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运动员丁宁人生格言 正文

运动员丁宁人生格言

时间:2024-12-17 08:38:18

丁宁(DING Ning),1990年6月20日出生于黑龙江大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队长。

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并于2005年进入国家一队;2009年,获得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冠军,跻身主力层;2011年5月,获得鹿特丹世乒赛女单冠军,成为国乒历史上第13位吉·盖斯特杯得主;2012年,获伦敦奥运会女单亚军、女子团体赛冠军,斩获国乒生涯第一块奥运金牌;2015年5月,获得苏州世乒赛女单冠军,也是继2011年后第二次获得世乒赛女单冠军;2016年8月11日,获里巴西奥运会女单冠军,成为乒乓球历史上又一位大满贯选手;2016年12月9日,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年度最佳女运动员;2017年6月4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第3次夺取女单冠军,与邓亚萍、王楠一同成为世乒赛女单的三冠王。

8月11日,里约奥运会产生首枚乒乓球比赛金牌。与李晓霞的决赛,丁宁在2比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两局,4比3逆转夺冠。这是中国代表团在里约的第10金。同时,丁宁终于实现了大满贯。

1 逆转夺冠激动落泪

丁宁和李晓霞之间最著名的一战莫过于四年前伦敦奥运会的决赛,当时丁宁的发球频频被判违例,她的情绪受到影响,李晓霞最终获胜夺冠。四年后,两人再次在里约奥运的女单决赛相遇。

前四局双方战成2比2,随后又苦战成3平。决胜局丁宁越战越勇,她以10比5拿到冠军点,连救两个赛点,丁宁请求暂停。回到场上后,丁宁上手拉球,李晓霞反手反拉失误,11比7,丁宁赢下决胜局,4比3逆转夺冠。她终于成为大满贯得主,也激动地流下眼泪。

相比比赛结束时的.激动,走向领奖台的过程中,丁宁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她不断向场边欢呼的观众挥手,脸上洋溢着微笑。当主持人宣布冠军得主丁宁的名字时,她高举双臂,与队友李晓霞击掌后跳上领奖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金牌挂上脖子的一刻,她的眼圈已经泛红。

在里约,丁宁完成了人生的一大突破。过去,外界对她的定位一直是中国女乒的三号人物,她总是站在刘诗雯与李晓霞的“阴影”下,而现在她可以自豪地迎来人生新的阶段。

2 痛下决心自我改变

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丁宁以头号种子身份出战。此前连夺世锦赛、世界杯冠军的她,信心满满直指大满贯。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本应该精彩纷呈的女单决赛,却被裁判的判罚搅了局。被裁判频频罚分的丁宁最终含着泪水输掉了比赛,那场比赛成为丁宁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里约周期开始后,丁宁痛下决心改进技术,在2014年东京世乒赛上表现出色。2015年苏州世乒赛,丁宁一路连胜强手杀入决赛。决赛中面对刘诗雯,丁宁在扭伤脚踝的情况下以4比3击败刘诗雯获得冠军。这是她第二次获得世乒赛的女单冠军,也为自己争夺里约门票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里约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丁宁意外翻船,输给了日本选手伊藤美诚,而刘诗雯也早早输给了中国香港选手杜凯琹,两个人在关键时刻的低迷表现如出一辙。好在丁宁幸运地拿到国乒女单第二张入场券,出战里约奥运会女子单打。获胜后的丁宁跪在地上,任由喜悦的泪水在脸庞滑过。两届奥运会,她与李晓霞互换了冠亚军位置,但她说,每一次比赛都不能去做什么比较,相比四年前,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双方在决赛中都发挥出了非常高的水平。

3 丁宁终于放下心结

丁宁说,自己抛开了四年前奥运会决赛失利的阴影,尽情去享受这个过程,“很开心,也很享受这场比赛”。双方在比赛中发挥了非常高的水平,整场比赛打得很艰苦,获胜的一刹那,丁宁才感觉自己真正放松下来了。

