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五、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七、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八、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十、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十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十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十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十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十五、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十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十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十八、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十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十、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十一、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二十二、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二十三、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二十四、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二十五、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二十六、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二十七、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二十八、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二十九、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十、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三十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三十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十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十四、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三十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三十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三十七、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三十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十九、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四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十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十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四十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四十四、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四十五、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四十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四十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四十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十九、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五十、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五十一、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五十二、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五十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五十四、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五十五、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十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五十七、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五十八、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拓展:孟子简介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
个人影响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孔子经典语录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孔子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7、执子之手,将子拖走。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2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2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孟子的经典语录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3、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孔孟个性的故事
“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他孔子做过吹鼓手,孔子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而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他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别学宰予,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经典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毛经典爱情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