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以小见大的名言 正文

关于以小见大的名言

时间:2024-10-02 10:39:45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理想》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交换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指名朗读作文。

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理想》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畅谈理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学会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3、理想有大有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具体、生动地畅谈理想,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2、让学生明白理想有大有小,并且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3、引导学生对写作,进行赏评、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观察身边的平凡岗位,体会他们的艰辛;收集相关的故事及名言警句。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提出要求

1、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歌曲,感染激发

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知道: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由此引出———《我的理想》。

2、明确要求:

(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样理想?

(3)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3、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区分理想与梦想的区别,由此引申出理想有大有小。

师:同学们,不管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合不合乎现实。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

板书——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警察、作家、导演、演员……

4、小练笔:

⑵挑选几位学生的文章赏评,分析

(设计意图:每个理想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或在不经意间受到一个小小启示,就能迸发出无限光芒。这是本次习作必须挖掘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举例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让学生明白理想要合乎现实,不能大而空。)

二、理想不应空而大——从身边的普通人物身上发现不平凡之处

1、理想又大有小,只要服务于社会,它们都是高尚的。

2、任何职业都具有共性:吃苦耐劳、经受挫折、爱岗敬业。

(设计意图:由回顾到畅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做了情感的铺垫。学生会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一环节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聆听自己心声的机会,让学生明白:理想有大有小,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努力。这也是本次习作必须交代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3、出示范文———《我的理想———清洁工》

提出要求:

⑴分析文章结构

⑵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⑶分析文章的动人之处: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普通的理想,让学生认识到理想有大有小,职业不分贵贱,只要服务于社会,都是高尚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闪光点。)

三、掌握方法,妙笔生花写华章

1、讨论:好的文章开头有哪几种?

⑴以修辞开

⑵以对话形式开头

⑶以名人名言开头: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能停止前进。生活既然没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雨果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每个人都要有理想,这才有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一旦梦想成真,回首以前的奋斗历程,该是何等的欣慰呀!——培根说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表达理想的欲望。并通过名人名言明白什么是理想及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为习作作好准备。)

2、思考: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出示图片(以医生为例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

(可以名言做定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亲——他是你的同志。在一切的事情当中,要把他放在最前头。” ————白求恩)

⑵、你产生当医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可以从一件小事,一个启示作为切入点)

3、怎样写好理想,如何实现?(详写)

师:有了一个理想,人生就有了导航,有了一份追求,不至于让你迷失方向!

一位名人曾说过: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能不能成功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曾经努力过,追求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

⑴、你所写的职业需要哪些要求?

⑵、为实现这个理想,你准备怎样做?(提示: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倾诉理想的欲望。通过名人名言明白什么是理想及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为习作作好准备。)

4、回顾课程,总结方法,书写理想

师: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下你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当然,还有你准备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设计意图:用相关的故事,尤其是身边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事物来提升学生对理想的理解,也体现从感性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要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努力,经受挫折。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理想》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视频收集关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理想

1.讲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周总理的理想是什么?是啊,正是这样的理想激励着少周总理,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板书:我的理想)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透周总理总理的理想,你们认为理想是什么? 词典上说,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地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理想。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

(抽生回答,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师:看来,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会很有意义。 视频:袁隆平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视频:李连杰(理想要树立)

3、指名说。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三、实现理想,努力奋斗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说说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海伦·凯勒

视频:马云(理想在于坚持)

说说咱们身边的人为了理想是怎么样做的?

师: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2、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视频:李中华(理想在于想象创造,在于不断探索创新)

3、引导学生说,同桌进行交流。

4、交流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地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一个人缺少一颗指路明灯——理想,就会醉生梦死。——【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

【法国】雨果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法国】罗曼.罗兰

四、出示范文,明确写法

1、出示范文,指导写法

为了让大家的作文写的具体又有条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范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作文,准备接受老师的挑战!

诗歌<理想>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的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却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师:提问

描写作者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描述作者为什么有这理想的句子有哪些?

描述作者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理想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五、组织写作,列出提纲

1、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请大家列出习作提纲。

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间: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原因)

我准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途径)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首尾呼应)

2、学生交流提纲,教师点拨

五、自拟题目, 个性作文

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2、诗歌朗诵:

理 想

理想是水,浇灌绿色之树,理想是树,装扮荒芜的地,

理想是地,伸出前进的路,理想是路,伴你走向未来。

理想是日,照耀清晨之露,理想是露,滋润大地之草,

理想是草,抽出嫩绿的芽,理想是芽,萌发金色的梦,

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理想是浪,考验万舸千舟,

理想是舟,装载远行的人,理想是人,开辟崭新大地。

板书设计

我的理想

是什么: 医生 老师 警察 护士??

