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和神韵。孔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累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洗
(2)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苍茫,近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觉不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
(3)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为他们常常把柔情密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合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A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 B 。荀子针对水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4)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悠长。
阅读题:
1.在第三段的两处横线上补全句子,以揭示名言的含义。
2.从全文来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_____。
3.文中说:“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其实在文人眼里,水与有情,与怨愁也密不可分。你是否有古诗文为例证?
水与有情:
水与怨愁:
4.文章第二段大量引用古诗文,且运用排比句式,你认为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1.A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限 B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阻挡。
2.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3.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揭示出了读山的视觉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使文章更具文采。
《读山品水》阅读答案由文学网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文学网。
一、阅读积累。(75分)
(一)填空题。(26分)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的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2、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乔治赛尔登所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主要讲了一个有关_________之间友谊的故事
3、《夏洛的网》作者是_________国作者EB。夏洛是一只,威尔伯则是一只。
4、安徒生是_________国的作家,他的童话有160余篇,代表作有、等
5、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中的_________。
6、“及时雨”“马谡”“桑桑”分别是这三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7、根据情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名句。
①唐代诗人李商隐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对美好又即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②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鲜的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这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谦受益。”告诉我们人要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过错。
8、积累填空。
祖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瞧,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浓郁江南的春景图;夏日,“,也傍桑阴学种瓜”流露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霜叶红于二月花。”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世界里,我们更会由衷地吟诵:“千里黄云白日曛,。”
(二)选择题。(将所选字母写在每题后面的括号里,12分)
1、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
A、拜伦B、培根C、福楼拜D、莫泊桑
2、贪婪总是没有好结局,好下场的,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结局?()
A、渔夫的妻子变成了国王B、金鱼变成了人
C、渔夫的妻子死了D、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破房子里
3、在《海底两万里中》海底航海的巨大潜艇名为()
A、鹦鹉螺B、鹦之嚎C、铁达尼D、安东妮
4、《天方夜谭》是属于()的民间创作。
A、中国B、冰岛C、阿拉伯D、前苏联
5、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
6、农历2015年是乙未年,那么农历2016年是(D)
A、乙酉年B、丙戌年C、丁亥年D、丙申年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0分)
1、校长一直认为“第三军团”是不好的团体,所以派人追查。可最后他不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替他们顶罪。()
2、王子的名字叫做汤姆,贫儿的名字叫爱德华。()
3、林茜茜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4、《稻草人》中芳儿送给妈妈的礼物小猎狗。()
5、小王子拜访的第二个星球住着一个漂亮的人。()
6、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7、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曹雪芹。()
9、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悲惨世界》和《羊脂球》等。()
10、《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杰作堪称世界文学辉煌的瑰宝。()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7分)
短文一(10分):
《孔子游春》(片段)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联系上下文,“奔腾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2分)
2、孔子讲水的德行,你会想起一句广告语:讲水有志向,又会想起一句成语:讲流必向下,还会想起一句谚语:
(3分)
3、听了孔子讲水,你也想到了他的一些名言吧,填一填。(4分)
(1)_________,思而不学则罔。(2)三人行(3)知之为知之。这些名言都是讲关于_________方面的。
短文二(22分):
屋檐下的纸盒子(18分)
①王奶奶家的屋檐下挂着两个纸盒子,这两个纸盒子有什么用,莫非是吉祥物,吉祥物应该有喜庆色彩,可这两个纸盒子太普通了,哪里像吉祥物啊。王奶奶似乎看出了我这一连串的疑惑,笑眯眯地让我坐下,给我讲起了纸盒子的故事——
②去年春天,两只燕子看中了我家的屋檐,每天衔来干草和泥巴,不停地在那里筑巢。巢筑好了,不久,几只小燕子也出生了。两只老燕子轮流外出觅食,喂养它们嗷嗷待哺的小宝宝。可是,一天我外出有事,回来发现燕子窝掉下来了!两只老燕子绕着支离破碎的窝,上下翻飞,高声哀鸣。看到这情景,我难受极了。原来,趁我不在家,几个顽皮的孩子用竹竿把燕子窝捅了下来。我真担心,燕子会因为这次伤害离开我家。
③没想到几天以后,燕子又飞回来了。也许是对这里情有独钟吧,它们又衔来泥土,不辞劳苦地重建家园。我欣喜异常,赶紧拿来一个纸盒子,挂在屋檐下面,将燕子窝护在中间。有邻居对我说:“燕子在这儿安家,每天都有粪便落下,很脏的。屋檐下挂着两个纸盒子也不美观,还是把它们赶走吧!”你想,如果每天都能看到燕子飞来飞去的身影,听到它们唧唧喳喳的歌声,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我怎么能把它们赶走呢?
