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名言 正文

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名言

时间:2025-01-12 07:58:28

那些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仅仅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自然界从何而来呢?它是来自自身,它没有始端和终端。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物质是始因,是永恒而独立的存在物。

〔法〕梅叶:《遗书》

物质不可能是被创造的,它能够运动是全靠自己由此必然得出结论:在整个自然界中什么东西也不曾说明或证明存在着全能的和无限完善的上帝。

〔法〕梅叶:《遗书》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给人们指出,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

〔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无中不能生有。

〔古罗马〕卢克莱修:《论物的本性》

世界并非产生于无,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由无而生。

〔瑞典〕斯韦登伯格:《神的爱和智慧》

万物并不是从无中所产生,因此不会回归于乌有。

〔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我没有对神的信仰,……/而我的祭坛是山岳、海洋、/大地、天空和星光,/是一个灵魂由它而生/并以它为归宿的/伟大的“整体”所生成的宇宙万象。

〔英〕拜伦:《唐璜》

根据顺世论的学说,只有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最终的本原。不存在其他的(本原)。

〔印〕商羯罗:《各派学说论》

哲学家们认为:火、水、土、气,所有这些的存在,都是由于大自然和偶然性造成的,而不是人工造成的他们还认为,从顺序上讲,后出现的地球、太阳、月亮和恒星,都是由这些完全没有生命的存在物创造出来的。

〔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

你给我物质和运动,我就给你构造出世界来。

〔法〕笛卡尔:《哲学原理》

全宇宙中只有一种物质。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质做成的,而且纵然有无数世界,它们也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由此,就得出一个结论,即多重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法〕笛卡尔:《哲学原理》

这宇宙并非超宇宙的任何神征所创造的,它也非任何外界天仙的产品,它是自生的、自灭的、自明的。它是无限的万有存在。它就是梵。

〔印〕辨喜:《辨喜全集》

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我认为,哲学家的义务,不,哲学家的根本资格,就是在哲学上抱有极端冷静、极端直率、极端不妥协的态度。所以我坚决主张无佛,无神,无灵魂,即纯粹的物质学说。

〔日〕中江兆民:《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世界是离开人的`精神而独立的实在。

〔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宇宙,这个一切存在物的总汇,到处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物质和运动。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

要假定任何一个处在物质宇宙之外的实体,都是不可能的。

〔法〕狄德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

物体的定义可以这样下: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英〕霍布斯:《论物体》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在自然界中,尽管形式变化无穷,彼此相续,但永远是同一个物质。

〔意〕布鲁诺,引自《布鲁诺意大利文对话集》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物质同精神相关联,精神又同理性相关联。而决定物质本质的,则是物质本身所包含的要素。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卡布斯教诲录》

宇宙间所有的物体,虽说千变万化,不可名状,但都是由63个元素的原子所组成。

〔日〕西田几多郎

什么叫真实?真实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泰〕披耶阿努曼拉查东:《泰国的风俗》

能驱散这个恐惧、这心灵的黑暗的,不是初升太阳炫目的光芒,也不是早晨闪光的箭头,而是自然的面貌及其规律。

〔古罗马〕卢克莱修:《物性论》

1、灵魂的美胜于身体的美。——布鲁诺

2、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则无法补救。——蒙田

3、在我们的心田居住着一位神仙。——奥维德

4、人一旦失去了灵魂,就会手足无措。——塞·约翰逊

5、知识确实是灵魂的食粮。——柏拉图 《普罗泰戈拉》

6、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7、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8、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爱默生

9、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 切斯特菲尔德

10、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柏拉图

11、在衣着上你可以不修边幅,但切不可让灵魂染上污点。——马克·吐温

12、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爱默生

13、面孔是灵魂的镜子。—— 高尔基

14、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罗兰

15、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要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巴尔扎克

16、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塞内加

17、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 钱伯斯

18、灵魂不能像肉体那样愚蠢地忍受痛苦,灵魂能支持肉体,但肉体却不能支持灵魂,灵魂有办法在思考中治愈自己的创伤,就像女裁缝的炭斗可以烫平衣缝一样。——巴尔扎克

19、信心是灵魂的防腐剂。——惠特曼

20、灵魂就是主宰我们的帝王。——塞内加

21、人类的灵魂真是个精灵,它能把一根稻草变成金钢钻;在它的魔杖指挥下,迷人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就像田野里的花儿,一朵朵在太阳热力的烘暖下绽开那样。——巴尔扎克

22、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儒贝尔

23、生活是锻链灵魂的妙方。—— 勃朗宁

24、在任何地方,人的灵魂都站在光明与黑暗两个半球之间,处在必要与自由意志两处永远敌对的帝国的边界上。——卡莱尔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很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 方法:认真审读原文提炼关键词看原材料看提示)

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关键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

3、精心锤炼标题

4、确定擅长文体

5、罗列可选材料

6、在草稿纸上写好关键语句

友情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快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

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

(一)、当事人语:

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

“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2010《人民文摘》第1期 作者沈岳明

(二)、考场点睛

【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

【最佳立意】 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适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

素材:

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

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 尖新示例)

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后面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征程。

3、曹德旺、曹晖父子 黄富荣 陈光标 才仁旦舟

4、著名作家阿来拒上《百家讲坛》

5、为什么贫穷的尼泊尔、不丹、老挝、智利人均幸福指数那么高?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自杀率节节攀升?