为什么: 一本书 一句话 一则新闻??

怎么做: 努力学习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更应当以学校的相关活动作为契机,首当其冲抓好德育工作。

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全校发动宣传,进行集体承诺、宣誓,从而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创建文明校园。

靠环境熏陶,以小见大守规范。高雅的环境可以熏陶人、特定的环境可以教化人。在精心打造高雅校园环境的同时,我校采取布置特定环境的办法,在上下楼梯粘挂“请靠右慢行”教育宣传标语,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的现象,基本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针对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习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要光靠制度来约束,还要以身作则来引领。老师们发现同学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就不厌其烦地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扔东西了。

以家庭教育为支撑。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学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发动家长参与学校一些主题活动,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巩固学校教育。

为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以下几方面要求自己:

一、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身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二、做学生的人格表率。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楷模。加里宁也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学生的人格表率。

三、随堂听课。

经常去听课,我会发现一些平常发现不了的事情,使我了解学生更加深入。有一次我去听一节科学老师的课,上的是电路问题。老师叫学生按要求动手连接电路,完成最快的居然是平时各门功课很难及格的学生。课后我了解一下,他对电工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自己在家里经常动手实践。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些课上发言很积极,总之,通过听课,老师和学生都给我很多惊奇,使我也成长很多。

四、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工作。

我这里的特殊学生指的是父母离异的学生、父母一方去世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管自己子女经济又挺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往往包括学困生、德困生。我代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在外做生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疏于管教,孩子上了网。我了解了情况以后,就时刻关注该学生的情况,相互沟通,聊上网的利弊,聊双休日如何安排等等。跟家长也经常联系,共商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的子女。

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面对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将不断改革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开发德育途径,拓展德育渠道,选择最佳教育对策,以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抓出典型、抓出经验、抓出效果。我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带过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作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今天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养成良好的坐资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从刚进班起,我就要求要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天,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坐好课前准备工作

(1)生理准备。

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

(2)物质准备。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

(3)精神准备。

学生即将上课的内容有所预习,并期待着老师上课,解决不懂的问题。精神上是积极的、渴望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统一地在教室里静息,当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礼貌习惯也很重要。要让小朋友们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有时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同学互相交流,组织成一个礼貌用语交流会。这样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4、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要让一年级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倒入垃圾桶。这样让他们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爱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5、养成勤劳节约的习惯

从开始进入一年级起,我就告诉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要自己做。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学生。记得从上学期开学不久,我们班卫生基本都是学生自己打扫,几次放学后,我亲眼见到一些家长要替孩子打扫,却被孩子拒绝了。只听学生说:“老师说了,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听了那些稚嫩的话语,心里真的很感动。

另外我还时常要求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告诉他们少吃零食,尤其是一些不卫生的零食,有时还举一些名人节约的故事,这样久而久之,我想这种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家校合作是习惯养成的有力保证。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相互尊重的氛围。我们做父母的要平等对待孩子,把她视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事和她商量,尊重她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有不妥,可以说服教育,千万别摆出“我就是家长,就得听我的”作风,这样对教育孩子是不利的。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公物的情感。这样,生活有规律,习惯的养成就会自动化。

2、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孩子上学前大部分时间与父母在一起,一些行为习惯都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父母在孩子眼中是最伟大的,最有权威的人,言行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这些榜样对孩子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因此,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父母首先得做到。比如,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但从不从自身找原因,自己却成天与玩乐。

3、学会科学的教子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去教育、引导。例如,有的家长爱子心切,吃饭时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对孩子的一切包办得太多,甚至连作业也替他完成,结果导致孩子养成惟我独尊,自私任性,缺乏对他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再如,有的父母决心把孩子培养成诚实的人,对孩子偶尔撒的一次谎,不是打就是骂,结果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打骂,即使作了错事也瞒着父母,反而使孩子越来越陷入撒谎的泥坑。所以,方法问题对于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注意教育的一贯和一致性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他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一是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家长要求的一致性。如果家长意见不统一或教育不一致,孩子会无所适应,很难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是设法提高孩子的练习兴趣,我们为孩子提出某一个要求,要给她一个实践的机会,每天督促坚持这样做,直到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行动。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不断地督促与引导。像水滴石穿那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么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在我看来,好习惯的养成无非就那么几个重要的点阶段,开始时,最难煎熬时。开始是你要确定明确的培养习惯的目标,如果这个习惯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你压根会从心里懈怠,而放弃习惯的培养,这是习惯的培养。在一重要的阶段就是你在培养习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这是你习惯要成成败之秋!头脑清醒时就告诉自己这习惯的重要性,激励自己坚持下去,迷糊时就抱定一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4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能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有同学们的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做操时排好队形,听从指挥,精神抖擞;去食堂吃饭时,能做到文明进餐。在宿舍时按时就寝,不喧哗,不吵闹。大家若都能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那你们就已经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做好了铺垫。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需要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风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可是就在开学以来的半个多月里,老师发现了许多与学校美好形象格格不入的现象:校园里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尤其是校门口的小路。课间的时候,打闹的同学比比皆是。上课铃声响了,可很多同学仍然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等等。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文明的使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坚决不跟素不相识的人走出校门……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争当好学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的南山明天更加美好!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提起儒家,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我们马上会想到孔孟之道。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一个简单的渠道去真正了解孟子的历史,清晰地学习孟子的理论。以下是孟子

