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多则格言类作文的立意技巧 正文

多则格言类作文的立意技巧

时间:2024-10-03 14:25:01

巧妙地引用

(1)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2)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认识自己》)

其中的“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

(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

(2)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孝心无价》)

(3)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勿要求全责备》)

这两段文字用联想写成。(2)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为了论述要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作者广泛联想,从塞北到江南,从天上到人间。

虽然高考

凤头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开头便知结尾,自然会影响作文得高分。精美的开篇有三点共性:一是“明”,要“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二是“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置悬念、用典故、引

1、巧用题记展才情

题记放在正文之前,位置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那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往往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精美的题记,一般得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合,题记内容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如果反差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会使读者觉得别扭,或者觉得不可理解;二是简洁,最好控制在50字以内,太长就会造成虎头蛇尾或喧宾夺主之感;三是煽情,必须是有感而发,要着力透过文字表达自我的情感,展示人物形象。题记的写作方法很多,如名言警句式、巧设悬念式、渲染铺垫式、情感告白式、哲理明旨式等等。

2、设置疑问吊胃口

这种方法或行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先安排一个意料之外的情节,开篇荡起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设疑发问,制造悬念,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为赢得高分奠定基础。高考佳作《对大漠的约定》开篇连用三问,读者自然是欲罢不能:

是为了领略西北的风清吗?不是,金光闪闪的戈壁和悠久底蕴的敦煌,那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为了逃离所谓城市的“喧嚣”吗?不是,其实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孩也深深喜爱着城市五彩的路灯和现代化的学校。是为了追寻父辈走过的路,显得伟大吗?不是。试想父母怎会让唯一的女儿再去那份苦,受那份罪?他们深知女儿的肩膀还很弱小。那又是为了什么?

3、运用修辞添气势

综合运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或议论点题,或抒发展开,能收到文采飞扬的效果。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也是最受阅卷老师欢迎。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佳作《谈意气》便起笔不凡: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这段文字将意气与三位历史伟人相连,继而选择到与之相关的诗句,再用排比的形式连缀成句,文采飞扬,亮人耳目。

4、引用名言显深刻

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流行歌曲、精妙诗文导入,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有突兀、峥嵘、高远之感,此类开篇观点鲜明,哲理深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过,引用时要力求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否则会得不偿失。湖南省的另一篇高考满分是这样写的:

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还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哪怕他学问并不多,说得并不对。”窃以为这是很中肯的话。

5、落笔含情拨心弦

开头不先接触文章主要内容,而是描绘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以此定下感情基调,并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心灵的钟声》是这么开头的:“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仿佛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 嘀答嘀答 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

豹尾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开头仿若“爆竹”,结尾当如撞钟。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之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文章会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下面五种结尾方法在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

一是亮出高见尽展思想美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精警语句,以其意味厚重引人敬策,发人深省。这种结尾方式,对于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可谓两全其美。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一文是这样结尾的:

作为个人,在有生之年,应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然而,沉思吧,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丰盈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这样,你就能扬起你生命的风帆,不再意气用事。

这个结尾,要言不烦,作者解读了人生情感的深蕴内涵,在上文基础上开拓出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敞开心扉尽展情感美

文章当是有情物,佳作须得动人心。正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优秀作者总是善于以浓浓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赡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结尾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蓄,应该抓住最后的时机,外现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艺术的张力。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爱的色彩》,写出了自己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问题的三种不同看法,情感由怨恨、指责而变为迎合,不断汇集的感情火山到结尾时是这样爆发的:

这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三是欲言又止尽展余韵美

文章结尾处有意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刺激他们的阅读情绪,让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作品。这是一种美妙的结尾方式。满分作文《公鸡做官记》,编述了公鸡做官的经历;对属下专心生蛋的鸡看不惯,喜欢陪自己玩乐的鸡。年终考评,竟然颠倒黑白地上报。没想到主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过了几天,我和小白都被请到主人的面前,心里美滋滋的。怎么,主人的手里捏着一把刀?为什么呀?我才当了一年官呀,我不想死!你,聪明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作者没有置评,而是有意向读者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启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

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写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小小说《后起之秀》写道,评论家老王因儿子屡次投稿不中,未圆“少年作家”之,因而对时下的少年作家另眼相看。一日看到一位号称少年作家的作品《记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象》,又习惯性地开始猛批恶评。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明此文是他用笔名发表的作品。且看老王的表现:

“什么?”老王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你说那篇论卡尔维诺是你写的?好小子!”老王回到书桌边,把刚刚写好的评论文章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他摊开一张稿纸,写下这样的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

五是呼应开篇尽显结构美

如果考虑到文章的完整严密,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谠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虽是三言两语,不过要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

各位老师好。首先说明一下,在2016年全面施行的全国卷中,广东高考采用的是新课标I的卷子,本次讲授内容所举例子、所分析内容主要针对新课标I的高考作文,然后以解读小说的方式来探究一下“意林体”式的材料作文如何寻求最佳立意。新课标在2013年的时候基本确定了目前的考查形式,而且模式稳定,方向明确。在新课标考纲中的“发展等级”中明确规定要求考生“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但是同一则材料往往读者见仁见智,于是,如何判断立意属于“新颖”又不致“离题”就成了重心问题。

