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孙权劝学得到的读书格言 正文

孙权劝学得到的读书格言

时间:2024-10-11 00:25:46

有关孙权劝学读书感1

最近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孙权劝学》。学习过后,细细品味,使我明白了很多,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孙权之所以能建立吴国,与他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孙权并不如诸葛亮那般机智,并不如曹操那般阴险狡诈,但他却能够很好地识人,用人,还很会劝人。当时的吕蒙乃是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孙权作为一个君王,自然希望手下将领能有勇有谋。但他眼下只有一位有勇无谋的吕蒙,虽然自然着急,但却并没有将吕蒙撤职,而是悉心地劝他要多读些书,最后使得吕蒙才略大增,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孙权作为一国之君,每天所要处理的国事总是异常的繁多,虽然如此,但他仍拿出许多时间来学习。而吕蒙通过学习,才略大增,最终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读书有益的,不然古人有怎么会说“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呢?开卷是必然有益的,你倘若读了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如果我们能做到博览群书,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所以我们应当多读书,读好书,持之以恒,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同时,这则故事还告诉了我们,应当听从他人对自己有好处的劝告。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劝告,那么他最后一定不会成功。倘若吕蒙不听从孙权的劝告,那么他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最终一定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

有关孙权劝学读书感2

读了《孙权劝学》,真的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但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再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地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在瞧瞧神童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通就是因为父亲的贪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是一位栋梁之才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的“伤”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的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累沙堆,沙子越多,累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地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的倒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看身边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风斗、努力学习得来的: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为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是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一些幸运的成分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相比,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没有吧!

《孙权劝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有关孙权劝学读书感3

今天,我读了孙权劝学一文。文章篇幅虽短,但文中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吕蒙当权掌事后,还是不愿意学习,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孙权对吕蒙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吕蒙于是就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一段时间后,当鲁肃与吕蒙论议时,非常吃惊地对吕蒙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文章叙述到这里,吕蒙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的品质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因为他虚心接受别人意见,所以才会去学习。因为他谦虚好学,所以才能博得鲁肃的赞叹。总而言之,吕蒙“现在”的才略是建立在具有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谦虚好学这种品质上的。

同样,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这种品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士”,让别人“刮目相待”。

有关孙权劝学读书感4

在七年下册的语文书中,我们学习了两篇相反的文章《伤仲永》与《孙权劝学》。

《伤仲永》主要讲:方仲永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他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七岁所作的诗被全县秀才称赞。然而急功近利的父亲:“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于是,仲永的天赋一天天消磨,最终“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讲的完全相反。吕蒙是吴国大将,但是他却不想学习但孙权想重用这个人才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是不是只是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听了孙权的话,”蒙乃始就学“鲁肃到浔阳时与他谈论时夸奖他卿今才略非服吴下阿蒙!而吕蒙回调侃他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方仲永和吕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方仲永天资聪明却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吕蒙因为后天的努力奋斗,超越了人生,突破了自己。

读了这两篇文章我懂了:决定人一生的不仅仅只有天资学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先天得的,只能算是起点,而后天的奋斗却决定人生的超越。

有关孙权劝学读书感5

读了《孙权劝学》以后,我有很大的感受。

特别是吕蒙能听从孙权的劝导,虚心接受孙权的批评。

我们也要像吕蒙那样,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批评。不能有一肚子怨气。我们也要学习孙权不断学习。孙权那么忙,但还能抽出时间学习。难道我们不应该像孙权那样不断学习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墨守成规。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但天生奇才的方仲永却落个再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将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的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瞧一瞧神童方仲永,五岁能做诗,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也。一代神童就是因为父亲的贪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老师好好调教,说不定也是一位栋梁之才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的“伤”真的是再恰当不过的表现了王安石的叹息啊!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幸福和有意义。”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我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有无数本书铺成的呀!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至于我自己,平常也酷爱读书。但不像一些文人,捧着书就不肯放手了。我从不刻意的花几个小时来看书,除非那时比较清闲。我喜欢挤小时间,因为我觉得那样利用会比较节省时间。这样,一天算下来,我最起码可以有两个小时看书。但是我知道,在文学方面,我还要更将努力,所以,我会读更多的书。

最后以高尔基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一)

1、迟、晚,怎么。

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事务多。

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二)

1、幼时丧父,读书。

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

(三)

1、这,离开。

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四)

1、不久。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幺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4、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5、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6、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7、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8、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9、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12、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1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4、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15、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7、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1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19、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20、人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2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2、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2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4、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25、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8、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29、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3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1、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32、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33、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34、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3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36、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37、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38、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40、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4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