对于刚刚成就的“大满贯”,丁宁说,现在自己有点蒙,并没有去想什么,接下来还有团体比赛,她还是希望能把团体赛打好。谈及中国女队领军人物的地位,她认为李晓霞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四年中经历了很多东西,自己还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是一个集体,李晓霞近一段时间经历了很多伤病,但她能够坚持下来,保持了很高的水平,这个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谈到四年来最大的变化,丁宁说:“四年间我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这次的比赛,我抛开了四年前失利的阴影,全心投入到比赛中,享受这个过程。”丁宁直言,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一路走来得到太多人的帮助,无论是支持的人,还是制造困难的人,因为这让她进行了更多反思,从而不断进步,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4 李晓霞依旧无愧传奇

2012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李晓霞以4比1战胜更被看好的丁宁,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2013世乒赛女单决赛,李晓霞以4比2战胜刘诗雯,成就了大满贯霸业。2013年,李晓霞再度夺取全运会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职业生涯达到巅峰。

但此后李晓霞受困于伤病的增加,无论是竞技水准还是取得的成绩,皆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

2015年,丁宁和刘诗雯的状态都要好于李晓霞,但李晓霞却完成了逆袭,最终成功站在里约奥运的赛场上,这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李晓霞以顽强的毅力,充分证明了自己仍然是数一数二的乒乓球选手。以卫冕冠军身份出战的李晓霞,展现出了王者归来的霸气,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决赛,尤其是半决赛以4比0横扫状态极佳的福原爱,更是展现出自己的高水准。

决赛场上,两人苦战七局,这场最高水准的乒坛较量中没有输家,李晓霞能够站在决赛赛场上,并且同丁宁展开一场殊死较量,这已经足够。李晓霞说:“如果再给我多一些时间踏踏实实训练,这次的结果也许会不一样。我从完整训练到参加奥运会加起来也就两个多月,就像我3比2领先的时候,想把气屏住,但长时间没训练的影响就体现出来了,这些都是公平的。”

里约当地时间8月21日20:00,2016里约奥运会在马拉卡纳迎来闭幕式。获得奥运女乒女单冠军的丁宁手擎五星红旗入场。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的关于丁宁的资料素材,供大家阅读。

早年经历

丁宁从小在体育馆工作的母亲就带着她让她跟着一群小朋友练乒乓球,后母亲自费送丁宁去参加辽宁省乒乓苗子集训,结果被甄九祥教练看中;1999年她来到北京被周树森教练看中加入北京队。

2003年,丁宁进入的中国国家青年队;2005年被选入中国国家队。

人物评价

跟丁宁打球,一旦打到她路子上,你赢她一个球都比较难,丁宁确实比过去越来越成熟了。在中远台的转攻能力是她的优势。丁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北京队的环境为她创造了很好很好的机会。有张怡宁和郭焱带着她,张怡宁教她技术,郭焱带动她,她潜移默化中得到很扎实的提高。所以看她比赛都觉得很实在。(李隼评)

她每一板球都很实,是真功夫、不虚。丁宁是一走上场就有气场,是大腕。(杨影评)丁宁近一年半上升势头明显,是女队中坚力量。”孔令辉评)

丁宁的成长故事

丁宁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以前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爸爸搞速滑,妈妈打篮球。1985年,爸爸退役后到了大庆,在石油化工总厂改行做了材料员。两年后,妈妈追随爱情也来到这里,在厂里文体活动中心体育馆当篮球教练。1991年,他们的爱情结晶丁宁出世了,女儿遗传了父母的体育基因,不仅表现在运动天赋上,还包括一些运动员必备的性格,比如坚强、好强像妈妈,忍耐、大度像爸爸。妈妈在自己运动生涯最巅峰时。曾任黑龙江女篮队长,在场上担任组织后卫,那时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打进国家队,然而腿伤将这一梦想无情地击碎。于是,女儿身上承载着妈妈未竟的梦想,在培养丁宁的道路上.妈妈更像是一个总舵手,始终把握着方向。

