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处世格言之世事洞明皆学问 正文

处世格言之世事洞明皆学问

时间:2024-09-21 05:44:04

王学明今年三十岁,在技术部混得很糟心。这糟心的事说来话长了。

说起当年,王学明还是很风光的,她是技术部招来的第一个清华生。为了引来他这只金凤凰,公司当时给了最好的待遇,一来就给了5万的安家费。刚到技术的第二年不久,他就和他师父合作发表了论文,论文获得公司当年的创新特等奖。得了2万多的奖金,因为他论文中的方案可每年为公司节约100来万的成本,公司的广播站、宣传栏都对他进行了一定的宣传。按照他的这种发展节奏,自己以为五年内提科长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然而事情往往是出人意料,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篇获奖的论文让他红火了一阵子,却沉寂了半辈子。当时总公司找到技术部,说是准备搞一个节能项目,希望技术不能把这个课题拿下来。没想到技术部的闫冀生部长狮子大开口:如果课题成功要拿节约下的一半的费用,也就是说节约100万的,他就要50万的奖金。公司一听傻了,虽是国企,钱都不是自己的,但技术部长一个人拿走一半,剩下那些个参与人员再怎么打发。因此这个项目就这样搁浅了。

当时技术部李有一个路子很野的人那就是金继生,他就是王学敏的师傅。他虽然只是个科长,但路子多,消息灵通,再加上新分来的清华生王学明给他做了徒弟,他那是如虎添翼,三两下就将公司准备给技术部的项目揽到自己科室。王学明在师傅金继生的指导下,纵笔操刀,对该项目进行了完美的'演绎。后来这个项目实施,公司给这个项目特等的创新奖,发到王学明何师傅手里各2万,技术部得了1万给大家煮汤分了,大家都很高兴。

在王学明登台领奖之后,他还依然意气风发了一阵子,却不知道技术部的部长在旁边冷眼看真他呢。随后王学明就陷入了个奇怪的圈子,他的办公室搬到最靠近从厕所的那间,搞项目从来没有他的份,经常安排跑跑现场,写写科里的的周总结月总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并每月上报一个材料计划。到年底总结的时候,王学明总结了很多科里的工作,却唯独自己没有什么成果了。当晋升机会来临的时候,部长总会语重心长地说:还需要锻炼锻炼。

这一锻炼九五六年过去了,锻炼着锻炼着,王学明就混到三十了。混到这个地步,清华学子的意气风发早间见鬼去了,只有一副邋邋遢遢的模样,一头蓬蓬松松的头发,穿得的松松垮垮衣服,皮鞋也几个月不上一次油,走到街上擦皮鞋的都不敢揽他的生意,生怕擦亮他的那双鞋半盒鞋油就没了。

最可笑的是王学明到别的大学生公寓串门的时候,被管理员挡在了门外,说他要是个单身大学生未免也太老态了,所以楼长拦着他足足盘问了5分钟,直到王学明从口袋了掏出证件,楼长瞅瞅了瞅,很纳闷地说你看起来比照片老多了。

王学明恨不得撞墙算了,一个天之骄子就沦落到这个地步,想要翻身得看部长什么时候升或什么时候降了。

从城里回乡下,走到公交停靠点,发现有两辆车在等,想当然的我便准备坐前面的一辆,却听到聊天声是从后面车上传来的,而前面车上一个人都还没有,看来又是先开的车反而停在后面了。

我随即也上了后面的车,聊天声有片刻的停顿,齐刷刷看向我,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我仍然微微一笑以示招呼,她们随即便恢复了正常状态。司机不在,通常情况下等车要开的时候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时间还不到上午十点,第一次这么早回程,也是第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这么热闹的聊天。我细看了一下,也就四五个人,都是挑菜进城来卖的大妈,应该六七十岁的样子,座位边上的一排竹篮里放着各种袋子和比较老旧的杆秤。

不一会上来一小姑娘,问车什么时候开,我见没有人吭声,就示意她,车前驾驶室顶上写有司机的电话号码,可以打电话问问看。毕竟跑乡下线路的车,又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人多,发车时间多半是没个准的,我最久的等过近两小时。所以我一般难得进趟城,虽说到我们那儿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车程,这来回等的时间却得花上N倍。

小姑娘打完电话就下车再去买东西了,说是十点半发车,时间还充足。

实在无聊,我不自觉的便开始专心听起那群大妈的闲侃来。

“你今天板栗卖的多少钱一斤啊?我看你卖的.挺快的。”

“六块呢,最后被挑剩下的一斤八两,我见有人要,一起算六块也给卖了。”

“你今儿还挑了红薯,也卖完了?”

“家里一些烤好的花生吃不完,我就挑来卖,不是很多,我就顺带挑了些红薯出来,太重,也就挑了一点。刚开始卖一块五一斤,不好卖,后来就只卖一块钱一斤了。”

“我这丝瓜和芋仔一会就卖完了,只是这干笋,十一块一斤,总共就一斤多,还给剩下一斤,才卖了几两。这拿回去自己吃又吃不完,好在可以放很久。”

“你今天卖了不少钱吧?”

又停了一会儿,我一看,各自把各自包里的零钱拿出来,在数钱了。

“也没卖多少呢,自己带了一百多在里面,总要多备点零钱来找呢。”

“你家板栗应该卖了两三千块了吧?”

“快没得卖了呢?最多再明后卖个一两天,我都是晚上捡了清早赶来卖的,不多了。”

也没听到有人正面回答卖了多少钱,看来虽然是自家产的小本买卖,也还是有所保留的哩。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不只三个了,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那就更加了。真的是直到开车,然后到我下车,她们都不带停的,甚至后面连偶尔的停顿也省了。

对于我这个认真的听众来说,还是小有收获的。

先来说说板栗,她们聊到了一个保存的方法可以一试。

先晒个一到两天,晚上也别收,淋一下露水,然后放锅里蒸,熟透后再稍微晒干水份,最后放冰箱里冷冻,想吃时就拿点出来吃。

特点是:易剥,香甜,保存时间长。

再来讲讲他们这边特有的烘花生。

从地里收回来,洗干净后直接放锅上煮,也最好用蒸的(会更原汁原味),如果比较多的话中间翻动一两次,不用等到熟透即装出来,最后再直接用煤火烘干就可以了(他们这边都是烧煤做饭的,做完饭把炉门盖上,再把专门用来烘东西的竹篮搁上要烘的东西,直接放煤炉上就可以了,像什么干豆角干茄子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烘干的)。

这种我试过,因为我没有烧煤,蒸出来后便直接放外面用太阳晒的,正好赶上好天气,晒了两天就差不多了。

特点是:原汁原味,清香而有嚼劲,不腻。不像我们常德的炒花生香味那么浓,吃起来也没有那么腻,两种完全不同的享受。

再有一个就有点意思了,她们还说到了杆秤的一点小秘密,至少对于我来说,原来是不知道的。杆秤下面不是有一个秤盘吗?学问在系秤盘的绳子上,如果称秤的时候,卖家黑心一点,把那绳子貌似不经意的在称秤上绕个一两圈,那你所称的东西就会变重不少。

这件事她们还起了争议,最后不顾车上的颠簸,直接拿起杆秤和其中一人买来的几个胡萝卜来确认。

看着这些个妈妈级的这份认真样,还真是觉着出了她们的可爱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啊!看来随着我这个外地媳妇慢慢的融入,也越发觉得这座小城随处可见可爱而会生活的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