④去年,那一对老燕子在用纸盒子护着的窝里孵出了几只小燕子。今年,它们又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对同伴在这里安家。燕子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全记着呢!我别提多高兴呢,赶紧又拿来一个纸盒子,把新窝护起来。这样,小孩子就不会来捣乱了,粪便也不会落下来了,还能给燕子遮风挡雨,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小燕子也会飞了,它们每天都出去捉害虫,为我唱美妙动听的歌曲,表演高雅迷人的舞蹈,它们就住在我的屋檐下,跟我做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⑤王奶奶正说得动情,有几只燕子飞回来了。它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盘旋翻飞,还唱着悦耳的歌曲,像是给我们表演似的。王奶奶笑得双眼眯成了缝,额上的皱纹也显得那么美丽。我抬头端详着屋檐下的两个纸盒子,忽然明白了:
1、给第①段话加上标点。(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1)燕子对这里“情有独钟”表现在:
(2)“何乐而不为”在文中的意思是:
3、燕子有哪些值得人喜爱、呵护的地方?请抓住关键语句答出两点。(2分)
4、用“~~~”画出描写“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的句子。(2分)
5、填空。(4分)
短文②③④三段写了王奶奶讲她和燕子的故事,每一段的大意是:
第②段:屋檐下两只老燕子的窝被捅了下来,王奶奶很难受。
第③段:
第④段:
6、联系开头,在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3分)
我抬头端详着屋檐下的两个纸盒子,忽然明白了:
二、习作表达。(25分)
亲爱的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让我们打开自己的成长册,这里有你喜欢的照片,得意的作品,值得自豪的奖状,饱含深情的寄语赠言,更有许多难忘的成长足迹……请从中选择最激动的一幕写下来。题目自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
友情提醒: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3分)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2蟋蟀、老鼠和猫
3怀特蜘蛛小猪
4丹麦《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
5曹操《三国演义》
6《水浒传》《三国演义》《草房子》
7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满招损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8桃花流水鳜鱼肥童孙未解供耕织停车坐爱枫林晚北风吹雁雪纷纷
(二)选择题
(三)判断题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停止有的
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滴水穿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学而不思则罔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
短文二
2、燕子对王奶奶家的屋檐十分有感情。
王奶奶用纸盒保护小燕子而感到很开心
3、⑴不辞辛劳;(2)很有灵性
4、它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盘旋翻飞还唱着悦耳的歌曲,像是给我们表演似的。
5、燕子飞回来重新做了窝,王奶奶不顾劝说,用纸盒保护了窝。
另一对燕子在房檐下安了家,王奶奶又用了一个纸盒把它保护起来。
6、示例:我明白了纸盒子就是王奶奶家的吉祥物,住在用纸盒子护着的窝里的燕子给王奶奶带来了欢乐与享受。
《秋水》习题及答案1
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百川灌河 ( 黄河 )河伯始旋其面目 ( 面貌 )
(2)见笑于大方之家( 得大道的人 )
2. 翻译:(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秋水》习题及答案2
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 渚( ) 仲尼( )殆(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
描写海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
庄子,名 , 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有 篇, 七篇 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
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
第20课 秋 水(第二课时)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泾jīng 涘yǐ 渚zhǚ
B.泾jìng 涘sì 渚zhě
C.泾jīng 涘sì 渚zhǚ
D.泾jìng 涘 yǐ 渚zh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径流 渚崖 辩别 望洋向若
B.泾流 劝谏 旋转 欣然自喜
C.争辩 穷匮 孀妻 遗笑大方
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野语有之曰 ( )
我之谓也 ( )
少仲尼之闻 ( )
泾流之大 (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泾流之大:
②不辩牛马: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
①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②东面而视: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④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
(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B、 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
C、 发于南海 止于北海
D、 仰而视之 子知之乎
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
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相梁 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 有人
C.非梧桐不止 停止
D.非练实不食 精熟、精美
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
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二) 鲲鹏斥鴳(yàn)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①扶摇②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③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抟:环绕,回旋。 ②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③斥鴳:斑鸠之类的小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穷发之北。( )
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
③此亦飞之至也。( )
④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与此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 (用成语回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请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100字左右)
(20xx.茂名市)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秋水》习题及答案3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 辩:_______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 端 :_______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 长 :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B
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4.C
5.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秋水》习题及答案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 秋 水 (1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河伯始旋其面目/其妻献疑曰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
C.河伯欣然自喜/然则何时而乐耶D.秋水时至/山间之四时也
小题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河伯的说话首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的□□□□;再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然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也就是成语 “□□□□”之意。(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B.河伯之所以欣然自喜,是因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河伯从眼前的对比中,发现了自己并不是“天下第一”, 自叹不如,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闻道”1分;“若”1分;语意连贯1分)
小题3: 狂妄自大(1分)盲目自大(1分)贻笑大方(1分)
小题4: B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若字分别解释为:古代指海神;如同、好像。C相中的然字分别解释为:……的样子;表转折连词。D相中的时字分别解释为:时令;季节。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横最好是“四字成语”读懂文言文,方可能从中提炼出意思相近的成语。
小题4:
试题分析:B项:因为它为自己泾流之大的雄伟而骄傲自满。
《秋水》习题及答案5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于.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按时(2)穷尽,尽(3)拜见,拜访(4)正好,恰好
2、D
3、(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5、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