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正在上初中一年级的芳芳的父亲以女儿迟早要嫁人为由, 只供儿子上学, 要芳芳休学在家做家务。芳芳的父亲重男轻女、不让女儿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
①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利于公民的自身发展
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
③受教育者有权获得贷学金、助学金的规定
④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学计划中的各项活动的规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对于父亲的做法,芳芳应该
A、听父亲的话,减轻家中的负担
B、对父亲进行法制宣传,或者请
C、离家出走,以示反抗 D、对父亲大吵大闹,要求上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自己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对受教育问题,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看,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B、不想读书、放弃受教育权利,是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受教育的权利可以享有,但义务可以不履行
D、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4、据报载,某乡政府将两位不让子女上初中的家长告上法庭。对这一案例的正确说法是
A、子女上学与否是家长的权利
B、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C、乡政府不应该干涉家庭问题 D、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
5、初中生王某,平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屡次违反校规,学习也不努力,成绩较差、由于在期中考试中作弊,受到学校严肃的批评,并要求其作深刻检查。对上述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学校对受教育者的歧视,侵犯了王某的受教育权
②王某没有珍惜受教育权
③王某没有很好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④学校应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进人初中后,我们应该自主学习,意思就是
A、不听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 B、一个人独立学习
C、老师说什么,我们做什么 D、积极主动地学,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7、学习不只是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对我们的启示是
A、上课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 B、人家告诉你的东西不一定正确
C、要积极主动学会自主学习 D、不向别人学习也能学好
8、下列观点能够体现合作学习好处的'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 B、学而不思则罔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D、众人拾柴火焰高
9、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说明了
A、要学会自主学习 B、要学会合作学习
C、要学会探究 D、要学会提问题,而不要解决问题
10、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培根的这句名言对我们的启发是
A、要善于提出问题 B、要学会合作
C、要尝试解决问题 D、要学会自主学习
11、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
①自主学习 ②勤奋学习 ③合作学习 ④探究学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这里的渔指的是
A、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B、系统的文化知识
C、优秀的学校和老师, D、团结奋进的集体
13、下列不属于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是
A、自主学习 B、巧妙安排时间 C、寻求有效学习方法 D、临时抱佛脚
14、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就会大大提高
B、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有价值
C、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D、好方法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
15、记意大利的领土轮廓时,可以和一只皮靴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是
A、多感官并用法 B、联想记忆法 C、目标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16、有些同学对作业和练习一拖再拖,疲于应付,这是
①一种坏习惯 ②天性 ③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④不专心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7、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指的是
A、不再学习的人,将成为文盲 B、有了知识就不是文盲
C、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文盲一样
D、不识字的人不是文盲,不会学习的人才是文盲
18、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这句话说明人要有一个美丽的人生,关键是
A、要学会自我控制 B、要先改变性格再改变习惯
C、把自己置身于集体的监督之中 D、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19、下列属于好习惯的是
A、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B、边听音乐,边做作业
C、终日书本不离手 D、学习死记硬背
20、考试焦虑是由于 引起的。
A、自身紧张 B、考试压力 C、心理因素 D、生理特征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表格内填A,错误的填B。每题1分,共10分)
21、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2、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23、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除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和剥夺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2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长处,将这些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5、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
26、良好的习惯都是父母和老师教育出来的。
27、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就是符合每个人的最好的学习方法。
28、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好习惯是学习的润滑剂。
29、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人的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0、面对考试,我们应有正确的理解,它只是检测的一种手段,对人的成长没有什么影响。
三、简答题(2题,共计10分)
1、青春诊所来了两位病人,请运用所学知识找出他们的病因,并开出治病处方。
A、同学症状: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听广播一边读书。(2分)
病因:
处方:
B、同学症状:考试时经常十分焦虑, 急得连题目都没看清, 更谈不上思考;有时虽然题目看清了,但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2分)
病因:
处方:
2、七年级(1)班学生学习了《思想品德》后,写了一些体会:
小明认为: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上不上学与他人无关,别人管不着。
小红认为:我国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接受义务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又是全体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小东认为:现在在新的学习天地中,应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指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上体会中,有些观点是正确的,但也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请你把不正确的观点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是不正确的。(答案写在下面空白处,不能在材料中做。若将正确观点列出,要扣分。) (6分)
四、分析说明题(1题,共10分)
学习了第三单元学会学习后,某校七年级思想品德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题研究。
1、在研究中,同学们认识到班上吴晓玉同学不到学校接受教育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具体说明。 (2分)
2、在研究中,江彬同学收集到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壮况,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材料二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从受教育的角度,你能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得出什么结论?为此,我们怎么办? (6分)
3、在研究结束总结时,老师强调学习新天地需要新的学习方式去开辟。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两种新的学习方式。 (2分)
1、读书贵在细心领悟,实践贵在大胆创新。
2、学习前人是随从,超越前人是突破。
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咱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4、开拓者的足迹是历史前进的起点;奋斗者的肩头是科学登高的`阶梯。——佚名
5、看文字须大段精采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看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6、读书并不为了写作,写作则非要读书不可。我在构思某一部较为重大题材的作品时,在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以外,也参阅有关的书刊。例如人文历史和地理等等。——何为
