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粉笔的两种不同格言 正文

粉笔的两种不同格言

时间:2025-01-09 14:58:01

高考

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比如2006年全国ⅰ卷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作文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的要求,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主旨是唯一性的,而考生就要去准确把握唯一性的主旨,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偏离正确立意,导致全盘皆输;但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而是对主旨的提炼需要从材料中来,较好地预防了话题作文中穿靴戴帽的宿构现象。这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应该说又是一种进步。

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②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③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如: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

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

极力夸耀自己。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

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过程:

客观内容: 树叶 树根 树叶与树根的关系 树叶对树根的态度.。

主观倾向: 夸耀 吵吵嚷嚷 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 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 民族 人民 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 数典不可忘祖 饮水要思源 功成莫忘本 树高千尺莫忘根

创新立意: 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再如: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审题过程:

本义: 纤绳——三峡的纤夫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比喻义: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

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

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

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一、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从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再如:《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这个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鹦鹉学舌”,确实有些“无原则”;燕子,确实有些“怕冷”,甚至是“怕艰苦”,“见异思迁”。如果这样断章取义来展开议论,势必离题很远。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3)辨明材料关系。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2004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中的这两则: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类义关系

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2004年天津作文题: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分析: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一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1、生活从来不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跌倒中逐渐站起来的。如今这些韬光养晦的艰难日子,都是在为某一天做铺垫,就像那句话说的:总要打败一些你所不喜欢的,才能得到某些你所渴望着的。

2、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3、人生不一定要成功,但一定要精彩。

4、意志的力量是无限的,除非我们有意去限定它。

5、和其他所有的东西一样,一个人是否举足轻重,在于他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在于他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6、好思考的人需要广博的知识——它消除愤激和狂热,通过扩大思索,有助于减轻不可思议的事物的负担。——佚名

7、朋友们,朝着太阳奔去吧,为了人类的幸福之花快点开放!挡住太阳的树叶能怎么样?树枝能怎么样?——拨开它们,朝着太阳,努力奋斗吧……[德]黑格尔《黑格尔书信集》第1卷,第23页。

8、越有知识的人,越把知识放在肚子里,总缄默不语;越无知识的人,越把知识挂在嘴上,常常四处卖弄。

9、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巴金选集》[下卷],第530页。

10、研究人员探测知识的疆界需要很多与开拓者同样的品格:事业心和进取心;随时准备以自己的才智迎战并克服困难的精神状态;冒险精神;对现有知识和流行观念的不满足;以及急于试验自己判断力的迫切心情。——贝弗里奇

11、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是天太短了,而流逝得如此之快。——[法国]居里夫人

12、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古希腊]苏格拉底

13、凡是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业的人,方可算得最可尊崇的人。[英]乔叟《乔叟文集》[下卷],第469页。

14、生活中的旁观者永远品味不到奋斗的欢乐。

15、总有一天,就是总没有那一天。(孟加拉)

16、两好合一好,三好合到老。——范寅

17、脸红是美德的颜色。——塔弗纳

18、人生要适情,无荣复何辱。——元好问

19、智慧愿我们——勇敢、无忧、矜高、刚强,她是一个女人,永远只爱着战士。——[德国]尼采

20、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法国]蒙田

21、在你停止尝试的当儿,那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斯坦斯佛

22、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一伏尔泰

23、我把思念写在秋天的落叶上,随风而去,希望在这浪漫的季节里,我也能得到一片火红的枫叶。

24、要想得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有新创造,要想寻求生活的意义,就必须自食其力。

25、人最希罕但又最不经心的东西就是生活。——拉布吕耶尔

26、诡计和背叛只不过是由于缺乏才干。——[法国]拉罗什福科

27、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一泰戈尔

28、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国]屠格涅夫

29、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30、你热爱生活吗?你热爱祖国的大地吗?那么,就像草根一样深深地扎进泥土里生长吧!

