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名言 正文

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名言

时间:2024-11-16 21:36:27

0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

02.《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名扬海内外)

03.《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

04.《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0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这诗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喜此诗者甚多)

06.《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这是古人对此诗的评价。这首千古名篇,一直激发着国人的爱我中华的豪情,此诗乃李白代表作之一。(绝对是古代最出名的诗之一)

07.《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王之涣,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其中《登

0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在盛唐时代广泛流传。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王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最著名的七绝)

09.《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

1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这首诗告诉我们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这首七言绝句

1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这首节日的诗,影响力比上面的《清明》略差一点点)

13.《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

14.《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15.《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

1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7.《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

18.《绝句四首(其一)》·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19.《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

20.《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

21.《离思(其四)》·元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这首诗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广为流行,这就充分说明元

22.《乌衣巷》·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白来到金陵说:“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成千古名作。杜牧来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是千古名句。而乌衣巷,则终于等来了刘

23.《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过华清宫》共有三首,第一首便是他

24.《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

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二、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四、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五、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六、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九、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译: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十一、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十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十三、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十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十五、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十六、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十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十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十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二十、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二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二十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二十三、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二十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二十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十六、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二十七、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二十八、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二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三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三十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三十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三十三、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三十四、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三十五、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三十六、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三十七、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三十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三十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四十、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四十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四十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四十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四十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四十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四十六、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四十七、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四十八、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四十九、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五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五十一、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五十二、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五十三、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五十四、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五十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五十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五十七、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五十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五十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六十、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六十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六十二、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六十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六十四、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六十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六十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六十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六十八、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六十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七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

译文: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

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

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

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

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鉴赏: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辞采丰韵犹存于身。开首就抑扬起伏,跌

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写下这首《丹青引》。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说曹霸是魏武帝曹操之后,如今削籍,沦为寻常百姓。然后

接着写曹霸在书画上的师承渊源,进取精神,刻苦态度和高尚情操。曹霸最初学东晋卫夫人的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只恨不能超过王

“开元”以下八句,转入主题,高度赞扬曹霸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开元年间,曹霸应诏去见唐玄宗,有幸屡次登上南薰殿。凌烟阁上的功臣像,因年久褪色,曹霸奉命重绘。他以生花妙笔画得

诗人一层层写来,在这里,画人仍是衬笔,画马才是重点所在。“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

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

榻上放着画马玉花骢,乍一看,似和殿前真马两两相对,昂首屹立。诗人把画马与真马合写,实在高妙,不着一“肖”字,却极为生动地写出了画马的逼真传神,令人真假莫辨。玄宗看到画马神态轩昂,十分高兴,含笑催促侍从,赶快赐金奖赏。掌管朝廷车马的官员和养马人都不胜感慨,怅然若失。杜甫以玄宗、太仆和

诗人用前后对比的手法,以浓墨彩笔铺叙曹霸过去在宫廷作画的盛况;最后八句,又以苍凉的笔调描写曹霸如今流入民间的落泊境况。“将军善画盖有神”句,总收上文,点明曹霸画艺的精湛绝伦。他不轻易为人画像。可是,在战乱的动荡岁月里,一代画马宗师,流落飘泊,竟不得不靠卖画为生,甚至屡屡为寻常过路行人画像了。曹霸走投无路,遭到流俗的轻视,生活如此穷苦,世上没有比他更贫困的了。画家的辛酸境遇和杜甫的坎坷蹭蹬又何其相似!诗人内心不禁引起共鸣,感慨万分:自古负有盛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往往时运不济,困顿缠身,郁郁不得志!诗的结句,推开一层讲,以此宽解曹霸,同时也聊以自慰,饱含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愤慨。

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诗中宾主分明,对比强烈。如学书与学画,画人与画马,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韩干与曹霸,昔日之盛与今日之衰等等。前者为宾,是绿叶,后者为主,是红花。绿叶扶红花,烘托映衬,红花见得更为突出而鲜明。在诗情发展上,抑扬起伏,波澜层出。前四句写曹霸的身世,包含两层抑扬,摇曳多姿。“至尊含笑催赐金”句,将全诗推向高潮,一起后紧跟着一跌,与末段“途穷反遭俗眼白”,又形成尖锐的对比。诗的结构,一抑一扬地波浪式展开,最后以抑的沉郁调子结束,显得错综变化而又多样统一。在结构上,前后呼应,首尾相连。诗的开头“于今为庶为清门”与结尾“世上未有如公贫”,一脉贯通,构成一种悲慨的主调与苍凉的气氛。中间三段,写曹霸画人画马的盛况,与首段“文采风流今尚存”句相照应。

