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希阿荣博堪布格言 正文

希阿荣博堪布格言

时间:2024-09-28 01:17:22

希阿荣博堪布经典禅语精选

1. 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内心清净则能减少伤害。

2. 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3.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

4. 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求解脱。

5. 菩提心平凡朴实到常被人忽视,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为的基础。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6. 佛陀宣演的八万四千法门,正是相应不同根机而传讲的实修之道。闻思修当中,修行最为关键。闻思是为实修做准备的,只有实际去修才能真正解脱烦恼。

7. 诚如佛经所云,带着虔敬的心来朝拜五台山,一定可以见到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不一定是以手持宝剑与经函的报身佛的形象示现,他会以异彩纷呈的和众生心相应的形式显现,以此来加持度化众生。

8. 根据此生修行的程度和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净土者应该精进修行。

9. 人在轮回中总有委屈和不得已,所以佛法的一项重要修行即是忍辱,在困境中,在窘迫之境,依然保持内心的开放与柔和,依然对众生怀着善意。

10. 佛法是很务实的,建立正确的见地,调整态度和方式,不是为了单纯地满足求知欲,以及获得认同和赞许,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止息烦恼,获得安乐。

11. 向善向恶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烦恼轻重的程度。若降服了自己的烦恼,在哪里都能自在,良善。

12. 烦恼怎么来的?简单一点说,主要是欲望太多,心胸太小,眼界太窄,这叫贪.嗔.痴。降伏贪嗔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习。先慢慢扭转观念,再逐步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希阿荣博堪布经典禅语欣赏

1. 今生今世修行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只有精进修行的人才能不惧死亡,才能得到解脱的安乐。

2. 学佛不是要让你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弱,相反,佛法的闻思修使你能更敏锐深刻地看到问题,只是你不再像象以前那样轻易就随之陷入憎恶.愤怒.怀疑.失望.爱贪等狭隘.极端而肤浅的情绪中。你的视角更宽广了,所以理解.宽容.悲悯。

3. 人在世间走一遭,是来消受以前持戒修福的果报。虽说人这一生,福祸相倚.苦乐参半,福报.恶报都有显现,但总的说来,在轮回中能有苦乐参半.罪福同受的机会本身也是一种福报,因为如果投生饿鬼道.地狱道,连一刹那感受乐的机会都难得。

4. 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禀赋.性情.因缘,开示与之相应的法门,因材施教,善巧地引导众生解脱烦恼,获得安乐。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5. 当你决心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习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通过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把自己的决心庄重表达出来。这不是形式主义。修行的过程涵盖身.语.意三个方面,所以在修行的起点,身.语.意皈依具足才是圆满的缘起。

6. 佛说因果就像种子在条件具足时一定会结果。行住坐卧.言谈举止无不是因果,无不在取舍。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带来改变。

7. 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8. 成长的每一天里,不忘初心,单纯清澈,有着如孩童般的自在喜乐!

9. 人对物质很容易厌倦,没得到时不甘心,千方百计去争取,一旦满足却又立即生厌。一个人如果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和厌倦的循环,导致内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空虚。真正的信仰能帮助排遣负面情绪,保持生活的平衡喜乐。

10. 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凭良心做事,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这个不复杂,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若做到了,你尽可以在世间履行自己的本分,该怎样工作就怎样工作,凭正当进取.诚实劳动获得尊重.认可,以及财富.受用。佛法也没有禁止这个。佛法不要求所有人一沾上学佛的边,就必须放弃正在过的生活。

11. 所有的修行不离皈依,皈依是修行的开始,皈依是修行的过程,皈依是修行的结果。

12. 不失正知正念,善待众生,宽容他人,努力做一个善良快乐的人。

13. 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14. 很多时候,麻烦.担忧.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想到自己的誓愿,想到生活的目标,眼前便开朗了...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它让短暂而无法重来的人生有了意义。

15. 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16. 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平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近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自他平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17. 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18. 在佛陀以大悲心,用各种善巧方便为众生宣说的诸多积累资粮的法门中,供曼扎是殊胜而简单的修法。菩萨发心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修供曼扎时也应以发这样的菩提心为前提。

