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司马温公治家格言 正文

司马温公治家格言

时间:2025-01-11 02:45:44

承家风,记家训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以德立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爱德华家族为什么能英才辈出?那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高行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所以,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那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呢,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家教是指家庭内部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家长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的礼节。同时,家教和受教育程度不挂钩。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好的家教对于子女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家教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家庭内道德、礼节的教育,如:这个孩子没家教;某人家的家教很严格等。家教的本来意义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个体社会法非常重要的途径。 家教的`意义是历史的必然。 一是社会高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了。刚改革开放时期,有门打硬的手艺就行了,现在素质要求增高。包括思想、合作精神都有较高要求。这就必须学习。 二是当下社会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需要核心的东西,必须有正确的强化,不能被错误的东西误导,因为影响孩子成长、成才、成功的因素太多。 三是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条件进行子女的优化教育,需要对子女教育投资,也有了经济基础。 四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四川卫视天府好家规心得体会【篇一】

家风与家规属于家庭伦理道德范畴。何为风?礼仪、习俗、态度、举止、风气、风尚也。何为规?标准、法则、规定、章程也。家风就是家庭或家族所表现的一种传统的风气和风尚,包括其成员的思想、品德、情感、语言、礼仪、情趣、习俗、习惯、态度、举止等精神风貌和心理因素。家规则是家庭或家族为了建立、维持和弘扬家风所制定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共同遵守的标准、法则、规定、章程等行为规范,也叫家法。

家风有两大明显特征,即共同性和传承性。也就是说,第一,家风并不是一种个人德行,而是家庭或家族所有成员都深受影响并普遍表现的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第二,家风并不专指一时一事,它必须是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生活当中形成的并且能延续影响后代。不具备这两个因素,不能称为家风。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罗曼·罗兰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家风对人之重要影响的形象说明。家庭与家族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纽带的人类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组织。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生活成长,其人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亦即受其家族家庭之家风的感染和影响。这种影响和感染既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弘扬与提倡,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教谆与要求,也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和无形的塑造,是一种耳濡目睹、言传身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它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良好的家庭自然家风高尚,高尚的家风自然英才辈出。家风不正,世风日下,当然也免不了庸才、废才、甚至顽劣之徒、不良之辈。盗跖曰:“盗亦有道。”在现代社会,有的家庭依赖乞讨盖房起楼,有的整个村庄依靠造假发财致富,影响他们的,就是一种以耻为荣的恶劣观念。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中华民族是建立在以家庭为社会本位的民族,家庭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希望和寄托,不仅有浓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成家、保家、发家、兴家,是一代又一代无数炎黄子孙的梦想、追求与使命。因此,从古自今,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许多家庭家族均以拥有良好家风而自豪。北周庾信曰:“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北宋司马光曰:“习其家风。”南宋陆游在诗词中多次提到:“从来简俭作家风”、“春耕秋钓旧家风”、“诸孙玉立有家风”、“汝曹切勿坠家风”。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流传着许多有关古人家风建设的感人故事,如周公旦诫儿、孔鲤过庭闻训、孟母择邻而居、岳母刺字、包拯遗训、曾国藩持家教子等;同时还藏载有很丰富的有关家风建设的典籍,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在民间百姓千家万户当中,那些文字上或口头上的《诫子书》、《训子令》、《谕子规》、《教子经》、《示儿贴》等家风家规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在各个家庭、家族、宗族中世代流传。

四川卫视天府好家规心得体会【篇二】

何谓家训家规?家训家规就是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好代表这个家庭的人品好,受的教育好;家规不好,代表这家人的思想品德差,这一家的后代也就让众人瞧不起。家规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等,可以说都与家规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规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规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挖掘家规文化有利于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利于知荣明辱、扬善惩恶,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马鞍山是中部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该市在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始终将市民道德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类似于“好家训好家规”、“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好婆婆、好媳妇、好夫妻”等征集评选活动,用榜样力量构建道德新高地,营造“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礼让宽容”的良好社会氛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名的家规家训为后人称颂,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营造良好的家风,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从而耳濡目染地引导孩子同样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1.

2.

3.天府好家规心得体会

4.党员干部《中国家规》心得体会

5.党员关于中国家规心得体会

6.

7.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意译: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动,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而不吝,可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意译:人能做到既节俭又不吝啬,就可以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

意译:有道德的人都是因为重视俭朴而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意译: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俭则寡欲。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

意译:节俭就少欲望。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意译:俭朴就能节约,节约就能使各种好事层出不穷,奢侈就会放纵,放纵就会使各种坏事接踵而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李义山集·咏史》

意译:纵观历史上的贤人、国家与家庭,都是因勤学俭朴而成功,因奢侈而失败。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意译: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意译:节俭可以使家用充足,节俭可以少向别人求借,节俭可以使家庭兴旺,节俭可以使自身发展上进。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意译: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半。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意译:只有节俭才可以维护幸福,也只有节俭才可以培养廉洁。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意译:奢侈的人虽富而常嫌不足,俭朴的人虽贫而常觉有余。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意译:人生勤劳,不去求索怎么会有收获。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意译:富贵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勤劳得来的。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修身》

意译:遇到劳苦的`事情就争着去做,碰到享乐的事情就让给别人。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意译: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格言联璧·从政》

意译: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节俭可以养成廉洁。

君子以俭德避难。

——《周易·否》

意译: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意译:忧患操劳,偏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就会促使自己灭亡。

凡不能俭于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日录里言》

意译:自己不能俭朴的人,必定会非分地向别人索取。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意译:习惯于清闲就是懒,习惯于懒就是毛病了。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北京]司马光《资治通鉴》

意译:对百姓仁爱之心,百姓就可以富足;以节俭办事,财力就能充足。

凡言节用,非偶节一事便能有济,当每事以节俭为意。

——《宋史·卷三四二·梁焘列传》

意译:讲节俭费用,不是偶尔在一件事上节俭就能起到节俭的作用,应当每件事都要讲究节俭。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北京]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意译: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二首》之二

意译:耘田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汗珠滴在禾苗下的泥土;谁知盘中的米饭呵,一粒一粒都来自辛苦。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意译: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意译:节俭少去营求可以立身于世,节俭并合理地施惠可以救济他人。

滞财之致贫,共害烈于侈靡。

——严复《原富》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弇《读书录》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攻关》

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盖叫天《粉墨春秋》

积极勤奋地努力和不计成败的洒脱是成功的双翼。

——罗兰《罗兰小语》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