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诸葛亮治家格言原文 正文

诸葛亮治家格言原文

时间:2024-12-18 06:28:16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以下是文言文名人名句,欢迎阅读。

NO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NO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NO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NO5、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NO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NO7、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NO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NO9、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NO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NO1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NO12、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NO13、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NO1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NO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NO1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NO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NO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NO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NO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NO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NO22、轻诺必寡信。——《老子》

NO2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NO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NO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NO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NO2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NO28、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NO2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NO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NO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NO3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NO3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NO3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NO3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NO36、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NO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NO38、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NO3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41、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4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NO4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NO4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NO45、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NO4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NO4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NO4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NO4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NO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NO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NO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NO5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NO5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NO5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NO5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NO5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NO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NO5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NO60、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NO61、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NO6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NO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NO6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NO6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NO6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NO67、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NO6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NO69、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NO7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各位同学,古文翻译一直是我们的难题,我们看看下面的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吧!

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

【注释】

①行:行为作风。

②淡泊:恬静寡欲,不图功名富贵;生活简朴,不追求享受。

③宁静:心情安静,专心致志。

④淫慢:放纵轻浮。励精:振奋精神,精益求精。

⑤险躁:浮躁,不冷静;治性:陶冶情操。

⑥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力衰,学无所成。

⑦接世:接触社会。

⑧穷庐:简陋的房屋。

释义: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成材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年龄会同时光一起逝去,意志会随岁月一天天消磨,最后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大多不被社会所用,到那时悲哀地守着没有前途的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解读: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写此书,以古代贤者所应具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要求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他以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结合切身经验,要求子孙从修身养德做起,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诸葛裔孙们宁静务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明清两代,诸葛村出进士5人,举人11人,官吏50多人,其中,仅正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知县13人,京官及州府道官员10人,《兰溪县志》上列传的有16人,列入人物传略的23人。他们继承先祖遗风,公而明察,廉而生威,勤于职守,廉于自律,不受不污,甘守清贫,留下难得的官声和政绩,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从历史

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能熟记于心。它是当地诸葛小学的必修课,村民们家贴的

简介: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此《朱子家训》实际应为《朱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应该分清楚。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译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宜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修缮的意思),毋( Wù)临渴而掘井。最好未雨绸缪,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来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ú)。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bì)美妾娇,非闺房之福。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然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子孙即使是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平常做人修身定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定要用好的方法。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不要贪图以外得来的'财富,不要和过量的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xu对别人同情)。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违背),立见消亡。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对于兄弟 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是大丈夫的作为;偏重钱财,不孝父母,不是人的子孙行为。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án嫁妆)。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计较厚重陪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富贵的人就生出陷害之心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凌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狎昵(xiánì亲近)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帮助别人的事情别再整日耿耿于怀,受到别人恩惠一定不要忘记。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人家有喜庆的事情,不可生出妒忌的心理;人家有祸患的时候,不要有幸灾乐祸的情绪。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有善心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心;有恶心怕别人知道,这就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yōnɡ)飧(xiǎng)不继(吃了上顿没下顿),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nāng)橐(tuó)(一种口袋)无余,自得其乐。如果家中人人关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饭,也有高兴的事情;国学的学习完毕,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读书是以学习圣贤为志向的,不是仅仅为了科举考试;作官的时候心里要有国君和国家,哪里仅仅计较自己的家庭。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附:宋 朱熹 《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