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由哪句格言获得的道理 正文

由哪句格言获得的道理

时间:2024-09-21 11:02:49

毛泽东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它是我人生中的指路明灯,为我照亮了虚心,不自满的道路;它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谦虚的大门,锁紧了骄傲的大门;而它,又犹如是一台复读机,永远诉说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记得那还是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整天昂首挺胸的,以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够多了,比别的同学卓越太多。这个过分自满的念头让我吃到了苦头。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数学测试,由于我太骄傲了,没有尽自己的全力做好试卷,测出来的.成绩令我大吃一惊,74分!我从这次测试之后,我不再自满。当第二次数学测试来临的时候,我沉浸在努力的复习中。认真地做完试卷没有每一题,为了不再考出上次那样令人大失所望的分数,做好后还一丝不苟地检查了一遍。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让我的成绩一下子从及格升到了优秀! 果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只有虚心不骄傲才能有进步,小到学习进步,大到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有一颗谦虚的心,才能不断向上。

【第1篇】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刚开始我只知道这句格言的意思是:世界上没有完不成的事情,只要用心去想就一定可以完成。不过,经过那件事后,我对这句话的感悟更深了。

那是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正在埋头写作业,可是, 突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题上有两组数字,让我分别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可是,明明第一组数比第二组数大,可我算的平均数却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着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突然我想起老师说过平均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的数影响,于是我又看了一遍题,可题上的两组数都没有偏大或偏小。我实在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了,我准备放弃。就在这时,仿佛有两种声音在我的心中响起,一个说:“别想了,反正明天一问同学不就知道了。”而另一个却反驳道:“不行!我们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不是有一句格言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只要我们用心去想就一定能成功。”我心中一震,仿佛明白了什么。我又看了一遍我写的作业,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我这个“小马虎”把数给除错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问题用心思考就一定能成功。

【第2篇】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许多

星期六上午,妈妈把我送到书店看书。

我拿起一本《笑猫

临近中午,妈妈来接我,路上,妈妈问我:"今天看了什么书啊?"“我看了两本《笑猫日记》,厉害吧!”我骄傲地说。妈妈又问:“里面讲了什么啊?”"呃--讲了笑猫帮助小白找到了一位主人……还有球球老老鼠给笑猫了一个夏宫。"

我看书时囫囵吞枣,没有把书的内容记在脑子里,所以妈妈也没听懂。妈妈说:"读书时可不能囫囵吞枣。要边读边想,把书的.内容记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以后在看书时,我就放声读,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故事中的画面。

这句“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给了我启示,让我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看清楚每一个字,还要放声朗读的方法。

【第3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令我受益终生的一句格言。

这句格言是讲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非常宝贵。

虽然这句格言已经有许多人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却有几个人能做到?但我做到了。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把双休日的作业做完,突然就觉得很没劲,没有事儿干了。于是,我就想玩一会儿电脑、看一会儿电视来打发打发时间。但是,正当我想把电视和电脑打开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句名言,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子里闪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猛然一震,仿佛一下子就觉醒了过来,我放弃了打发打发时间的念头,准备好好利用一下这大好时光,帮助我学习。我拿出了《课课通》、《黄冈大考卷》还有《每日一练》等等,虽然我很乏力,但这句名言让我坚持了下来。

正是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第4篇】

我学过的格言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它像一盏灯,指引我走向成功的道路。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拼图,那个拼图非常漂亮,我也很喜欢玩拼图,我把拼图倒在了地上,把颜色相近的放在了一起,颜色不相近的放在了一起。我先拿出了放在最边上的拼图,又拿出了中间的拼图,拼了20分钟,怎么都拼不好,我渐渐失去了耐心,又过了20分钟,怎么都拼不好,我有点不想拼了,心想:反正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去拼,不用着急,我站起来坐到沙发上,准备看电视,但拼图怎么办,我心里很乱,不知道是继续拼,还是放在那不管,突然,我想到了一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觉得应该继续拼,而不应该放在哪里,我又开始拼,拼了很长时间,终于拼了出来。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的含义: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很难,只要用心就行了。

南宋大儒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个句子始终弄不透彻,理解起来总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这句话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对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爸不断从书店、办公室带回学生类报刊杂志,供我阅读、学习。我总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完一本书。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在书店买的一些书,都很快“看”完了。可我什么体会,什么好词,什么佳句,知之甚少,收获甚微。我很是不解:千辛万苦读完了这么多书报,怎么还是懂得不多?是不是对这句话理解还不深刻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册书上再次注意到了朱熹的这句名言。我开始反思,但反思得很浅,只知道读书要认真。可归根到底,我仍然不懂。于是我请教老爸。老爸说了一大堆,我才明白:首先要心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阅读文章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三心二意;其次要眼到,阅读文章,心眼合一,反复思索,并试着自己解答;第三要口到,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认真地做比较、分析,最后认真地总结和完善,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这才是读书要“三到”的真正涵义。

从那以后,我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时刻对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在这句话的鞭策、指导下,我阅读轻松,下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