里。他还会在偶尔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碰巧和我本科时的博士师兄分在一个房间里,经过师兄的转述,他们的交流建立在对我那些“闪瞎钛金狗眼”事迹的回忆上。但是,DJ兄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始终是他无论上课还是开会发言时,慢条斯理永远不知所云的迷人风格;还有每次面对异性时挥之不去的囧然有神。

“他现在还抽烟吗?”所长的问话,拉回了思索中的我:难道是某次学术会议上,我的DJ兄又给与会者留下了或不知所云,或囧囧有神的深刻印象?看来在离开我的日子,他又获得了新的技能!

“他不抽烟啊!”我如实回答了显然在卖关子的所长。

“啊,他不抽烟了吗?”所长眼神中的幽怨,让我无比同情这个搞了大半辈子考古的男人。所有和人类学相近的学科中,在我离社会学越来越远的日子里,和考古的汉子似乎最能投缘。我知道,在那些工地上与探方和星星相伴的日夜,他们只能靠着烧酒和一个个故事保持与生活的联系。我感觉到,这个在大西北的探方中口口相传至少飘荡了20多年,让无数人在篝火边把酒言欢的故事,终于要回到它起点的地方,正如只有人类学家才懂得“日记”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暗语。在狗头神的庇佑下,某个游荡在天山脚下20载的往事,终于觅得一个东返的旅人。

“你可以问问他,还记得当年在西大宿舍里,教他卷莫合烟的人吗?”所长边说边比划出抓烟丝卷烟的熟练动作,就像下午在他办公室里,看他把一块墨玉原石熟练地在额头、脖子上用头油擦得油光发亮,好像老坑中籽料的皮壳一样。我依然不得其解,望着眼前的西北汉子,说出曲江池边夏雨荷式的台词。

“这个LDJ到底是干嘛的?我怎么听着这么熟。”副所长还是忍不住了。

“《居里夫人传》啊。”

“啊……啊……原来就是他啊,怪不得那么耳熟,我还见过他照片呢!”,副所长已经懂了,可我还没懂。所长和副所长是西大考古系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又在同一家考古所干到正副所长的位置,但现在,我有点厌烦他们这种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默契。他们已经只言片语心领神会了,我还啥都不解呢,真急煞人。

“他是西南人吧,我当年是春儿的上铺,他的照片我看过的,还有点帅的,对不?”口快的副所长让我总算会到一点意了,我看到狗头神在一边得意地点了点头。

“那年我们八八级的已经毕业走得差不多了。”所长点了一支烟,终于对着一盘清汤羊肉找到了他的篝火。“我是我们那届唯一考上研的。我找了辆三轮车把我们班所有人都送到了火车站,我的三轮车车技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一桌人都笑了起来,我喜欢考古人的这种幽默。

“我还把我们那楼所有人留下的鞋子都收了起来,用三轮车驮上,拉到火车站跟前,摆在地上,边上再摆个罐子,谁看上穿走,就自己往里扔钱”,我眼前浮现的是下午在考古所标本室里摆得满满的小河、山普拉、扎滚鲁克、尼雅遗址出土的干尸脚上脱下来的鞋子。“我摆了整整一天摊,赚了13块9毛5。那时一碗泡馍只要两块钱。”

“那可以吃七顿,吃3天”,我迫不及待帮他算了出来,想让他快点进入正题。

“不对,那可以吃一星期,谁顿顿吃泡馍呢?”所长独特的幽默再次让我们笑了起来。可我的DJ兄呢,他还没出现啊,我甚至怀疑他捡了一双鞋。

“卖完鞋我回来的时候,看到我们系女生宿舍那块有个人,在东张西望。”他停了一下,盯我看了一眼,我想我是明白他的意思的。“我觉得这人挺奇怪的,我们人都走了,他来找什么,万一东西少了怎么办,虽然穿得不像拾破烂的。我就拦住这个人,问他找谁。”

“他说找春儿,”说着又和副所长会意了一下,“那个怂,那会儿还不老实,说是来看同学。”我觉得“怂”这个西北土话和DJ兄之间的经典搭配,让我不得不佩服所长这位民间语言大师的造诣。“他说要送一本书给春儿”,所长说完摆了个姿势,用双手在胸前摆出仿佛观音持净瓶,又宛若红小兵胸捧红宝书的圣洁姿态。全桌人被他的夸张举动逗乐,但已经预料到结局的我,几乎看到狗头神眼中淡淡的忧伤。

