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关于文明的名言 正文

孔子关于文明的名言

时间:2024-09-24 14:35:07

1、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面镜子,那它倒映出来的应是人的灵魂。——出自于:王力

2、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出自于:[明]薛宣《谈书录》

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出自于:孟德斯

4、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出自于:管仲

5、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出自于:詹·拉·洛威尔

6、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出自于:法卢梭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自于:李商隐

8、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出自于:爱默生

9、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出自于:左传

10、君子忧道不忧贫。——出自于:孔丘

1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于:《管子》

1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出自于:荀况

13、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到越保险。——出自于:(英)托·卡莱尔

14、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出自于:孔子

15、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出自于:马克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于:佚名

17、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出自于:诺·文·皮尔

18、谦恭有礼,人人欢迎。——出自于:托马斯。福特

19、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出自于: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

20、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出自于:歌德

21、礼貌像只气垫: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却能奇妙地减轻我们的颠簸。——出自于:约翰逊

22、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出自于:梅里美

23、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出自于:左传

24、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于:佚名

2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出自于:元·许衡

26、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出自于:池田大作

27、学礼完善自我,懂礼形神俱佳,守礼诚信社会,用礼耀我中华。——出自于:赵书

28、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服务的`。——出自于:列宁

29、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出自于:美洲

30、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出自于:霍夫曼斯塔尔

3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于:诸葛亮

32、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出自于:管子

33、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出自于:赫拉克利特

34、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出自于:魏徵

35、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出自于:左传

36、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出自于:(德)歌德

37、德必报,怨不仇。——出自于:赵谦

38、不学礼,无以立。——出自于:孔子

39、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出自于:佚名

40、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出自于:孟子

41、知识使人变得文雅,而交际使人变得完善。——出自于:(美)乔·富勒

42、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出自于:西班牙

43、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出自于:洛克

4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出自于:萨迪

45、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出自于:梭罗

46、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出自于:约翰逊

47、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出自于:萨迪

48、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出自于:马南

49、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出自于:元·许衡

50、谦恭有礼,人人欢迎。——出自于:托马斯·福特

1、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5、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9、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0、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2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相关阅读:

文明礼仪名言

1、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2、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3、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4、礼节及礼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信。——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

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6、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7、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8、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9、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星球礼品礼品册礼品商务送礼会议礼品。——法·拉罗什福科

10、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1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2、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13、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诺·文·皮尔

14、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15、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16、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17、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18、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19、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20、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21、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22、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23、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4、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

25、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约翰·洛克

26、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7、谦恭有礼,人人欢迎。——托马斯。福特

28、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左传

29、让者,礼之实也。——朱熹

30、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孔子思想最重要的作用是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性,奠立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基础,下面是关于孔子在道德方面的

关于道德的孔子名言一:

1.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 过,则匆惮改。

18.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关于道德的孔子名言二: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 礼之用,和为贵。

1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不学礼,无以立。

23. 有教无类。

24.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拓展:孔子思想

孔子与其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主体部分,并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孔子与儒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与儒学在塑造中华文化及其精神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孔子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

一、崇德

“崇德”是孔子的原话,见于《论语》,亦见于《尚书》武成篇“惇信明义,崇德报功”,但武成篇的成书时代可能稍晚。自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已经开始不断发展重视“德”的倾向,孔子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德”的重要性。孔子思想中处处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崇德就是把道德置于首要的地位,在任何事情上皆是如此,无论政治、外交、内政、个人,都要以道德价值作为处理和评价事务的根本立场,对人对事都须先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坚持道德重于一切的态度。如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用政令领导国家,人民可以服从但没有道德心;用道德和礼俗来领导国家,人民乐于服从而且有道德心。孔子不相信强力、暴力能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孔子的理想是用道德的、文化的力量,用非暴力、非法律的形式实现对国家、社会的管理和领导。孔子的这一思想也就是“以德治国”。这是孔子“崇德”精神最明显的例子,事实上,无论孔子思想中涉及国家、社会、个人,孔子对道德理想、道德政治、道德美德、道德人格、道德修养的论述,处处都体现了崇德的精神,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道德基础。为了方便,以下我们只从仁、义、中、和四个基本观念入手,来呈现孔子道德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贵仁

在《论语》中,孔子100多处谈到“仁”,仁是孔子谈论最多、最重视的道德概念,因此战国末期的思想界已经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吕氏春秋﹒审分览》)。贵仁是指孔子在诸多的道德概念中最重视仁,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伦理原则,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美德,也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仁的性质是仁慈博爱,仁在孔子也是全德之称,代表了所有的德行,仁在儒家思想中又代表了最高的精神境界。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仁成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首要道德概念。仁的涵义可见于《论语》中最著名的例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子重视家庭伦理,但在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普遍的人际伦理“仁者爱人”,把仁设定为社会文化的普世价值。仁有多重表现形式,在伦理上是博爱、慈惠、能恕,在情感上是恻隐、不忍、同情,在价值上是关怀、宽容、和谐,在行为上是和平、共生、互助、扶弱、以及珍爱生命、善待万物等。同时,仁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为道德之首,在2500年以来的历史中业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道德精神的最集中的表达。

孔子不仅突出了仁的重要性,而且把仁展开为两方面的实践原理,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前者亦称为恕,后者亦称为忠,孔子说忠恕便是他的一贯之道。从恕来说,自己所不想要的,决不要施加给别人。从忠来说,自己要发展、幸福,也要使他人发展、幸福。孔子不主张“己之所欲,必施与人”,即自己认为是好的,一定要施加给别人。这就避免了强加于人的霸权心态和行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想家梁漱溟提出,儒家伦理就是“互以对方为重”,以此来说明忠恕之道的伦理态度,就是说,儒家伦理的出发点是尊重对方的需要,而不是把他者作为自我的实现对象。儒家伦理不是突出自我,而是突出他者;坚持他者优先,他者先于自我,这是仁的伦理出发点。1990年代以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被确认为世界伦理的金律,而在中华文明250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孔子仁学的这一教诲早已深入人心,化为中华文明的道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