希阿荣博堪布经典禅语

1. 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2. 活着,是因为关爱与求知。如果把关爱的范围扩大,由己及人及众生,那就是慈悲了。如果把求知的深度延展,由物及心,那就是智慧了。

3. 修行意味着改变态度,对自己.对其他众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 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4. 佛法中讲“无我”的见解和修法,即是教我们如何对治烦恼障碍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样不仅自己更加自在快乐,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因为对自我的执著轻了,在对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

5. 初学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帮助他人呢?发心纯正,真心为对方着想,这一点很关键。结果如何,则有赖于智慧与善巧。

6. 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而世事无常.人身难得易失,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7. 身.语.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对佛陀的教诲真心认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帮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宝的护持和引导。

8. 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淫妄酒。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诚信。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

9. 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10. 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平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在佛法中,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平等安乐的方法。

11.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12.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

13. 慈悲并不是单纯的忍让,首先,它需要有一颗柔和.开放.勇敢的心,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并且愿意去分担和付出。其次,慈悲是心也是行动,给予.帮助.关怀.自律.坚忍......这一切都需要行动的魄力,不是懦弱的人所能做到的。

14. 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15. 放生是遣除违缘.迅速积累福慧资粮的有效方法,不但利益了被解救的众生,也能增加自己现世的福报,获得健康长寿的善果,还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助缘。

16. 没有既定不变的命运,没有恒常存在的状态,当下身心活动的每一个取舍,都是因是缘,都参与塑造着自与他.现在未来.今生来世。没有理由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7. 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

18. 一般人布施乞丐,多用的是零钱,纵使被骗被利用吧,又能损失到哪儿去?再说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要跟一个笑脸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施就是供养,无论哪一种,都是自他安乐之因。

19. 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20. 佛陀的一生就是为了启发我们.供我们学习.模仿而进行的演示。尽管我们还没有像佛陀那样彻底觉悟,但仍然可以帮助父母.家人了解解脱之道,尽己所能为他们的修行创造助缘。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1

因为组织1+1教师读书俱乐部活动,因为张文质老师的引见,认识了许多喜欢阅读也乐于推动教师阅读的朋友,朱永通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如此说来,认识永通老师的时间也有十年了。前些年,朱老师也常参加我们的读书月谈会,相识十年却不知道朱永通老师伟岸的身躯内却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直到我读完他的《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很经典,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的细节》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在“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一文提到学校给学生“减负”的两件事让我读后在哭笑不得中心情愈加沉重:一件事是为了检查各校是否减轻学生负担,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组每天早上突击性的守在一些学校大门口,用电子秤检查学生书包的重量,凡超过规定的一律登记,排出名次在全县通报。某校的一位女生因为书包很重严重超标被检查时,“机智”答复检查人员说书包里面放着衣服、雨伞和球拍,被学校树为随机应变的典型。

另一件事情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落实减负精神,重新规定上下午的放学时间并严格规定若放学10分钟后学校还留有学生的,一律取消该校参评“减负先进校”的资格。当年曾经把上午放学时间规定为10:50,给家长造成严重不便而令家长叫苦连天。

书中形象生动的写道“每当一放学,教室则像进村的鬼子,恶狠狠地到教室扫荡,清空后的小院,一时间变得无比寂静,教室办公室不时传来笑声,此刻教师们大都聚在一起泡茶聊天,等待检查组的到来。”也因此朱永通老师大声疾呼“减负变成学校不得不想办法应付的一个又一个检查,这本身就是折磨人的巨大负担,所以,减去对学校多余的检查给学校松绑,让师生多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或许是避免‘减负’误入歧途的根本前提。”

《教育的细节》里有智慧。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须经历的,而此工作也能考验出班主任教育智慧。在“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人数是奇数,比如37或39,你会让谁来单独坐那个座位呢?相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鲜有人去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育奥妙。”怎么对待“班级里单独的座位”,我在我们工作室“相约周三”网络研讨中提出这个问题,有老师说“让班长坐,是班长就应该承担责任”,虽然有道理但忽略了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班长如果长期在班级独坐不仅与同学沟通有问题,也可能因此而滋生“我是班长”的优越感;有老师说“让最爱讲话的学生坐”,相信这一招是许多班主任用过,对待话多的学生,无奈之下将其“孤立”,想想当年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也因为缺乏教育智慧而用过此招。