丁宁的乒乓球之路是从妈妈单位业余乒乓球班开始的。最初只是想给从幼儿园放学的小丁宁找个玩的地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打算等她再长高点,让她练篮球。可没想到女儿很快就迷恋上了小小银球,练了不到半年就成了那些孩子中打得最好的。既然女儿喜欢打球,妈妈就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到了那里才发现丁宁的水平实在业余,可练了一年,她又咸了那里打得最好的。老师说,无论从反应还是身体素质,丁宁都是块搞体育的料。本来就有意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的妈妈开始认真地为她筹划未来。第一步就是送女儿到更专业一点的大庆体校,可当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的日子。妈妈依旧每周日带丁宁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乒乓球。一次打比赛,在场上丁宁连喊带叫,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体校教练刮目相看。1997年,丁宁进入大庆体校。1998年在辽宁鞍山举办"娃娃杯"比赛,爸爸妈妈一起去观战。团体赛中丁宁打得一塌糊涂,妈妈就跟她说,如果你这么打,以后就别打球了。一听说不让自己打球,小丁宁哇地一声就哭了。看到妈妈不像在跟自己开玩笑,她便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态说:"如果这次单打真打不好,我就不打球去上学。"在单打比赛中,丁宁势如破竹,一路闯进决赛。她决赛的对手在此前的团体赛中。丁宁已连输两次,可在女单决赛中,丁宁笑到了最后。看到孩子如此喜欢乒乓球,比赛中感觉又好,父母终于下决心让女儿走上了乒乓球之略。

搞了二十几年体育,妈妈深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尽管她视丁宁为掌上明珠,在吃穿止,只要条件允许都会给女儿最好的。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惯着丁宁。有时训练中丁宁动作过大,摔倒或磕碰,妈妈即使正在边上坐着看训练,也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用说上去扶她。"女孩嘛,如果你上去一扶,肯定贴你怀里,这疼那疼,一上午的球不用练了。"所以,丁宁似乎也习惯了妈妈的"冷酷",每当这种情况,她都会自己起来继续训练。在妈妈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丁宁在大庆体校训练时挥拍子砸到了眉骨,当时就裂开一个口子,血顺着流下来,教练赶忙把她送到医务室。可妈妈赶到后,并没有接丁宁回家,而是让她坚持完成训练。听到女儿跟其他队员说:"在打球上,我妈可狠了。别想得到她的同情,练球最重要。"妈妈心里涌上一阵酸楚,"我怎么能不心疼呢?我是疼在心里,但不会表露出来。我当过运动员,本身就比较坚强,我告诉自己:必须挺住。如果我挺不住,孩子怎么办,"

周围朋友都说,为了让女儿练球,丁宁妈简直"走火入魔"了。妈妈不会打乒乓球,但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行。一次,为了让丁宁多练一个小时,妈妈陪她去球馆。当时球馆里一片漆黑,妈妈摸黑找到电闸,跟拽着自己衣角的丁宁说,你往外站,便伸手推闸。等灯亮了,她才发现球馆刚装修完的墙壁上有很多电线还裸露在外面,一下子腿都软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可推闸的那一霎那,妈妈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要让女儿练球"。为了拢人陪丁宁练球,妈妈那些会打球的同学几乎让她找了个遍。这么多年,她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安心做篮球教练,也是冲着时间自由,可以更好照顾女儿。"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住。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我记得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我说老师会到家里找你,有一次她跟我说,咱们躲到假山后面去,别回家,这样教练就找不到我了。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去挖掘。有些孩子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再加上家长随便孩子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这样学什么都学不成。"妈妈说。

