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题西林壁对应的格言 正文

题西林壁对应的格言

时间:2024-09-26 01:29:01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三段节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按要求完成6~9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微动。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6.给[甲]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

小 人 之 学 也 入 乎 耳 出 乎 口 口 耳 之 间 则 四 寸 耳 曷 足 以 美 七 尺 之 躯 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乎动静    形:形状,形体。

B.其渐之滫? 渐:浸泡。

C.游必就士? 就:接近。

D.长而异俗? 长:长大成人。

8.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1)[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句子。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6.参考答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解析:理解了文意,加标点并不难,而理解文意的前提是正确断句。所以,这道题既是考查标点,更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7.A 解析:“形”应为动词“表现”。

8.参考答案:(1)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2)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3)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

解析:这里的几段文字与课文部分保持着基本相同的行文风格,即通过大量比喻和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概括这几段文字的观点,务必要联系对课文部分的理解。

9.(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2)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参考译文:[甲]君子做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里,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做学问,把学到的听入耳中,从嘴里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美德得到修养而完美?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美;小人做学问,把学问当做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

[乙]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带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浸在臭水里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学习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皇甫谧耽学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事务繁杂),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孟母三徙以成仁(迁移)

B.或有箴其过笃(劝诫)

C.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命运)

D.辞切言至,遂见听许(看见)

11.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修”字不同,两个“过”字相同。

B.两个“修”字相同,两个“过”字不同。

C.两个“修”字不同,两个“过”字不同。

D.两个“修”字相同,两个“过”字相同。

1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后随父亲迁居新安。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

B.皇甫谧能够听从教导,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好学不怠。

C.皇甫谧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耽玩典籍,终身不仕。

D.皇甫谧待人诚恳,始终如一,不以穷达而有所不同。

13.翻译句子。

(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2)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3)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

答案:10.D 解析:“见”表示被动的意义。

11.C 解析:第(1)组“修”前句应为“修饰”,后句应为“长”;第(2)组“过”前句应为“拜访”,后句应为“超过”。

12.A 解析: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

13.参考答案:(1)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2)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3)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好名声呢?

解析:(1)句“修”(修身立德)、“笃”(专心致志)、“何”(什么),要注意特殊句式“何有”(有什么呢)是宾语前置句。(2)句“躬”(亲自)、“农”(活用为动词“干农活”)。(3)句注意固定句式“何必……乎?”(何必……呢?)、“崇接”(向上攀附)、“事”(为……从事、忙碌)。

参考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可以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

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父亲堂姊妹的儿子。当梁柳要去城阳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皇甫谧说:“梁柳未做官时探望过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现在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那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敦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陈述,皇甫谧的恳切言词,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三、语言表达

14.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古训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这句古训利于克服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4)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首先要找一句古训(如:题干中“学不可以已”),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格言、俗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意(如:题干中“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实质上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思,再联系个人及现实阐明喜欢的原因,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如:题干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5.联系《劝学》一文,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分析上联的特点:“论语”既指孔子谈论学习之语录,又指孔子的著作,同时“温故知新”的名言又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这样,结合题目要求,就能对出下联。另外注意下联主要从内容上与上联对应即可。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双基( 40分 )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你能看拼音写出美观相应的词语吗?(5)

zīrùn jiāoyóu lóutī ānwèi jìnɡwèi

( )( ) ( ) ( ) ( )

2、读准字音是认识这个字的关键,请你用ˇ画出下列汉字正确的读音(3)

蔚蓝 (wèi uèi)气氛(fèn fēn)开辟(pì bì)歉意(jiàn qiàn)

3、请你为同音字和形近字找朋友,相信你一定行。(5)

资姿 赛塞 拂佛 普 谱 操澡

( )态 ( )跑 仿( ) 曲( ) 做( )

( )料 ( )外 吹( ) ( )通 洗( )

4 、照样子加偏旁再组词行吗?(5分)

它( 蛇 )(毒蛇) 各( )( )朋( )( )

竟( )( ) 奇( )( )反( )( )

5、仔细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来,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3)

(1)降生在这个世界,会用方块字阅读,会用方块字写做的人,算是有福了。( )

(2)老师要我一个薯假完成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

(3)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

6、平时注意积累可以使你的知识丰富,请根据要求补充内容。 (7)

