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人让了坐,问:“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拓展:
民间对联故事
民间对联故事:解放前,齐白石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常演社戏,曾有人题过两副对联在戏台两侧,一联是:
白居易何等风流,樊素小蛮,女子歌声才子调;
石季伦自夸豪富,锦衣金谷,前人奢侈后人评。
上联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作著名的长诗《琵琶行》的典故,赞扬诗人才气之高,琵琶女歌声之妙;下联也用了一个典故:石季伦,指西晋的石崇。石曾与贵戚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里,王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上下两联褒贬分明,又冠以“白石”二字,于巧思之中寓评论,颇见功力。另一联是:
白门楼具铁甲三千,一战竟成擒,谁教尔英雄气短;
石头记有金钗十二,豪华终是梦,顿使我儿女情长。
此联也用了两个典故:《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因沉湎酒色,以至白门楼兵败被擒;《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虽各不相同,但都如大梦一场,统归太虚幻境“薄命司”。作者在这里既有感慨,又有评论,并且也如前联一样,将“白”、“石”冠于上下联,堪称锦上添花。
古今名人在文学的领域都发生过不少的趣事,关于对联的故事又是哪些呢?
古今名人的对联的故事篇一
相传【宋】时秦少游慕苏小妹才名,乔装成化缘道人去见苏小妹,并问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应声答云: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又问讯云: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直跟到轿前,又问讯云: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又答云:
风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古今名人的对联的故事篇二
【宋】王安石曾和苏东坡联对。他出的第一个对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此联甚妙。因为王安百出题那年,正好赶上个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苏东坡虽然是文坛领袖,海内独领风骚,可碰上这种怪联,一时也对答不出,竟让王安石给难倒了。不过后人已经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出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北宋时苏州金阊门外到虎丘这段路称作‘山塘’,约有七里行程,中间有一地名‘半塘’。苏东坡不久前曾路经此地,所以王安石以此出题。苏东坡想一想,对道: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百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即今江苏镇江市)古代名铁瓮城,面临大江,背靠群山,其山名曰金山、银山、玉山等,山上有寺庙观宇佛殿僧房,苏东坡刚刚游览过。苏东坡寻思多时,未能成对,只好认输。
古今名人的对联的故事篇三
【宋】神宗时,辽国派来使者,苏东坡奉诏接待。
辽国使者 知道苏东坡是著名文人,于是出个对子,请他应对,对子是:
三光日月星。
这个上联看去虽不难,其实很难对。因为上联不仅有数字,还有三种互相关联的不同事物。而下联难就难在不但前边必须有不同的数目字,而后边的事物又只能是三种,这个矛盾十分难以解决。但苏东坡只是略加思索,就答道:
四诗风雅颂。
‘风、雅、颂’是指古代经典《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国风、小雅、大雅和颂。其中大雅、小雅又总称为雅。另一个说法是《诗经》有毛、韩、鲁、齐四家(为汉时注解《诗经》的四家学者),所以是四诗。这样恰好解决了数目字和事物多少的矛盾。
辽使听了,不禁大为赞叹。二人正在闲话,忽然雷雨大作。苏东坡见景生情,吟道:
一阵风雷雨。
然后他对辽使笑道:“我这个‘一阵风雷雨’也可以用来对你那个‘三光日月星’。”
辽使听了摇摇头道:“这个虽能对上,却不见好,象打油诗。”
苏东坡略一沉吟,又道:“我还有个好的,你且听:
四德元亨利。
辽使问:“你这四德只道出三德,尚缺一德。”苏东坡笑道:“那一德乃先皇圣讳,臣下不得念出。”
原来《周易》中‘乾’卦有‘四德’之称,为:元、亨、利、贞。当时先朝皇帝【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贞同音,为‘圣讳’。苏东坡巧用‘圣讳’,从 ‘四德’中删去一字,作成妙对。
辽使抚掌大笑,连声称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