后来,在体校同一年龄组甚至大一点年龄组的男女孩中,丁宁都打第一。人往高处走,既然给女儿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下一个目标便是黑龙江省队。可当时丁宁只有8岁,省队从来没招过这么小的孩子。那时候,妈妈想如果交点钱能让孩子练,她都愿意。但最终没能成行。省队教练劝她说,现在孩子太小,你别太着急。可成功永远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争取。妈妈深知:如果现在不能让女儿在一个更高水平的环境下训练,她会停止进步,将来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当时身边也有些打球孩子的家长跟我说,你觉得你家丁宁在黑龙江算不错的,可到了辽宁就会有种自卑感,那边打球好的孩子太多了。我就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在我心里丁宁就是最棒的。"1999年底到2000年初全国优秀苗子集训,妈妈抱着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目的,带着丁宁自费去辽宁参加集训,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月,她仍然想方设法地找人陪丁宁练球。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为了让丁宁多练几次球,妈妈每晚都会接送她到练球的地方,那份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

丁宁在比赛中旺盛的斗志和气势让很多教练颇为欣赏,其中就包括北京什刹海体校的甄九祥教练,他同样被丁宁妈妈的执著感动,便建议孩子考什刹海。 "运动员打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往上走。早就听说什刹海体校好,既然进不了省队,我就想让丁宁试着考考什海。"在决定去北京前,丁宁还在辽宁省队训练了一个星期。"当肘女队主教练谷振江挺喜欢丁宁的,开玩笑说辽宁孩子走了很多,我们也要引进‘外援’丁宁就留在辽宁吧。其实,辽宁并不缺左手,而且很多跟丁宁年龄相当的孩子水平都不在她之下,但我始终觉得谷教练的话是对丁宁的一种肯定。"因为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在辽宁省队训练的那一个星期里,妈妈陪丁宁从早晨8点一直练到中年,在楼下小卖部买袋牛奶和面包,就算解决了午饭,然后下午接着练。一天训练下来,丁宁累得都走不动路,妈妈就背着她一步步往回走。有时看着在自己背上熟睡的女儿,妈妈会默默流泪。

带丁宁去考什刹海前,很多人都问过妈妈同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你舍得把她一个人扔在那么远的地方吗?"妈妈的回答是:"我自己本身是搞体育的,我相信我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既然孩子走上体育这条路,孩子和家长都必须学会承受体育带给他们的痛苦,不吃苦是不可能出成绩的。"

当被告知丁宁可以留在什刹海,而且跟北京孩子一样交费时,妈妈激动得给朋友打了一圈电话,分享这一喜讯,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丁宁。当时北京队也在招人,周树森、刘世旭和万芳芳都相中了这个充满灵气的孩子,在什刹海练了一天,丁宁就到了北京队,而且费用全免。"当时周指导非常大胆地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各种打法的运动员,在那拨孩子中丁宁排倒数第二,可教练们都非常爱才,从丁宁第一天八队起,就在她身上倾注心血。当时万芳芳教练刚从浙江调到北京,手里就丁宁一个队员,就像管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10岁的丁宁就离开了大庆的家,在北京队开始了自己的乒乓生涯。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担忧。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妈妈对于女儿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言述。尤其到了周六周日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房间里只剩下丁宁孤零零的一个人。每每想到这些,妈妈的心就隐隐作痛。每次从北京看女儿回去,别人一跟她提孩子,妈妈的眼泪唰就卞来了,弄得人家莫名其妙。"身边朋友都说我狠心,可天底下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丁宁具备—定的运动天赋。但还需要后天努力。"所以,即使进了北京队,妈妈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带丁宁找球练。"周六周日休息,有家长在北京体育大学联系了一块场地让孩子练球,我让人家把丁宁也带上,我交球台费。暗练的钱也我出。从北京队到体育大学,开车两个多小时。当时7、8月份,我们坐的吉普车没空调。丁宁在我怀里睡着了,我俩不停地流汗,等到了地方,我腿上全湿透了。晚上练完再打车回先农坛,50多块钱,那时候也不把钱当钱,只要有人陪丁宁打球就行。

