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有许多头衔:“人民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全国文联主席”。这样的一位作家好像离我很遥远,可是当我拿起“老舍读本”的那一刻,竟深深地被里面的一精一彩内容吸引。
吸引我的,是老舍幽默的心态。《衣》:衣服脏了,可以乱坐,反正脏了。衣服皱了,可以穿着睡觉,反正皱了。衣服旧了,不怕泥土污秽,反正旧了。当我们生活中遇到坎坷的时候,就可以学学老舍的幽默哲学了。
吸引我的还 有那幽默的语言。“金鸡独立地在汽车里挤着”令我仿佛看到那个传神的画面。“狮子头却使我壮如雄狮”多么巧妙的联想。“一下水就一蹶不振,永远难看”用词夸张,却很贴切。
老舍的作品以幽默赢得了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生活中的老舍经常是一张嘴笑话连篇,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因此,学生喜欢听他讲课,朋友喜欢和他聊天。
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一奴一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老舍的幽默是一温一和的。读着他的文章就像和邻居大哥哥说话一样,让人觉得特别可亲。老舍的幽默背后透露着才华。有一次,陈逸飞邀请老舍做“笑社”的“笑王”。老舍写了一封信婉言谢绝:您封我为“笑王”,实在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一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可以想象当时陈逸飞读着这封信,该是怎样的哭笑不得啊!
老舍总是笑眯眯的。可是,他不仅仅是让你笑,看完他的文章,笑完之后,你就会停下来想一想,有时甚至会悲伤。这就是幽默,真正的幽默。我想正因为老舍骨子里的幽默,成就了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句子,也不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用最朴素的语句写出了不平凡的文章,铸就了幽默本色。
老舍不愧是大师级的人物,一个语言大师,一个幽默大师。
对柏拉图的争议集中在,幽默究竟是建立在痛苦上还是快乐上,或是融合了二者;是纯粹情绪作用还是理智的作用,或是二者的结合;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或者兼而有之。
1901年,英国哲学家索列在谈及到幽默时:语言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汇,比这个人人都熟悉的词更难下定义的。
1979年1月号的《今日心理学》有一篇名为《笑话各有所好》的文章,分析了以读者为对象调查幽默的结果显示:幽默是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现象,我们根本无法明确列出“幽默的种类”。
许多学者说幽默是不能下定义的,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这样说过。有兴趣研究幽默的人,看些滑稽、幽默性的书籍,也许会有所心得的。
学者们对于笑和幽默的讨论,很久以来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可能就因为不仅这是逗笑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人的心理、性格、思想以及处世态度等各方面。因而,须从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去研究,才能解释清楚。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zg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其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humor” 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
《辞海》对幽默的解释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zg,对此,zg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
提及对幽默的争论,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至3世纪时期的柏拉图及其对话录:我们应该避免幽默,因为它仅仅建立在我们嘲笑他人的痛苦而得来的快乐上。数十世纪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对柏拉图的看法各异。
从笑的机制来看,有生理的笑,社会的笑,心理的笑等等。只有“会心的笑”,“心理的笑”,才与幽默的本质有缘。所谓“会心的笑”,是说使人在笑声中明白点什么道理,得到点什么启示。
老舍是深谙笑的艺术的幽默大师,他作品中的幽默难以掩饰那或隐或现的悲剧色彩。
一提起老舍,人们最先想到的代表作就是《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对于《猫城记》的研究很少,《猫城记》是老舍早期的代表作,他用幽默替代讽刺,披露出了社会现实,蕴含着强烈的悲剧意识。
一、《猫城记》中的忧患意识
在创作《猫城记》时,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倾覆的危险,《猫城记》虽然继承了老舍的诙谐创作风格,但是也蕴含着对民族命运的反思与呼喊。《猫城记》描述的是猫国的灭亡史,“矮人”入侵猫国,致使猫国的所有人都处在惶惶不安的境地中,但是大家面对现状却无动于衷。“外务部部长面对国难,却忙着给自己的孩子娶媳妇”,皇上则想着迁都,除了迁都别无他法,一个军队,什么都没有,只有无数的惊惧的猫人,拼命的逃跑。老舍用幽默、轻松的表达方式来为读者讲述《猫城记》,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看出,作者描述的“猫国”就是九一八事件之后的中国,老舍借助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来诉说着自己对于祖国的担忧,表达出了浓烈的忧患意识。
