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读书格言感受30字 正文

读书格言感受30字

时间:2024-10-02 10:28:06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有关读书的

读书的名言警句1

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3、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格言

4、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5、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

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0、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英国)谚语

11、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13、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叔本华

1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读书的名言警句2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2.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4.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6.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谢觉哉

7.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波罗果夫

8.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 ? 芬奇

9.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10.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约翰森

11.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1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

1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高尔基

14.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1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搞笑语句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郭敬明2012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蒲松龄

3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6、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达芬奇

37、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38、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39、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爱默生

40、用心念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纪伯伦

4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42、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3、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44、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4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46、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卢梭

47、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萨迪

4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49、如果你足够坚强,你就是史无前例的。——司科特。菲茨杰拉德

50、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

5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佚名

5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3、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5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6、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57、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58、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佚名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6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62、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刘开

64、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魏明伦

65、勤勉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钱包丰富。——塞蒙兹

66、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托马斯

67、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6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9、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7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