在北京队的三年。丁宁不仅球技长了,同时也学会了自立。一次妈妈去北京看她,教练讲笑话似的讲起丁宁刚来时洗衣服的故事。当时队里没有洗衣机。每天训练换下来的短衣短裤只能靠手洗。10岁的丁宁哪里会洗衣服,她便想了一个办法:穿着短衣短裤站在淋浴下透,然后拿肥皂往身上抹,就在自己身上搓,再脱下来冲。妈妈听了以后,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那时候,每隔二十多天,爸爸妈妈就会去北京看丁宁一次。肥皂没洗干净留下自印的短衣短裤装了满满一皮箱,只能再重洗一遍。平时穿的外套上油和灰都腻在一起,那时北京队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妈妈把衣服浸在冰凉的水里使劲搓,搓得两只手上起满了泡。"孩子采就是为了练球,只要她的球技在这里能得到提高,能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吃住这些条件我根本没考虑过,冻不到饿不坏就行了。"刚来北京时,丁宁才1.46米的个儿,不知不觉间,她一点点长高,长大。变得独立;她可以自己去逛新世界,一个人吃顿自助餐。

2000年刚到北京队时,丁宁成绩排倒数第二,大约两年时间,她就进入前三名,这让妈妈喜出望外。丁宁打进了国家二队,又给了妈妈一个惊喜。大年初六到国家队报到,前一天晚上,妈妈跟丁宁深谈了一次。"国家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那里竞争更加激烈。现在进国家队对你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你的球龄不长,以前你是靠天赋,意志品质和拼劲在打球,真正实力上的东西并没到那个份上,所以进了国家队后,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不指望你为家里赚万贯家产。养儿育女是父母应该做的,所以为你付出的辛苦都不算啥,而我们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路只能靠你自己去走。爸妈不要求你非打到哪个程度,但我相信只要把过程做好,结果是水到渠成的。这么多年你的努力只有你自己知道,别对不起自己。"听了妈妈这番话,丁宁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知道自己挺幸运的。"

2005年1月,丁宁通过升降级比赛打进一队。妈妈发短信给丁宁:"妈妈好幸福,你是上帝赐给妈妈的最好礼物。妈妈真的很自豪,你要加油,要努力。"

最让妈妈欣慰的是女儿能理解她的一片苦心,而且非常听话。丁宁的下蹲式发球在比赛中屡建奇功,可这种发球对腿部力量要求高,练起来很辛苦。尤其随着丁宁个子长高,一蹲一起对膝关节的磨损非常大。妈妈就要求丁宁每天在房间里做静力练习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打电话时都会问她:"今天练了吗?"

2005年10月,打完无锡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回家了。除了一家三口尽享天伦之乐,妈妈还让丁宁做东请曾经陪她打过球的人一起吃了顿饭。妈妈跟丁宁说,你现在也挣工资了,这顿饭你来请,也算是对大家的一点回报。在对丁宁的教育上,妈妈一直灌输:人要知恩图报,要学会感恩。"现在如果丁宁赢球,我不会想这球赢了她会怎么样,而是幸好没辜负教练。从进北京队第一天起,教练就把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给她创造一切机会,我觉得孩子只能拿成绩来回报教练。"妈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在孩子争气,没辜负大家。"

施之皓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

2005年10月的全运会团体赛,丁宁大放异彩,不仅为自己拼下第一个国内大赛的冠军,也拼出了第一次打访欧的机会。德国站的第一天,丁宁单双打都折在削球手的拍下,单打首轮负于白俄罗斯的削球手帕夫洛维奇,双打第三轮输给一对韩国削球。做场外的吴敬平给了她这样一句评价:场上应变还行,但实力(打削球)确实不够。