7、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就是财富;人才创造财 富,人才就是财富。
8、休想我为翠屏红烛流苏帐,撇了你这黄卷青灯映雪窗。一关汉卿
9、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郭台铭
10、现在努力了,你将会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将征服你。——庄伶
1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谚语
1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陈寿
13、读书就像雄鹰的展翅翱翔,读书就像战舰的劈风斩浪,读书就像瀑布的一泻千里,读书就像逝水的一往无前。
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16、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英国)
1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作者:颜真卿
18、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19、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20、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21、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22、子孙再多,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生来一副奴才命。子孙不读书,等于生就一堆废物。
2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24、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25、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作者:雪莱
26、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
27、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
28、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29、念书譬如饮食,从容品味,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30、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念书录》
31、念书假如不与实际团结,常识不外是天空的浮云。
32、逐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欣赏的。 ——梁启超
33、用心读书,是为了制止成为不顶用的人。 ——[尼]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34、念书如行路,历险毋惧怕。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1~5则。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进入角色法”,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1~5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二、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全文。
2.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论语》十则1~5则丰富精彩的内涵。
四、难点突破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1.搜集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 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其中有人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那么同学们,最完整的保存孔子的智慧的书,你们知道是哪一部吗?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论语十则》。
二、确立目标 自主 学习
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1)了解《论语》;
(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3)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明确:
1、了解孔子和《论语》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论语》属
2、听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给加点字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 )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诲女( huì rǔ )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弘毅(hóng)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其恕(shù)乎
3、合作朗读,划分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方法)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
三、合作探 究 师生互动
进入角色:“与孔子面对面”质疑释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1~5则重点字词 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孔子”组:与A组 的同学对话,回答A组同学的问题。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
以下二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时常”。习:复习,实习。“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而:却。愠:生气,发怒。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 “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令人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所为)吗?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讲了学习方法。表明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 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省:检查,反省。为:替。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固定句式: “不……乎?” 译作 “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这一则表明了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背诵1~2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
以下三则加点词如何解释?每一则写了什么内容?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明确: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之):(这一点)。为:做。矣:了。[来源:Zxxk.Com]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来源:ZXXK]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这一则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诲:教导,教诲。 女:通“汝”,你。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知:知道。为:是。 是: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固定句式: “……也” 译作 “……是……”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这一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 ,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背诵3~5则。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三)
1、从第一则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2、用原文回答曾子经常反思的是什么事?
3、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明确:
1、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消极的影响。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四)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强调了什么?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3、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明确:
1、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3、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语录,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
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 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
4.以上三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1.大学 中庸 孟子
2.不断学习、复习
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
4.温故知新
5.这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因为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五、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说理由。
2、课外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同学们,《论语》是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请同学们吸取精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做文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