6、知名心训师林A的心灵富豪榜——参见所转博文(我关注信义兄弟时看过《武汉城市圈》对林A的专访,专为收集反面素材而用)

信义兄弟怎么用,反面材料有哪些:黄光裕入狱、刘晓庆逃税、史玉柱“伪信用”、荣智健黯然退出

示例一:

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当然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但光“信义”两字还无法诠释他们价值的全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元素,“伪诚信”、“伪道义”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我记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重出江湖”做脑白金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诚信典型”,其实目的还是获得银行的信任。所以,其后来被曝出的“漏税”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不同,他们的信义行为因为哥哥一家五口的灾难而凸显出来,更因为弟弟的主动接力而得到彰显。中国人讲究“人死账消”,但孙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他的账不但没有消,而且在没有账目的情况下由民工凭良心领工钱。这说明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不是为了信义而信义。这种内心的信义之心、责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们社会的最珍贵宝藏。

示例二:

黄光裕曾数次被评为“中国首富”。但取得商业成功后,他根本无暇也不愿回头构建自己的心灵大厦和道德天空,而一度沉溺于官商勾结和无道德环境的长袖善舞。因为出身贫寒和“原罪”心态,黄光裕虽然有百亿身价,但他的心灵是贫困的。 中国像黄光裕这样拥有巨额财富数字内心却十分赤贫的人非常多,这样的富豪是不能算真正富豪的。但我们的社会,现在就是迷恋这样的富豪,这不是不说是个时代的“杯具”。在一个经济财富得到不断累积而心灵财富得不到张扬的社会,会造成很多畸形的社会问题。

7、证严法师《静思语》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是法师经常提起的四种贫富人生。早会时法师申言,贫者,沉浮于种种秽恶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转苦难为快乐,若是徒具丰足的财物,却不懂得善用,反会受其诱引,心灵永不满足。

(1)富中之富者,富有物质,更富有爱心。如企业家开展事业,安定了许多人的家庭生活,也将有余的财富为社会、为人群付出。知道如何运用有形物资助人,心灵富足才是真富有。

一个财力丰裕的富翁,如果也能发慈悲心尽量去帮助社会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则其内心也必定感到很充实,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富中之富”的人。

(2)富中之贫者,“有一缺九”──拥有十就想要一百,有了一万更想要十万……因为永远觉得不够;不够,就是缺乏,这是心灵的贫穷。法师解释,富中之贫的人除了捨不得付出,也缺乏情与爱,害怕他人向自己寻求协助,故与人疏离;所以不唯自觉有形的财物不足,更是缺情、缺爱,富中之贫者实堪怜!

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著名贵华服和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独和痛苦。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贫”。

(3)贫中之富者,就是我天天都可看见的人间菩萨──他们生活并不富有,却富在肯做、肯投入,虽然天天辛勤工作才能维持生活,但他们仍尽一己之力帮助社会、帮助更穷困的人。

法师以环保志工为例,他们多是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或是学历不高、识字不多的老者,却心心念念助人为善,努力做回收、分类,一举手一投足,都为人间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尽管回收所得微少,但是他们爱心充分,也能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上或财富方面很匮乏,但是如果能发心行善,纵然布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为一位“贫中之富”的人。

(4)至于贫中之贫者,不仅生活贫困,心灵也困顿,永远想要依靠别人的帮助。“菩萨度人,先以利济。”法师教示,对于贫者,可先抚平其民生之苦、济助其生活来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清净善法化导、循循善诱,慢慢度化其心灵步上善的方向,产生尊严和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帮助别人。

8、热播剧《老大的幸福》、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

由范伟主演并监制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开播后,当天收视率高达5.03%,创下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首播集的历史最高。剧中笑中含泪的感动,简单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傅老大四个弟妹到底是否幸福,也如猜谜一般引人深思。

电视剧中,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有房地产大亨、官迷、房奴、股疯,都是外表光鲜的人物,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着压力、紧张、迷茫和无意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寻求满足的都是病态的欲望,这种远离生命本源的欲望好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

剧中佳佳有一句

9、钱学森

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我们怀念五六十年代人的精神风貌,但我们绝不愿回到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中去。同样,当我们今天生活在相对物质丰富的年份,人们又是多么想望那份曾经拥有的精神家园!有了物质基础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因为经济充裕了,人们可以求知

依钱学森老人的家世,他尽可以享受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无数人羡慕的科研工作。而他却选择了报效祖国,而且是要冲破各种阻挠、迫害的漫长之旅。当他融入祖国,看到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亿万人民精神饱满地为新中国建设而忘我奋斗,钱老被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着。而今,他又感染了我们无数人。

10、沈浩

“电影《牧马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许灵均的父亲在美国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回国本想让儿子出国继承财产,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他听到了许灵均讲述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后看到儿子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生活,反而羡慕起来,感到自己的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优裕,但并不幸福。因此不得不感伤地承认:“在财产上,我是富翁;在感情上我却一贫如洗,准确地说,是个乞丐”。

亿万富翁居然成了乞丐?细细想来,并不奇怪。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由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确定的。如果精神空虚,即使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

当然,我们说人离不开高尚的精神生活,绝不是说可以不要必须的物质生活。我们搞四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种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去创造。现在有的年轻人不讲革命理想,不讲做人的道德,一心只做金钱梦,这种人应该从亿万富翁是“乞丐”的感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