此时想起,很是内疚、不安……朱永通老师在书中写道“总有教师独具匠心,从爱和尊重出发想出办法”,奖励表现最好的孩子下周在这个座位上坐一周,而且“不能坐太久,因为让谁的孩子去坐,家长们都会很有意见,且客观上,这个座位对孩子的视力来自心底,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这样一来,这个备受折磨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做,不但孩子们愿意去坐这个位置。

而且家长们也纷纷鼓励孩子们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去坐这个位子”,写到此,朱老师忍不住地赞叹“你看,脑筋一转把消极的处境变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这是多么美妙的教育艺术。每走到一个陌生的座位去做符合生长中的孩子的心理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新的座位,无形中构成的适当刺激,暗合了人的炫耀本能,它可以激发出人潜在的正向能量。”

《教育的细节》里有共鸣。朱永通老师《教育的细节》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因为在教育上我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教师。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最近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比如生命高于一切,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和健康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只要是生命,就不分国界、不分好坏,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的责任感;在自己被偷的情况下当小偷有困难依然能够主动帮助小偷,感动和影响了小偷使其改邪归正;完成任务接到撤离的命令可以离开地震灾区却因为战士和医生的使命感而主动留下……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在内心折磨着他,在地震过后不仅没有告知家人自己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原谅了自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

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边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韩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有效?当我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慨时,我昔日的学生则从中感受到我对教育的忧虑和不自信,为我鼓气说“老师二十几年前教我们政治时已经采用如今mba式案例教学法,把整本枯燥的政治教材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传授给我们,并引导我们开放性思考。

这在那个年代,不可谓不大胆。也感谢老师的包容和高度,才让我们没有死读书而是能够更好思考什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适合我们的。如今的我们能够有理想,有情怀,有追求,有守护,没有人变愤青,更没有人变腐朽,老师之功不可谓不大。”学生的话再次让我坚定自己“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的信念,也由此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

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

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2

在放暑假前,我在整理自己的办公桌时,偶然发现桌上还有一本崭新的书,原来,这学期我还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于是,借着这次放暑假的时间,我鼓起了勇气把它带回去读。在朱永通教授所著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中,说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每当我翻开书时,仅仅读了几十页,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此书犹如教育迷途中的一座灯塔,让我及时找到了方向。

书中讲到一个“以柔刻刚”的案例,阅读后,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在写读书心得时,我又想到这个案例,依然颇有感触。

朱教授讲到:龙岩一中有一个姓林的语文老师,个子很矮,在一堂课上有三个男生搞恶作剧,把两个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师看得到却够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师整堂课和往常一样仍在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却没有提黑板擦的事。临下课在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时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并对学生说,这些板书老师擦掉,是为了告诉你们:知识,只有留在你们的心中才有价值,因为留在心中的知识是不用擦,也永远擦不掉的。下课后三名男生主动跟林老师承认了错误。这个故事我们见证了矮个子林老师的伟岸,也让我们看见“美好的教育背后迷人的东西——教师个人的功底和修养”。林老师这种以柔刻刚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但是,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老师是否都有林老师这种魅力和修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是林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只会揪出这几个男生臭骂一顿,然后要求他们把黑板擦拿下来,接下来,才继续上课,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这样做,但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他们的上课情绪就会收到影响,老师的情绪也会不好,恶作剧的那三个男生也不一定会得到教训,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在看《教育的细节》,朱教授有一节提到“自迟到看教育文化”。讲到一般老师对于学生迟到,都采取的是让学生认同的教育行为,比如凡迟到一次,就当一次班级义工,帮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卫生;或写一篇短小的随笔,或在班会课上做一次3分钟的演讲,或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几圈步。这些虽不是最好的教育行为,但比有的学生迟到后老师让学生“站一上午”来听课,或者罚抄什么内容几百遍要好的多。朱教授讲到一种温暖人心的教育行为,他到河南郑州的艾瑞德学校听课时,发现学生迟到,从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坐到座位上,不影响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也安之若素,转头见到,都是微微一笑。是啊,学校是讲爱的地方,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示范。