到了瑞典站,16进8碰加宁娜,丁宁心里暗暗发狠:要么别让我碰到削球,既然碰到,就一定要有突破。丁宁说自己是靠生拼,赢下比赛。

能闯入八强,对于第一次访欧的丁宁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成绩。可访欧回来打了三场超级联赛,她却两次在第5场中负于对手,一次跟孙晋,一次对福原爱。"说实话,我挺紧张的,毕竟是第5场,可在场上就是没有比赛感觉,这可能也是自己真实水平的体现。因为联赛不像大赛,大家打得都很放松,这时候就体现出自己能力不到位了。"

跟随北京队去打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前,当时的主管教练李隼特意找丁宁谈了次话:"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拼起来,不能认为是北京队带你去打,就没有压力,可以随便打。你这个球不拼,你以为能赢谁啊?"到了奥地利,无论团体、单打还是双打,每场比赛前丁宁都用李指导的话来提醒自己,一举斩获三枚金牌。"2004年在二队时,一年打了三次亚军。尽管这次最后单打决赛对彭雪,对手不是太强,但终于打了一个冠军,还是挺兴奋的。"人生正因为有了许多这样的第一次,才变得丰富而精彩。

世青赛捧冠的喜悦劲还没过,队内大循环就给了丁宁当头一棒。"大循环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进前14,想着如果发挥好了,没准还能进前8。可毕竟队内是打实力,没有绝对实力根本站不住。"第一天上午一场没赢,打得丁宁直发蒙,在前两天的9场比赛中,她只赢了一场,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一次比赛打不好算什么,只要你有这个拼劲,就具备当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条件。"任国强教练的一席话让几乎绝望的丁宁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到任指导这组后,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一定行。"这句话也许在平时听来很普通,但在这时候,却给了丁宁极大的鼓舞,她把教练的信任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丁宁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输过球了,感觉怎么打也赢不了,就连平时跟她有的打的常晨晨、王珊、贾君,她也都输了。"有心态的原因。但即使心态再好,如果没东西,也只能挨打。可能在自己打得好的时候,就算技术上存在一定问题,但比赛中那一刹那,可能就摆脱了。但在大循环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显现出来了。我反手漏洞很明显,很多人都打同一个战术,可自己就是没办法摆脱。"尽管如此,对每场比赛,每个球,丁宁仍然不会轻易放弃。"已经打到这份上,也没办法,就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打好每一个球。当时就想,如果我一直努力,肯定会有奇迹出现,也许眼前的困难就是对我的考验,在不经意的时候,奇迹就降临了。"虽然,丁宁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奇迹的发生,但她却从努力的过程中收获了对于运动员而言,最可贵的东西——顽强的意志品质。比赛结束后全队集合,主教练施之皓点评说:"虽然丁宁没赢几场球,但她一直很拼。"有时失败比成功更可贵,就在于它能让人清醒,催人奋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总结了很多东西,尽量在冬训中改正这些问题,做好准备跟二队打交流。压力肯定有,不可能说不紧张,但还是要摆正心态。现在就把这当成是一种锻炼,大家都要经历的,没准多经历几次就成熟了。即使我打交流,下到了二队,如果真能踏下心来好好练,我相信等我再上一队的时候,实力各方面都会更强。"

"直通不来梅"队内选拔赛时,丁宁只能坐在场边看比赛。她拿个小本在做技术统计,问她是教练布置的吗?她摇了摇头。"机会随时都有,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实力。就算教练给你机会,如果你不具备实力,不是毁自己吗?我现在正处于累积实力的阶段,我相信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机会自然会找到你。就算没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创造出机会。现在每个人的目标都是2008年奥运会,但名额只有3个,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到时候就算打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后备中比较闪亮的一个,至少奔着主力阵容去啊。"丁宁说。"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人只有自己成就自己,但一个强大的对手、一个学习的榜样都会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一种动力。丁宁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这样的对手和榜样。