二、《猫城记》中的文化批判精神
老舍受母亲的影响,虽穷却很刚强还讲义气,所以他说,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作为一位温和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作家,老舍并不是没有好坏之分、是非之观,其爱憎是分明的。文化批判精神是《猫城记》的重要内容,老舍通过分析国民的品性从侧面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陋习,这里的“笑”不再是“笑”,而是成为了鞭挞中华民族的工具,每一个令人发笑的情节背后都蕴含着沉痛、严峻的主旨,让人感到深深的忧思与不安。猫国看似热闹,但是在热闹的景象中却有毁灭的手指让猫城成为白骨的堆积场,老舍为迟钝的民族精神感到忧思,要想让国家生存下来,必须要拯救落后的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性的问题,但是,单凭作者的一人之力,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他陷入了浓郁的悲观中。
三、《猫城记》中的绝望、悲观情绪
虽然老舍极力用调侃、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荒诞的猫城,但是阅读《猫城记》,读者都会被其中灰色、悲观的氛围感染,猫城中的整个背景都是灰暗的,灰色的空气、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平原、灰色的丘陵、灰色的云彩,这是一个“灰色的国”,这种阅读氛围也是非常沉闷的。在小说的结尾,猫国灭亡,这种悲惨的下场充满绝望,从始到终,小说都贯穿着沉闷、忧伤的基调,营造出了浓郁的绝望和悲观情绪。老舍非常擅长使用喜剧的手法来缓解悲伤情绪,这可以有效冲淡作品的悲观氛围,躯干读者心中的愁云,振奋人心,让他们重新来反思现实,燃起爱的火焰。老舍的作品中虽然蕴含着浓郁的悲观情绪,但是读者依然可以在其中获得希望和勇气。
当然,老舍的幽默中也有着辛酸的味道,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逗读者发笑,但是现实依然是很沉重的,这种笑透露着无限的悲凉,因此,老舍作品的主人翁往往是没有出路的,不是自杀,就是出走,这也是很多现代小说无法比拟的。在《月牙儿》中,主人翁由于生活所迫,最终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中的主人翁贫困潦倒,只能够等着饿死。老舍作品中的人物大多被摧残、毁灭,痛苦的死去,即便是乐观的小说,都蕴含着悲观的情绪。老舍作品中尽管假、丑、恶,势力强大,但其中的幽默、讽刺又可减小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威压感和给社会带来的强大的破坏力。因为人宁可做可恶的人,也不愿做可笑的人,一旦可怕、可怖、可恨的'事物变得可笑了,它们也就变得无价值了,其恐怖力量也就减弱了,并注定是要灭亡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老舍的幽默正在接近黑色幽默,它造成震动,使你对现实的丑恶和荒谬得到认识,但是,它又引动你的笑声,使绝望和痛苦得到一种宣泄。
纵观老舍的小说创作,悲剧意识一直处在最活跃、最突出的地位,是寓于其内的实质,是老舍文学创作之魂。冰心评价说:“老舍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臧克家则说:“他的心思是苦的,或者可以说,强颜为笑,狂歌当哭。”而老舍夫人胡诘青认为老舍的“幽默饱含着哲理,不是光为了逗笑;他的幽默饱含着哀愁,仔细一想,便又要落泪”。这种悲喜交融的艺术追求是十分可贵的,这是一种属于老舍自己,也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温婉睿智的“含泪的笑”,我们更可以说是“含笑的泪”,则更是知人识作的精到之语。
拓展:
《猫城记》简介
我在乘航天飞机去火星探险的途中因为意外而坠落在另一个星球,后得知为猫国。同行的朋友死了,只剩我一个人。
我被一群猫人抓走,醒来时在一个洞里。一个叫大蝎的猫人救了我,后来得知是大蝎想要独自占有我,让我这个外国人帮助他看守迷叶。迷叶是猫国的粮食,吃了就会精神振奋。之所以让我这个外国人帮他看守迷叶,是因为他不相信猫国人,如果猫国人看守迷叶,他们会偷抢,即使是大蝎自己雇佣的兵也是一样,因此大蝎把那些兵放在离迷树很远的地方守卫。每个种植迷叶的猫人都会请外国人帮着看守迷叶,猫国人非常怕外国人,尤其是乡下人。
我拒绝吃迷叶,于是大蝎供给我饭食。猫国人原来也是吃饭的,可是后来自从吃了迷叶后,就再也不吃饭,也不洗澡。因此当我在河里洗澡时,大蝎竟组织人来观看,并以此赚钱。我很气恼。后来,大蝎在收取迷叶时因为工人不小心而打了工人,我硬让大蝎接受惩罚,使大蝎很不高兴,很没面子,但是大蝎依然怕我,因为我是外国人。
迷叶收获后,大蝎带人将迷叶运至猫城,我也去了。猫城大街上猫人很多,人挤人,有时因为看地上的一粒石子导致一群猫人聚集看上好半天。大蝎不让我去他家,我在附近寡妇公使夫人那里租了房子,寡妇公使夫人带着公使的八个妾过活,最后因为下雨屋塌而死。猫人的房子是泥房子,没门没窗户,墙不坚固,街道沟里很臭,只有下过雨后才好一点。然而下过雨后,猫人竟然在墙上写上卫生打扫完毕。
猫城的方方面面都令人厌恶,心寒。猫国的孩子第一天上学就已毕业,而且都是大学毕业。猫国校长以卖校产为生。猫国博物馆也被国家卖光,并以此作为经济支柱。猫国学者们都是互相诟骂互不服气。猫国也改革,但是只是听说外国改革了,自己也模仿着改,但是外国又改了,于是猫国又改了。因此只有变动没有改革。但是猫城如此混乱,猫国人还是很快乐,不知悲伤。每天欢喜地在街上逛。
后来外敌矮人来犯,政客在讨论对敌的会议上竟与歌女玩乐,忘了会议。猫国兵溃败,逃跑,后来又跑回来,抢着去投降献城,以盼能获得敌人的奖赏。但是敌人将猫人杀尽,剩下了十几个猫人跑到山里,但是也互相残杀剩下两个猫人。当敌人找到这两个猫人时,他们还在互相撕咬,最后敌人把他们放在木笼子里,他们互相咬死。猫国灭亡。
半年后,我乘法国的探险飞机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