再看看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对待学生迟到的处理方式简直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曾经我们学校就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经常表现不好,有一次上体育课迟到后被a老师罚蛙跳5圈的做法。虽然没有一个学生能蛙跳5圈,a老师本意也是吓唬学生,但是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尝到过“上下蹲后头晕目眩的滋味”,有的小孩就真的被“吓”到而不敢去学校了。a老师虽然“严”字当头,但却没有“爱”字随后。记得一位知名校长曾说过:“我宁愿我的小孩是一位阳光、健康的高中生,也不希望他是一位驼背、高度近视、瘦小的清华或北大生。”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反应人的内心,细节表现出教育的本质。朱教授《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已读了好几遍,受益匪浅犹如在他乡见到故知,朴实的文字渗透着细节的力量,我将沿着朱老师的路,把他的思想融进我的教学实践,打造柔美的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3

阅读朱老师的这部专著,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我一直是个乖巧的学生,好好读了,再写点,算是作业。

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如何对治我们石化的观念。文本叙述会有个视角或者叫切入点也可,此书定位在学校教育语境里。

观念石化绝对是一件坏事,会害自己。同时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某个位置上,你的石化又会因为你所站立的位置辐射出去而造成相应的危害。朱老师在教育言教育而已。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吁,只有娓娓道来的温和的理性。

教会一个老师做老师的是学生,教会一个母亲做母亲的是孩子。大凡我们能以开放的心面对学生或者孩子这一面镜子,从全面到具体,你会有不同层次的看见,而且看见会越来越多。譬如定睛凝视镜子你会看见额头被刚才圆珠笔不慎滑过留下的一条线,擦拭。有看见就会有行动。这是自然的事。唯一怕的是我们不肯看不肯直面。

秋阳·创巴仁波切在阐述禅修概念的时候说:禅修表示自己面对现实的意愿。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阅读灵修类书籍以及尝试着在生活中贯彻,逐渐明白的所谓禅修不关宗教信仰,不是教会顽石,恰恰说的是我们如何活的问题。如何活?保持觉察的心,面对当下,直视自己心智的活动,观念即在心智里。

禅修既是一个决定,一个开始,也是无比漫长的过程。从不再逃避,回过头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禅修开始。然后看见心智里无数的念头如风起,如云涌。有些来来去去,有些盘桓得久些,但总归会消散会离开。但不止这些,远远不止,禅修就是面镜子,仅仅是面镜子,越看眼睛的透视力越好,越看见问题,不回避去面对,解决一次就多增加了一点觉察力。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禅修不是修仙成佛之路,只是不断地和自己过不去。甚至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许诺,别信张德芬的那套。没有完满,完满在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什么?

还是回到朱老师的这本书上。说教师和教育的事。很简单,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将自己放在这个职业所有的关系网中。

首先整理,以求认识。师生关系,也即教和学的关系,是核心关系,至于其他关系不过是这组关系的派生。然后是一个恰好做了老师的人如何在这些关系中面对现实,修炼自己。克里希那穆提在《论关系》一书中曾强调了关系之于修炼的意义。我所认识的那些证悟了的人,没有一个是避世的,反而活在最红尘之中。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最初接触但很快就抛掉的德芬,还是后来的江本胜、胡因梦、源淼、肯·威尔伯夫妇、荣格、希阿荣博堪布、沙吉难陀、索甲仁波切……叫得出或者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有意思的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教育这一块,不止学校教育。也就是创巴所说的造福众生的大乘佛法的精神。而克里希那穆提更是连宗教佛法信仰都不提了的,他有个观点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工作者尤其不能是心灵禁锢之人。

朱老师叙述的就是心灵解放之途——保持对细节的觉察能力,同时迎来“非常开阔、非常美丽且大有可为”的教育境况。

上述这些,就是我解读的《教育的细节》的内容,抛砖,期待玉来。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4

简洁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的漫画,枯树下,落叶飘零,一只鸟蹲在鸟笼上沉思。它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思考沉重的教育问题?