(1)、谁言寸草心, 。

(2)海内存知己, 。

(3) ,春去秋来老将至。

(4)唐代女歌唱家的吟唱被方块字保存了下来。(换成“把”字句 )

(5)扁担吱悠吱悠,像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6)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两句话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两句你搜集到的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0)

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

湖光秋月两相和, ,

_____________。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望洞庭山水翠,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银盘里一青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根据原诗在横线上填空。(2)

(2)两首诗的标题中都有“望”字,意思是_________。第一首诗中“望”的是_________,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第二首诗中“望”的 是 ,作者是 。

(3)两首诗的'后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2分)

游园不值 王之涣 不是庐山真面目

春日 苏轼 万紫千红总是春

登鹳雀楼 叶绍翁 白日依山尽

题西林壁 朱熹 春色满园关不住

八、阅读

(一) 和时间赛跑(片段)

每天放学回家,我在庭院里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就知道这一天快要过去。虽然知道太阳还会升起来,但是今天永远不会再来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1)、从这段我体会到作者看日落的心情是

。(3)

(2)、《和时间赛跑》一文中还有哪句话对你有启发,试着写下来。

。(3)

(二)“河”

我们常常见到河,河虽然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但是它的清澈,恬静,令人神往.河几十年如一日,从不休息,总是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流着。看到河,我想到无数具有这种“河的精神”的人们。

老师们像辛勤的园丁,为了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夜以继日的工作,白天整日忙碌,晚上人们早已进入梦想,他们还在灯下伏案工作。这些老师不正是像流着的河一样不知疲倦吗?

青少年为了让将来的世界更光明,为了使可爱的祖国更美丽,争分夺秒,学而不倦,他们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了时间的流逝,这些青少年不也像流这是河一样不知疲倦吗?

体育健儿们为了给祖国争光,不怕酷热,不畏严寒,不分昼夜的苦练本领,他们不是也像流着的河一样不知疲倦吗?

我爱河,而我更爱具有“河的精神”的人们。

练习(14分)

1.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

疲倦( ) 辛勤( )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

令人神往 。

夜以继日 。

3. 用“﹋”划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两个比喻句。(3)

4. 找出第五自然段中的两组反义词。(2)

( )( ) ( )( )

5. 用“||”把短文分成三段。(3)

6. 文中“河的精神”是指

。(2)

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参加的活动,题目自拟。

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

第一节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我想只有学生形成了这种意识,才会在平常生活中自觉把自我的情与自然映照、类比、融合,才会在阅读中真正体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才会把“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运用于言语实践中。

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总体观。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类的情分为情、理、志三种,每种配以古诗文和现代文实例,以实例让学生相信“一切情语都可用景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举抒情、喻理、言志三种抒情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

3、丰富学生自然文化底蕴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人类的一切意识思想都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导入。图片猿人、现代人类社会)

科学家表示,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根据最新研究,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过长期进化,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种。

人类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2、人类社会只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人类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合理的道德准则、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规律的延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一类学说。因为人类来自于自然,所以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仕子处境困窘时,会有归隐泉林的意愿,这就有如落叶归根、游子思乡,痛极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二)文学中的自然

历代文学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学就是人学,既然人类以大地自然为母,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会有大量自然场景的融入。请看《诗经》《楚辞》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每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说每一个文人雅士,都用一颗敏感的'心,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并借以传情达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反过来也可说,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想情意分为情、理、志三个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三种抒情方式就正好对应人类的三种主要情意。也就说,人类的情意都可与景交相辉映。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特点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点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1)古诗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诗人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提问:诗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现这一心情的?这样表现心情与直抒胸臆比有何好处?

明确: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更具体形象可感,避免了苍白的抒情。

(2)现代文:《飘落心灵的秋叶》(附于学生

提问:1、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是怎样悟出的?

明确: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围,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态以喻之;或是作者见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选择性鉴赏,重点鉴赏其一,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处。其余可只让学生说说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诗文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现代文:《叶子的风姿》(附于学生资料)

3、托物言志

对物品进行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鉴赏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从中悟到作者何种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处。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用景语替代情语的效果总结

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四)作业:

阅读《三种抒情方式经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附:

板书设计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语皆可用景语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发想像,再现形象,形成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含蓄隽永,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