在比赛中,丁宁的下蹲式发球还有一段故事。当初日本队来北京,有个打怪胶的女孩不仅握板方式不同,而且发球抛得很高,似乎两面晃着发,这让北京队的队员觉得很新鲜,万芳芳教练就鼓励大家学习这种发球。"当时大伙都在学,恨不得直板也这么发。我可能感觉好点,练得就是跟她们不太一样。我侧着发,能发出拱的(球)。"更难得的是丁宁把这种发球一直坚持下来了。"刚开始练真受不了,练两个小时发球,第二天腿基本上动不了。有些人练练,又练其它发球了,而我一直坚持下来,后来组合成套路,逐渐成了自己技术的一部分。"在这段经历中,丁宁说一定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在北京队的队友杨小馨。"我们那批中,就我俩特较劲,她反手长胶,我在队里总是赢不了她,老打第2。"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丁宁跟杨小馨飙上了劲。只要杨小馨加班,丁宁即使本来不想练,也会去加班,比着看谁更能练。"她绑沙袋,我也要绑,她练到六点半,我就要练到六点三十五。小孩的时候也不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赢她。"当年两个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如今已变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去了法国的杨小馨经常会跟丁宁煲电话粥,聊起当年较劲的一幕幕,一个说:"那时候,我真服了你,只要看你在练,我就得逼自己练。"另一个则说:"你以为我想啊?可看你练,我心里就不平衡。"然后两个人哈哈大笑。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手的存在,才让丁宁不知疲倦地练。"我不属于野心特大的那种人,太容易满足。除非身边有个人做到了,我才想着自己也要做到。"同一批的刘诗雯率先打上一队,这给了丁宁极大的刺激,而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应该跟别人差得太远。

"从全运会预赛到决赛这半年中,包括中间打超级联赛,看张怡宁姐、郭焱姐在场上打比赛,尤其全运会决赛时,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理解,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跟她们相比,我的自觉性和对球的钻研远远不够。"平时训练完,郭焱总会拽着丁宁一起再去练练力量。"有时候累得真不想练了,可看到郭焱姐都在练,我就想:我这么小,有什么理由不练呢?"全运会女团8进4对江苏队那场比赛给丁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场我跟范瑛打,我打削球确实不好,但那场球我没有做到每球必争。特别是看到第5场郭焱姐跟孙晋打的时候,觉得特悲壮。那天郭焱姐身体不舒服,在场上落后很多,打得连滚带爬的,可她一直在拼。可自己好像随随便便就输掉了,没有为团队尽一份力。"郭焱用行动给丁宁上了的一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丁宁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2016年里约奥运丁宁夺冠喜极而泣的故事

首先告诉妈妈

“来里约之前我就看好丁宁拿下冠军,她的表现配得上这枚金牌。”丁宁夺冠后一个半小时,北京晨报记者致电在前方的《米兰体育报》资深记者吉纳罗。电话那头,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老朋友语气透着激动。

以往外界普遍认为丁宁怕削球,但半决赛面对朝鲜“黑马”金宋依,丁宁在没有与对手交过手的情况下全场占据主动,在吉纳罗看来,丁宁这一场的表现比决赛更值得称道。“我对这个选手(金宋依)有些陌生,后来才知道她参加国际赛事只有一年多。但丁宁对这场比赛的准备非常充分,对手的球路、旋转,还有进攻的时机,她都能掌握住。这一场比赛后,丁宁怕打削球的说法就不再成立了。”

守在电视机前的丁宁妈妈高凤梅则看到了女儿的成熟和愈加沉稳。“以前她打比赛我不敢看,但现在我的女儿。”看到女儿跪地哭泣,母亲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拿到金牌的第一时间,丁宁就给家里打电话:“妈,我好像在梦里一样!”