其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为天使?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有六辑,分别是“四个序”“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里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一本书有四个人给他写的序:有周国平的《从观念到细节》、张文质的《自明的火种》、陈心想的《细节里藏卓见》和陈大伟的《先睹为快》。真的忍不住,赶紧找个没有课的下午,美美的沉浸在书中。

一口气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边是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一边是生动灵活的案例;一边是熟视无睹的经验之谈,一边是细微之处的惊艳和惊喜;一边是批判束缚的各种冗繁的事务,一边是尽显教师的人性情怀;一边是敢于发声的拒绝之美,一边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爱。

“活在观念里”的《平等观念在哪儿》,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陈旧和腐朽。记得学生每次都扬起笑脸和我欢喜地打招呼,我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那天在厕所,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说,我再也不和某某老师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没有回答。那一刻,我读懂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我想这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交往和成长呢?自此以后,学生只要和我打招呼,我必笑脸相迎,甚至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一群孩子中的其中一人喊“老师好”,我的回答不是“你好”,而是“你们好”。我要让和我打招呼的学生们,都收获问候的喜悦,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得到回答。

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

在“守住教育的重心”这部分的《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里,我也读出了感同身受。我们学校经常检查学生的奇装异服、奇异发型、染发烫发、穿戴首饰等现象,我们也遇到过男生不愿意剪短发的。那时候都是我们一个班主任带着一群学生直奔理发店,和老板说明要求后,就让老板直接给学生理。尽管学生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多还是默默地忍受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班主任联合起来把校外的一个理发老头请到教室,让发型不过关的学生一一排队理发,学生们虽然不敢吱声,但那天的晚饭好像都没有吃。

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中,贾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采用教学智慧来矫正学生的心理,美化学生的心灵。贾老师先是开“做一个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特别强调“三不许”,可是学生照样我行我素。如果是我,这时候早就着急了,肯定强迫学生立马照办,但是贾老师并不着急,而是逮住这位学生来办公室的机会和她比美。

贾老师的这个“比美”的中介,过程自然,语气亲切,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引导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让我由衷的佩服。

当然,风格即性格,贾老师的方法不能简单复制,但我却看到了教育的美丽和沟通的艺术。

教育的细节绽放在发丝里。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我也被学生的座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有个学生已经换了三次座位了,可是她好像还是不满意。而文中的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

文中的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借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谐美交往的能力。

所以教育的细节躲藏在座位里。

细节决定成败,而教育的细节更是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自尊,慎言慎行,巧言巧行,《教育的细节》在细节中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5

这些天读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这本书从五个部分叙述——“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朴实、真挚,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的有价值值得阅读的好书。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这本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让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我产生种种共鸣,作者对我们教育一线中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深度解读让人敬佩,更受其感染愿做那个1厘米的改变者。

在看到《一厘米之变》这一章节时,前引中的这几句话觉得说得特别好: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

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平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

所以,古人概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已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已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作为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个个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成为难解的大问题,对于我个人只是努力去改变自己,期待今天迈出的一小步,明天可以收获一片蓝天。

《润泽的座位》,让我知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目光之外成为“边缘人”“局外人”,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事情,并非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如何做到对人性充分的关注、理解和呵护,并几十年如一日在“琐细”的工作中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累积美好的态度。

有时候,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从他对待教室里那个“特殊座位”的态度和方式,就可以一眼看出来,因为作为教育者,若不理解座位背后学生微妙的心灵世界,则其与教育相隔的距离,不知要多出座位多少倍。这或许就是细节的力量。

1、生活的乐趣不是生活本身的,而是我们对升入一种更高的生活的恐惧;晚安心语,生活的折磨也不是生活本身的,而是我们因那种恐惧而进行的自我折磨。——卡夫卡

2、我要你相信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晚安心语,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糟践自己、伤害别人。你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任凭时间流逝,不会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我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柏邦妮《给妹妹的一封信》

3、相思是篇冗长的腹稿,可发表出来却往往很短。

4、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你的人生不会没有出口,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吴淡如