31、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2、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是为英雄也。——洪应明

33、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人寿保险是企业财务危机中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34、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5、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捉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朋友。 [中国·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36、人生在世,功败垂成,皆在取舍之间。舍得守护,才有爱情;舍得花钱才有财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计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谐;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洒脱;舍得有小得,不舍则不得。有舍才有得。

37、人生就像碰碰胡: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环境舒坦一辈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好充实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

38、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39、人生好像一部书,有人写下的是欢乐,有人写下的是忧愁,我将用血和火写下对祖国的忠诚。—— 佚名

40、痛苦是我们本质中所具备最深切的东西,以过痛苦与忍受的结合,而显得真切及神圣。

41、莫将自己裱起装框,否则将被天空彻底遗忘。

42、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43、使一个作者最富吸引力的两种能力就是:使新奇的事物显得熟悉,使熟悉的事物显得新奇。

44、在我看来,当今世界最罕见的莫过于真正的虚伪了。我十分怀疑欺诈能忍受我们文化的温和气氛。在信仰强烈的时代,在人们被迫表示某种不同信仰却又不愿放弃自己原有信仰的时代,虚伪自有其地位。——尼采

45、人前不该说的话 背后也别说。

46、只有认为自己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

47、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48、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49、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50、当身体依旧健壮时,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蹒跚踉跄,这是灵魂的羞耻。——马可·奥勒留

51、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马克思

52、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53、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 佚名

54、命运女神递到我们手上的是机会之杯,而不是失望之酒。

55、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乐观与悲观、积极与消极之分。

56、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 ——狄斯累利

57、遇事多问个为什么不能说是坏事,但是问多了也是会出问题的.,所以"为什么"也要适可而止,否则你就变成多疑了。

58、有人认为,为自己定一个大梦想是好高骛远。我添上一句:但如果他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出发,那么梦想终能实现。

59、人生缺憾,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场回忆罢了。

60、笑看人生,你会发现原来一切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悲惨。

61、改变别人,先变自己。

62、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63、情无定位,感触而兴。 ——明代文学家 徐祯卿

64、人生在世,没有期望不行,期望过高更不行,因为过高的期望只能给自己带来无望,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65、很多的人之所以难以快乐,就是因为心中放不下对别人的仇恨。他们不知道仇恨其实是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66、人生难免要遭遇挫折与失败,与其用泪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战。贪得者身富而心贪,知足者身贫而心富;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67、中国平安,平安中国。

68、人生,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凡事不必太在意,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凡事看淡点看开些,顺其自然,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远离你多少。

69、空谈人文将使语文教育走向死胡同——张大文

7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

71、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看多远,要知道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不能太宠自己,该吃苦就要学会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把工作做好,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漂亮结果,就不用担心人会发现不了,尤其不用担心你的领导发现不了。要记住,天道酬勤。

72、不能把眼前的生活过好的人,永远到不了远方的诗和田野。

73、岁月总会过滤掉一些事甚至是一些人,一些看似很悲伤的事情彻底失望或者痛过一次之后竟也能变得如此平淡~很多事儿不过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就好似从未发生~

74、时刻是单行道,已往了,回不来。

75、当你的对手不愿意把你高看为他的对手,那么你就捞到了的为未来竞争赚足资本的机会了。

76、上楼或爬山,高度改变,视野变宽,景中主角也跟着变换。

77、要是没有机遇青睐你,你的能力只能是一支潜优股,而很难取得成功。

78、把握人生的"真正有效期"。

79、每一种专业都有阴谋,专门用来对付外行人。

80、是工作使人生有味。 艾约尔格言

81、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碰到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掉一个人。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开颜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

82、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希望和记忆不断促使我们延长,扩大自我,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83、听到过很多幸福的声音,看了身边的幸福;听到过很多诉说的伤痛,看了身边的伤痛;听到过很多抱怨着的着的声音,看着身边抱怨着的人。

84、给人维护自己面子的机会。

85、家长的言谈举止在不经意间都会对孩子带来影响,家长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不仅是家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需要。

86、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不断都是光明的。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

“对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这样教师才能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这是我在教学《和时间赛跑》后的最深刻的体会。

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

1、在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时耗费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在学习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及他受到了什么启示时显得节奏略快,分析的不够透彻,最后还导致了课堂超时五分钟左右。总之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程的痕迹。具体体现在:

(1)体会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这一环节,他赢得了和时间的赛跑,在这一环节中,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朗读及师生合作表示对作者的祝贺,读出那种喜悦的心情,可是由于为了“赶场子”而出现了遗忘。

(2)预设中没有写格言这一环节,设计写格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对本课课文的一个理解深度,看出来在我出示我的格言后学生们那兴奋的目光,跃跃欲试,不服输的那种精神,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紧促没有进行,如蜻蜓点水一般匆匆而过。

2、板书不够及时、清晰明了!

