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学知不足格言对联 正文

学知不足格言对联

时间:2025-01-02 01:12:49

有关读书对联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

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6、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7、开卷有益,温故知新

8、学不知足,业精于勤

9、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10、若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11、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

12、读书必提要,处净在通情

1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16、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

17、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

18、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

19、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

20、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

2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22、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

2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

24、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25、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2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27、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28、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

29、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3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31、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

3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34、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35、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36、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就是读书

37、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38、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就是缘

39、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

4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4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关于读书的格言

1、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王安石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4、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就是蜘蛛般的体形,都就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 贾平凹

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宋)黄庭坚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韩愈

8、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 章学诚

9、读书之法无它,惟就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宋)朱熹

10、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就是干肠,就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就是脾气好,就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

11、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就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孟德斯鸠

12、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1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14、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鲁迅

15、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清)冯班

16、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17、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18、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培根

19、读死书就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鲁迅

2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

21、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清)袁牧

2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

23、读书不就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就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就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

2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2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2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

27、读书就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就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 普希金

28、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清)徐洪钧

29、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培根

30、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爱迪生

31、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叔本华

32、读书百遍义自见。 (南朝)裴松之

33、读书就是易事,思索就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4、读书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3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清)朱用纯

36、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明)薛煊

3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38、读书不要贪多,而就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39、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就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徐特立

4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4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就是长进。 朱熹

42、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夸美纽斯

43、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爱迪生

44、读书就是学习,使用也就是学习,而且就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

45、读要玩味。 (宋)程颢

46、读书和学习就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

4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朱熹

4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宋)朱熹

4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50、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2、我的努力

3、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章学诚

5、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宋)张孝祥

6、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韩愈

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9、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0、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11、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4、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15、学者如取水,终日取而不能逾其量。操瓢者止于瓢;操盎者止于盎。故善学者不自溢其器。———(明)左元臣

1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17、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18、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9、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21、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2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3、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24、尽信书,莫如无书。

25、……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只是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2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28、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2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3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读一书,增一智。

35、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37、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38、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39、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0、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1、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宋)司马光

42、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43、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44、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斯大林

45、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46、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7、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汉)刘向

48、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汉)杨雄

49、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唐)吴兢

50、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5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52、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5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54、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5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56、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57、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5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

59、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60、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论青年》

61、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6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6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4、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雨果

65、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66、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6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8、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69、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70、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7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7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73、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74、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75、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76、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77、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78、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7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8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81、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8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83、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孙中山

84、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神童诗劝学》

85、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8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8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8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9、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谚语

90、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老舍撰写的对联有哪些呢?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老舍(1899——196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语言通俗精炼,诙谐幽默,富有民族色彩,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他不但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一大批足以彪炳文学史的杰出作品,而且还撰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对联作品,对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对联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老舍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他从小就怀着一颗“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燃烧之心”。他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了一副自勉联,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

“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此联撰于抗战期间,联语全用人名,未加任何词语。巧思精构,叹为观止。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联如白话,绝无雕琢,既是老舍赠子女联,亦是治家格言。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此联是题赠在《龙须沟》剧中成功扮演程疯子的演员于是之的。对联的意思是说象这样努力的人(“是”当“这”讲),才有成功的希望!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文言虚字,耐人寻味。同时,这还是副嵌字联,里边嵌上的“是之”俩字,说的就是于是之。

军旅作家曲波的名著《林海雪原》上世纪50年代末问世,读者好评如潮。老舍为曲波题赠一联:“曲高和众;波远泽长。”联语窍嵌“曲波”二字,颇具匠心,并活剥成语“曲高和寡”和“波远流长”,言简而情深。

老舍为女作家赵清阁题赠的嵌名联是:“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以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作家作品的风格,又颂扬了她矢志不渝的精神。

1962年,电影表演艺术家崔嵬在《红旗谱》中成功地塑造了朱老忠的形象,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老舍撰联相赠:“贞如翠竹明于雪;静似苍松矫若龙。”

老舍提倡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刻苦精神,一向主张:“做文章最忌七拼八凑,欲免此弊,必须卖尽力气。”他在1962年曾作这样一副春联:“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联为心声,此联正是对这种主张的凝练概括。

“壮丽关山迎晓日;风流人物在中华。”老舍题赠于志恭联,作于1966年春节,当年8月老舍即含冤去世。

此外, 老舍流传联林、为人称道的对联还有:“学知不足;文如其人。”(赠臧克家)“析证诸子;衡量百家。”(赠刘子衡)“誓扫倭寇;还我河山。”(1939年自撰春联)“人民要好戏;艺术登高峰。”(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赠巴金)“吟酒辞旧岁;举杯贺新年。”(自撰春联)“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题蒲松龄故居 )“桃李满天下;梨园老寿星。”(赠萧长华 )“鸡声茅屋听风雨;戈盾文章起斗争。”(贺茅盾50寿) “破浪乘风,前途无量;降龙伏虎,干劲冲天。”(题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等。

拓展:

老舍 -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 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合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 (1980)、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 《老舍论创作》 (1980)、 《老舍论剧》 (1981)、 《老舍曲艺文选》 (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至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 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都较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