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禅语大全
1.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
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淮南子·精神》。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6.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1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1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1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2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2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
2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8.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2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6.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0.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4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4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43.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4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5.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4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8.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庄子·盗跖》。
49.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5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道家经典禅语大全
51.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52.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
53.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二十二章。
5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7.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
5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9.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
60.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61.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淮南子·原道》。
6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6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6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7.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68.唇亡则齿寒。《庄子·胠箧》。
69.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
70.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
7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72.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73.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74.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75.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7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7.物壮则老。《老子》三十章。
7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83.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庄子·则阳》。
84.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一卦变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85.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8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8.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8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9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2.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5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3.穷则反,终则始。《庄子·则阳》。
9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97.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淮南子·原道》。
98.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符经》卷下。
99.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10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5、她喜欢把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干净净的,他却很随便,东西乱扔。他们吵架了,她离家出走。她想:这次回去,家里一定被他弄得不成样了。他因为习惯了,家里还是整整齐齐的和原来一样。当她打电话来说:她要回来了。他跳起来,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她进家:我就知道家里会成这个样子。他说:所以不能没有你呀。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过街桥下车如流水,前灯橙黄,尾灯樱红,从桥下闪闪而过。东单街上的大小专卖店灯火通明,不远处的大厦顶上霓虹旖旎,它们是大小不等的船只。而路口一角,高耸的麦当劳金黄的M标志,便是指示航道的灯塔了。在桥上可以隐约望见我的学校,青瓦铺顶,飞檐吊角,鬼影憧憧。世界上著名学府多建在城市边缘,不出世也不入世,仿佛道家对欲望的态度:若即若离,毋助毋忘。我的学校建在这里,仿佛把和尚庙建在秦淮河边,色空之间,一塌糊涂。《万物生长》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道家有句话叫做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这又是时间与空间的整个的统一。可是最要紧的,你看这个远、逝、返,还是个时间的东西。这一句话就讲尽了最高的艺术。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逝,消逝了,没有了,逝则返,又回来了。最美的菩萨的雕塑,或者希腊的雕塑,或者是达芬奇的名画,都给你这个感觉。傅聪
1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3、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4、何为其然也?众人惑之,水本柔,众人皆知也。然水之坚,鲜少闻之。水诚乃坚硬之物,道家曰:攻坚者,莫胜于水,故吾以为;水亦坚也。
1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3、好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根与翅膀。根就是要他们知道家在哪里。翅膀就是远走高飞并能运用所学会的知识。
2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2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道家哲学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它的学说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是极其之广的。
2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1、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3、他用笔坦然利落,一挥而就,从而显现出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4、师父首先注意到天气非常美好,她说这意味着上帝赐予我们许多加持,接着并表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更多加持,尤其在前一阵子美国遭到严重的打击时,更是需要上帝的加持,师父说这也就是道家否极泰来的道理。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7、摘要游艺本是儒者历练性情与德业的重要科目,却被道家庄子视为雕虫小技。
3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大学时期有一位东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丰富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我萌生了一个不可名状的中国梦。
4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6、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这是道家的智慧。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学而思,则智如江河不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儒家的智慧。悟道明心,转识成智,善念如流,佛境自至。这是佛禅的智慧。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治人事天,莫若啬。
49、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1、在诸子百家中,道家对男女之道的研究是最令人看好的,这不是因为道家的学说比其它的学说更有道理,而是道家的男女之道最讲实用性,所以也就被社会广泛的接受。
5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壶中日月: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5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6、知白守黑的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5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0、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