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平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
7.答案:D
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
8.用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9.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和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
及参考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012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