(1)、在板书时落下了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省略号,“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当然不仅局限于“昨天、童年、生命、太阳、小鸟”这几种事物,在课文理解时带领学生分析了并结合自身事例去谈了,省略号的落下令我后悔不已,这也与我上课时不爱写板书与自己的随心所欲有很大的关系。

(2)本课的板书主要是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而设计的。在板书的时候如果把这句话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不但醒目,而且会带给学生那种心灵的震撼,将会更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3)、在教完作者和西北风比赛、和太阳比赛、和作业比赛、和年级比赛,我向学生提示“虽然比赛对象不同,但比赛结果相同,他赢得了和时间的赛跑,他跑在了时间的前列”之后我应该立刻在课题《和时间赛跑》前面画上一个箭头,写上“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几个字,落实在口头上的字比落实在笔头上要强上百倍。另外在理解完“很小很小”、“很大很大”之后应立刻板书“持之以恒”,要让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不懈。

(4)总结时不能很好的结合板书去说这也是导致板书遗忘的主要原因。

(5)板书书写不规范,字体非常幼稚,这是我致命的缺陷,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加强练字的。

3、讲课时不能很好的利用课件,在分析理解爸爸所说的话时,没能及时出现相应的课文。以至于直接出示了把爸爸所说话中的“你”变成“我”的这张幻灯片,给人以措手不疾之感。另外,爸爸所说的这段话,是一个很好的句型转换的练习,我没有充分利用,真是目光短浅呢!(特此声明,这一点是我看了曹校长听课记录后才认识到的。)

4、作业的布置不是很有效。本课我布置了两个作业,目的都是想激励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让他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并且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作业一:从报刊、电视、网站上搜集更多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并知道他们的动人事迹。

作业二:写一写你在生活中与时间赛跑的经历和感受。

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并非如我所愿,第一个作业只有李旭、宋洋铭、韩宇完成了。出现此种现象,可以说既在我意料之中,又在我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孩子学习惰性强、家庭条件有限,意料之外是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最起码能有50%的学生能完成此项作业,能够在行动上有所改变,但是却令我非常失望。

作业二全班只有陈默是在学校临时补的,其余的同学虽然写了,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有曹海峰、白瑞雪等六名同学是应付了事,另外的大多数同学写的多数都是学后感。可以说孩子们本身习惯就非常差、惰性又非常强,与时间赛跑的经历真是少而又少,这也是本次

5、在讲课之前我想过学生们会随着课文的深入理解会因感到时间的流逝非常快而有所情感上的变化,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出现,原因是作为教者的我本身都没有入情入境,何况是我牵着鼻子走的孩子们呢?

6、评价语言不到位,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堂中我有一句最失败的评价。本来我想说“他会读书,你也很善于动脑,你们真棒!”

但我却说成了“他很聪明,但你更聪明。”说完这句话好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语误,我这一句话表面在夸他们,实际却无形当中给两个同学制造了矛盾,可以说表扬不是我的擅长之处,相对来说是我的弱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很少表扬学生,即使表扬了评价语言还显的单调。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那句:“每次讲课,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学会赞美学生,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当然本节课中也有自已认为满意的地方:

(1)、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而又恰当的把词语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结合图片着重让学生理解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个词语,并教给了孩子们“为了强调什么,可以用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来表示”的写作方法。

(2)、自认为自己教态能称得上亲切,和我平时的课堂相比,气氛活跃了很多。学生们的发言率那是是相当的激烈,学生们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能够在发言中把自己的积累及读书感悟能够正确应用,令我倍感欣慰。这也让我感受到了老师课备得透与不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表现,为此以后我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3)在让学生体会课文中除了爸爸所说的事物不会回来了,课文中还写了太阳、小鸟这两种事物不会回来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流逝之快,我设计的“我来读、学生来填”的这一环节,使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的去表达自己内心中对时间的深刻认识,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我教学中的预设。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做到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

兵无常势,教无定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老师多年的教学功底分不开的。我也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就是我教授完《和时间赛跑》一课的教学反思,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对于我给本次风彩大赛带来的影响我深感抱歉,也非常感谢领导的宽容和理解。面对将来的形式,我深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心应放在哪,请领导放心!我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的,说的再好,不如做的更好,还是那句话请领导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2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

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

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

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