孟子读书笔记1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书笔记2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书笔记3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孟子怀抱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用他的所知所觉,用他的“义”与“道”,从个别情况的“应该”到人生征途的光明大道,导人向善,也就是“觉此民”。

孟子的所有观点首先都必须建立在所谓“人性向善”观点的基础上,而这个观点也恰恰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对于当今这个时代来说最值得每个人去仔细思考领悟的。孟子的“人性向善”论,先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仁、义、礼、智”四端,如果能够去扩充它的话,将“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所以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既然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又何来的恶人呢?有些人何以做不到“乃若其情”呢?孟子给了我们两个答案:其一,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即环境因素,也是孟母之所以三迁的原因,而这里的环境又不仅仅只是周围人或事的影,也包括所处的时代、社会情况,还有具体到逆境与顺境的差别,《孟子》中的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议论,身处逆境的人被激发的羞耻心可使之用生命维护原则,而身处顺境时的人却更易迷失,放弃了“乡为身死而不受”的那些原则,环境可以说是决定为善还是为恶,义或不义的重要因素;其二,要向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要求就是坚持,孟子也在书中举了“杯水车薪”的比喻,义能克不义,仁能克不仁,然而没有坚持也无法成功。

当一个人能够做到抵御环境坚持本心时,仁义之士必是贤人、君子,“枉己而不能直人”,只有坚守原则的人才能够辅佐君主、诱民向善;“仁者无敌”,仁义之诸侯与民同乐、亲贤疏佞,又怎不会“王天下”呢?所以尧、舜、禹之世,孝悌礼义为人所共循,天下安乐。

虽然孟子有一套从人性向善到仁者无敌的完整理论,但是要想导善,还缺不了他的非凡辩才。孟子无论是与君主对答,还是与对手辩论,都能够引经据典,把《诗》《书》灵活应用;并且以常理入手,以小见大,十分生动;更擅长环环设问,最后以对方的答案为自己所依托来解答对方的问题,让对方只能无言以对,认可孟子的想法。

二十一世界的中国,正值东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撞击之际,从个人到家庭,至自各阶层的社会乃至于国家,在当今物质文明较为发达的今天,却逐渐陷入一种内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状态。在这个物欲横流,进退失据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茫然失措。精神信仰受到很大挑战,但是,究竟是什么在变化?变化的背后是什么?

在当今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面对各种所谓的领导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如孟子般真正心系国家。现在的人们大都追名逐利,惟命是从,而很少有人能真正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给我们的国家真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想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面对自己与领导者统治者的意见不合的情况时,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呢?在这个充满金钱与利益的社会中,人们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只会跟着金钱与利益随波逐流,也许只有当每个人如孟子般坦诚,率真且真正做到心系国家时,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吧。

首先,社会的稳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只有稳定的环境中,才能求得前进和发展。孟子提倡的和谐相处,执中有权的原则及方法,揭示了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性,对我们不断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具有积极的启示。同时,它又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其次,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这是孟子的基本思想之一。他强调治国为政要爱民、保民、利民、安民、富民、与民同忧同乐、获得民心,进而安定社会和统一天下,主张国君要把人民当作三宝之一,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卓越见解,深刻地阐述了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先秦时代“民为邦本”的思想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孟子提出了一套对社会进行经济约制的主张。这主要包括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制度、制民恒产的土地制度、“取于民有制”和薄收赋税的财政赋税制度、优先照顾穷困的抚恤制度。

当我们今天做事时,总会不由的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当我们面对灾难,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不禁要感慨:华夏儿女的优良传统与善良之心。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千年前儒家学说代表孟子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