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儒家国学文化经典格言 正文

儒家国学文化经典格言

时间:2025-01-08 06:38:36

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儒家经典名言摘录

国学十六句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 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3、《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篇: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

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梁·沈约《长歌行》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中说·礼乐》

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 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富贵尤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宋·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宋·朱熹《劝学文》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 《菜根谭·后集百九》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近思录·为学类》

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是真正的聪明。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为政》

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艺术篇:

1、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 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 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隋炀帝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春秋 孔子《论语》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前蜀 王衍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藜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 朱熹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梦中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元刘从益

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

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漂流在外头。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唐太宗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白紫清

分享10句经典国学励志名句,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语录。

国学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国学经典名句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国学经典名句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国学经典名句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国学经典名句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国学经典名句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国学经典名句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国学经典名句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

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国学经典名句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国学经典名句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