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客家人的民风民俗范文(一)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称“挂颈”。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一天也叫做“ 拜祖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节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节和习俗。你家乡的习俗呢?一起说给同学们听听吧!怎么样?
有关客家人的民风民俗范文(二)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自古以来以重礼、讲礼貌著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属之间,邻居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有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人人都得遵守,若不,就会被人耻笑,甚至会骂你“早死爷爷少教导”。
客家人的礼节很多,很繁杂。由于笔者的知识浅薄,加之在一篇短短的文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略举几例。
待客。客人光临,男客人由男人陪坐,敬烟,女人奉茶。不能“打赤膊”、“穿内裤”接待客人,亦不能随意弯腰曲背、架“二郎腿”,抠鼻子、玩脚丫。奉茶也很有讲究,单独奉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端,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客人接茶坐着要起身,不起身要说对不起,我没有起身。主人回答不用客气。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
进餐。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宴席上给客人斟酒要按座席的大小顺序。以方桌、圆桌为例:陪客的在方桌坐8号位、圆桌坐10号位,斟酒则按座位的大小顺序。这些规矩目前仍很讲究,尤其是广大农村。主人要给客人盛饭,请客人吃菜,不能侵占客人座位,不能脚踏别人的凳子横木,夹菜时只能夹自己一方的菜,不能目中无人乱夹乱挑。同一席的人吃饱时,不得离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搁在自己的饭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搁在饭碗上,则表示不满或表示没有吃饱)或说一声某某请慢吃,对不起我没有等你。待客人回答:别客气,才能离席送客。
送客。当客人提出要走时,主人要先挽留,客人确实要走,主人应为客人拿物、开门、送出大门。客人说请留步,主人才与客人拱手或握手告别。多人同行的,客人长辈或老者先行。
客家人还有很多礼节,如子女早晨起来、晚上临睡要向父母或长辈问安,晚辈外出回来要给长辈打招呼,这是不可违逆的礼节。亲友有了红、白喜事都能主动相帮,互送礼物,就是平时有了什么新鲜食品,均要与邻里共享等等。
在我房间的写字台前贴着一则客家谚语“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条客家谚语就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记得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了,我还沉浸在寒假的玩乐之中。上课时脑海里总想着放鞭炮的情景,老师讲的功课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午放学回到家,书包一扔,拿出鞭炮就往外跑,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妈妈催我回家吃晚饭,我才磨磨蹭蹭地回家。晚上突然想起作业一点也没做,可是坐在灯下却直打哈欠,作业便马马虎虎随便应付。很快二个星期已过去,要准备第一单元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考试我考砸了,我深深地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养成了好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做,做完作业后认真复习、预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慢慢提高了。
“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客家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立春晴一日,耕田唔用力。
一年两个春,无被暖温温。
谷雨在月头,无秧不用愁。
隔年春,慢吞吞,当年春,早耕耘。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清明晴,鱼子上高坪;
清明雨,鱼子杈下死。
春暖春晴,春寒雨起。
正月水莫浑,二月水莫清。
三月三日晴,蓑衣笠麻好上棚;
三月三日雨,蓑衣笠麻压到死。
三月三,擂槌棍子插得生。
三月北风“燥惹惹”,四月北风水打杈。
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
三月冻死耕田侪。
懵懵懂懂,惊蛰好浸种。
惊蛰不冻,冷到芒种。
未到惊蛰先响雷,四十五日暗天门。
立夏小满,塘满钵满。
莳田莳到立夏节,唔当上山去拗蕨。
夏至西北风,菜园一扫空。
夏至若响雷,三日雨一回。
旱七莫旱八,旱八了刮刮(净)。
六月秋,紧啾啾;八月秋,慢悠悠。
秋雨隔重墙,夏雨隔条岗。
一番秋雨一番凉。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寒露刮大风,禾苗再大一场空。
落日黄光,明日风狂。
云从北边来,无雨也转寒。
黄昏上云半夜开,半夜上云雨就来。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头阳水,二阳风,三阳无雨早收冬。
大雪小雪,煮饭唔及。
小雪见晴天,雨雪到年边。
腊月南风雨霏霏。
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晴。
霜降大风,暖到立冬。
十月无霜,碓头无糠。
十月小阳春,无雨暖温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