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少有人走的路名言 正文

少有人走的路名言

时间:2024-12-26 22:31:07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少有人走的路》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迹,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爱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有的人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欺骗自己认为问题与己无关;有的人选择娱乐、酒精或有毒物品,想把问题排出在意识之外,让自己尽量忘记问题的存在,以换得片刻的解脱。 我们总是逃避问题,而不去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苦难耿耿于怀了。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 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礼物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M. Scott Peck《心智成熟的旅程》

成长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

责备他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应承受的痛苦。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不妨对爱你的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就是你的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想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世界上没有任何美好的事物是长久的。换句话说,幸福是短暂的,不幸才应该是常态。 “他很难去接受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值得信任的。他认为如果冒险去信任他们,无异是偏离了固有的地图。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即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心灵导师能牵着你的手前进。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默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人格失调者则多是不称职的父母,本人却不知不觉。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也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的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子女。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停止游戏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

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确切的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不少孩子也都患有神经官能症。他们理解能力有限,就会把承受的苦楚看成是罪有应得。缺少关心的孩子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他们无法得到异性的青睐,或在运动方面差强人意,也都一概怀疑自己有严重的能力缺陷。他们难以意识到,即便发育迟缓、智力平平,他们仍是正常人。人人都需要多年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有限,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心灵之痛,通常和肉体之痛一样剧烈,甚至更加难以承受。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耶稣说:“不去评判别人,你自己就不会被批评。”但他没有说:“永远不要评判。”只不过每一次对别人品头论足时,也要准备接受别人的品头论足。耶稣还曾说过:“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眼中的木屑看得更清楚。”意思是,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自己。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更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1.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P4)

【感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就算真的能一帆风顺,那样也就失去了人生本身的乐趣。所以我们都要做好准备,去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人生之所以美妙,也正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和不确定性。

2.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P5)

【感悟】既然人生充满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做好面对的准备。问题不会自行消失,只有你鼓起勇气去面对它的那一刻,你才得到了成长。

3.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P6)

【感悟】这与及时行乐的观点可能有些冲突,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当你忍住了暂时的安逸与诱惑,你就将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境界,享受到更大的快乐与满足。

4. 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P13)

【感悟】很多事情我们认为解决不了,往往只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也许那只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已。所以学习,持续学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5. 放弃某种心爱的事物——至少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肯定让人痛苦,但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P45)

【感悟】如果你想到达远方,就注定要离开你现在所处的境地。放弃固然痛苦,但是成长就是要不断地放弃。

6. 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无悔,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一辈子痛苦,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P62)

【感悟】激情总是容易消逝,繁花淡尽后遗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爱。

7.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P67)

【感悟】其实没有谁会真正离不开谁,即使存在,那也是一种依赖,而并不是真正的爱。

8.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P70)

【感悟】任何自己不付出而想得到别人给予的想法都是徒劳,爱的给予是相互的。

9.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P76)

【感悟】爱并不是单一的事情,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对方就会全盘接收。无论是夫妻的爱还是父母的爱,都应该是理性的刚柔并济的爱。

10. 爱得过分,还莫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P78)

【感悟】当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过理性的范围,抑或是已经影响了孩子的个人成长时,就要考虑适可而止了,凡事都有个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过自己的人生。

11. 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而非虚假的爱。

【感悟】能对讨厌的'人不喜形于色确实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也许这也正是大爱的真正含义。当你充满爱心时,一时的得失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12. 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关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P83)

【感悟】说得再多,理论再坚实也赶不上真实的行动,行动可以证明一切。而孩子最初的学习也都源于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做成什么样,那最好自己先做到。

13.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P91)

【感悟】有时候认真而恳切的倾听会大于一切语言,这是你对对方最大程度的关注和重视的表现。

14. 人生短暂,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不敢正视死亡,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P94)

【感悟】只有将生老病死看得透彻了,才会发现人生的真谛,才会抓紧时间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人生苦短,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15.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P94)

【感悟】在人生这场冒险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和输家,只有真正的冒险家。他可以收获常人看不到的风景。

16. 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P98)

【感悟】敢于进入未知领域才是心智成熟的表现,真正的勇者并不是不害怕,而是虽然害怕仍然勇敢前行。

17. 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以把批评当初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P108)

【感悟】当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其实心里是有一种优越感在作祟,认为别人做得不如自己,所以才振振有词。而批评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18.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的承受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P110)

【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想让沟通顺畅,就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否则双方都自说自话,沟通的效果也只能是沟而不通。

19.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我们习惯于保持原状,我们热衷于使用旧的地图,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P195)

【感悟】对于改变我们都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抗拒,所谓的谁不喜欢过安稳的日子呢。但是人若想要成长,就必须强迫自己踏出个人舒适圈,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只有改才能变。人生本来就困难重重,改变的痛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20. 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也无法取得成功。(P197)

【感悟】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坚持做下去,追其原因时,说到底都是由于懒惰。最常见的借口就是“太麻烦了”,“懒得去做”。这些思想如果不去除,心智成熟也只能是想想而已。而要想克服懒惰必须是个人从内心认识到懒惰是不好的,希望改正才能改变,别人帮不上任何忙。

2.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3.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4.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5.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6. 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7.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8. 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心灵却可以健全发展。他们也可能因父母一时的忽视表示不满,然而他们对父母的爱感激不尽。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爱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9. 爱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温情脉脉,不是堕入情网,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独立,不管是自己的父母、妻子、还是儿女,如果你的行为阻碍了他们心智的成熟,那就不是真爱。爱自己的儿女,就要让他们脱离父母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让他们勇于面对问题和痛苦,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双脚独自站立。

10.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11.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12.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13.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14.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15.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16.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17.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18.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默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19.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20.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21.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想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22. 世界上没有任何美好的事物是长久的。换句话说,幸福是短暂的,不幸才应该是常态。 “他很难去接受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值得信任的。他认为如果冒险去信任他们,无异是偏离了固有的地图。

23.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到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事实上,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就会由此失去以解决问题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而长期的,慢性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生长。不及时治疗,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

24. 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选择拖延时间,幻想问题会自行消失;有的人选择对问题视而不见,欺骗自己认为问题与己无关;有的人选择娱乐、酒精或毒品,想把问题排出在意识之外,让自己尽量忘记问题的存在,以换得片刻的解脱。 我们总是逃避问题,而不去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总是想远离问题,不想承受解决问题要经过的那段痛苦。

25.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不妨对爱你的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就是你的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26.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苦难耿耿于怀了。

27.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讲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心理医生天天都会碰到此类问题。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因情感失意而极度沮丧的病人身上。他们无法忍受孤独,甚至产生轻生之念或以自杀相威胁。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我不得不告诉他们:“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地说,那是寄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