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雨果关于圆明园的名言 正文

雨果关于圆明园的名言

时间:2025-01-11 22:39:45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圆明园的毁灭》的课文是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理解铺垫这一写法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四、拓展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巩固理解铺垫这一写作手法。

五、尝试运用铺垫的手法表达一段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什么是铺垫?铺垫在本课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看看我们的教师,坐满了领导、老师,还有家长代表,这么多人来听课,在我们班还是第一次。另外,我们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老师的这一节课是改革后的第一节实验课和公开课,意义重大。但我不知道讲得能否令在座的领导、老师、家长,还有同学们满意。你们再猜猜老师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和意义,就是为了突出老师现在激动、紧张的心情,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就叫做铺垫。(板书“铺垫”)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铺垫”。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课前质疑:

在预习和自学阶段,各小组已经本课的问题交了上来,我将问题汇总,发现同学们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本课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一)要求:1、自读文段,感知文段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你从文段中得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3、组长组织,注意顺序,每人都要发言。

(二)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适时点拨:出示原文,采用去词法(把“凡是、统统”去掉),原文好在哪里?体会用词的准确,同时体会英法联军的可耻!感情朗读。

四、毁灭前的圆明园什么样子?学习2-4自然段,采用联想的方法,学习辉煌。

先把“有……有……有……”标红,让学生介绍圆明园里有什么。

然后采用想象和联想。如,说说“在山乡村野里”你看到了什么?“热闹的街市”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壮美。在此基础上,对于“雷峰夕照”等学生不易想象的,难以理解的,可放图片,增加感受。

最后读出辉煌。

五、体会铺垫的作用。

既然写毁灭,为何大篇幅写辉煌。如果去掉2-4自然段,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对比”表达的作用:进一步衬托……)

说一说,议一议。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圆明园写得越金碧辉煌,越美好,在说到它毁灭事时人们就会越激愤、痛惜,越痛恨侵略者,从而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是运用了铺垫的手法,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情感。

五、阅读《两个强盗的故事》。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

自读文段,看一看外国人(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找出属于“铺垫”的段落,读一读。

课堂交流。

六、口语交际

我心爱的物品丢了。

要求:运用铺垫的手法描绘出物品之珍贵,从而衬托心情。

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七、作业

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整理,写一篇习作。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600字1

敬爱的雨果先生:

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一封

圆明园,正如你所说,亚洲文明的剪影,中西结合的奇迹,不过现在,已成一遍废墟,一阵荒凉,只剩那仍然倔强地耸立却残缺不堪的几道石柱,依旧在记录历史沧桑……那往日的光芒,仙境般的美景,超乎想象的华丽,难以计数的珍宝,就在那场大火中,毁得一干二净。全世界,都无不为之惋惜……而你,生在“罪魁祸首”国家的你,见证了这一史实。

辛辣的讽刺,残酷的批判,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丝丝凉意,想必,可以把那巴特勒上尉逼出冷汗了吧!佩服你的正义,佩服你的勇气,您就像是一个审判者微笑着对他进行谴责,就像是“野蛮”对“文明”的教育,可以感到你对自己国家对

不过现在我要告诉你,现在的

还是那句话,感谢你!

一个不会忘记历史的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600字2

雨果先生:

您好!

请恕我冒昧,打扰了您一百多年来修得的清静。您可能会想:我作为一个与您不相干的

1860年的时候,那个“世界角落里的奇迹”被英、法两国组成的联军占领了。这个奇迹我想您一定知道,它就是圆明园。我记得您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到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作为一个

雨果先生,您去过圆明园吗?

我想您一定还记得它的样子,这绝对是不可能忘却的。我想告诉您,我也知道它的样子,我梦见过它。那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简直美极了!就如您说的,“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美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可这只是一个梦。

我想说句公道话,您是正直的。我希望您的.正直能够带给全球的人民。

给雨果的一封信作文600字3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特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人类的想像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特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像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的,以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以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分布其中,诸神众鬼位列于内,彩釉灼灼,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鹗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的跨世纪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

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了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背,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