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 正文

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

时间:2024-09-30 13:18:1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

《活着的马克思》最后以"伟大的人格"为题,从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的学习精神、无谓的斗争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革命友谊,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通过品读马克思的故事,确实如作者们所说的,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谓奋斗终生等人生哲理会有新的感悟。马克思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点滴中见高尚,平凡中见伟大,马克思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格,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活着的马克思》的作者,年长者83岁、年轻者63岁,平均年龄73岁,他们讲述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们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实情感。读毕《活着的马克思》,我相信读者们都会有同感,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懂者才能述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二)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著),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

正如这本书的出版说明所言,该章节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论证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还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同时还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他们还根据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世界,然后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首先,唯物历史观基本原理的产生是历史的、对各种观念批判继承的产物,它能够逻辑严密地给出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而预测到下一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同时,唯物历史观的产生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质变,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各种观念、思想和概念,在论证了"物质决定意识"之后,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这一历程中,"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无用处的废物弥补了历史发展的不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个人互不依赖,仅仅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所有者通过物的形式,即通过货币统治非所有者".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无产阶级)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使无产阶级的利益成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于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样一来,"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先谈私有制(它以某种形式客观存在)。在上层建筑层面,客观的"公"退"私"进(抓大放小,管理层收购等)以及《物权法》的出台说明了私有制以某种形式获得了确认和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个人自由只是在某个阶层(比如企业管理层)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发展壮大很难说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无产阶级的交往和联系是否得到加强。"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国企的工作经历来看,工人的联合体——工会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跟党委、行政相比较,工会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很难保障工人的各种权利。正因为如此,下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这些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过度耗费更加深了我对"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这一论断的认识。

再次,谈一下生产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竞争和扩大世界交往能够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我们不难理解邓爷爷提出改革开放,并将市场经济定性为"工具"的初衷。"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说明发展生产力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需要以既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楼阁。

最后,将着眼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既然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强的预见性,仍然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我们的实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分工。……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表现为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表现为商人这一特殊阶级的形成。(商业资本家的产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开始处于竞争的关系中,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所有制的规定)" 、"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最后谈一下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据现有的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

《活着的马克思》最后以“伟大的人格”为题,从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的学习精神、无谓的斗争气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挚的革命友谊,真实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通过品读马克思的故事,确实如作者们所说的,能使我们对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谓奋斗终生等人生哲理会有新的感悟。马克思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点滴中见高尚,平凡中见伟大,马克思

 

更多相关

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2.

3.

4.马克思靠谱读后感

5.

6.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7.

8.

1、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2、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罗曼·罗兰

3、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4、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帕斯卡

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6、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7、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8、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牧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9、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着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有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搀杂在一起。——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10、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1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吉鸿昌

13、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德谟可利特

1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5、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16、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充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司汤达

17、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

18、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希特勒

1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黑格尔

2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2、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23、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罗·勃朗宁

2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25、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

26、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27、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2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29、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罗曼·罗兰

30、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3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2、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33、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卓别林

34、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35、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3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37、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3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39、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40、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4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42、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43、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

4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46、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歌德

47、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48、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4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50、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5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52、没有理想的生活,路上就会耸着生活的墓碑。——佚名

53、人的强烈愿望一旦产生,就很快会转变成信念。——爱·杨格

5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5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56、只因生命在继续才盲目地产生信念,这种信念是空的。——桑塔亚那

57、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坚定信念和巨大的力量。——托·富勒

58、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59、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60、信心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佚名

61、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6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63、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64、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65、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66、唯独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67、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68、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象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麽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罗佐夫

69、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贝多芬

70、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71、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72、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73、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74、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75、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76、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77、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78、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79、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80、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81、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82、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83、对不屈不饶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84、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85、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86、诚实是一座阶梯,也是达到认识之前的手段之一。——尼采

8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8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巴斯德

89、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90、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