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3、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
4、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5、公仆称谓千钧重,为政清廉万事兴。
6、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
7、草骑墙头因风势而倒,官无正气因德殇而亡。
8、酬薄酬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民公仆。
9、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
10、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端其身。
11、警钟长鸣筑防线,防微杜渐保晚节。
12、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
13、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
14、廉政准则天天念,心中有条高压线。
15、金钱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语不受骗。
16、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
17、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18、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19、金钱美女得一时之欢,手铐脚镣葬一生幸福。
20、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劳; 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穷困而变节。
21、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惟公,做人惟实。
22、勤补拙苦作身永学毋惰,严律己廉为政常涤细非。
23、家庭应该是廉政的港湾,而不应该成为腐败的漩涡。
24、以德修身,多做好事积德,以才立命,多读好书益智。
25、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
26、恣欲纵行,得意失终生,慎始慎独,律己得康宁。
27、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28、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穴堤。
29、廉洁,韶华之树常青,贪婪,生命之花凋零。
30、从政以民为本,倡廉以慎为要。
31、清廉公平断事理,勤政正直做公仆。
32、善观人者善观己,善观己者善观心。
33、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
34、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35、欲惠己时先泽人,欲教人时先律己。
36、为官浮云远,春风铸精神。
37、闲时静心思己过,他日清正无是非。
38、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
39、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40、严格政治纪律,严格依法行政。
41、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励精图治。
42、建设信用政府,建成务实班子,成为放心干部。
43、以身作则,忠实履行职能。
44、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45、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46、权力加廉政等于服务,权力加贪欲等于自毙。
47、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48、草生峰巅不显伟岸,松长谷底失高洁。
49、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50、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注译】孙:通“逊”,谦逊;固:固陋,寒酸。全句译意为:一个人奢侈了就显得不谦逊,太节俭朴素就显得寒酸。与其显得不谦逊,不如宁可显得寒酸。
【解读】孔子主张发扬俭德,为政清廉。他对当时社会权贵们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财大气粗、气势逼人深为不满,对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德行极为赞扬。他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在他看来,勤俭朴素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为官之德。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译】自身不正,即使是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大家就会心悦诚服,如果只用语言来空泛说教,大家就会发生争吵而无所适从。
【解读】第五伦,任东汉章帝时的司空,他对王公贵族骄奢淫逸、贪污腐化及世风日下深表忧虑。他多次上书倡导当权者廉政勤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句话对我们今天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是有启发意义的。领导干部只有在廉洁从政方面率先垂范,下级才不敢作奸犯科;如果像一些人那样,“台上讲反腐,暗地搞腐败”,不仅下级不会听,而且还会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注译】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
【解读】这段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为官者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九章》
【注译】遗:遗留;咎:祸咎。满屋子的金玉财宝,并不能长久保持。由富贵而生骄纵之心,是自己给自己遗留祸殃。
【解读】盛极而衰,满必招损。老子看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同样,老子以一双饱经风霜的慧眼,看到了“金玉”、“富贵”中包含着的短命和灾祸。古往今来,有哪一个攫取利益的成功者能够把他所得的利益,如金玉、珠宝、财富、名声、门第等,传之无穷呢?没有人能做到。不仅如此,个人占的财富过多,就会骄奢淫逸。而骄奢淫逸,往往会为自己招来灾难。
礼义,治人之大法; ———清·顾炎武《廉耻》
【注译】礼义是社会管理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解读】做人有大节、小节之分,知道什么是廉洁和羞耻是做人的大节。加强自我修养,筑好思想道德的堤坝,要从守廉和知耻做起。不讲廉耻,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无祸不招。这句话对我们的干部修身立德、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论语·季氏》
【注译】乐:快乐;节:调节;道:称颂,宣扬;佚游:浪游不归;晏乐:饮食铺张。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交了一些有益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傲放肆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饮食为快乐,是有损害的。”
【解读】一个人的娱乐爱好,即现在所说的工作圈之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对人的品德修养、对官员的廉洁从政至关重要。虽然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内容和孔子的那个时代大不相同,但孔子总结的娱乐爱好的原则,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 ———战国《荀子·正名》
【注译】欲望虽然没有尽头,不可以满足,却可接近于满足;欲望虽然不可去掉,但却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解读】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放纵欲望,贪婪无度,就会祸国殃民,身败名裂。这句话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具有警醒意义:节制欲望,廉洁自律,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
【注释】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
【解读】“聚人”、“服人”、“得人”、“率人”,归根到底是得人心,而得人心的前提是“其身正”。身为领导干部,只有不偏爱钱财,清廉自律,才能一身正气。宽以待人,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心。而能得人心者,便可成就事业。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注译】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自己的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解读】老子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在于“自胜者强”。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严格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随波逐流,这是很难的事。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战胜自己的对手之后,却不能战胜自己的种种欲望而最终毁败在自己的手里,教训极为深刻!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战国《孟子·滕文公下》
【注译】枉:使弯曲。直:使正直。自己不正直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正直。
【解读】孟子的.这句话和孔子的“己不正,焉能正人”同一个意思。儒家向来重视自律正己,以身作则。现在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廉政教育才能有说服力。
得民心者可名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 ——明·汪天赐《官箴集要》
【注译】得民心的官员可以称为官,那些失民心的官员哪里值得一提呢?