“哦,我想起他们是怎么回事了,”副所长适时插话道,“那时我住在春儿的上铺,那个年代我们流行一个团支部给另一个团支部写信。我们西大就和八闽大学的考古专业结对子写信。春儿是我们支部的支书,LDJ是他们支部的。一开始人人都写,但写到后来,就剩下他们两个还坚持写。我估计有一百多封!很厚的一沓子。春儿那时还给我看过他的照片呢,还挺帅的。”我眼中的副所长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兴奋地说着下铺姑娘的情感秘密;那是20刚出头的模样,我力图从我见到的40多岁的DJ兄的脸上重建他20多岁的模样。“可是,我也不知道他俩后来怎么样了,因为春儿后来有男朋友了,毕业以后就结婚了。没想到他后来还是来了。”我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真相时,20多岁的DJ兄在我脑海中暗淡了起来。

“我问他有没地方住,他说没有。我就让他住到我的宿舍里,反正那时我们人都走了,宿舍空着,又是夏天。”所长不甘心被副所长转变气氛,“那个怂每天都跟我吃饭,还把我的莫合烟给抽上了。”这下我明白所长刚才为啥要交代那骄傲的13.95元,为啥没有撑过一星期。

“我就教他咋卷烟,我那边一大包烟丝,用纸包起来,最后尾巴上卷成一个尖尖”,所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卷烟工艺,就像一个月前我在云南看白族人造纸时揭纸的过程。“最后,要牙咬住那个尖尖,里面还有没切碎的烟叶杆子,评判一个人会不会卷烟的标准,就是咬住拧好的尖尖的时候,要发出‘嘚’的一下”。说着他把手指比划出来的虚拟卷烟放在嘴角的尖牙边,嘴里发出清脆的‘嘚’一声。

全桌的人都被他戏剧化的叙述感动得哈哈大笑,我也凑趣地问了一句,“那他学会了吗?”

“他学得有点慢,但最后还是学会了。”

“那他把你烟都抽没了吧?”

“那没啥,莫合烟嘛,那时候两块钱一公斤,抽都抽不完。”所长并没有在意他的莫合烟,最得意的是教会了DJ那个“嘚”的动作,于是他又做了一遍。

晚餐吃得差不多了,清汤羊肉连清汤都舀得快见底儿了。所长又点了盘土豆丝,“我们甘肃人就爱吃醋溜土豆丝,有一次在考古工地上,我一晚上吃了三盘”。是的,当年我出去吃饭,每顿饭都有,DJ当年在所长宿舍的那一个礼拜里有没有吃够呢?我心想。

“他在我宿舍里住了一个星期,”所长就着土豆丝继续了下去,“后来就回去了。”

“那他没见着春儿?”我终于忍不住了。

“没有,她一毕业就结婚了。”副所长说。

狗头神有些失神,从所长的表情中,我觉得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我们西北人啊,爱吃土豆丝”,他又若无其事地说起了他的土豆理论,“脑子也跟土豆一样,他走了以后一个月,我一直在琢磨。”

我不知道他在琢磨什么,只看到他在吃土豆丝。

“他个怂,狡猾的很,一直跟我说来看同学,就不是老实交底。可他看同学送本什么书不好,要送这么一本《居里夫人传》,这不就是本教人好好做学习的励志书嘛。”

“对对,我们那个时候流行过的,是白色封面,上面有一个居里夫人头像的。”副所长也冒了一句。

“过了一个月,我终于琢磨出来,他的名字里有一个‘居’嘛!”饶是木知木觉如我,也悟出了“居里夫人=居的夫人”的道理。在许多年前,我的前硕导,早已成为一个深藏不露的“脑筋急转弯”的绝世高手了。

“后来那本书呢?”

“他带回去了。还带走了一小包我的莫合烟。”所长有些幽怨的说,“走的时候,他说要再联系我,可后来20多年了,他都没有消息。”

“我们可以开个研讨会,把春儿和他都请上,让他们坐对面,毕竟春儿现在也是寒窑区文物局的局长嘛!”副所长的提议立即扫光了所长的怨念,后者立即变得兴奋了起来。

“他们都没见过吧,估计都认不得了吧!”