四年之前 失败刻骨铭心

吉纳罗从来不掩饰对丁宁的喜爱。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丁宁3次下蹲式发球被判违例,惹怒了这位意大利老头。他不留情面地撰文批评自己的同胞——来自意大利的当值主裁判,“她在国际大赛中执裁的

第一次拿到奥运会单打资格的丁宁就闯进决赛,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而等待她的是彻底崩溃:发球绝招不被认可,乒乓球赛场上少见的'黄牌甚至红牌都出现在自己身上。丁宁边擦眼泪边打完比赛,红着眼圈戴上银牌。

那是第一次先单打后团体的奥运会。规则甫一公布,就被认为是国际乒联试图影响中国的“阴谋”。最终,女团金牌并未旁落。北京晨报记者问过北京乒乓球队总教练张雷,这段插曲会不会影响丁宁和李晓霞的关系。张雷笑了笑:“俩人玩得好着呢!小丁人很理智,这事怨不着李晓霞。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这一点她很清楚,当时她就跟教练组说,会尽快调整好,绝不影响团体比赛。”

从头再来 默默承受压力

新奥运周期,丁宁决心改进技术,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全运会前回北京队合练,她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陈彬也前去关注,与张雷共同商量。

“她已经是具备很强实力的运动员,这次改技术不是说强化细节,而是像‘扒掉一层皮’,”陈彬这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改或不改是件很纠结的事:不改可能能守一段时间,改的话就需要牺牲掉自己现有的一些成就。”新周期刚开始,以朱雨玲为代表的“小花”冲击力十足,丁宁虽然是奥运会亚军,在内部竞争中也不能确保绝对不可撼动的位置。

打击如期而至,最险的一次是“直通巴黎”:错过了前四个直通名额,直到第三阶段才拿到第五个入场券,最终在世乒赛进入单打四强。陈彬和丁宁制定的目标就是检验成果,“名次不是我们最看重的。”

那次比赛结束回国在首都机场,丁宁笑着接受采访,亲切与接机粉丝交流。陈彬却感叹:“她展现给你们的都是最阳光的一面,其实承受的压力是你们无法想象的。她不轻易掉眼泪,我都不知道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咬牙的。”

开始蜕变 无视外界质疑

经历的痛苦终于结出果实,去年的苏州世乒赛,北京晨报记者又见到自费来看球的吉纳罗,问他还力挺丁宁吗,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一次丁宁最大的对手是刘诗雯。”老头又说对了。“小枣”半决赛4比1战胜李晓霞晋级决赛,甚至成为更被看好的一方。比赛进程中出现意外。丁宁3比1领先被追平,决胜局一上来扭伤了脚踝,带伤作战捧起冠军。但她个人第二个世乒赛单打冠军却被质疑成色不足,自身的伤痛被视为干扰对手的因素,让比赛的天平倾斜。

除了“继续打好女双”,丁宁没多说什么,吉纳罗却坐不住了。“这样的声音对两个选手都不公平,她们打出了精彩的比赛,特别是丁宁,展现出了最伟大的精神,真的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批评。”

回到北京后,北京晨报记者又与陈彬有过交流。师徒二人并不在意这样的质疑,而是专注于训练。用陈彬的话说,比这些严重得多的,弟子都承受住了。

完美结局 上最高领奖台

去年乒超联赛期间,丁宁在国家队力量房蹲着杠铃。陈彬说,新塑料球对球速和力量提出更高要求,弟子需要通过身体训练来满足技术上的变革。昨天赛后丁宁拥抱的红衣帅哥,就是她的专职体能教练任满迎。他说服丁宁练就了强大的下肢力量,就像给了丁宁一台有力的发动机。

吉隆坡世乒赛,惊险逆转荷兰的削球手李洁,也有过连扳三局战胜伊藤美诚,丁宁的这次团体赛没有顺风顺水,却表现出打逆风球时强大的心理。奥运亚洲区预选赛,她输给了伊藤美诚,而刘诗雯也不敌杜凯琹。奥运会前再遇波澜,来自亲人的力量帮助丁宁坚定了信心,“有些事,做到了是成功,做不到也不能掩盖丁宁在乒乓球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只要你去做了,结果水到渠成。”

教练组还是把另一张单打入场券给了外战成绩出色的丁宁,伴着争议声展开单打之旅,丁宁终于在经历了生涯最重一击的四年之后,骄傲地站上了奥运女单的最高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