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红色格言王羲之集字 正文

红色格言王羲之集字

时间:2024-10-05 13:21:42

内容提要

名碑名帖对联集字帖系列丛书之一。由东晋著名书法家王

目录

四言对联

群贤毕至 少长成集

知人修己 揽古察今

五言对联

咏怀山水趣 嗟感古今情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室静兰初放 亭阴竹犹清

风和春日永 竹映暮山清

斯人古今少 此曲世间无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六言对联

情怀生若春水 弦咏感之古风

日永情幽怀畅 时和兴大趣长

七言对联

怀抱曲觞随流水 慨陈畅事听管弦

随时妄录虚诞事 尽日放怀天地问

大贤自合为九列 清风足以流万年

快然和者幽兰曲 乐哉兴之修竹怀

游春不知时将暮 听曲情随流水长

放水流长揽其曲 为文气盛集于虚

人坐春风化朗抱 室将静趣放虚怀

世事殊同齐感慨 人生修短尽风流

虚怀流水信可乐 和气为春兴天游

流觞畅咏稽有致 至人兴怀固不同

情文感慨怀迁固 述作殊同寄老彭

俯仰此生得天趣 兴会所至岂人为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为文当取古之长

昔时尝引山阴水 异日期为少室游

尽日山游得天趣 终生浪迹在竹林

坐随永日情殊畅 管领春风气不群

作文每期随所化 放怀时或与天游

激情放浪形骸外 悟感清修天地间

坐揽茂林情不倦 随游修竹气也和

俯听丝竹仰听管 静视流水

与弦作乐风生竹 列坐咏怀水抱山

山有此生未能至 竹为一日不可无

生当天朗气清日 老作观山乐水人

室当惠畅情不倦 若遇贤能

俯仰不虚崇山气 觞咏犹带峻岭情

将合万殊为一相 每以内视作外游

视古在昔有所述 当今之世感其文

生当盛世春不老 人能乐观可永年

信清闲地是兰若 观自在春于竹林

万类静修成自异 一春寄兴与人同

陈叙幽怀同和畅 生观朗日寄文情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日叙天怀

清言若不知世事 静修引以悟长生

毕生游目观宇宙 列坐骋怀畅管弦

古迹虽陈犹在目 春风相遇不知年

以古为怀稽作者 随兴所在契天然

娱生于情春有气 兴之所至无古人

风人觞咏托于古 长者情怀和若春

世情岂尽能相合 贤者所为固未殊

万类静观咸自得 一生畅朗少人能

一人知己亦自足 毕生修察无尽期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坐于兰地幽怀畅 游至林亭

随其所遇将有悟 老于文者舍陈言

茂林清咏怀贤契 修竹欣观叙幽情

修竹兴怀骋极致 激湍流水引清觞

遇事虚怀和一世 与人同乐察群言

得山水乐寄怀抱 集古今文观异同

放浪在形骸以外 骋怀于宇宙之初

宇将化日骋怀抱 室有惠风可娱人

世间清品至兰极 贤者虚怀与竹同

为人不外修齐事 所乐自在林水问

修竹短兰生静气 和风畅日喻天怀

知足一生得自在 静观万类无人为

八言对联

生于盛世惠风和畅 人可乐观天朗气清

风水林亭映带左右 管弦觞咏俯仰古今

内容简介:

临帖是为了创作,创作要讲究章法。章法是集字成篇,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正文、幅式、行列、布白、笔墨、落款和钤印。

1、正文

正文的内容应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名言警句、古今诗文,也可以自作诗文。正文的字数可少可多,少则一字或数字,如“龙、虎、福、寿”之类,多则一诗或者一整篇文学作品,如书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一诗,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一词,书《兰亭序》则为一文。

2、幅式

书法的幅式就写在纸上而言,通常有中堂、条幅、横披、长卷、对联、扇面、条屏、斗方、册页等。中堂是用整张宣纸竖写的作品,通常挂在厅堂的'中间或主要位置,故叫中堂。一般把六尺以上宣纸的叫大中堂,五尺以下宣纸的叫小中堂。条幅是一整张宣纸对开竖写的作品,又叫单条或小立轴。横披即横幅,整张宣纸或对开横写。长卷是横披的加长横写。对联是上下联竖写构成。扇面有折扇、团扇、宫扇、蒲扇等种类,样式有弧形、圆形或近似于长方形等。条屏是由大小相同的竖式条幅排在一起,它一般由四条屏构成,多则八条、十二条,或更多条不等。斗方是长和宽大约相等的正方形幅面,其边在一尺至二尺左右。册页是比斗方略小的幅式,由若干页合成一册,故叫册页。

3、行列

传统书法作品大多由上到下安排字距,由右到左安排行距。行列的安排一般有四种类型:①纵有行横有列。行距和字距均等,此种章法以整齐、均匀为美。一般为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禊帖》、《临河序》、《兰亭宴集序》,是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中国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逸事趣闻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唐兰亭序摹本

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

《虞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所临,因卷中有元天历内府藏印,亦称“天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传,直接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

最能体现兰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因卷后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册临本笔力轻健,点画温润,血脉流畅,风身洒落,深得兰亭神韵。

最能体现兰亭原貌的摹本

《冯本》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因其卷引首处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称其为“神龙本”,因使用“双钩”摹法,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最能体现兰亭风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于北宋宣和年间勾勒上石,因于北宋庆历年间发现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仅有拓本传世,此本为原石拓本,是定武兰亭刻本中最珍贵的版本。

“唐人五大摹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是后世兰亭两大体系的鼻祖:一是以虞本、褚本、冯本、黄绢本为宗的贴学体系;一是以定武本为宗的碑学体系。这两大体系并行于世,孕育了后世无数大家。唐人五大摹本,曾被收入清乾隆内府,后流散四方:虞本、褚本、冯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绢本、定武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隔海相望不得团圆。此次将此五种珍本汇于一帙,海峡两岸法书极品齐聚一堂,全面展现中华瑰宝之流光异彩。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