在对近三年的新课标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我觉得近年来全国卷作文提供的材料比较倾向于故事(或情节性的材料)。在审题时,第一个关键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在此基础上再来考查学生的提炼和表述能力。而提供的材料则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讲的“意林”小故事(如2015年的小陈举报老陈、2014年的切割钻石、2014年的游客租屋等等)。这些故事和以前的

考究一下近年来的新课标作文卷,我们可以发现“材料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则小故事”,从本质上说,材料作文的阅读和小说阅读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在对文章或者文段进行提炼之后解读,然后进一步表述个人看法”。那么,在阅读技巧上就应该有很大的共通之处。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材料作文同样可以理解为文章中某个精简的片段或者是全文的浓缩,只要你掌握了小说阅读的方法,以共通的阅读方法或许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准确理解材料内容”这个问题,找准“最佳立意”就变得容易了。之后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以

什么是“意林体”材料作文:

一、2013年开始,全国卷的考查模式就基本确定并开始推广了,通过对2013年-2015年全国各地试卷的整合分析,我们可以从作文的变化看出,“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方式基本确立。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阅读材料、一首诗或者一幅图画并对之做必要提示,但不提供明确写作话题,在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或图画做一定分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写作,立意可以自定,角度、文体自选,标题自拟的一种开放式的写作方式。

它在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上更进一步,它不提供可供参照的主题,而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去提炼观点,作文主旨要求围绕考生提炼的观点展开叙写。我把2013年—2015年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作文整理了一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

①.故事型(寓言型)阅读材料(2012年新课标I船工顺手补洞救人、2013新课标I切割师切割钻石、2014年湖北卷的“大树”、2015新课标I的“小陈举报老陈”、2015山东卷的“父子的对话”、2015重庆的“小孩等待妈妈”、2014?大纲版全国卷的“老王住院”、2014?重庆卷“游客租屋”、2013辽宁的“沙子与珍珠”、2013广东卷的“富翁救济穷人”)

②哲理诗、诗歌、歌曲、格言、感悟型阅读材料(如2015年福建卷的“路”、2015广东卷的“远与近”、2015江苏卷的“智慧”、2014四川的“人,站起来”)

③实验调查、实践数据型阅读材料(如2015年安徽卷“蝴蝶的翅膀”、2015年湖北卷的“蓄积”与“喷涌”、2015四川卷“老实与聪明”、2014江西的“探究”、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同学关系调查”、)

④新闻、时评型阅读材料(2014?新课标全国卷I“山羊过独木桥”、新课标II“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2014湖南“最美乡镇干部”、2013?山东卷“咬文嚼字”)(这种材料的解读与①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只不过现实意义更强一些。)

⑤漫画、图标型阅读材料,近年来考查的比例很少;⑥整合型材料作文,即由“多则有相近、相关材料整合而成的材料”,解决方法基本与其他类基本一致

【四川·吴滎林:比如,寓言故事,生活传说故事、新闻故事·····

安徽程俊:这是根据材料呈现形式分类的

四川·吴滎林哦,这个我是这么考虑的,分析了一下高考提供的材料,一般可以按情节划分,那么,哪种类型的就不是非常重要,只要都是有情节的,我们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分类方法太多了,各人有各人思维角度,各不相同,按情节分或许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二、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个人觉得出卷者相当青睐“意林体”式的材料。

所谓”意林体”,就是俗称的“心灵鸡汤式的小故事”。特点是故事短小精悍却饶有趣味,在简单又曲折的故事中往往蕴含了某种观点,读完之后能让人若有所悟,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积极的引向作用。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2012年的“顺手补洞,船工举手挽救船长儿女性命”的故事,之后的“梯子不用横着放”,之后出现的“切割师应对切割钻石的风险”的故事,2014年全国大纲卷“老王住院”的故事,2014年重庆卷“游客租屋”的故事,2015年新课标I的“小陈举报老陈”等故事其实在《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文章上都有类似的故事,故事言近旨远,令人感慨,让人顿悟。

从全国范围看,这种故事型的出题方式,似乎越来越受出卷者青睐,这种材料其实就是一则精缩的故事,如果采用解读小说的方式来解读“意林体”式的材料作文,是否会有效果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小说对情节上的处理方式是如何的。

可供借鉴来解读材料作文的小说阅读的基本解读方法:

小说情节鉴赏的基本解读方法(非小说鉴赏方式):我整理为三种:

1.理清线索,把握来龙去脉

2.知人论世,透视人物性格

3.见微知著,洞察文章主旨

解读这类“意林体”的材料作文,主要使用第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如果能够成为一则故事,那么故事必然可以整理出事件基本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往往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而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贯穿了故事的线索。高考材料作文限于篇幅和

那么,一则短小精悍的材料的着重点就基本只能放在“高潮”部分了,次之,选择的会是“结局”部分。在小说鉴赏上,我们把握了一定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我们就掌握了构成一篇作品的基本线索。

在一则短小的高考作文阅读材料中,我们如能抓住情节的主要线索,理清材料的来龙去脉,那就有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纵览全材料,达到“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不得脱离材料本身”的目的,那么,命题者的意图就顺理成章可以分析出来了。而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往往就是一则作文阅读材料的最佳立意。

试以2015新课标I的高考题目为例:新课标全国一卷:女儿举报老爸(材料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给学生做了这则材料作文时,学生的立意五花八门,各种想法都有,有些想法则是片面化的思维,列几个有代表性的立意思路供大家参考:

1.开车打电话本身就违法,何况高速公路打电话,为小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