“没事儿,当年连我都看过照片。”今晚喝酒最少的副所长也按奈不住自己的激动。“我们一定要办个会,给他们发邀请。小张,你有他地址的吧。”

“没问题,我们常联系呢!”我看了一眼有些羞涩的狗头神,我知道他们只是开玩笑呢。“我会让他把烟钱还你的。”我对所长最后说道。

夜幕下的天山北麓,寒冷清冽,我没穿秋裤!

从饭店回酒店的路上,我还沉浸在《居里夫人传》的故事里,不觉冷。虽然在过去的若干岁月里,DJ在我脑海中,要么是课堂上手舞足蹈,讲着惠安姑娘如何对带队田野中的某人依依不舍,骑车远送的自嗨段子;要么是鲤城酒桌上,如同遇到“刘三姐”的萌动“莫怀仁”。但此时此时,我的脑海中却是另一幅在天山深处飘荡了20多年的画面。狗头神保佑!这个曾经到过阿斯塔纳墓地、尼雅遗址、苏贝希古墓、扎滚鲁克墓群、交河、高昌古城,给多少考古队员解去春夏秋冬乏的故事,终于遇到了我。

彼时彼刻,那个手捧《居里夫人传》的青涩少年,走在西大盛夏人去楼空“人面不知何处去”的宿舍旁,他被一个骑着三轮车的青年领进了宿舍。昏暗的宿舍中,只有莎莎声响,手和纸的传递,手把着手,他教他把卷好的尖尖放进唇齿的缝隙中,“嘚”的一声,点亮了少年心中缭绕不去的留恋……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7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伟人,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由此可见,他们的家,是多么的简陋。而居里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改变这种简陋。

而后来,即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或许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简朴,甚至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抠”的地步吧。

面对这么简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想象她是什么打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就是居里夫人。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与众不同,或许她是不拘小节吧。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她对仪表的华丽可以说是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的心中,只有她的实验,只有她的研究。也许,对科学热爱到了极点的人都是这样吧,你知道吗,据说爱因斯坦穿鞋子,从不穿袜子。在他看来,穿鞋还穿袜子,实在是不必之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纸醉金迷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甚至许多富翁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尽奢华之能。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曾几何时,我们也迷失了。

是的,我们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简朴的生活,而不是在纸醉金迷中走向消亡。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8

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镭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这个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便生崇敬之情。

1896年,居里夫人得知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发现一种铀盐能自动发射出一种射线,便起了极大的兴趣。全力投入到了这个研究中。当时研究需要精密的实验一起和足够的资金、设备。而对于居里夫人来说,当时她并不富有,他们便在任教的学校里找到一件极为简陋的木棚作为实验室。他哦那鼓鼓哦典当家中一切能典当的东西来筹措研究经费。接着她就要使废寝忘食地研究,一天又一天,失败接着失败,她并未放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她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忘我的工作。终于在经过整整四年的研究后,用普通的铁锅从几吨沥青矿渣中提炼除了0.1克镭盐。这一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由于镭的惊人特性和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许多世界级富豪想以高价买下这0.1克的镭。

居里夫人并未同意,而是果断的拒绝了,他认为镭不属于她个人,而是全人类的财产。她还向全世界公开提炼累得方法,将镭全部上交给镭研究所,分文不取。她将美国妇人赠送给他的1克镭也全部贡献。

居里夫人是所有科学家里的榜样,真心真意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贡献,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还有她研究是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也是我们所学习的。就像许多科学家一样,如果爱迪生轻言放弃,那么我们人们讲要在黑暗中继续走多久;如果达尔文半途而废,那我们还要天真的认为人类是神创造的;如果爱因斯坦不坚持不懈,那么我们人类将在什么时候才能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我们在学习上更因如此,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9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在波兰教师家庭的一位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是伟大的科学家,经过辛苦的工作,和她的爱人居里先生一起,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获得了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不幸的事情降临在了居里夫人的身上,居里先生过马路时被马车撞到,车轮从他头上碾压过去,居里夫人失去了她的伴侣。

居里夫人是一个顽强的人,她没有因为悲伤而放弃工作,还拒绝了政府发给她的抚恤金。居里夫人不但继续在巴黎大学授课,担任居里实验室主任,并且,完全承担起家庭的全部责任。