5、实际上,男人撒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女人会沦为帮凶,跟男人一起骗自己。

6、所有的姑娘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念:我单身,不是不敢再爱,不是怕受伤,也不是还忘不了谁。没什么狗血特别的原因,就是对的人还没出现。真正愿意包容我珍惜我肯陪我走一辈子的人,还在路上。在他来之前,我不怕孤单,宁缺勿滥。

7、梦被举得太高,够不着,只能珍藏。陈得久了,发了霉,变了味儿。有了不去动它的正当理由,就心安理得地继续束之高阁。——七堇年

8、美好须交付给同等的美好。你可知,山河大地,一草一尘,它们都是你的心。只有清净安稳,才能见到秋水朗月。——安妮宝贝

9、没有人撒盐能伤得了你,除非你身上自有溃烂之处。亦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心里愿意。

10、伤心,是一种最堪咀嚼的滋味。如果不经历这种疼痛——度日如年般的经过,不可能玩味其他人生的欣喜。

11、爱只是一个字,直到有人来到你面前,赋予它意义。

12、用你的笑容去改变这个世界,别让这个世界改变了你的笑容。

13、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闻到一种芬芳。

14、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今天你不用力走,明天就要用跑的了。如果分离无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不过只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能够应对下一场离别。

15、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记忆。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我们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地过好每个今天,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脚踏实地,不漠视,不虚度,我们才能为明天的回忆增加光彩和亮色。

16、有时候你最想要的东西,偏偏得不到,有时候你最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你每天遇到千万人,没有一个真正触动你的心,然后你遇到一个人,你的人生就永远改变。

17、世上的事就是这样,那好多熟悉的人,你不去呵护,慢慢就淡了,许多熟悉的事,你不去回味,渐渐就忘了。所有岁月的风,不仅能吹淡你我心中的情,也能冷却你我的心;时光的手,不仅能模糊你眼中的我,也能淡忘我心中的你。

18、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19、当你了解世间一切的空性,你就知道要学着不在乎。好多事情,不会因为你在乎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你在乎就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不如把用来在乎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张小娴

20、在你的人生中永远不要弄破四样东西:信任、关系、诺言和心,因为当它们破了,是不会发出任何声响,但却异常的痛苦。——狄更斯

21、我初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于是只消一眼,便沉沦我心。

22、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23、当一个人把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

24、我们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弯路,获得最大的收益。有些事情,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感受,缺少了这一段心路历程,你即使再成功,精神的田地里依然是一片荒芜。成功的快乐,收获的满足,不在奋斗的终点,而在拼搏的过程。

25、真理就是具备了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伽利略

26、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德米安》

27、别人认为重要的,并不一定就是你的追求,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最合适。

28、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懂调侃,不仅调侃世界也自我调侃。不要固执,不要凡事刨根问底,不要得理不让人,不要企图改变他人,不要以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人,学会理解最奇怪的事物,学会欣赏与自己距离最远的艺术风格,一句话,学会随便,随便才能宽容。

29、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因为,只有让该结束的结束了,该开始的才会开始。

30、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以前我不知道爱情这么美好,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让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王小波

31、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在心中留下伤痕又褪去,令人坚强而安谧。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32、有时我很嫉妒金鱼。它们其实只有几秒钟的记忆,遵循一段思路对它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体验都是第一次。每一次,假使它们自己无法认知自己的缺陷,生命就必然变成唯一一段阳光灿烂的故事。一场盛宴,从早晨激动到夜晚,直至夜深。——阿澜·卢《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33、一旦你对某人有了感觉,那些感觉会永留心底,你也许不会再喜欢他们,但你始终在意。

34、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龙应台

35、当你的心绪还未定下来,没有能力恋爱。记着,你不是要拥有对方,而是需要爱。恋爱需要耐性和包容,也是最孤独的人生旅程。对自己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找到所爱。——素黑《在爱中修行》

36、不了解自己的一个表现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

37、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顾城《再见》

38、我们必须试着变得柔软,而非坚硬;流畅,而非拘谨;温柔,而非冷漠;发现,而非寻找。——琼·安德森《海边一年》

39、生命中,有些人即使不在你身边也能让你微笑,这样真好。

40、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