【解读】民心历来为执政治国者所重视。从大处来说,民心向背是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从为官者个人来说,它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的事业、前途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执政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事业发展的血脉在人民群众。赢得了民心,就赢得了根基,赢得了事业。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五·汉纪十七·宣帝元康三年》
【注译】贤能之人,财产多了就会损害他们的意志;愚庸之人,财产多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过失。
【解读】疏广及其兄疏受分别担任过汉宣帝的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二人告老还乡时,宣帝赐给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给五十斤。回到家乡后,兄弟二人变卖金子,置办酒食,请亲戚朋友同享皇帝的恩赐。有人劝疏广,用这些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说:“我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了吗?我是想让子孙们在自家的土地上勤劳耕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我用这些金钱为他们增加财富,只会使他们懈怠懒惰。”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注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解读】无论为人还是从政,都有个交友的问题。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孔子早就警告,友有“益友”、“损友”之分。结交“益友”,则德才日进,事业有成;结交“损友”,不但不能长进有成,而且可能狼狈为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于廉洁自律的
1. 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2. 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
3. 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4. 清正在德,遵章守纪一身正气德为先;廉洁在志,防微杜渐两袖清风志在高。
5. 在职唯明,做事唯品;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6. 做人要堂堂正正,堂堂正正心自安;为官要清清白白清清白白树德行。
7. 为官以廉为先,为政以勤为基,为民以实为本。
8. 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
9. 夫受人钱而不与干事,则鬼神呵责,必为犬马报人。受人财而替人枉法,则法律森严,定为妻孥连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
10.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12. 诚实不虚伪,敬业不图名,坦言不奉承,廉洁不贪利。
13.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14.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15.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做到"五个不":理想信念不动摇;手中权利不滥用;亲朋好友不放纵;社会监督不抵触;警示教育不放松。
16. 从政廉洁是为家园添砖加瓦,为官腐败必使家园房倒屋塌。
17. 做人做官做事清清白白,为公为政为民勤勤恳恳。
18. 取人一文,我的人则一文不值。
19. 清除疑惑,公正清廉廉生威。
20. 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自警自省。
21.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22. 知荣、知辱、知耻,堂堂正正做人;慎言、慎行、慎独,清清白白为官。
23. 千金经手过,不沾一文钱。
24. 一双铁肩,一颗义胆,一身正气,任劳任怨替国肃贪;一副柔肠,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25. 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26. 廉洁如琴,演绎优美之声;廉如如茶,品味淡雅清香;廉洁如笔,写出灵魂倾述;廉洁如画,描绘安康美景;廉洁如笛,吹出幸福响亮。
27. 为税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28. 警钟长鸣长鸣长警,醒言常省常省常醒。
29. 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清正廉洁格言。
30. 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31.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32. 侥幸心里应放弃,受到惩处方悔迟。
33. 廉洁人品磨砺出,甜蜜人生奋斗来。
34. 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
35. 不准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小汽车。
36. 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北辰平安。
37. 廉洁是为人之本,廉洁乃做人之基,廉洁是修身之道,廉洁乃正身之旗。
38. 口渴时觉得能喝下整个大海,这叫贪念;真喝时只喝下属于自己的一杯清水,这叫自律。能划清贪念与自律的界线,就达到了廉的境界。
39. 小善积多,德益天下;小恶除早,免生后患。
40. 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
41. 知难而进的决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破难的魄力,切实可行的办法,组织协调的本领。
42.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4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4. 做人一生光明正大,为官一任廉洁奉公。
45. 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最重,执政为民清政廉洁为要。
46. 人格在贪欲中扭曲,灵魂在腐-败后堕落。
47. 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48. 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49. 营造反腐倡廉氛围,树立廉洁企业形象。
50. 凡吏胜其职,则事治,事治则利生;不胜其职,则事乱,事乱则害成。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关于廉洁自律的名言2
1)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2) 人要做好事,一百件也不算多;若做坏事,一件就足够了,意指好事多多益善,坏事一件也不能做。
3)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
4) 一个人做好事,不必自夸,周围的人也会称许;一个人做坏事,不必自毁,周围的人也会诋毁,意指一个人的.言行好坏瞒不过周围的人。
5)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宋·苏轼
6) 英雄豪杰必定具有超过常人的节操。
7)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
8) 虽然被混浊侵染依然不黑。比喻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9) 不以私爱害公义。—宋·苏辙
10)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爱而损害公正道义。
1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
12) 莲生污泥而纤尘不染,沐浴清水,艳而不妖。此处以莲花的洁净比喻君子的节操。
13)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宋·朱熹
14) 心中不胡思乱想,就不会轻举妄动。
15)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16)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
17) 廉洁知耻是一个正人君子最重要的节操。
18)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宋·欧阳修
19) 不知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0)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
21) 痛斥邪恶小人全无羞耻之心。
22)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
23) 善与恶就像火和水一样完全对立,不能并存,意指有德才之人当疾恶如仇,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2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5) 意指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6)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
27) 意指在镇静沉着,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