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0

居里夫人是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不仅因为她作为一名女性在科学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发现话筒性新元素镭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更是因为高尚的首先品质。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对居里夫人六百多字的评价中,仅用29个字来谈她在科学上的成就,却用超过五百字来表达对她品格力量的高度赞赏。这样正告诉我们:无论想成为何等有成就的人物,都要先学会做人。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需要的,然而却又常因各种原因被忽视掉的事情。当今的中国家庭往往把学习成绩或智商高低看成我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却忽略了许多,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的东西。

居里夫人对物质享受,对虚名都能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为了避免受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里果腹,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袖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这是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坚定不移的性格,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纯洁灵魂。

她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都荡然无存。

纯洁的梦想

玛丽·居里,她的名字响彻宇内,她的外号“镭之母”可谓无人不知。但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拥有纯洁梦想的普通人。

她的梦想中没有为肮脏的金钱卖命的身影,她放弃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一心只为了研究研究,为此她付出了一生。

也许有人会说有想想什么容易,是啊,我分分钟就能想出一个梦想例如成为亿万富翁或令我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人。但是这样的梦想纯洁吗?

你也许会说为了钱也有纯洁的梦想。是啊,我自己也能举出一个例子,比如《绝命毒师》中的主人公怀特就是一个得了绝症的化学家,为了妻儿的未来他必须要在两年内赚够72.5万美元。也许他的出发点很“纯洁”,但是为了赚钱他成为“大厨”(制毒师)。他开始学会卖冰毒,开始学会杀人;他从一个高中化学老师变成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变成一个让所有黑帮老大惧怕的人。他的梦想还纯洁吗?钱,像一个毒气罐污染了怀特的梦想之海。

梦想和纯洁的梦想能创造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为。我认为纯洁的梦想像一个想成为蜘蛛侠那样的人,为了大家而奋斗而变强。或者为了超越自己的极限去努力,我都认为这样的梦想就算小小也是至高无上的。

为了钱的梦想也许不纯洁,但是一大部分人压根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去拼搏,有些是为了年幼的孩子要上学,有些是为了高龄的老母有生活保障。这些人就算他们的手段不不纯洁,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早已超越纯洁了,他的梦是无私的,这样的人是善良相互的,他们能感化所有穷凶极恶的人。

居里夫人追逐梦想一生,她令我认识到追逐梦想像是在盛夏摘到树顶的那片叶子。你用爬,笑着爬,哭着爬,摔过但是你没有放弃,直到秋天你爬不到了,那片叶子便会自动落入你手中。

像她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

居里夫人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从居里夫人的小女儿的书中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居里夫人。

“玛丽想了几秒钟,然后说:’我们不能这么办,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比埃尔强调说:’……为了孩子们,为了我们,这种专利代表很多钱,代表财富。有了它,我们一定可以过得很舒服,可以去掉辛苦的工作……’……她差不多立刻就拒绝了’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全部发表,我们的发现不过偶然有商业上的前途,我们不能从中取利。再说,镭将在治疗疾病上有大用处……’”

这一段文字记述了玛丽和比埃尔对是否公开镭的研究成果以及提纯方法,玛丽认为获得提炼镭技术的专利是一种违反科学精神的行为,而比埃尔从大局考虑,为了家人孩子的生活,希望可以获得专利,但最终被玛丽的一句话说服了。

虽然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精神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开,但是这也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一个为了新元素不断探究,在发现它能够对治疗就很大益处时,所谓的科学精神并没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为了一个精神难道就能牺牲自己和家人吗?

我之前学过一篇关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写出了居里夫人不断探究,没有放弃的精神,平时经常会听到居里夫人不重视功名,将得来的奖作为孩子的玩具。但是居里夫人能够如此奉献自己的生活,全都是凭借着她内心对科学的热爱。我不是科学家,我没有那种对科学神圣的态度,所以我无法理解居里夫人的行为。尽管居里夫人的做法让更多人拥有镭,拥有拯救生命的机会,但是自己的生活没有改善,在她在世的时候就享有盛誉,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样,无论在生命中的什么时候,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常人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但是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仿照居里夫人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只为了自己的快乐。

欲有所成就,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