杜甫以《丹青引》为题,热情地为画家立传,以诗

名家点评:

《彦周诗话》:老杜作《曹将军丹青引》云:“一洗万古凡马空。”东坡《观吴道子画壁诗》云:“笔所未到气已吞。”吾不得见其画矣。此二句,二公之诗各可以当之。东坡作《妙善师写御容诗》,美则美矣,然不若《丹青引》云“将军下笔开生面”,又云“褒公

《诚斋诗话》:七言长韵古诗,如杜少陵《丹青引曹将军画马》《奉先县刘少府山水障歌》等篇,皆雄伟宏放,不可捕捉。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沈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

《韵语阳秋》:杜子美《曹将军丹青引》云:“将军魏武之子孙,干今为庶为清门。”元微之《去杭州》诗亦云:“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则知老杜于当时已为诗人所钦服如此。残膏剩

《吴礼部诗话》:又凡作诗,难用经句,老杜则不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若自己出。

《唐诗品汇》:刘云:起语激昂慷慨,少有及此(“于今为庶”句下)。 刘云:突兀四语,能事志意,毕竟往复浩荡,只在里许(“学书初学”四句下)。又云:自是笔意至此,非思致所及。谢无勉云:此自然不做底语到及至处者也(“富贵于我”句下)。刘云:“迥立”,意从容(“迥立

《唐诗援》:申凫盟谓此首:首尾振荡,句句作意。

《唐诗归》:钟云:此语作负真癖人不知(“丹青不知”句下)。钟云:“意匠惨淡经营中”,此入想光景,无处告诉,只“颠狂此技成光景”上句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顾

《唐风定》:沉雄顿挫,妙境别开,气骨过王、李,风韵亦逊之,谓诗歌之变体,自非虚语。

《唐风怀》:南村曰:叙事历落,如生龙活虎,真诗中马迁,而“画肉”、“画骨”一语,尤感慨深长。

《唐诗快》:此又是一起法,笔力俱足千钧(首二句下)。笔趣横流(“丹青不知”二句下)。闪烁怕人,“子璋

《杜诗说》:就家势起,起法从容;不即入画、先赞其书,更从容。“弟子”四句,乃抑彼扬此法,插此四句,更觉气局排荡。

《而庵说唐诗》:此歌起处,写将军之当时,极其

《杜诗解》:(此诗)波澜叠出,分外争奇,却一气混成,真乃匠心独运之笔。

《原诗》:杜甫七言长篇,变化神妙,极惨淡经营之奇。就《赠曹将军丹青引》一篇论之:起手“将军魏武之子孙”四句,如天半奇峰,拔地陡起;他人于此下便欲接丹青等语,用转韵矣。忽接“学书”二句,又接“老至”“浮云”二句,却不转韵,诵之殊觉缓时无谓;然一起奇峰高插,使又连一峰,将来如何撒手?故即跌下陂陀,沙

《义门读书记》:《类本》云:此等,太史公《列传》也。多少事,多少议论,多少气魄!

《茧斋诗谈》:《丹青引》与《画马图》一祥做法,细按之,彼如神龙在天,此如狮子跳踯,有平涉、飞腾之分;此在手法上论。所以古人文章贵于超忽变化也。“褒公

《唐宋诗醇》:起笔老横,“开元之中”以下,叙昔日之遇,正为末段反照;丹青之妙,见赠言之义明矣。通篇浏漓顿挫,节奏之妙于斯为极。

《唐诗别裁》:不以正统与之,诗中史笔(“英雄割据”二句下)。神来纸上,如堆

《读杜心解》:“佳士”句,补笔引下。须知将军画不止前二项,故以写佳士补之。其前只铺排奉诏所作者,正与此处“屡貌寻常”相照耀。见今昔异时,喧寂顿判:此则赠曹感遇本旨也。结联又推开作解譬语,而寄慨转探。

《杜诗镜

《昭昧詹言》:起势飘忽,似从天外来。第三句

《唐宋诗举要》:前人有谓作诗戒用经语,恐其陈腐也。此二句令人忘其为经者,全在笔妙(”丹青不知“二句下)。二句真马、画马合写,何等精灵(”榻上庭前“句下)。方曰:此与《曹将军画马图》有起有讫,波澜明画,轨度可寻,而其妙处在神来气来,纸上起棱,凡诗文之妙者无不起棱,有浆汁,有兴象。不然,非神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